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我國檔案學共同體研究述評

      2017-03-28 06:37:21李文以于夢文
      蘭臺世界 2017年5期
      關鍵詞:檔案學學者共同體

      李文以 于夢文

      (鄭州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鄭州 450001)

      特別約稿

      我國檔案學共同體研究述評

      李文以 于夢文

      (鄭州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鄭州 450001)

      檔案學共同體業(yè)已成為我國檔案學術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范疇。本文從計量分析相關研究成果入手,經(jīng)過梳理認為,已有研究成果主要圍繞檔案學共同體的定義、意義、學術責任、結構和建設途徑等內(nèi)容展開。并進一步指出,已有的研究雖然逐漸系統(tǒng)化、深入化,但也存在著關注度較低、研究主體單一、術語應用混亂、缺少實證調(diào)研等問題。

      檔案學共同體 群體 檔案學

      一、文獻來源與計量分析

      本文以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中國優(yōu)秀博碩士學位論文數(shù)據(jù)庫、國內(nèi)外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中國國家數(shù)字圖書館館藏目錄并輔之以讀秀中文學術搜索作為檢索來源,以“檔案并含共同體”為主題進行精確檢索,檢索時間為2017年1月17日。以“檔案學共同體”明確作為篇、章、節(jié)、段標題進行篩選后,共獲得相關期刊論文19篇,學位論文10篇,會議論文0篇,圖書6本。經(jīng)過仔細辨別,剔除期刊要覽、一稿多發(fā)等文獻,同時為了避免重復計算,由博士學位論文修改出版的專著亦不計入,共獲得有效文獻29篇,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部分作者如陳祖芬、邢變變、孫大東等,其關于檔案學共同體的主要觀點在期刊論文中有集中顯示,因此分析時以期刊論文為基本對象。從時間看,關于檔案學共同體的研究開始于1994年,但是其后出現(xiàn)了兩個空白期,即1995年至2002年的8年和2004年至2006年的3年。自2007年開始才有了持續(xù)性的研究成果,其中,2013年研究成果最多。總體來看,關于檔案學共同體的研究熱度偏低。但是,在13篇專門研究檔案學共同體的期刊論文中,7篇發(fā)表于核心期刊,達到半數(shù)以上,亦出現(xiàn)了專門研究這一主題的碩士學位論文和博士學位論文各1篇,說明相關研究成果的質(zhì)量較高且研究較為深入、系統(tǒng)。從作者方面來看,以高校檔案學專業(yè)教師和檔案學研究生為主,實踐領域的作者較少。其中又以張盼、陳祖芬、邢變變、孫大東、張桐語為代表,均發(fā)文兩篇以上。

      表1 有效文獻類型分布統(tǒng)計表

      表2 有效文獻時間分布統(tǒng)計表

      表3 主要作者發(fā)文情況統(tǒng)計表

      二、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

      據(jù)中國期刊網(wǎng)顯示,“學術共同體”一詞在檔案學中第一次出現(xiàn)是在1989年。寒江在界定理論檔案學的內(nèi)容體系時,兩處提到了檔案學共同體[1]15-25。然而,對“檔案學共同體”的專門論述則始于1994年,陳永生在其著作《檔案學論衡》中[2]286,專辟一節(jié)探討了檔案學科學共同體的性質(zhì)和調(diào)節(jié)功能。隨后不乏個別檔案學文獻提及檔案學共同體,但也只是一筆帶過。進入2007年以后,學界對檔案學共同體這一主題的關注逐漸增多,其研究內(nèi)容也由淺入深、不斷豐富。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檔案學共同體的定義。給檔案學共同體下一個科學、合理的定義是對其進行研究的前提和基礎。陳永生認為:“所謂檔案學科學共同體是指由全體檔案學研究者組成的,旨在通過規(guī)范調(diào)節(jié)其成員的行為而使之更好地促進檔案學的發(fā)展的組織上松散、學術上自由的學術性群體?!盵2]286隨著范式理論的引入,學界對檔案學共同體這一問題的研究不斷深入,對其定義有了新的認識。陳祖芬指出:“檔案學共同體是進行檔案科學研究,擁有檔案學范式的科學共同體。他們是致力于檔案學學習、研究和實踐的一群人,是檔案科學的主體?!盵3]8-11饒圓則認為:“就檔案學學術共同體而言,它是一個由受到一定檔案學教育背景和學科訓練的學者構成的群體,該群體以肩負共同的歷史使命,秉承共同的價值理念,遵循共同的學術規(guī)范和維護共同的學術尊嚴為特征?!盵4]20-22張盼認為檔案學術共同體應具備以下特征:共同的目標、相應的規(guī)范和規(guī)則、優(yōu)秀的研究隊伍、檔案學的出版物、一定的活動形式等[5]10-12。

      陳永生把檔案學共同體的成員界定為全體檔案學研究者,陳祖芬認為其是致力于檔案學學習、研究和實踐的一群人,饒圓則認為檔案學共同體是由受到一定檔案學教育背景和學科訓練的學者構成的群體??梢钥闯觯瑤孜粚W者對檔案學共同體構成主體的描述或過于寬泛或指向不明,缺少嚴格的界限和統(tǒng)一的劃分標準。盡管不同作者對檔案學共同體的構成主體意見不一,但都認可檔案學共同體是致力于檔案學研究和促進檔案學科發(fā)展的群體,為進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礎。

      2.檔案學共同體的意義。檔案學共同體的意義在多篇文章中都有所提及。周靜怡認為構建檔案學共同體有利于“形成檔案學派,明確檔案學術共同體的責任,從而實現(xiàn)檔案學的自我發(fā)展;建設檔案學術共同體,促進檔案學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最終提升檔案學學科地位。”[6]6-7張盼指出檔案學共同體的構建“有利于強化檔案學人的歸屬感,增強其主體意識;有利于砥礪檔案學術思想,推進學術進步;有利于評價學術成果,規(guī)范學術行為;有利于促進檔案學學科建設。”[7]17-20在隨后的研究中,張盼進一步提出了檔案學共同體構建的意義:“長遠意義,孕育檔案學人獨立的學術人格和主體意識;現(xiàn)實意義,弘揚真正的檔案學學術研究;歷史使命,推動檔案學科的發(fā)展。”[8]10-13邢變變、孫大東則認為其意義在于:“基于身份認同,筑守學者精神家園;提供理論范式,規(guī)范檔案學術研究;創(chuàng)造交流平臺,推動檔案學科發(fā)展。”[9]27-31

      上述幾位作者均從檔案學者個體、檔案學術研究、檔案學科建設三方面肯定了檔案學共同體在促進檔案學發(fā)展方面的作用,其意義論述由個人的精神層面延伸至檔案學的學術層面,再到整個學科的發(fā)展,逐漸深入。但就現(xiàn)有文獻來看,都沒有涉及檔案學共同體可能造成的不利影響,研究視野有待進一步擴展。

      3.檔案學共同體的學術責任。檔案學共同體功能的發(fā)揮與共同體成員的責任意識緊密相連。陳祖芬認為,檔案學共同體的學術責任是其對發(fā)展檔案學傾心盡力的一種自覺行動,即“每一個檔案學者在他加入到檔案學共同體的行列時,就應當發(fā)揮自主性,自覺地承擔起構建與發(fā)展檔案學科的責任”。并明確指出其負有“對社會、對檔案學科、對自身發(fā)展”三方面的學術責任[3]8-11。饒圓認為:“每一位檔案學者都是學術共同體的重要一員,他們不僅有責任開展多形式的學術研究和互助,推動學科發(fā)展和社會進步,還有責任為學術研究的良性發(fā)展塑造一個良好的學術氛圍。”[4]20-22

      陳祖芬將檔案學共同體的學術責任歸納為一種自覺的行動,強調(diào)其自主性;饒圓特別強調(diào)要塑造一個良好的學術氛圍。二位作者都認同檔案學共同體的學術責任應從檔案學者自身的學術研究出發(fā),進而推動檔案學科的發(fā)展,乃至促進社會進步。闡述的角度從個體到整體,由小我至大我,將關于檔案學共同體的認識提升到了一定高度。

      4.檔案學共同體的結構。丁華東按職業(yè)背景將檔案學學術共同體的主體劃分為實踐群體、高校群體和業(yè)外群體[10]10-12,張盼[5]10-12亦持同樣的看法。陳祖芬認為檔案學共同體按照組織形式可分為學派式組織、師徒式組織和同事式組織、無形組織[3]8-11。王曉飛依據(jù)其所屬年代將中國的檔案學者分為先驅者、奠基人、跨時代、曙光的一代等四代[11]32-35。邢變變、孫大東則認為其可分為由所有的檔案學人組成的學術共同體、根據(jù)檔案學科體系分類的學術共同體以及為了某個項目(課題)研究或學術研討會而成立的“無形學院”[9]27-31。

      從以上論述中可以看出,目前對檔案學共同體的劃分沒有統(tǒng)一的衡量標準和規(guī)范,丁華東、張盼認為檔案學共同體包括所有與檔案學研究有關的群體,范圍未免過于廣泛;陳祖芬、王曉飛分別按組織形式、所屬年代對檔案學共同體或檔案學者進行劃分,各類型之間界限明確;邢變變、孫大東從我國檔案學研究實際出發(fā),將檔案學共同體劃分為三種不同類型,較為客觀,但還需進一步探索是否能通過明確的衡量標準劃定統(tǒng)一的檔案學共同體結構。就現(xiàn)有文獻看,從縱向即按照時間劃分可以直觀地反映出檔案學共同體的發(fā)展史,但難以指導現(xiàn)實的檔案學共同體的體系建設。由此筆者認為,檔案學共同體的層次和類型劃分從橫向即根據(jù)檔案學人的現(xiàn)狀進行研究更具現(xiàn)實意義。

      5.檔案學共同體的建設途徑。邢變變、孫大東提出,檔案學共同體的建設要素包括組織層面的檔案學術期刊系統(tǒng)、檔案專業(yè)學會系統(tǒng),制度層面以同行評議制度為核心要素,精神層面即檔案學共同體的道德規(guī)范和價值系統(tǒng)[9]27-31。周靜怡提出建設檔案學共同體要:“形成學術規(guī)范、學術評論學術創(chuàng)新機制,助推檔案學的科學發(fā)展;加強檔案學人才的培養(yǎng),構建各式各樣的學術組織;明確檔案學共同體責任,實現(xiàn)檔案共同體的自治與自律?!盵6]6-7張盼提出可通過“正確發(fā)揮檔案學人的主體意識;培養(yǎng)檔案學人的自律和自治;建立嚴格的檔案學術評價機制;加強檔案學術交流”[7]17-20四種途徑促進檔案學共同體的發(fā)展。

      四位作者都認可通過建立學術規(guī)范、評價機制加強對檔案學者的培養(yǎng)來建設和發(fā)展檔案學共同體,其中,邢變變、孫大東二位作者從組織、制度、精神層面分析檔案學共同體的構建問題,提出了一系列的評議制度和價值系統(tǒng),更具針對性和指導意義。

      6.檔案學共同體的其他問題。學者們還從檔案學共同體的運行機制、倫理認知、自主性、發(fā)展歷程等方面進行了研究,進一步擴展了檔案學共同體的研究視域。邢變變提出:“中國檔案學共同體運行機制的核心是學術承認。學術承認是中國檔案學共同體運行規(guī)則的源頭和動力機制的源泉,其基本實現(xiàn)途徑有三:發(fā)表和出版、獲獎、被引用。”[12]85-88張桐語探討了檔案學研究中“學術共同體”存在的倫理道德問題以及由此而產(chǎn)生的認知問題,分析了檔案學研究中“學術共同體”與人、社會、道德的關系[13]70。陳祖芬認為檔案學共同體的自主性表現(xiàn)為:自主地捍衛(wèi)檔案學的學科地位、自主地進行團體性檔案學研究、自主地促進檔案學成果的知識化、自主地傳播檔案學知識[14]139-141。張盼以我國檔案學發(fā)展的時代特色、特征及思維取向等為依據(jù),認為檔案學術共同體經(jīng)歷了史料編纂共同體、行政檔案學共同體和歷史檔案學共同體、實用經(jīng)驗檔案學共同體、‘小檔案學’共同體、‘大檔案學’共同體等五個發(fā)展階段[15]19-22。幾位作者對檔案學共同體的某些具體問題進行了針對性探討,使檔案學共同體的研究更加完善、充實。

      三、研究現(xiàn)狀評析

      對檔案學共同體的研究業(yè)已取得一定成果,這對我國檔案學共同體的理論發(fā)展與實際構建起到了推動作用。但是,在相關研究不斷深入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

      1.取得的成績。(1)研究漸趨系統(tǒng)化。一方面,系統(tǒng)化的根源在于科學理論的應用,這些科學理論本身自成體系,可以很好地指導檔案學共同體的研究,如范式理論、科學社會學理論等。范式理論的應用如陳祖芬、孫大東的相關研究,都是以范式理論為基礎對檔案學共同體進行分析和闡述??茖W社會學的應用如邢變變的研究,以科學社會學的科學共同體理論體系為指導,明確了科學共同體在檔案學中的適用性,并進一步探索了檔案學共同體的運行機制。另一方面,科學方法的應用也促進了研究的系統(tǒng)化,如邢變變和郭瑤的研究中都運用了科學計量方法。邢變變采用問卷調(diào)查、文獻計量等多種方法對檔案學共同體展開研究,郭瑤運用文獻計量學的方法分階段記錄中國檔案學群體的發(fā)展歷程。這些系統(tǒng)化的研究和論述,為我們初步接觸、深入了解和整體把握檔案學共同體的知識和成果,提供了必要條件和重要基石,奠定了檔案學共同體研究的系統(tǒng)框架。(2)研究逐步深入化。研究的深入化主要指研究內(nèi)容向縱深發(fā)展,比較典型的是孫大東、郭瑤、邢變變幾位作者的研究。孫大東深入探討了中國檔案學學術共同體的準入、中國檔案學學術共同體的層次、中國檔案學學術共同體的作用等問題[16]103。郭瑤則從中國檔案學研究主體的歷史回顧、中國檔案學研究核心著者測定、中國檔案學群體發(fā)展的現(xiàn)狀分析、中國檔案學派的培育進行了由淺入深的研究[17]。邢變變從科學共同體的適用性及基本認知入手,系統(tǒng)探討了中國檔案學共同體的群體結構、中國檔案學共同體的運行機制、中國檔案學共同體的研究活動等問題[12]85-88,為檔案學共同體發(fā)展規(guī)律的探索做出了貢獻??梢钥闯?,幾位學者的研究內(nèi)容從檔案學共同體的準入、歷史回顧、基本認知等基礎概念入手,到檔案學共同體的層次和作用、現(xiàn)狀分析和培育、研究活動和發(fā)展空間等構建問題,逐漸引向深入??v觀這些研究成果,學者們將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從理論概念向現(xiàn)實構建的方向延伸,有利于促進檔案學共同體的形成與發(fā)展。

      2.存在的不足。(1)檔案學共同體的研究關注度較低。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第一,相關研究成果的數(shù)量較少。目前研究檔案學共同體的有效文獻只有29篇,在23年的時間中,平均每年發(fā)文量不足兩篇。同時,期間還有長達11年的空白期,可見我國檔案界對檔案學共同體的研究熱度偏低。第二,關注此問題的作者人數(shù)少。就已有文獻來看,研究過該問題的作者僅有22位,其中有17位作者只發(fā)文1篇。第三,已有研究成果的被引率低。以期刊論文為例,18篇期刊論文總被引僅有54次,平均每篇僅有3次,已有的研究并沒有在檔案學領域引起較大反響,有待相關學者進一步探索。檔案學共同體的研究和構建關系到每一位檔案學專業(yè)教師、學生乃至從事檔案學相關工作的人員,學者們應該重視對檔案學人自身的關注,更加積極地投身到相關研究中來,并將研究引向檔案學共同體的尊嚴、學術環(huán)境等精神層面建設的深層次問題上來。(2)檔案學共同體的研究主體較單一。在29篇有效文獻中,26篇的作者為高校學者或在讀學生,占89.66%。不可否認,當前,檔案學術研究的主要力量是檔案學專業(yè)的教師和研究生,但檔案學共同體的進一步發(fā)展也需要廣大擁有豐富實踐經(jīng)驗且理論研究水平較高的檔案工作者參與其中。然而,就目前的情形看,多數(shù)檔案實踐工作者并沒有參與到相關研究和討論中來,沒有認識到自身對構建檔案學共同體的重要意義。作為檔案學共同體重要組成部分的檔案實踐群體應提高自覺意識,發(fā)揮自身在檔案學共同體研究中的價值。(3)相關術語應用混亂。第一,通過對現(xiàn)有文獻的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學者們對相關術語的表述并不統(tǒng)一,甚至出現(xiàn)了同一作者在不同文章中使用不同術語的混亂情況。由表4可知,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出現(xiàn)了7種不同的表述方式。第二,學者們對“檔案學共同體”外延的認識亦不一致。陳永生認為,檔案學共同體由全體檔案學研究者組成;丁華東認為檔案學術共同體由學者、專家、檔案專業(yè)教師、科研人員以及具有較為豐富實踐經(jīng)驗的檔案工作者即實踐群體共同組成;饒圓認為,每一位檔案學者都是學術共同體的重要一員;邢變變、孫大東認為,由于學者、專家、檔案專業(yè)教師、科研人員以及實踐群體等角色存在交疊現(xiàn)象,因此把這些角色都作為檔案學共同體的成員太過籠統(tǒng),檔案學共同體應以檔案學專業(yè)教師為主體[9]27-31。第三,學者們對檔案學共同體是否形成意見不一。陳祖芬認為在20世紀50年代檔案學共同體已經(jīng)形成[9]27-31,湯黎華則從學派角度出發(fā),認為檔案學研究尚未形成共同體[18]14-17,孫大東認為“中國檔案學科學共同體尚未形成——既不具備檔案學范式的前提條件和主要指標,也不滿足科學共同體的特殊含義和重要功能?!盵16]103由此可見,不同作者對檔案學共同體是否形成的看法有較大分歧(見表4)。

      (4)對檔案學共同體的研究缺乏實證調(diào)研。目前研究檔案學共同體的文獻多是以純粹的理論為主,缺少具體的數(shù)據(jù)支持。隨著研究的深入,可以看到某些學者進行了一些相關的實證研究,如邢變變采用問卷調(diào)查的方法對高校檔案學專業(yè)教師進行了調(diào)研,為檔案學共同體的研究開辟了更為廣闊的視野,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與思路。但總體來說,調(diào)研的范圍、層面需要擴大,如應將實踐層面的檔案學共同體也納入調(diào)研范疇。同時,調(diào)研的問題也應進一步深入化。

      表4 相關術語應用情況統(tǒng)計表

      [1]寒江.理論檔案學結構、內(nèi)容與教育新論[J].檔案,1989.

      [2]陳永生.檔案學論衡[M].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1994.

      [3]陳祖芬.論檔案學共同體的責任[J].檔案學通訊,2007(2).

      [4]饒圓.論中國檔案學者的使命與學術共同體的建構[J].山西檔案,2007(3).

      [5]張盼.試論我國檔案學術共同體形成與發(fā)展[J].檔案管理,2013(6).

      [6]周靜怡.論檔案學術共同體的建設[J].蘭臺世界,2013(11).

      [7]張盼.論我國檔案學術共同體的構建[J].檔案,2013(4).

      [8]張盼.試論檔案學學術共同體的沿革及意義[J].北京檔案,2013(8).

      [9]邢變變,孫大東.對中國檔案學共同體的思考[J].檔案學通訊,2014(4).

      [10]丁華東.檔案學理論范式研究[M].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1.

      [11]王曉飛.中國的四代檔案學者[J].檔案,1989(4).

      [12]邢變變.中國檔案學共同體研究[J].檔案學通訊,2016(5).

      [13]張桐語.檔案學中“學術共同體”的倫理認知[J].辦公室業(yè)務,2015(1).

      [14]陳祖芬.對檔案學共同體自主性的反思[J].武陵學刊,2010(2).

      [15]張盼.試論我國檔案學術共同體的沿革[J].檔案學通訊,2013(5).

      [16]孫大東.基于范式論批判的中國檔案學發(fā)展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15.

      [17]郭瑤.基于文獻計量學的中國檔案學者群體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1.

      [18]湯黎華.淺析中國檔案學的學派問題[J].檔案管理,2011(3).

      Research Review on Archival Community in China

      Li Wenyi,Yu Mengwe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1,China)

      Archival communi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ategory in the study of archival science in China.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analysis of related research results,and points out that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mainly focus on definition,significance, academic responsibility,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approaches of the archival community.Furthermore,it points out that the existing researches are systematic and thorough,but 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such as the low attention,the single subject, the confusion of terminology,the lack of empirical research and so on.

      archival community;community;archives

      G270

      A

      2017-01-22

      10.16565/j.cnki.1006-7744.2017.05.01

      李文以,鄭州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檔案學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檔案信息資源開發(fā)與利用,已發(fā)表論文20余篇;于夢文,女,鄭州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檔案學專業(yè)本科生。

      猜你喜歡
      檔案學學者共同體
      愛的共同體
      學者介紹
      管子學刊(2022年2期)2022-05-10 04:13:10
      學者簡介
      學者介紹
      管子學刊(2022年1期)2022-02-17 13:29:10
      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構建和諧共同體 齊抓共管成合力
      甘肅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1:36
      共同體的戰(zhàn)斗
      關于檔案學會工作的幾點思考
      吉林省檔案學會召開換屆大會
      學者介紹
      昭平县| 隆尧县| 宜章县| 长寿区| 常德市| 灵川县| 新巴尔虎左旗| 明光市| 柳州市| 祁门县| 泰和县| 任丘市| 含山县| 正宁县| 清水河县| 乐亭县| 崇阳县| 玛纳斯县| 威海市| 宜良县| 额济纳旗| 凤山县| 曲水县| 财经| 通辽市| 大余县| 永福县| 佛学| 济宁市| 嘉禾县| 宕昌县| 南涧| 海淀区| 浮山县| 麻栗坡县| 岐山县| 台南市| 天气| 左权县| 台东市| 双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