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吟 雪
(重慶科技學院 外國語學院, 重慶 401331)
《接骨師之女》的多元敘事策略
許 吟 雪
(重慶科技學院 外國語學院, 重慶 401331)
《接骨師之女》是譚恩美所著的第四部小說,將手稿作為主線,使得女兒、母親與祖母三代的故事關聯(lián)在一起,把幾代華裔母女的心理變化與生活困難充分展示出來。在敘事方面,小說跨越了空間與時間,不斷往復于美國與中國、當前與過去。本文從敘事學理論出發(fā),以文本的話語層面為研究對象,探討小說獨具特色的敘事結構、變化多端的敘事視角和精雕細琢的敘事風格等,揭示小說多元敘事策略對主題發(fā)展的促進作用。
多元敘事策略;敘事結構;女性敘事
華裔作家譚恩美的小說《接骨師之女》一如既往地圍繞著歷史傳統(tǒng)﹑文化特征和母女關系的題材。國內(nèi)學者對該小說從不同的角度展開了解讀,研究集中在探究小說主題,揭示多元文化背景下美國華裔所面臨的文化困境、文化認同和母女關系等方面。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小說獨特的敘事手法,國內(nèi)學者已從各類層面做了研究[1]。陸丹路(2015)對小說所使用的極富特點的話本敘述方式、個人型與作者型敘述聲音進行探索,且研究了小說如何通過三種方式達到女性敘事聲音的有效性[2]。周娜娜(2013)從敘事策略的角度研究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3]。裴佩(2009)全面分析了有關露絲母女與茹靈故事中的敘述層與敘述者,且通過結構主義敘事學方法進行了研究,對敘事方法如場景、預敘與倒敘,還有小說文本間的敘事距離與作家等進行了研究[4]。張洪偉、馮曄以及蔡青(2007)在對小說當中的沉默主題進行探索時,借助了后殖民理論學習、權力理論學以及福柯的話語。小說中幾名華裔女主人公都采用沉默敘事,這意味著她們失去了原有的身份,然而又采取各類手段將沉默突破,體現(xiàn)的是主體性的重新建立[5]。
筆者認為這部小說的敘事特色所具備的研究價值遠不止這些。小說具有獨特的嵌入式敘事結構、多層敘述中的同時型集體敘事聲音以及各敘事層間相互關聯(lián)的敘事技巧,這些對深層文本的分析是極具價值的。因而,筆者擬運用敘事學理論,以文本的話語層面為分析對象,從敘述層面與結構等層面加以探索,并充分利用框架敘事同嵌入敘事的敘事原理展開本文分析,將小說個性化的敘事風格與藝術結構體現(xiàn)出來。
熱奈特研究發(fā)現(xiàn):“一個敘事所講述的任何事件,在故事層次上都高于產(chǎn)生這個敘事的敘述行為所處的層次”[6]。由此,他運用三分法將敘事分為外層敘事(extradiegetic)、內(nèi)敘事(intradiegetic)和元敘事(metadiegetic)?!督庸菐熤愤@部小說的幾個敘事層面不是平面化的,小說涉及了三代華裔女性的故事,是縱深發(fā)展的結構。與露絲相關的故事屬于外層敘事,與茹靈相關的故事屬于內(nèi)敘事,而與寶姨相關的故事屬于元敘事。三層故事由寶姨的手稿聯(lián)系起來。寶姨手稿的讀者是茹靈,茹靈又將寶姨的身世轉述給露絲。作者將三個敘事層又分成了兩組敘事,即露絲與茹靈、茹靈與寶姨。兩組母女在不同的時空下,卻有著類似的經(jīng)歷,如女兒都試圖擺脫母親的管束,母親都用講故事來勸誡女兒。因此兩組敘事是母女關系從矛盾到諒解的不斷復寫,具有明顯的類比關系,又相互照應,深化了母女關系的主題。
寶姨將手稿交給了茹靈,然而茹靈由于賭氣而未能在第一時間看手稿。寶姨含恨自殺,茹靈嫁給了仇家。寶姨的故事作為茹靈故事的嵌入敘事沒有具備行動功能,而是具備解釋功能。茹靈在寶姨自殺后通過手稿了解了自己的真正身世,這讓她后半生都沉浸在悔恨中,并且將對寶姨的歉意寄托在通靈上。露絲和茹靈這一組敘事仍然是嵌套敘事,但又和茹靈和寶姨的嵌套敘事有本質(zhì)區(qū)別。在茹靈的記憶逐步消退時,露絲主動幫忙翻譯母親的回憶錄,這樣內(nèi)敘事層的茹靈一直在外敘事層中充當行動者。母親茹靈采用的嵌入敘事,使得身為女兒的露絲明白了她為何如此痛苦,最為關鍵的是母親同女兒的關系得到了緩和,女兒對母親更為理解并且在情感上予以彌補。寶姨和茹靈的兩個嵌入敘事都是回顧性的,目的都是向女兒講述自己的過去以求得和解,而不是單純地陳述事實。兩位母親的敘述都摻雜著當時的眼光來解釋過去的故事。在嵌入敘事里,一種雙重的聚焦就被表現(xiàn)出來。小說呈現(xiàn)出了垂直嵌套,即不同故事層次的話語相互嵌套。這類結構讓敘事者相繼登場,敘事焦點和視角不斷變換、移位[7]。
小說三層敘事中,節(jié)奏由外向內(nèi)依次加快,但是由于嵌入敘事積極的行動功能使最里層的敘事成為了敘事的核心。素材量最高、情節(jié)最為波動的就是有關寶姨的故事,而最為簡單的則是有關露絲的故事。寶姨的敘事像引力的中心,將外面的兩層敘事牢牢地聚集在它的周圍。元敘事成了主導性的敘事。作為外層敘事的露絲也只有把家族歷史澄清,她才能從接骨師家族故事中汲取力量,像寶姨和茹靈一樣積極地改變自己和別人的命運。這些促使露絲最終不再充當幕后寫手,主動地消除了與男朋友之間一直存在的間隙,成為事業(yè)和愛情的積極參與者。小說的最后,作者打破正文部分所使用的三層敘事手法,有效地融合了不同的敘事聲音,小說所采用的嵌套式敘事手法是相當獨特的,讓三代女性都能將個人故事敘述出來,三個人物塑造都獲得了不小的突破,都更加的飽滿。
《接骨師之女》不僅結構獨具匠心,同時在不一樣的敘述層間運用的敘事視角也是不一樣的。譚恩美作品的重要特征就是借助母女之間的關系,對華裔女性所具有的身份價值進行探討。從成名作《喜福會》中母親和女兒互為敘述對象,但始終沒能實現(xiàn)對話,最終僅僅處于相互融合的邊緣。至《接骨師之女》這部最終作品都塑造了盡量完美的結局。通過該小說的集體敘事不僅實現(xiàn)了母女對話,還成功地把母女聲音協(xié)調(diào)地融合在了一起。
美國女性主義敘事學研究者蘇珊·朗瑟(Susan S. Lanser)提出了女性作品通常有三種敘事聲音,即作者的、個人的和集體的[8]。集體敘事是指在敘事行為當中,將能夠定義的群體附著于敘事權威上,并且利用明顯為群體授權的個體聲音,或者互相賦權與多層性的敘事聲音在文本當中得以銘刻。敘事的權威在不同的聚焦人物之間、文本與讀者之間來回轉換。同時,蘇珊·朗瑟認為小說的多重敘事形式分為兩種,即同時型敘事和順序型敘事。以“我們”為形式的第一人稱復數(shù)敘事,把不同的聲音統(tǒng)一在一個聲音里是同時型敘事。而所有敘事聲音交替登場,“我們”產(chǎn)生于一系列互相協(xié)作的“我”的聲音里,這是順序型敘事。
《接骨師之女》這部小說正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都是以女兒露絲為聚焦人物的第三人稱敘事,第二部分是母親茹靈的第一人稱敘事。這似乎重復了《喜福會》中母女輪流講話的結構,是每個敘事聲音輪流發(fā)言的順序型敘事。然而茹靈所采用的第一人稱敘事,是通過其交給露絲的那份手稿。這些自傳手稿的敘事對象不是讀者,而是女兒露絲。敘事者利用此類方式介紹了茹靈來美國前的情況,而來美國后的情況是露絲回憶的。所以茹靈并非為實際的敘事聲音,其敘事是由露絲所完成的。敘事者的所見所聞從頭到尾一直局限在露絲這個人物上。小說把視角局限于一個人物,有助于增加懸念,讀者跟隨她一起探索發(fā)現(xiàn)自己痛苦的根源。作為聚焦人物的露絲在敘事視角上同時存在于兩個層面,即敘述自我和經(jīng)驗自我。露絲一直生活在回憶和母親的影響之下,生活中的很多小事都會觸及她的回憶。于是,她一次次地重新體驗當時的情感。最典型的例子是童年露絲誤以為自己懷孕。讀者和成年露絲都知道這件事情的荒謬可笑,但敘事一直追隨著經(jīng)驗中的露絲,敘事者任由露絲誤解、幻想。童年露絲和成年露絲頻繁交替敘事產(chǎn)生了奇妙的藝術效果。作者巧妙構思的時間變化使得敘事角度、地點與人物都發(fā)生了變化,也使得小說的敘事視角變?yōu)榱送瑫r型集體敘事聲音。此類敘事方式使得理想與現(xiàn)實世界處于更為緊密的聯(lián)系中,讓小說具有更強的懸念感。
以“女性主體言說的敘事模式”[9]是譚恩美小說的典型特征?!督庸菐熤酚绕鋸娬{(diào)女性“記憶的自傳色彩,在女性長輩的回憶中認識自我、重構歷史”[10]。對小說當中的女性敘事進行探索,能夠更為全面地探索女性敘事同其引起的社會語境的關聯(lián)性。這三代女性的故事體現(xiàn)出女性在女兒和母親的雙重身份下母女關系的重演,露絲同茹靈的關系貌似茹靈同寶姨的關系,偉大的母愛則是造成母女矛盾的根本原因,說明女性無意識的傳承。茹靈同寶姨之間的沖突更為嚴重也更具戲劇化,可是處于非核心位置。寶姨無微不至地照顧著茹靈,而女兒的成長勢必打破母親的枷鎖。由于茹靈太過于天真,堅強的寶姨只好通過自殺避免茹靈同仇家結合[11]。小說重點描寫了茹靈和露絲之間充滿愛和矛盾的生活畫面。茹靈的中國式母愛和傳統(tǒng)的思想與露絲格格不入。露絲追求自由和民主,非常看重自己的隱私權,而茹靈認為自己有管教女兒的權利。
大部分華裔女性同小說當中的華裔女性相似,她們都承受著種族歧視與父權制的壓力,只得依靠失語與沉默來保護自己。寶姨勇敢地、堅決地追求愛情與自由,可最終卻落得個家破人亡的下場。在大火當中,寶姨失去了聲音與面容,只得無聲地叫喊,可是不會有人相信、理睬與傾聽,難以同茹靈進行順利地溝通,也就無法將心中的憤恨與恥辱表達出來發(fā),原因就是真相會將女兒的未來與名聲毀滅。寶姨作為身份低賤的保姆,得一直看護著女兒??墒窃谌沆`選擇個人婚姻時,寶姨難以通過言語避免女兒嫁給錯誤的人,只得以死抗爭并在遺書當中透露了真相。茹靈帶著對母親的愧疚感,漂洋過海來到陌生的美國。她蹩腳的英語讓她難以和別人溝通,與女兒也不能互相理解。在言語方面的失語與沉默使得她產(chǎn)生了極強的逃離思想與憤恨感,在精神方面承受著極大的壓力。在母親的影響下,成年后的露絲患有奇怪的間歇性失語癥。作為女性,她在工作中,沒有自我,一直做影子寫手;在生活中,她忍受著男友亞特不負責的婚姻觀。露絲的失聲屬于沉默性、消極性的抗爭。她想通過失語暫時脫離男權社會的壓迫,利用失聲表達了對男權社會的抵抗與不滿,由此對權利與責任的二元對立性進行解構。
譚恩美以深刻的人文關懷、細膩的語言和獨到的藝術見解,透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視角,生動描述了文化差異給華裔女性帶來的心靈鴻溝。譚恩美對敘事策略的靈活運用,讓她成為了華裔小說家而非自傳作家,在美國華裔文學中獨樹一幟?!督庸菐熤肥亲T恩美的第四部長篇小說,也是她自傳性最強的一部感人巨作。正如她自己描述的那樣:“我的家族是最為奇特的一個實體。我恰巧在那里成長,結果,我成了書中的注解。”[12]
小說通過回憶和挖掘過去把三代人的故事聯(lián)系在一起,母親和女兒的集體敘事構成了必然的因果關系。它表達了人類最基本和普遍的情感——愛與和解。小說利用嵌入敘事將以前對如今的影響完全體現(xiàn)出來,并且表明以前并非是單獨存在的,會對以后產(chǎn)生不小的影響。在主動應對以前的困難時,如今的生活也會變得更為美好。嵌入敘事意味著后代的記憶會包含前代的記憶,這并非為單單的信息傳播,還是文化傳播。在小說敘事手法與主題展示方面,譚恩美采用了相同的策略。此類多元敘事策略使得小說的敘事時間延伸,形成了同其相對的立體效應。其使得讀者重新組合各類話語層的文本,把由外朝內(nèi)嵌入的文本故事予以關聯(lián),使得故事情節(jié)的視覺感與圖像感大大提升,讀者也能更好地參與到故事當中?!督庸菐熤吠ㄟ^輪流賦予華裔女性敘事聲音,實現(xiàn)了集體敘事。并且小說為了將三位華裔女性的存在感增強,通過嵌套敘事手法構建了一個時空相互交叉、敘述互相折射的奇妙世界,還利用了手稿的關聯(lián)性,將敘事層間的障礙徹底清除掉,將話語的多樣性充分展現(xiàn)出來,讓文本達到了高度開放、持續(xù)嵌套與循環(huán)的效果,也將作者一流的敘事手法與完美的小說主題充分展現(xiàn)出來。
[1] 許錟. 譚恩美小說《接骨師之女》的國內(nèi)研究綜述[J]. 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6).
[2] 陸丹路. 《接骨師之女》的女性主義敘事學解讀 [J]. 延安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5,(4).
[3] 周娜娜. 論《接骨師之女》的敘事策略[J]. 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3,(4).
[4] 裴佩. 在講故事中跨越苦難——《接骨師之女》的敘事學解讀 [D]. 東北師范大學, 2009.
[5] 張洪偉,馮曄,蔡青. 沉默的破譯——論 《接骨師之女》 的沉默主題[J]. 大連民族學院學報, 2007,( 6).
[6] 熱奈特. 敘事話語: 新敘事話語[M]. 王又融譯.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
[7] 馮靖茹. 譚恩美小說的記憶書寫[D].南京師范大學,2014.
[8] Susan S. Lanser, Fictions of Authority: Women writers and narrative voice, 1992: 21.
[9] 唐蔚明. 顯現(xiàn)中的文學: 美國華裔女性文學中跨文化的變遷[M].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10] 蔣欣欣. 《所羅門之歌》和《接骨師之女》的記憶書寫比較 [J]. 社會科學研究, 2013,(6).
[11] 鄭欣. 譚恩美長篇小說中的“死亡”意象分析[D]. 北京外國語大學,2013.
[12] 羅敏,段武寧.譚恩美: 以美國人角度刻畫中國[EB/OL]. (2006-10-01)[2011-10-11].http://wenku.baidu.com/view/fe731f235901020207409cb4.html.
MultipleNarrativeStrategiesinTheBonesetter’sDaughter
Xu Yinxu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ongqing 40133, China)
The Bonesetter’s Daughter, Amy Tan's fourth novel, is a story about grandmother, mother and daughter, showing readers the plight and mentality of Chinese mother and daughter. The narrative of the novel spans time and space, at the same time, stays in the past and presen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narratology, this paper reveals the theme of the novel from the unique narrative structure, the narrative perspective and the narrative style.
multiple narrative strategies; narrative structure; women narrative voice
左福生]
2017-09-26
許吟雪(1983—),女,碩士,重慶科技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主要從事應用語言學、美國文學研究。
重慶市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后現(xiàn)代哲學視野下多模態(tài)廣告語篇的認知研究”(2016YBYY146)。
I24
A
1673—0429(2017)06—005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