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杰
一年之中,到底有多少節(jié)日?我搜索了一下,除了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外,僅有各類國際組織認定的國際公益日就超過了一百多個。而從5年前的3月21日,又有世界森林日,消除種族歧視日、世界兒歌日、世界睡眠日、國際詩歌節(jié)5個節(jié)日集中在這一天。10月就有26個節(jié)日?!肮?jié)日是一座新聞金礦”,但如何開才好這座金礦,讓這座金礦常出常新絕非一件容易事情。筆者就簡單評論一下以《寧夏日報》為例的黨報節(jié)日報道“人情味”的缺失問題。
以剛剛過去的“三八”婦女節(jié)來說,我個人認為報道婦女節(jié),主要有三個作用:一則提醒社會關注婦女權利與健康;二則女性放假了,獲得娛樂休閑時間;三則舉辦慶?;顒樱芏鄦挝煌x擇這一天表彰女性中的先進人物。按照常規(guī),每到“三八”來臨,媒體就被邀請參加由相關的部門或社會組織或舉行一些公眾活動,或召開某個會議。今年《寧夏日報》的報道也是依據這個“規(guī)定動作”。接著我又查看了一下2016年、2015年的報道,內容大多類似,也有相近的內容,但是總體毫無新意。清明節(jié)的報道也大抵如此 “鮮花祭英烈”、“鮮花祭親人”。因此,這樣的黨報節(jié)日報道,就容易給讀者產生“年年歲歲花相似”,因為節(jié)日年年有,報道年年寫。不僅引不起讀者的閱讀欲望,還容易產生審美疲勞,更談不上可讀的“人情味”。
節(jié)日是個涵蓋多方面信息的大新聞來源。一般來說,黨報的節(jié)日報道往往集中在關注一些集體記憶和社會大事件,而忽略了大事件中對小人物的關注。還是來看剛剛過去的“三八”節(jié)的報道。《寧夏日報》也策劃了一個版面的 “有一種美麗叫奉獻”,選取了七八位女性精英人物的先進事跡,像寧夏醫(yī)科大學的醫(yī)學專家陳淑蘭、區(qū)人民醫(yī)院的李麗梅博士,還有去玉樹執(zhí)教的女青年等等,這些“大人物”不是不應該報道,而是之前他們的先進事跡都曾見諸于報端,現在只不過把過去的先進事跡重復了一遍。
我個人覺得“三八”節(jié)首先突出的是一個母性和女性的特殊節(jié)日,而不是過多的工作業(yè)績,關注她們也可以,能否關注他們?yōu)槿似?、為人母、為人女的不被人知另外一面呢,而不是給讀者一種她們高高在上,缺少“人情味”的先進材料的感覺。同城都市報《新消息報》的“三八”節(jié)報道選取了五六位普通女性的普通一天,他們有幼兒園老師、有保健醫(yī)院的助產護士,還有女保姆等等“小人物”,給人一種像身邊的“鄰家大姐”或“小妹”的感覺,顯得很有“人情味”。
關于清明節(jié)的報道,《寧夏日報》與寧夏黨史辦合作共同推出了大型報道活動——為有犧牲多壯志,集中報道了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的那些人那些事,革命戰(zhàn)爭年代的英烈值得人們懷念,但和平年代的烈士同樣值得報道。至少他們離我們的生活更近些。一來,讓英雄的家人感到溫暖,社會沒有忘記他們,畢竟他們當年為這個社會做了貢獻,二來呼喚更多的人向烈士學習。同城都市報報道了本地群藝館保安史倉、市政公司王建軍、個體戶盧學鵬等,他們都是小人物,當國家的利益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受到威脅的時候,他們挺身而出,用行動詮釋了正義的力量。我們的黨報往往忽略了這些,只是從大題目入手,忽視了小處著眼的貼近性。
在2010年的全國兩會上,尊嚴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當時政府報道中提出了漁民尊嚴論。看似平平常常,實則意味深長,“尊嚴”一詞成為這兩年的熱詞。黨報作為黨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聯系黨和人民的紐帶,其傳播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也應該是“讓人民生活的更有尊嚴”。做好節(jié)日新聞的人文引導,發(fā)掘出節(jié)日的深刻社會意義,也是媒體的責任。
比如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是近年來受關注的一個公益性節(jié)日。寧夏的各類博物館在西北地區(qū)都是一流的,加上博物館是免費開放的,同時其設計的文化含義相對豐富,很多媒體都會主動報道當天的活動。2011年的中青報《5,18,逛博物館去!》,倡導讓各種人群都能在博物館找到適合自己的知識,讓博物館成為公眾教育的重要內容?!豆饷魅請蟆吠ㄟ^對市民的調查,記著報道了是《什么擋住了公眾買入博物館的腳步》,提議博物館不能再坐等觀眾,應該通過媒體對展覽進行大規(guī)模的追蹤報道,引導他們走進博物館。在結尾,記著寫到“只有了解歷史,才能創(chuàng)造未來,即使在網絡時代,多去博物館永遠是值得的”。起到了不僅僅停留在關注博物館本身,更加上升到理解傳統(tǒng),感知歷史,以引導將來的理念。所以,重視策劃好每個節(jié)日,使報紙更加有“人情味”。
版面形式也是增加報紙 “人情味”的重要手段,尤其對節(jié)日報道的包裝上。在我的印象中,寧報一直是“濃眉大眼,莊重嚴肅”的面孔。其實,各類節(jié)日報道的代表意義不同,節(jié)日情緒各異所致的氣氛也應有不同。比如,抗戰(zhàn)紀念日,清明節(jié);再如春節(jié)、元宵節(jié),版式設計一定要考慮節(jié)日報道的喜慶、歡樂的情感,不應該老是嚴肅的面孔。
期待黨報的節(jié)日報道更有“人情味”,期待我們的生活更有“人情味”。
[1]張國良.新聞媒介與社會[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