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守勝
農民,永遠給人一種憨厚、踏實、勤勞、能干之感,特別是我一個在農村教育戰(zhàn)線上工作了近20年的語文教師而言,更是感同身受了。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汗滴禾下土的樸實。
近20年的教學生涯,如白駒過隙般流過,每當夜深人靜時,我都不禁想起與農村孩子學習成長的點點滴滴,下面,僅對農村留守兒童的現(xiàn)狀,理一理我不成熟的粗淺見解。
第一,留守兒童成長的現(xiàn)狀
在社會經(jīng)濟大潮總體趨勢的影響下,人們都希望高人一等,過上比他人好的生活,于是乎我們這里的年輕力壯的農民都身不由己地選擇了遠走他鄉(xiāng)外出務工,而他們的孩子也就別無選擇地交給了體力不濟、年老體衰的父母去照管。
隔代愛——一種過份的畸形的愛,祖父母、外祖父母們看著兒孫們的父母不在家,那是看在眼中,疼在心里,于是對“可憐”的孫兒們的冷暖吃穿過度關注,而學習上的關注卻相對較少。這些孩子漸漸順理成章地變成了溫室里的花朵,見不了陽光,禁不住風吹雨打,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孩子,性格成長中也就或多或少地添加點古怪。比如說,性格外向的,就好動,好玩,停不下來;性格內向的,則少言寡語,怯余與他人交往;性格怪的,那就唯我獨尊,獨斷偏激……這樣的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各個刺兒頭、老大難!
第二,留守兒童學習的現(xiàn)狀
在祖父母、外祖父母們溺愛下成長起來的小樹苗們在家的學習環(huán)境十分艱難,原因是老人們大多沒有文化或知識水平低,無法陪伴或幫助孩子學習,孩子們只能“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走自己的學習“長征”路,可學生們又大多自控力差,自主學習的天平就在不經(jīng)意間歪向了玩和網(wǎng)游的魔鬼歡樂方。祖父母、外祖父母們,說一回,應應聲;說兩回,耳旁風;天長日久,無作用。這是留守兒童在家的學習現(xiàn)狀,而在學校學習的情形是思想極易開小差,他們聽課不認真;文字書寫“缺胳膊少腿”;寫作文言不對題;做語文閱讀題丟三落四,馬虎易錯屢見不鮮。這樣的學生在老師的說教下也大多無動于衷、油鹽難進。因此,留守兒童們自然而然地影響到了全班的整體教學成績。我班有一名男生,語文成績一直是班級的前幾名,性格也比較開朗,深受老師同學的喜愛。但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的原因,最近他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整個人變得郁郁寡歡,和同學接觸少了,上課也不愛發(fā)言,甚至有時不完成作業(yè),見到此情況,我與其他教師主動找他談心,做思想工作,逐漸的交流中,他說出了是思念父母,爺爺年紀大,呵護關注少了,于是特別感到孤單……我的內心深受震撼,但我又找不到更好的辦法改變現(xiàn)狀,因為,靠少數(shù)人的努力是無法改變這種情況的,只有社會大家庭的共同關注,此情才能得到更本改變。
第三,留守兒童升學的現(xiàn)狀
在每屆的留守兒童中,總有一些孩子升入了理想的高中,考上了大學,成長為祖國建設的中流砥柱,但也總有一些孩子受高招的限制受父母外出務工,祖父母、外祖父母看管不到位或自身自控力差的影響下,過早地輟學,過早地去緊追父輩們務工的足跡,下海弄潮了。
其實,每個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之期,他們之所以外出務工,還不是為了給子女一個好的未來嗎?但世事就是這樣的,有得就有失,得失不能兼顧,親情是無價的,也是無法替代的,留守兒童成長中情感是缺失的,性格自然是異樣的,魚和熊掌的問題,家長和社會真應該共同反思呀。
總之,留守兒童,成長成才難,已經(jīng)初現(xiàn)倪端,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當然有社會拜金主義,人生理想缺失,家庭分離,個人自控力差等等因素的緣故,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只是農村教育中的冰山一角,代表不了大的教育方向。當前,必須特別提到國家對我們農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是越來越大了,國家給我們農村學校蓋新的教學樓,購買各種新的實驗器材,各種體育、音樂、美術器材,以及多媒體教室的建設,班班通的安裝等等教學條件的改善真是無所不及,更值得一提的是年輕大學生的到來,這不僅補強了農村的師資力量,而且給農村教育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讓農村教育的未來曙光熠熠,可以自信自豪地說,農村教育的明天真是風光無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