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寶華
摘 要:所要反映的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把握自己的情感,運用怎樣的語氣語調進行教學,把握好自己的語氣語調更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
關鍵詞:情感;語氣;語調;用心說話
在課堂教學的時候,我們都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提問,一是要從提問中掌握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二是看學生對問題有什么看法。就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的提問也有一定的問題研究,教師在運用中掌握得好,不僅能提高課堂教學,同時還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那么,在課堂教學的時候,怎樣運用語言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提問呢?自己提出一點看法與同行們商榷。
教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有層次性、有梯度,是為了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能一點一點學習,也是深度研究問題的策略。這是每一位教師都能根據學生的實際做到的,也能做好的。提出的問題所運用的語氣是不盡相同的,它反映著教師對學生的一種思想態(tài)度,即使不帶怨恨或是恨鐵不成鋼的思想,也能流露出一定的思想。同一個問題用不同的方式詢問,學生的感受是不一樣的。以語文課總結主題思想為例,老師可以用一句“誰能說一說本篇文章的主題思想”來問學生;還可以用“我想本篇文章的主題思想,相信咱們學生有能力總結好”來問學生;還可以用“你來總結一下本篇文章的主題思想”來問學生。問話的方法有很多,所蘊含的思想也不一樣。學生接收到的信息是一樣的,感受的情感不一樣。不同的學生就有不同的反應,或愉悅,或平靜,或有底氣。上面舉例中第三種問法是直接讓學生說,沒有給學生考慮的時間,直截了當,不容置辯,有不允許商榷思考的意味。這樣做老師看似對學生有足夠的了解和掌握,其實這樣做學生能回答上來還好,一旦學生回答問題有誤,或是有偏差,很容易讓學生受傷,以后就會沒有勇氣站起來回答問題。為什么小學生越小越勇敢回答問題,到了大一點的時候踴躍回答問題的就較少些呢,原因就是這種問話的方式不留有余地思考。前面的第一種問話中用了“誰能”這樣有征求意味的詞語,要好于第三種問話的方式。這里有與學生商討的意思,更有征求學生的意思,還有了給學生一定思考的時間考慮一下。這種問話方式也看出老師用心思研究學生,在這班級中有多少人能對本篇文章的主題進行總結,瞬間算出能與不能的比率。給學生思考時間也是在給自己時間思考。第二種問話方式用了“相信”一詞。學生聽到這樣的話,當時就有自信,就是不能總結主題思想,也要試一試總結,哪怕是錯了也要嘗試一下。這是什么,這是對學生的一種鼓勵,一種鞭策。老師沒有特意安排這樣的細節(jié),鼓勵學生說:你們能總結文章的主題思想,也沒有作報告講一番你們如何如何行,而是在老師不經意中流露出的,學生接受的信號是,“我行,我能行?!?/p>
課堂教學的時候,老師聲嘶力竭召喚學生怎樣怎樣做?;蚴墙處熢谥v課的時候用一個固定的形式講課,聲調沒有任何變化,不能說是老腔老調吧,反正是沒有任何的感情色彩,引不起學生的任何興趣,這樣的講課學生剛開始的時候還可以,時間長了,學生一定會疲倦。學生一旦產生疲倦的心理,就很難再有學習的興趣,學生學習的效果大家一定心知肚明。其次是教師在與學生交流的時候講究聲音的音色美,這對于女老師而言相對容易些,對于男老師而言有一些困難,受男性聲帶的影響,聲音洪亮但不一定圓潤,說出的話可能在學生那里受到一定影響,喜歡的程度相對減弱,尤其是小學生對聲音的敏感度更是關注,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時候盡量使自己的語氣語調適應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盡量說出學生喜歡的句子、容易接受的語言、容易接受的語言語調,讓學生快樂地接受信息、理解信息、共享信息。
上面舉的幾個例子,我是想借這樣一個話題說一說,老師在課堂教學的時候,提問的機會很多,怎樣提問是一個藝術問題,更是一個學問的問題。我們不但要把問題說清楚,更要有感情地問出自己想問的問題,讓學生樂觀地接受老師提出的問題和理解老師提出的問題,同時還要把問題說得讓學生有自信,不但能回答,而且還能回答好這樣問題的一個層次。教師在課堂上提出問題的方式方法有很多,關鍵是老師用怎樣的方式方法提出問題,讓學生接受。除了語文課教師以外,其他學科的老師也是這樣。問題不一樣但對學生的情感是一樣的,問學生的時候,不妨走進學生,和學生共處。褒貶詞有感情色彩,語氣語調同樣有感情色彩。詢問學生的方式方法有無數的、直接的、委婉的、迂回的、更有鼓勵的、激勵的,我們何嘗不經常運用那些激勵的、鼓勵的、讓學生自信的詞語與學生對話呢?
參考文獻:
[1]龍文慧.認知,身體與環(huán)境:認知心理學的新進展[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6(1).
[2]張學浪.農村留守兒童道德情感生成的理論價值[J].社會科學研究,2016(1).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