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美吉
田東縣朔良鎮(zhèn)中心小學 廣西百色 531500
淺談小學數學總復習的策略
唐美吉
田東縣朔良鎮(zhèn)中心小學 廣西百色 531500
從上完第十二冊教材內容和段考情況分析,我對本班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能力、興趣等方面做一次重新審視,并重新分組,把學習成績一直良好的,經過復習,在攻克更多的難題;中等水平的同學,經過復習,進一步鞏固學過的知識、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對于學困生,經過復習,力求過好基礎關,不隨意提高學習目標,接著我又把學過的知識分為四個領域:即梳理復習內容,并對于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難點,哪些知識之間有密切的聯系,哪些知識容易干擾混淆,哪些知識學生最容易犯錯,我都把他們爛熟于心,爭取復習時得心應手,游刃有余。整個復習階段我授用如下三點做法。
在整個復習階段,我徹底改變了以前學生大量做題,教師不斷改題的做法,不搞題海戰(zhàn)術。而是根據不同的內容,采用不同的復習方法,力求達到舉一反三的作用。如在復習“立體圖形的體積”時,我首先引導學生合作完成各種立體圖形公式及推導,我展開了以下引導:同學們,為什么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的體積都可以用“底面積乘×高”求出來呢!當學生面對問題不知如何表達時,我通過多媒體讓學生認真觀察圖形,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這三種圖形上下都一樣粗。我肯定學生善于動腦的基礎上,再問:你們會想到什么?學生進一步思考:一種立體圖形是不是只要上、下粗細相同,都可以用“底面積×高”來求體積呢!學生果然敢于肯定下來,接著我肯定了這種想法完全正確,從而得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這樣上下粗細相同的形體,數學稱之為柱體,它們的體積都可以用“底面積×高”求得,最后我通過課件出示三棱柱,五棱柱,六棱柱等其他柱體,學生都敢于肯定它們的體積都可以用“底面積×高”求得。以上的做法,我引發(fā)了學生真實的數學思考,通過觀察模型,課件演示,萌生猜測,教師總結等環(huán)節(jié),能使學生通過見樹如見到森林,有利于提高學生立體圖形體積計算的策略水平,同時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猜測素養(yǎng),也得到相應的訓練。又如在復習“數的認識”這一單元的內容時,根據知識點多,并較為零散,而數軸是有直觀的優(yōu)勢,能充分體現數的本質屬性的特點,我選擇了數軸來幫助學生理解。讓學生在一條數軸上表示:3、2.3、3/7,—13/4,23/4,這五個數,然后問;這五個數中的“3”分別表示什么?分數的計數單位一與整數、小數的計數單位有什么聯系和區(qū)別?我以問題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調動,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利用幾何直觀理清各種數概念的意義、計數方法,表達方式和分類。同時在相互轉化中又暗含著各種數之間的彼此聯系。學生通過觀察宿仇數軸發(fā)現,整數是以自然數單位“1”為基本計數單位,再按“十進制”規(guī)則生成其他計數單位的。而分數在單位“1”確定之后,平均分的份數不同,分數也就不同。所以,分數單位與單位“1”之間不像整數那樣有固定的“十進制”關系。而作為分數和整數的整合體——小數,它的意義要借助分數的意義來表達。因此,當單位“1”確定之后,同一個點,可以用分數或小數來表示。
(一)鼓勵學生自評
在自評之前,我及時把試卷發(fā)給學生,讓學生獨立糾錯,學生通過閱讀課本,和同學交流,都有可能對試卷中的部分錯誤糾正。其次,讓學生對自己試卷完成情況進行自評,要求學生對錯誤原因進行分析,明白自己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以便在講評課中帶著問題聽講,對自己不會糾錯的地方在下面記三角形符號,尋求幫助。
(二)組內互評
學生自主糾錯后,在小組內相互交流糾錯情況。組內的“小老師”一對一地進行幫助,“小老師”教會自己的“徒弟”后,再出同樣類型的題目讓“徒弟”做一遍,以便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
(三)教師講評
教師在學生自評,組內互評的基礎上,直對普遍的問題在講評課中進行開放性、發(fā)散性的講解,一般從三個方面進行發(fā)散引導;對解題思路發(fā)散,受用“一題多解”;對情境發(fā)散,受用“一提多聯”;對問題發(fā)散,受用“一題多變”。在進行“一題多變”的過程中,我將原題中的情景、已知條件、問題等進行改動,然后再重新分析,求解,如,將靜態(tài)的情景,變?yōu)閯討B(tài)的情境,將題中的條件和問題顛倒等,由淺入深,步步推進,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
(四)建立班級“錯題集”
“錯題集”由班里的學習委員、各學習小組組長收集和保管,中午交給老師?!板e題集”記錄的是每一次測試錯誤率高的題目,統計錯誤率,分析錯誤根源以及導致錯誤的原因,為講評課提供有效的資源。
(五)及時診斷
通過復習,總會有少部分學生達不到目標。因此,我對每一次作業(yè)或測試后,我都及時診斷,進行補救教學,設計一些符合“學困生”完成的題目讓他們訓練,并受用邊講邊練或講后再練的方式相結合,進行補償,讓基礎題在練中經常出現。目的通過再練習,再提高,達到鞏固強化的目的。
因我的服務對象是人,人是有特定的需求,喜新厭舊,渴望成功,自尊自愛都是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無論是誰都不可能違背。于是,我時刻注意我班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克服困難,順利闖過人生每一道坎的意義。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復習迎考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工作,受很多因素制約。所以,人們常說的,復習課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