程廣振++朱立艷++余洲
中圖分類號:G808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3-000-01
摘 要 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本文針對軍校學員耐力訓練過程中訓練內(nèi)容、訓練頻率、訓練強度以及訓練量等因子進行了充分的比較分析,以期為耐力訓練計劃的制定提供科學的依據(jù)。
關鍵詞 耐力訓練 訓練計劃 有氧耐力
耐力訓練一直是檢驗軍校學員身體素質(zhì)的一項標準,從當前的訓練狀況來看,還存在著很多不科學的地方,訓練的過程中不能進行科學的組訓,在制定訓練計劃的過程中對于相關的訓練因素把握還不夠準確。本研究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對于當前最近的科研成果進行比較分析,以期為以后的耐力訓練提供參考。
當前,在訓練的過程中多數(shù)采用高強度間歇訓練法,該方法是指在訓練的過程中采用不同的DITR(Distance,Interval,Rest and Time)四個因素組合來進行訓練,兩次練習之間有一個嚴格控制休息時間的間歇階段,并且這個間歇階段的長短是通過測量參訓人員的心率來控制。近年來,在競技體育耐力訓練研究中,訓練方法上多采用高強度間歇訓練法。通過查閱中國知網(wǎng),搜索“高強度間歇訓練”,國內(nèi)大多文獻支持高強性間歇訓練對有氧運動能力的提升有明顯作用。查閱國外相關研究成果表明,高強度間歇運動訓練可顯著增加參訓者最大攝氧量,短期高強性間歇訓練對于需要耐力訓練人群有氧運動能力的提高是有明顯作用的。在訓練計劃的制定中,對于訓練內(nèi)容、訓練頻率、訓練強度以及訓練量都有嚴格的控制。
一、影響因子研究分析
訓練計劃指導著全期訓練過程,訓練計劃相關因素的制定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到訓練效果,因此,在制定訓練計劃之前,對影響訓練計劃制定的五項影響因子均進行了科學的考究,以期為耐力訓練的順利實施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訓練內(nèi)容的設定
在競技體育耐力項目訓練中,運動員的VO2max、無氧閾(AT)和運動經(jīng)濟性(RE)是決定運動員成績的3個主要影響因子。研究表明,耐力訓練刺激會使人體心肺功能提升,肌肉線粒體密度和含量增加、有氧酶活性增強、最大耗氧量和有氧能力提高,但是,在力量能力方面會呈現(xiàn)下降趨勢。而單獨力量訓練刺激會使人體肌纖維肥大、肌纖維神經(jīng)募集能力提高、肌肉線粒體密度和數(shù)量減少、肌肉力量增加,在有氧能力方面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有研究認為,越野滑雪運動員進行同期力量與耐力訓練后,運動員肌肉工作能力和運動經(jīng)濟性出現(xiàn)“節(jié)省化”現(xiàn)象,從而提高了運動員的比賽成績。同時,Millet等人對優(yōu)秀鐵人三項運動員進行14周同期力量與耐力訓練研究后報道,同期訓練組在影響VO2max增加的基礎上,提高了運動員最大力量和跑步經(jīng)濟性。Garcia-pallares等人研究報道,最大力量訓練能夠有效提高長跑運動員的跑步經(jīng)濟性。因此,在進行耐力項目訓練時,要想使VO2max、AT和RE得到同等的發(fā)展,同期力量與耐力訓練必須同時進行。因此,在進行耐力訓練計劃內(nèi)容的制定過程中,必須進行力量與耐力共同進行的同期訓練。
(二)訓練頻率的設定
一項基于Meta-analysis的21篇有關耐力訓練造成影響研究中的422個受試者樣本的分析認為,在耐力訓練頻率上,力量訓練與耐力訓練次數(shù)每周不應超過3次。否則,一方面不利于參訓者的身體恢復。另一方面由于訓練頻率太高,加大了參訓者身體的負擔,提高了受傷的機率。而從當前的訓練情況來看,幾乎是每天都在進行長跑的訓練,造成了很多學員產(chǎn)生了厭倦的心理?;谝陨涎芯砍晒C合考慮,在進行每周5次訓練計劃的制定時,可以考慮安排3次耐力相關訓練,2次專項力量訓練。
(三)訓練強度的設定
在訓練強度安排過程中,相對于訓練頻率和訓練時間而言,訓練強度是運動成績提高的最關鍵影響因子。在耐力項目訓練過程中,訓練強度在最大有氧功(MAP)或者VO2max強度時,主要是提高機體肌糖原儲備以及增強有氧酶的活性。相反,訓練強度低或中強度時,主要是提高機體有氧運輸能力,血紅蛋白載氧能力和每搏輸出量。同時,有研究表明,高強度間歇訓練強度應控制在80%-85%VO2max范圍之內(nèi),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參訓者的耐力訓練水平。在當前的訓練過程中,普遍存在訓練量很大,訓練強度不足的情況,能量消耗很高,確達不到效應的訓練效果?;谝陨暇C合研究,在進行訓練的過程中,應加大訓練的強度,一般需要采用80%-85%的強度較為合理。
(四)訓練量的設定
在訓練過程中,訓練的組數(shù)、次數(shù)與訓練時間,是每節(jié)訓練課中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Izquierdo等人研究表明,力量訓練上,每周力量訓練次數(shù)不超過3次,每次訓練負荷3-5組,每組4-6個專項和多關節(jié)訓練才能有效提高運動員的力量能力。耐力訓練中,在每次耐力訓練的時間上應控制在40分鐘左右就可以達到良好的訓練效果。如果持續(xù)時間短,達不到相應的強度,持續(xù)時間過長,會加大參訓人員的疲勞程度,容易產(chǎn)生精神上的疲勞,造成運動損傷。
二、建議
訓練相關影響因素指導著訓練計劃制定的全過程,同時也影響著訓練成績的提高,在制定耐力訓練計劃過程中應充分利用競技體育相關的研究成果,根據(jù)不同條件下學員的身體狀況進行制定合理的訓練計劃,以期達到更好的訓練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正.短期高強度間歇運動訓練對青年男性有氧耐力和無氧耐力的影響[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