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文閱讀是語文高考的主要模塊,其在培養(yǎng)學生掌握科學的說明方法、慎密的思維能力、崇尚科學精神等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理應重視。教學中采取哪些有效策略使教學意趣盎然、成效顯著呢。
一、目標牽引 潛在驅動
說明文學習興致不濃厚一個主要原因是目標不甚明確,潛在動力不足。車爾尼雪夫斯基說:“沒有目標,哪來的勁頭?”學習前應明確學習的重要意義,認識到說明文不是無足輕重的,它是與人們的工作、生活和生產密切相關并運用廣泛的實用文體,說明文讀寫能力不僅是高考的需要,更是工作生活的必需。通過目標牽引,激發(fā)學習內動力。
可列舉事例闡釋。鉆研同一課題的兩位科研工作者,一位科題報告闡述清楚,產品構造、功能、使用方法等一目了然,而另一位花了大氣力鉆究的卻因科題報告含混不清、說明技巧欠缺而被擱置最終沒能獲得科研專利。通過一些事例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說明文讀寫能力的現(xiàn)實意義,提升認識、激發(fā)潛能。
二、圍繞重點 巧設環(huán)節(jié)
說明文教學重點一是說明方法、順序等的理解與運用;二是篩選信息、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三是科學精神及人文素養(yǎng)的培育等。心中有數(shù),方能靈活自如駕馭教材,綱舉目張、合理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做到詳略得當、重點突出、科學規(guī)范,方能克服教學盲動及面面俱到的尷尬。
(一)自主探究,激發(fā)興趣
教學時可先明確自主探究的任務與方向。讓學生自己動腦動手自主探究學習,比教師空洞說教更能激發(fā)內在的學習興趣。教育家羅杰斯說:“凡是教師能夠講述的知識,多半是死的無用的知識;只有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探究的知識,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識?!?/p>
如《動物游戲之謎》請學生篩選出動物游戲的類型特征及目的,讓學生勾畫關鍵語句,并通過填表、列舉事例等形式展示交流,讓學生找出兩種說明方法闡述其效果與作用等。
(二)拓展遷移,激發(fā)探求欲望
通過交流與信息碰撞,適當拓展延伸,激發(fā)探求欲望。如可小結舉例子、分類別、下定義、摹狀貌、作詮釋、列數(shù)字、列圖表、引用等說明方法,討論理解各種方法的意義與功用并嘗試運用;總結分析、質疑、求實、執(zhí)著、實證、創(chuàng)新等科學精神,討論明確其實質意義與培育問題等。教學點面結合,使學生對知識有一個立體的認知,激發(fā)并滿足學生的求知欲。
(三)實踐運用,體驗樂趣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意思是說學過的內容經常練習,學會運用不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嗎? 運用知識就能體驗實踐的快樂。如學習《一個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時讓學生思考“成功需要那些精神?”、“如何在生活中培養(yǎng)我們的科學精神?”等。通過知識運用促使理解鞏固知識并體驗運用的樂趣。
三、人文滲透 點燃情愫
凱洛夫說:“感情有著極大的鼓舞力量。”說明文教學只有滲透發(fā)掘情感因素,方能活化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習內趨力。
(一)趣味表演,走入文本
《動物游戲之謎》學習時讓學生“模擬動物”表演,促使學生認真研讀文本,思索創(chuàng)新肢體語言;“同一事物說明方法、順序創(chuàng)意大比拼”等,通過形式多樣的趣味競賽活動,促使學生認真探究、尋求創(chuàng)意,激發(fā)并深化研讀文本的興趣。
(二)情感探究,融會貫通
設計一些切身的探究問題,促使學生融入文本?!队钪娴倪吔穼W習時提出“文中那一句最為精彩?”、“最撼動人心的是那件事?”、“一件事的成功需要那些條件和精神?”等,學生在思索中深入挖掘文本人文內涵及精神因素,培養(yǎng)科學精神及人文情懷,有了情感支撐的學習,興趣更為持久。
(三)靈活多樣,創(chuàng)新體驗
創(chuàng)新的教學形式促使課堂意趣十足。羅曼·羅蘭說:“人生所有的歡樂就是創(chuàng)造的歡樂?!薄渡镄缘纳鐣房梢杂迷姼璧姆椒ㄕb讀文本,辯論“個性化與合作精神的有效結合?”或改寫公益或科普廣告;或為文字配寫韻文和音樂等,都可使說明文教學課堂活潑生動。
四、以寫促讀 質疑揚棄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識只有在運用中才能發(fā)現(xiàn)疑難困惑,在探索解答疑惑時才能深化對知識的理解。說明文在學習后可以進行寫作方面的訓練,促使對知識產生新的疑惑,以便揚棄內化。如介紹本班科技大賽中的一件作品,寫出較有創(chuàng)意及文化內涵的說明文等,通過展示交流、修潤發(fā)表等形式促進學生對說明文本的理解升華。
說明文教學可采取有效激趣策略,促使教學別具一格、妙趣橫生從而富有成效。
陳劍華,甘肅慶陽第三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