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拜
我國(guó)古代特有的向?qū)Ψ奖硎境绺呔匆獾墓虬荻Y?!吨芏Y》謂“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dòng),五曰吉拜,六曰兇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边@是不同等級(jí)、不同身份的社會(huì)成員,在不同場(chǎng)合所使用的規(guī)定禮儀。
稽首
拜禮中最恭敬的禮節(jié),《白虎通義》里稱之“敬之至也”。行禮時(shí),施禮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于膝前,手不分散,再慢慢伸頭到手前地上,動(dòng)作舒緩。
孫詒讓援引東漢班固《白虎通義姓名篇》釋“稽”字:“必稽首何?敬之至也,頭至地?;?,至也。首謂頭也。”。鄭玄注“稽首”為“拜頭至地也”。《荀子》曰“下衡曰稽首”。故而,“稽,至也”非“稽留”之意。
頓首
又稱“稽顙”、“叩顙”。行禮時(shí),施禮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于膝前,手不分散,頭急遽伸下,以額叩地。頓首(稽顙)表示哀慟之至和特別崇敬之意,用于兇喪非常之事。之后亦演變?yōu)檎?qǐng)罪之拜。
空首
又稱“拜手”,簡(jiǎn)言之稱“拜”。施禮者先跪而拱手,再低頭到手,與心平。
東漢鄭玄注《周禮》“空首”為“拜頭至手,所謂拜首也”。段玉裁解說為:“即跪而拱手,而頭俯至于手,與心平,是之謂‘頭至手,《荀子》曰‘平衡曰拜是也。”
振動(dòng)
是兩手相擊,振動(dòng)其身而拜。
吉拜
就是正拜,男上左,女上右。
兇拜
服喪三年期內(nèi),或喪禮用的禮節(jié),男上右,女上左。
奇拜
只拜一次,奇做奇數(shù)之。
褒拜
是行拜禮后為回報(bào)他人行禮的再拜,也稱“報(bào)拜”。
肅拜
是女子之拜,有拜字即需跪地,不過不扣頭,只是微微低頭。比肅拜低一點(diǎn)的,就是“肅”,區(qū)別就是,肅不跪。是站立而低頭,雙手自然下垂。
【古代齋戒】
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獨(dú)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誠(chéng)敬,這些活動(dòng)叫“齋戒”?!褒S”又稱“致齋”,致齋三日,宿于內(nèi)室,要求“五思”(思其居處、笑語(yǔ)、志意、所樂、所嗜),這主要是為了使思想集中、統(tǒng)一?!敖洹庇址Q“散齋”,散齋七日,宿于外室,停止參加一切娛樂活動(dòng),也不參加哀吊喪禮,以防“失正”、“散思”。古人齋戒時(shí)忌葷,但并非忌食魚肉葷腥,而是忌食有辛味臭氣的食物如蔥、蒜等,這主要是為了防止祭祀時(shí)口中發(fā)出的臭氣,對(duì)神靈、祖先有所褻瀆。
古人許多著作談到齋戒:《孟子·離婁下》:“雖有惡人,齋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薄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jì)》:“齊人徐巿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請(qǐng)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薄度辶滞馐贰返谌呋兀骸跋纫蝗站驼?qǐng)老先生到來祠中齋戒一宿,以便行禮。”
【古代時(shí)間】
子時(shí):23點(diǎn)—凌晨12點(diǎn)59分
丑時(shí):1點(diǎn)—凌晨2點(diǎn)59分
寅時(shí):3點(diǎn)—凌晨4點(diǎn)59分
卯時(shí):5點(diǎn)—早晨6點(diǎn)59分
辰時(shí):7點(diǎn)—上午8點(diǎn)59分
巳時(shí):9點(diǎn)—上午10點(diǎn)59分
午時(shí):11點(diǎn)—中午12點(diǎn)59分
未時(shí):13點(diǎn)—下午14點(diǎn)59分
申時(shí):15點(diǎn)—下午16點(diǎn)59分
酉時(shí):17點(diǎn)—下午18點(diǎn)59分
戌時(shí):19點(diǎn)—晚上20點(diǎn)59分
亥時(shí):21點(diǎn)—晚上22點(diǎn)5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