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生轉化案例分析
學生姓名:彭欣怡
學期初:這個女孩子蠻橫無理,嬌生慣養(yǎng),出言不遜,長得漂漂亮亮,可是嘴巴上不饒人。我行我素慣了。于是我認為他是我需要花費大部分精力、重點盯防、改造的“大人物”。全班同學給她私底下取名“小辣椒”。
(一)表現(xiàn):
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自從她上學以來,上課發(fā)言從來不舉手,張嘴就說,毫無紀律可言,行為與一個中學生的標準相距甚遠;她不僅僅回答問題不舉手,而且經(jīng)常用小動作招惹其他的同學,惹得都反對她;而且還經(jīng)常嘲笑那些被老師提問的同學,甚至是取消那些上課積極舉手發(fā)言的同學。雖然是個女生,可是經(jīng)常欺負同學,有時候上課拽女同學的頭發(fā)、無緣無故的罵人,甚至打人。有很多的同學都不愿與她為鄰;學習成績差,沒有耐心,老師不能指出錯誤,如果說了,要么就是關書睡覺,要么就是很夸張的坐在位子上發(fā)脾氣,同時還小聲的用臟話來罵老師。“你去死”這句話不知道放在我身上多少次。
(二)原因:
透過與家長聯(lián)系,我逐漸了解到了一些我所不知道的細節(jié)。他從小與爸爸媽媽一起生活,媽媽只注重對他的物質保證,讓他吃飽、穿暖,自己沒有工作,沒事就是打牌,逛街,對于她的教育卻幾乎為零。有什么錯誤還幫著隱瞞,不讓家里人知道。因為說了,都會指責她孩子沒有帶好。父親在外工作,難得回家,回家聽到不好的消息,就是打罵。兩口子經(jīng)常當著孩子的面大家。在這個環(huán)境下,他上到初中,透過對她的了解以及親眼所見,我發(fā)現(xiàn)這個孩子最大的問題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喜歡拿別人的缺點老作為笑柄。由于經(jīng)常被打,逆反心理嚴重,聽不得不好的話。學習上不能遇到難題。否則就狂躁不安。很容易自暴自棄。在這個孩子身上,幾乎具備了所有孩子的缺點。但是,我堅信只要發(fā)奮、找到了癥結所在,一切便會迎刃而解,畢竟他只是個孩子。
(三)措施及效果:
針對彭欣怡的狀況,我為他制定了幫教措施,決定從語言行為和學習習慣入手。對于他上課沒有規(guī)矩的缺點,不能指望他一天、兩天就改變,要循序漸進。有了好的表現(xiàn),就及時表揚、鼓勵;不好了,不是簡單的批評,而是告訴他就應怎樣樣,正因在他的內心中并沒有真正建立作為一名學生的標準。就這樣,一個月過后,經(jīng)過了我無數(shù)次的提醒、鼓勵,他上課不舉手說話的毛病基本上得到了改正。狀況剛有好轉,以后發(fā)現(xiàn)的問題,卻真的是讓我撓頭,讓我真正發(fā)現(xiàn)這是一塊不好啃的骨頭?;镜囊?guī)矩懂了,但是好景不長,正因她基礎差,課上的資料對她越來越?jīng)]有什么吸引力了,她的注意力逐漸由上課轉化為招貓遞狗,不是捅捅這個,拽拽那個,就是趁老師不注意換個座位、發(fā)個怪聲什么的。幾次找她談,根本不管用:當著我的面表示的很老實,但回去后他仍然是屢教不改。許多科任老師上課要么往我這送,要么干脆讓她到外邊站著。我批評她的語氣稍微重了點,她就直接掉頭走人。在這種狀況下,我聯(lián)系她的家長。換來的是一頓暴打??薜母鷤€淚人一樣,接著她的媽媽又發(fā)來短信,說因為我告狀反映了她女兒的情況,她老公堅決要和她離婚。兩母女在家都被打了。到此景,只能把期望放在孩子和我的身上,我決定自己干。帶著內疚,我利用多種獎勵、懲罰措施來鼓勵、引導她。這樣一方面能夠調動她參與的用心性,另一方面也能夠促使她上課認真聽講,盡量彌補她的損失。接下來他只好了兩個星期,上課、聽講能夠基本完成作業(yè)。隨后,又原形畢露,恢復了她本來面貌了。能夠說,這個時候彭欣怡的眼中只有我,其他老師,包括校長她都不大放在眼里。
又一次的闖禍讓我更加無語,但是卻也是一次轉機。政治老師因為通風,腳非常的痛,不方便走路。但是他卻堅持為我們上課,同學們都很感動,誰知道,下課的時候,趁老師不注意,她將老師放在講臺上的電動車鑰匙藏了起來。這是第四節(jié)課下課了,大家都急著去吃中飯,可憐的政治老師沒有電動車,不能回家,從三樓到一樓,一瘸一拐,來來回回,最后不得已打電話給我,要我?guī)退艺?。這個時候已經(jīng)快一點了。有些同學吃飯完畢,陸陸續(xù)續(xù)的回到了教室,彭欣怡也一樣。在教室里,政治老師說,絕對不可能是我班上的同學干的,因為他相信大家,結果,我一拍胸脯,也放下豪言說,肯定不是,我們班同學都很尊重你。誰會干出這么缺德的事。同學們都不做聲,有的給老師搬位子,有的給老師買來了面包,可是大家都不敢說出是誰。因為怕挨打。這個時候我看到了彭欣怡坐在位子上一反常態(tài),默不作聲,我多少有數(shù)了,也很氣憤,也很沒有面子,覺得這下子要辜負政治老師對我們的信任了。我故意用煽情的方式在班上描述老師是怎么一瘸一拐找鑰匙的。不一會,一串鑰匙就送到了我們面前,一張愧疚的臉也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她終于知道錯了。原來她也是個懂得關愛殘疾人士的好學生,懂得感恩的好學生。今天的事情終于觸碰到了她內心那塊最柔軟的地方。轉變就此開始了。
上課不能說特別認真,但是不干擾他人了。說話不能說特別中聽,但是不再滿嘴胡言亂語了。多了很多的謝謝,多了很多的抱歉。多了很多的溫柔的笑臉。后來被評選為班上言行最美美少女。有了這樣的稱號,她開始上課做筆記,我發(fā)現(xiàn)她的字寫的特別的漂亮,整整齊齊,像印刷體。我經(jīng)常在班上展示她的字,表揚她的進步,暗地提示她的小缺點。她更加的依賴我,我也更加的欣賞她。
通過她的故事,我才真正認識到教育并非是一日之功,是一個長期、曲折、艱難的過程,要將這些惡習從一個人身上驅除干凈是要付出汗水、精力、愛心等等。教育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教師這個職業(yè)就是這樣一個良心活,也許并沒有人去監(jiān)督你怎樣去對待每一個孩子,這樣一個孩子對于我的教育或許沒有什么太多的影響,他的存在不會影響到大家對我的評價。但是在我,一個教師的心中卻深深的明白,自己怎樣對待這棵剛剛發(fā)芽的幼苗,
(四)結束語
不是有人曾說:如果孩子天生就是優(yōu)生,哪教育還有什么功能?又談什么基礎的素質教育呢?因而對占相對多數(shù)的中差生,我們更應變嫌棄為喜愛,變忽視為重視,變冷漠為關注,變薄待為厚待。高天偉的改變也讓我有了許多的思考,這樣的孩子,剛剛到來的時候,他的身上幾乎沒有什么優(yōu)點,每個和他的接觸過的人都會感到棘手。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孩子,他并不是一個石頭、一塊鋼鐵,如果學校和教師最大限度的給予他時刻、空間上寬容,他也會逐漸被我們這種細致入微的教育感動,他也會被溶化。應對著他的改變,此刻來談成功與否似乎還為時過早,但是我想經(jīng)過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發(fā)奮,他必須會有一個完美的未來。
常德市7中印曉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