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穎
摘 要:《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是關于上博簡的整理書籍,作為該系列書籍的首冊首篇,《孔子詩論》具有極其重要的文獻價值?!犊鬃釉娬摗凡粌H再現(xiàn)了先秦古籍原貌,展現(xiàn)了楚地文字特色,而且便于后世深入了解孔子的儒家思想。此外,《孔子詩論》的辨?zhèn)蝺r值也值得學術界充分重視。
關鍵詞:上博簡;孔子詩論;文獻價值
1944年,上海博物館分別從香港購回以及獲贈的戰(zhàn)國楚竹簡共計一千多枚,目前均收藏于上海博物館,所以稱之為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簡稱為上博簡。從2001年到201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在十二年間陸續(xù)出版了由館長馬承源先生主編的九冊關于上博簡的整理書籍,可謂是對上博簡研究的開創(chuàng)性工作。
作為《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系列書籍的首冊首篇,《孔子詩論》主要記載的是孔子傳授詩的方法和內容,提供了傳統(tǒng)詩學的文獻資料,有助于加深對戰(zhàn)國文字、儒家思想以及先秦文化的了解,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
一、先秦古籍的原貌再現(xiàn)
上博簡《孔子詩論》的出土使今人得以見到戰(zhàn)國時期楚竹書的實物。通過觀察、研究楚竹書,可以更加形象直觀地知曉古代竹簡書籍的原貌,能夠為古書的特點找到新的實物證據(jù),也可以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去保護這些楚竹書。
《孔子詩論》也是一篇佚文,能夠填補文獻空白板塊,但也由于沒有傳世本可用來對照其內容,對其研究的難度因此大大增強。同時,《孔子詩論》共有29支竹簡,1006字,僅有一支竹簡完好,其余竹簡都有不同程度的殘缺。竹簡上的文字不清晰,文獻內容就不能連貫,文意也難以確定。因此,很多學者在竹簡的排序、校讀、釋義、文字研究、文獻對比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均有所不同,也有少部分文獻內容因此原因連文義都無法理清。
二、楚地文字的特色展現(xiàn)
關于文獻的記載年代,整理者認為:“(上博簡)乃是楚國遷郢以前貴族墓中的隨葬品。”[1]上博簡能夠作為貴族的隨葬品,由此可見戰(zhàn)國楚地的手抄本《孔子詩論》也是上佳之作,能夠展現(xiàn)出楚地文字及書法的特色與風貌。陳松長全面探討過上博簡呈現(xiàn)出的筆畫特征、字體結構、章法布局、用筆特點等可供品鑒分析的書法元素,[2]說明了上博簡具有書法藝術性,這些書法特色在《孔子詩論》中也有所體現(xiàn)。
在上博簡中,同一個文字可以有不同的寫法。比如《孔子詩論》中的“孔”字,不僅在本篇文獻的寫法不同,與《馬王堆·老子甲后》等出土文獻里的“孔”字寫法也不盡相同。[3]馬承源先生在《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一)》中也整理研究《孔子詩論》中很多文字的異體字,如“詩”的異體字,“文”的異體字等等。但是,對于文字的考證,如是否為錯別字、通假字,學者們的觀點并不一致。此外,《孔子詩論》里也有助于考查文字的演變歷史,如“廟”字,在戰(zhàn)國楚竹簡,西周金文,戰(zhàn)國《中山王方壺》中的寫法都不一樣[4]。
三、與詩相關的重要意義
《孔子詩論》中提及了五十八篇詩,有一些詩篇是今本中未見的,但基本可以和今本《毛詩》相對照。第十四簡里的《綠衣》與今本《詩·國風·邶風》篇名《綠衣》是完全符合的,《燕燕》與今本《詩·國風·邶風》篇名《燕燕》以及《毛詩·邶風·燕燕》也都是一致的[5]。
《孔子詩論》主要是孔子師徒研究《詩》之論,可以稱得上是傳統(tǒng)詩學的開山之作,也影響了后世對《詩經(jīng)》的研究。在第一簡里,孔子曰:“詩亡隱志,樂亡隱情,文亡隱意。”[6]大概意思是詩歌沒有隱而不露的意向,音樂沒有隱而不露的感情,文章沒有隱而不露的意念,這能夠體現(xiàn)孔子詩樂相通的詩學觀念。在第八簡里的《小雅·十月》,這首詩通過批判官場的黑暗,表現(xiàn)了詩人對國家和百姓的擔憂之情,孔子非常贊賞這首詩,認為作者善于批評。馬承源先生考釋:“孔子認為《十月》詩中內容反映了西周官場中慣有的謊言,這種現(xiàn)象王公們以為恥辱?!盵7]此外,孔子認為詩也具有教化的功能,尤其是孔子重視的政治教化功能,如第十簡“以色喻于禮”和第十四簡“其四章則喻矣,以琴瑟之悅,擬好色之愿,以鐘鼓之樂……”,其中“喻”,可以看作是從明白到實踐、轉化的這一過程[8]。
從詩學理論上來看,《孔子詩論》是尚未能夠裝成“七寶樓臺”的“明珠翠玉”。但從教育學角度來看,《孔子詩論》已然是一份成熟的教學案例。根據(jù)現(xiàn)存的材料,可以大致總結出孔子的教學方法和特點??鬃邮紫茸寣W生在整體上去把握《詩》的特性,接著解說具體的篇章內容,孔子會有選擇性的將有共同點的多首詩放在一組,讓學生能夠發(fā)掘出其中的共通之處,或者孔子從同一首詩的不同角度進行深入講解,孔子在講解說多會傳遞給學生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孔子詩論》中的孔子教詩與現(xiàn)今的語文教學或詩歌教學最大的不同點是孔子重點講述詩篇的主旨或詩歌的旨趣,并不解釋詞義。[9]從在詩經(jīng)史中的意義來看,《孔子詩論》有著較大的影響,晁福林認為《孔子詩論》開啟了《詩經(jīng)》學研究的新階段,并且對于“重寫學術史”也有積極作用[10]。
四、儒家思想和先秦文化
眾所周知,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記載孔子言論的《孔子詩論》自然能夠體現(xiàn)儒家思想。雖然《孔子詩論》刻畫的是孔子教授詩的場景,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儒家學說,但文中 “禮”、“樂”、“義”、“德”、“情”等儒家基本概念高頻次的出現(xiàn),可以看出儒家思想在戰(zhàn)國楚地的傳播之廣和深??鬃釉诮淘姷臅r候,主觀上也很重視將詩與禮樂相結合,而且孔子認為詩與禮、詩與樂之間的作用都是相互的,相輔相成的。此外,儒家思想本質上具有政治教化色彩,這在《孔子詩論》中也有所體現(xiàn),比如上文提及的第八簡中的《小雅·十月》,孔子對關心天下民生疾苦的詩歌是保持稱贊態(tài)度的。
《孔子詩論》是戰(zhàn)國時期的文獻,在孔子教學詩過程中,也能夠展現(xiàn)出豐厚的先秦文化。以《關雎》為例,詩篇中涉及到了男女愛情,歌頌了君子多福祿,也有知足守常的人生智慧,以及懂得感恩的道德教育等內容,這些都能夠反映先秦文化的燦爛多姿。因此,《孔子詩論》可以看作是研究先秦文化的材料之一。
五、后世文獻的辨?zhèn)蝺r值
盡管目前學術界對上博簡中的部分竹簡的真?zhèn)涡匀杂袪幾h,但是上博簡的價值依舊不能小覷,尤其是上博簡能夠提供給后世的辨?zhèn)蝺r值,《孔子詩論》也具有此價值?!犊鬃釉娬摗吩趦热萆喜]有能夠與之相對照的傳世本,但在《孔子詩論》中的篇名可與傳世本中的相對照,以此來檢驗是否有杜撰情況??鬃訉τ谠娢膬热莸慕庹f也可以作為辨?zhèn)蔚牟牧?,能夠用來檢驗后人在研究詩時有否虛構等。
綜上所述,《孔子詩論》的出土,有利于當代以及后世去欣賞戰(zhàn)國古書的實物,有利于促進對楚系文字的研究,有利于了解孔子的真實言論、詩學理論以及教學方法。《孔子詩論》中涉及到的儒家思想、先秦文化、辨?zhèn)蝺r值也值得學術界充分重視。
參考文獻:
[1][4][7]馬承源,《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2]饒宗頤,《上海藏戰(zhàn)國楚竹書字匯》,安徽:安徽大學出版社,2012年.
[3][5][6][8]季旭昇,《《上海博物藏戰(zhàn)國楚竹書(一)》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9]張蕊,<從上博簡《孔子詩論》看孔子<詩>教>,《蘭州大學學報》,2005年第2期,頁130-133.
[10]晁福林,<上博簡《詩論》在詩經(jīng)學史上的價值及其學術史意義>,《河北學刊》,2013年2月,頁15-16.
[11]曹建國,<孔子論<詩>與上博簡<孔子詩論>之比較>,《孔子研究》,2003年第3期,頁30-36.
[12]常佩雨,<論上博簡孔子言論的文學價值>,《文藝評論》,2014年10月,頁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