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華英
[摘 要]小學階段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課,是新課標背景下每一個思品教師都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立足學生主體,帶領學生從感性到理性,逐步深入,加強情感滲透,由此提升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思想品德教學;學生主體;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23.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06-0083-01
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教師要立足學生主體,以學生為發(fā)展的根本,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動性。然而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往往會忽略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將思想品德當做死記硬背的知識,硬灌硬塞給學生,導致思品教學收效甚微?;诖?,筆者認為,教師要積極開發(fā)學生的能動性,引領學生自主探究,從而有效提高思想品德教學的有效性。現(xiàn)根據(jù)筆者的教學實踐,談談自身的體會和思考。
一、營造有效的課堂氛圍
對于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教學來說,學生學習的根本目的,是能夠通過自主探究,獲得真切的感受和體驗。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就必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從問題出發(fā),從自己的內心感受出發(fā),激活學生探究的興趣,使其積極參與同學間、師生間的探究和交流,從而起到取長補短的作用,并能夠運用學習的知識解決實踐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有效的課堂氛圍,營造思想品德教學的有效情境,帶領學生進入其中。
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文內容,設定具體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根據(jù)教學需要進行情境渲染,如畫面再現(xiàn)、實物演示、人物對話、言語表達等不同的課堂情境,也可以帶領學生進行角色扮演。
例如,在教學“社區(qū)就是個大家庭”這一課時,筆者播放某小區(qū)人們和諧生活的幸福畫面。在音樂聲中,學生感受到人們心中洋溢的快樂和幸福,人與人之間互相交流,人人都為小區(qū)的干凈、整潔、美麗貢獻自己的力量。此時筆者追問:“你覺得小區(qū)美好的明天從哪里來?”學生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情感上受到啟發(fā),心靈上也有了觸動,情理交融,展開交流和探究,認為小區(qū)的一草一木離不開每一個人的努力。由此,教材中的故事和人物自然而然地走進學生的內心,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此一來,學生就會樂于探究,從而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二、設置有效的問題探究
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有效的問題設置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所在,也是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教材內容的主要方式。作為思想品德教師,不但要善于引導學生進行課堂探究,更要善于設置有效的課堂提問,帶領學生深入探究,自主體驗,并將這一思想和理念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當中,從而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比如,在教學“源遠流長的中外交往”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深刻理解古代中外交往的悠遠歷史,筆者設計了關于考古歷史的PPT,讓學生根據(jù)這兩則PPT談談自己的思考。學生認為,中國古代文化燦爛悠久,文化交流傳播源遠流長。筆者追問:“中國絲綢為什么會在兩千多年前出現(xiàn)在國外?”循著這個問題,學生繼續(xù)深入探究,對絲綢之路的中外交流歷史背景有了初步的認知。經(jīng)過探究之后,得到這樣一個結論:早在兩千多年前,中國已經(jīng)摸索出一條溝通歐亞大陸的絲綢之路,打通了中外經(jīng)濟交往的關口。
以上環(huán)節(jié),通過教師的問題引導,學生能夠根據(jù)教材內容展開自主探究,不但拓寬了知識面,而且能夠有效生成課堂資源,大大提升了對思想品德的學習興趣和課堂認知。
三、強化有效的社會實踐
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要把握教學的本質,即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為此,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組成互助小組,建構自主探究的課堂形式,強化有效的互動交流;另一方面,組織有效的社會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
比如,在教學“身邊的朋友”這一課時,筆者先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談談自己交了哪些朋友,這些朋友各是什么樣的性格,接下來讓大家一起分享朋友間互相幫助的故事。然后,教師講述一些英雄人物的故事,讓大家展開討論:怎樣的朋友才是真朋友?如何交到真朋友?在這樣的問題引導之下,學生認識到,朋友之間要以誠相待,不能自私自利,要尊重對方,多從對方的需求出發(fā),只有關心別人才能贏得真朋友。通過這樣的課堂引導,學生對朋友有了深刻的認知,并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對照自己的朋友,從而認識到今后自己要努力的方向,自然也提高了交友的能力。
以上環(huán)節(jié),教師將思想性和實踐性結合在一起,為學生進行有效的引領,從而指導學生把道理和自己的生活實際有機結合起來。這樣不但能夠讓學生保持學習的積極性,而且能夠運用所學內容提升自己的能力。
總而言之,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要立足學生這一主體,改變教學理念,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帶領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最終提高道德修養(yǎng),培養(yǎng)優(yōu)秀的思想品德素質,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為小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責編 羅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