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正芳
摘 要:背誦積累對于寫作具有重要意義。背得多自然文思如泉涌,意到筆隨。只要老師積極組織,并注重指導,孩子就能樂于背誦、善于背誦。這樣一來,背誦也就不是難事了。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朗讀;背誦;興趣;方法
背誦是積累的重要手段,可以促進學生知識的形成和智力的發(fā)展?!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還指出,“應該讓學生多讀多寫,日積月累,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把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著名文學家、詩人郭沫若先生曾經(jīng)說過“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這句話便道出了語言積累對于寫作的重要意義。學生通過背誦經(jīng)典文段,可以使其語言更加規(guī)范,使其表達能力得到提高。背得多了,學生在寫作時自然意到筆隨、文思如泉涌?!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還對小學階段的背誦量做出了規(guī)定——“須背誦優(yōu)秀詩文160篇(段)”
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孩子們學習語文的第一怕是寫作文,第二怕便是背課文了。其實這“兩怕”之間有著密切的相互聯(lián)系。只要我們老師善于組織和指導,語文背誦并不難。以下是我的一些實踐體會。
一、積極組織,激發(fā)興趣——讓孩子樂背
1.師生共背,感受樂趣
要求孩子們做到的事情,教師也應該做到。背誦課文亦如此。每天晨讀時,我大部分時間是和學生在一起朗讀和背誦課文。在背誦時,我或者在背誦方法上做指導,或者按我教的方法與學生一起練背,最后與孩子們賽背。我力爭在眾目睽睽之下,流利地背出來。練背時特許偷看,試背卡殼時孩子們?yōu)槲姨崾?。當我勝了便像孩子般快樂,要求孩子們賜予掌聲,敗了的話有時會甘拜下風般示弱,有時會不服氣地請求孩子們再多給一次機會。當然,這些偷看、提示、掌聲、再給機會的做法,更多是我“賜予”孩子們的。
除了師生賽背外,背誦接龍也是一種不錯的方式。它可以避免在別人背誦時,自己的思維停滯下來。我背第一句,孩子接背第二句;我背第一層意思,孩子接背第二層意思;或者孩子與孩子接背。
此外,分組背,想象背(“放電影”背)、站起來加動作表演背,所有的這些背誦活動,我都與孩子們一起參與。在師生共學的活動中,孩子們的思維被興奮地激活,人人都十分踴躍。
2.過關(guān)檢查,獎勵促背
學期伊始,我會自制一份背誦過關(guān)登記表,張貼于教室前方的墻上。學生最遲在學完背誦篇目后到組長處接受過關(guān)檢查,凡熟練過關(guān)者,由組長在登記表上畫紅鉤。如果少許地方由組長提示的,由組長記黑鉤,表示還沒達到熟背的程度。姓名后面留空白者,表示沒有過關(guān)。每一個鉤,到期中或期末可兌換學習快樂卡。節(jié)日時,孩子們可憑學習快樂卡(背誦過關(guān)只是贏取學習快樂卡的其中一種途徑)領取我為他們準備的禮物。孩子們知道,老師給的禮物,他們也可以自己花錢在市場上買到,但意義卻完全不一樣。孩子們以得到老師的獎勵為榮,背起課文來樂此不疲。一些孩子會在我教課文之前就提前完成了背誦任務。
3.因材施教,分層要求
雖然課文后面對背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或要求背誦全篇,或要求背誦指定的段落,或讓孩子自主選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但每個學生的智力水平有差異,所以我會根據(jù)課文的特點、內(nèi)容的重難點和孩子們各自的水平,對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
對成績好的孩子,我鼓勵超量背誦,即使課后不要求背誦的文段也可以主動背;對于困難一些的孩子,我作縮量要求;對于班里三兩個特別困難的孩子,我為他們勾畫一兩個典型句子,比如就背文中的一兩個排比句、比喻句;對于班里兩個特別困難的孩子,我不要求背誦,只需熟讀個別段落或句子。對于超量背誦的,在過關(guān)登記表中記雙鉤,對于縮量背誦和熟讀的,也視作過關(guān),同樣可記黑鉤。
二、注重指導,教給方法——讓孩子擅背
1.在理解的基礎上背,知內(nèi)容,明結(jié)構(gòu)
一段話,一篇文,都是圍繞一定內(nèi)容按一定的結(jié)構(gòu)形式組成的。通常的結(jié)構(gòu)形式及順序有總分、分總、總分總、概具、并列、遞進、因果,按時間順序、方位變化順序、事情發(fā)展順序等。背誦一段(篇)文字之前,先弄清楚主要寫了什么,先寫什么,再寫什么。這樣對全段(篇)有了整體輪廓的把握,背誦起來才會事半功倍。比如,背誦《觀潮》第4自然段,全段只有三句話。前兩句寫它由遠而近的樣子變化(移來、拉長、變粗、橫貫江面——翻滾、形成水墻),第三句由兩個打比方分句構(gòu)成,分別寫了它離我們近距離時的形狀與聲音(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浩浩蕩蕩;山崩地裂、顫動)。這三句話是按由遠到近、先寫樣子后寫聲音的順序來寫的。理解了寫作順序,就可以邊讀邊在腦子里放電影,邊想象當時的場景邊背。
2.以讀促背,熟讀成誦,讀背出聲
多讀,讀順、讀熟自然就形成語感,脫口而出便成為自己的語言了。關(guān)于這一點無需多做闡述。需要強調(diào)的是,一定要讓孩子開口出聲。一方面,出聲可以讓孩子注意力集中,另一方面,出聲才利于語感的形成。
3.分背、合背相結(jié)合,疊加背,連環(huán)背、連貫背
采用分背的方法,是為了化整為零,各個突破,降低難度。采用合背的方法,是為了凸顯文段的完整性,防止積累的文字支離破碎。在背誦的過程中兩種方法是結(jié)合使用的,常會采用“連環(huán)背”和“連貫背”的辦法。比如背誦《觀潮》第4自然段,先讓學生先讀再背會第一句,再讓學生讀、背第二句。這時不要急于去背第三句,回頭將第一、二句連起來背,以防背會了第二句又丟了第一句。這個過程可能要重復一、兩遍。接下來該背第三句了——這句由兩個分句組成,先背會第一個寫形狀的分句,再背會第二個寫聲音的分句,再將第三句合起來背。最后將全段的三句連貫起來背。
4.突破重難點,“四抓”重點詞句巧妙背
正如方法“1”中所言,文段總是圍繞一定內(nèi)容,按一定結(jié)構(gòu)形式謀篇布局的。在背誦時抓住文段中的重點詞句,以此為線、為扣,將文字串起來或統(tǒng)裝起來。所謂“四抓”,即“抓領頭句、領頭字詞、過渡句、重點詞”。在指導背誦幾個自然段時,記住每個自然段的第一句,就為背誦該段開了個好頭;在背每一個自然段時,記清楚每一句的開頭字詞,就為背誦該句開了個好頭;在有過渡句的文段中,過渡句是連接上下文的橋梁、紐帶,背好它,上下文的意思就會更加連貫;在每句內(nèi)部又總會有一些重點詞,比如《爬山虎的腳》第四自然段,那幾個動詞就很關(guān)鍵,必須在理解的基礎上記牢。前述方法“1”時,括號里的就是《觀潮》第四自然段中的重點詞。準確地記住了這些重點詞,我們才算領悟到作者遣詞造句的準確性,將來在自己寫作時才會學習作者那樣生動、形象、準確地表達。
當然,還需指出的是,有這樣的情況:有的文段孩子當時會背,可過一兩日,或換個場景,孩子就忘記了。所以根據(jù)遺忘的規(guī)律,我們得在日后用“反復”的辦法來加強記憶,將背過的文段反反復復地讀,反反復復地背。
以上是我在指導學生背誦方面摸索出來的可操作性強的、行之有效的做法。當學生真正達到了“樂背、擅背”的學習境界,完成或超量完成160篇(段)詩文背誦還是一件難事嗎?
參考文獻:
[1]張子華.指導小學生背誦的幾點嘗試[J].學周刊,2013(3).
[2]張亞蘭.唐敏.探尋背誦的“良方”[J].七彩語文(教師論壇),2014(2).
[3]韓玉琴.背誦方法的課堂指導策略研究[J].小學教學參考,2015(3).
[4]張華.講究方法,重視培養(yǎng)小學生的背誦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5(9).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