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迪
【摘要】中華文明有著悠久的發(fā)展歷史,在滾滾向前的歷史長河中,我們的祖先通過一步一個腳印的實踐,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人類文明財富。在實踐過程中,子產便是這樣一位偉大優(yōu)秀的民主政治的先行者,他的思想至今被發(fā)展沿用。本文將就子產治國執(zhí)政中中包含問責思想的三個方面舉措一一剖析,深入探討人類文明的精粹及其帶給我們的啟示。
【關鍵詞】法治 問責 民主
一、子產問責思想產生的背景
春秋,是新舊制度的過渡時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新興的地主階級壯大,周室衰微。周初以來的封建諸侯國數目由數百銳減至數十,原有的“井田制”逐漸遭到破壞,私田興起,導致了西周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瓦解。與這種情形相伴隨的是以封建宗法制度為基礎的價值觀念和倫理準則遭到了侵蝕和破壞,西周所樹立的政治理念和社會制度——德和禮漸漸地失去了其規(guī)范的效力。在相互傾軋的列國環(huán)境里的鄭國,是西周后期興起的一個國家,位于晉、楚兩大國之間,腹背受敵,左右為難:從晉,則楚來討,服楚,則晉來伐。再加上鄭國自昭公而后,國內強族驕橫,卿大夫專權跋扈,國君相繼被弒,內亂不息。身為鄭國政界中流砥柱的子產對國際國內形勢的判斷是:“國小而侮,族大寵多”,可謂是切中肯綮。
二、子產的問責思想概述
(一)整理田制,整頓貴族田地和農戶編制
子產對內政的改革,是從整頓田制入手的。他首先“作封洫”重新劃分土地界限,確定各家的土地所有權,以制止貴族對土地的肆意侵占和爭奪,又把農戶按五家為伍的方式編制起來,建立嚴密的戶籍制度,以加強對農民的控制。“作封洫”的直接目的在于清查田畝,改革以往的“井田制”,多占者沒收,不足者補足,承認土地私有,將私田合法化,并按田畝征收稅賦。子產在自己執(zhí)政期間承認土地私有,在一定意義上即是把田地的管理變?yōu)閭€人負責制,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私有制能激發(fā)人類的積極性,促進生產力的提高。土地私有極大程度地促進了農業(yè)生產。
(二)鑄刑書于鼎
“鑄刑書”是將子產自己所鑄刑書三篇鑄造在鐵鼎上,予以公布。所有民眾,不分貴賤,共同遵守,以為國之常法。鄭國是有史以來,最早鑄刑書于鼎的國家?!缎虝钒罅俊胺ā钡囊兀厝换蚨嗷蛏俚貨_破“禮”的體系,也就是說,子產鑄刑書就是把“法”的因素和精神引入舊的禮制。這樣,《刑書》必然要涉及當時社會各階層利益之間的重新調整,這些利益的調整必然要觸及那些既得利益集團經濟、政治乃至文化的權益,自然就引起了上層貴族的堅決反對。因此,子產鑄刑書于鼎,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但子產并未動搖。歷史前進的步伐誰也阻止不了,二十三年后,晉國也開始鑄刑書,此后,成為各國之通例。歷史事實證明,子產的這一做法不僅沒有使鄭國敗亡,反而使鄭國更加穩(wěn)定。
(三)“不毀鄉(xiāng)?!保瑥V開言路,重視民意監(jiān)督
開放言路,允許鄉(xiāng)校議政,是子產執(zhí)政的一項重大特色。“子產不毀鄉(xiāng)?!痹凇蹲髠鳌は骞荒辍酚性敿毜挠涊d。當時鄭國的都邑市民有茶余飯后在鄉(xiāng)校閑游聊天的風俗。即所謂“鄭人游于鄉(xiāng)校,以論執(zhí)政”。然明以為鄉(xiāng)校議政對執(zhí)政官員不利,遂向子產建議取締鄉(xiāng)校。子產認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議執(zhí)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若之何毀之?”春秋時期的“鄉(xiāng)?!辈粌H是學校,還是國人的公共建筑,是他們公共集會和活動的場所,兼有會議室、學校、禮堂、俱樂部的性質。因此,國人才能經常在這里議論國家大事,甚至評判執(zhí)政所推行的各種政策的好壞。
三、子產問責思想評價
子產的治國韜略不慎枚舉,本文選取第二部分中的三大舉措詳述子產在實行治國方略中所貫穿的問責思想。
首先,在整理田制,整頓貴族田地和農戶編制方面,子產在執(zhí)政伊始就毅然決然地推行“作封洫”的改革措施。在“作封洫”新法頒布實施一年后,鄭國民間流傳起一首《輿人頌》的歌謠:“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疇而伍之,孰殺子產,吾其與之”。當時人們對子產改革的態(tài)度由此便可窺一斑。然而,自從納稅以后,那些下層庶民辛勤開墾的私田,也因此有了合法性,他們的經濟利益反而得到了保護和加強。這樣,一部分下層人士就成了中小地主,一部分原來的奴隸則成了自耕農。土地私有化大大增加了老百姓生產的積極性,這種土地的“個人負責制”不僅推動了生產力的發(fā)展,也讓子產贏得了老百姓的愛戴。隨著新法的深入推行,新興的地主階級逐漸認識到子產的新法確實符合自己的利益。子產改革舊制,推行新法最終給老百姓帶來了實際利益。
其次,子產在鄭國推行法治,寬猛相濟,并鑄刑書于鼎的做法,它的重要意義在于,公布成文法為后來法家所主張的“法治”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因為實行法治必須以公布成文法為前提。《刑書》不僅對普通民眾有約束力,對執(zhí)政官員的行為也有規(guī)范力度。至此,國家在懲治濫用職權、貪污腐化問題上有了依據和保障。子產這一舉措,對我黨現行的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也極具借鑒意義。十八大以來,我黨加大對貪污腐敗的打擊力度,老虎、蒼蠅一起打,我們取得的良好局面依靠的不僅是政策、手段、工具的實施,還有完善的法律為正本清源作后盾和保障。
最后,關于子產不毀鄉(xiāng)校,廣開言路,重視民意監(jiān)督的做法被一直沿用至今?!秶Z·周語上》曰:“民之有口,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于是乎出,猶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敗于是乎興,行善而備敗,其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民眾的言論對于執(zhí)政者具有非常大的導向和監(jiān)督作用,是一切善政的根本。廉政建設離不開民眾的監(jiān)督,監(jiān)督的缺失或不到位是一切腐敗產生的根源。只有讓掌握公權力的人真正了解自己的職責所在,并對此懷抱一顆敬畏之心,人們民主政治的愿望才能夠實現。
這一思想在當今社會的體現與發(fā)展便是越來越龐大的公眾參與。政府等公權力機關通過“陽光工程”進行政府信息公開,將公權力的運作曝露與社會公眾的眼皮底下,開設信訪部門、網絡檢舉中心等等機構,讓公眾可以匿名的、可以保護自身安全的情況下揭發(fā)腐敗失職行為。當然,我國民眾參與意識的提升,與當前整個國家對民眾的教育投入是分不開的,這是一個漫長的見效過程,而它對于我國整體民主素質的提升,對人類文明的發(fā)展進步,無疑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蘇博.輪子產的廉政實踐及當代啟示[J].黨史博采,2015.
[2]林永光.子產政治觀評析[J].煙臺師范學院學報,1999.
[3]賈蕊.子產為政與現代管理[J].現代企業(yè)教育,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