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化(廣東警官學院)
從“司法文明指數(shù)”看我國律師辯護制度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
劉文化(廣東警官學院)
法治指數(shù)是衡量法治發(fā)展狀況的重要尺度,是借助數(shù)學、統(tǒng)計學等學科知識來進行測算和量化的一系列數(shù)值。隨著法學研究的客觀化、精細化與專業(yè)化,與“法治”相關的各種概念、現(xiàn)象、特征都納入了測量和指數(shù)的評價體系之中。作為人類文明發(fā)展史的一部分,追求司法的理念文明、制度文明、行為文明是我們一直努力的事業(yè),也是我們一直在追求的法治夢想。在刑事訴訟程序中,辯護制度的發(fā)展與完善既是刑事訴訟結構“控辯平等對抗”理論的基本要求,也是司法從野蠻、專制走向文明與人道的重要象征。筆者擬以“司法文明指數(shù)”指標體系為參照,就律師辯護制度作一簡單的點評和展望。
我國新版《辭海》對“文明”一詞的解釋為:①夏征農、陳至立:《辭海》第6版普及本,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版,第4121頁。光明,有文采?!兑住での难浴罚骸耙婟堅谔铮煜挛拿??!笨追f達疏:“天下文明者,陽氣在田,始生萬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雹诹_國杰:《中國倫理學百科全書·倫理學原理卷》,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64~165頁。謂文治教化。杜光庭《賀黃云表》:“柔遠俗以文明,懾兇奴以武略?!雹埸S勇、張景麗、金昌海:《新編中國大百科全書 A卷 哲學宗教 (圖文版)》,延邊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56頁。指社會進步、有文化的狀態(tài)。清李漁《閑情偶寄· 詞曲下·格局》:“若因好句不來,遂以俚詞塞責,則走入荒蕪一路,求辟草昧而致文明,不可得矣?!鼻迩镨稇崟r迭前韻》:“文明種子已萌芽,好振精神愛歲華?!雹埽勖溃莅瑺枴ぐ捅龋骸渡鐣芯糠椒ā罚ǖ?0版),華夏出版社2005年版,第353頁。唐睿宗年號(公元684年)。①《中國倫理學百科全書》認為:“文明”是人類社會擺脫蒙昧、野蠻的進步狀態(tài);是人類社會進步和開化狀態(tài)的標志;是人類改造世界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總和②羅國杰:《中國倫理學百科全書·倫理學原理卷》,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64~165頁。。 《中國大百科全書》則認為:文明相對于蒙昧、野蠻而言,是指人類社會的進步程度和開化狀態(tài),是人們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的實踐活動在物質和精神生產、生活方面取得的積極成果的總和③黃勇、張景麗、金昌海:《新編中國大百科全書 A卷 哲學宗教 (圖文版)》,延邊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56頁。。
筆者認為,“司法文明”是指在司法運行過程中所體現(xiàn)出的區(qū)別于野蠻、落后的一種發(fā)展、進步、有秩序的狀態(tài),是一種包含先進的司法文化和司法傳統(tǒng)為主要內核的價值形態(tài),其內在結構包括司法的理念文明、制度文明和行為文明。指數(shù)(Index)作為一種有效的評價工具,在社會學中主要通過社會指標(social indicator)來實現(xiàn)對某一社會現(xiàn)象的評估。所謂社會指標,是反映社會生活狀態(tài)或質量的測量工具,比如犯罪率、嬰兒死亡率、每10萬人中醫(yī)生數(shù)量等等④。一系列相互關聯(lián)的指標構成了一套更具一般性的指數(shù)?!八痉ㄎ拿髦笖?shù)”是通過設置一系列相互關聯(lián)、互成體系的問題來測量與司法文明相關的社會現(xiàn)象、法律現(xiàn)象的指標要素,通過統(tǒng)計學、計量學的方法由定性轉向定量來分析和研究最終的問卷結果,從而得出某個地區(qū)、某個司法制度、某個司法程序是否文明以及文明的程度如何的一些數(shù)值。
“司法文明指數(shù)”項目是“2011計劃”司法文明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承擔的一項重大研究任務。司法文明指數(shù)評估采取客觀、中立的方法,堅持大眾與專業(yè)人士(警察、檢察官、法官和律師)調查相結合。2014年7~10月,本指數(shù)項目研究團隊分成5個調查組,分赴9個省、直轄市進行實地問卷調查。被調查的9個省市是:北京市、上海市、福建省、吉林省、青海省、四川省、湖北省、廣東省和海南省。調查樣本既包括普通民眾,也包括公檢法機關、律師事務所等法律職業(yè)群體,來自9個省、直轄市的7200人參與了司法文明指數(shù)普通人群和職業(yè)群體調查,針對不同的調查主體分別設計了A(法官卷)B(檢察官卷)C(警察卷)D(律師卷)E(公眾卷)5套問卷。問卷樣本的選取,每個省、直轄市選擇2個人口最多的市或區(qū),800個調查對象(800份問卷)。社會公眾與行業(yè)人士的比例為6:4,普通民眾卷480份,行業(yè)卷320份,法官、檢察官、警察、律師各80份。調查結束后,司法文明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項目組將收集到的7200余份問卷分批提交給著名專業(yè)研究咨詢機構零點公司進行問卷數(shù)據(jù)整理和統(tǒng)計分析工作⑤張保生:《司法文明指數(shù)是一種法治評估工具》,《證據(jù)科學》,2015年第1期。。
“司法文明指數(shù)”具體設計在一整套的司法文明指標體系中。其中有關“律師辯護與代理”具體包括以下5個二級指標⑥參見張保生:《中國司法文明指數(shù)報告:2014》,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15年版,第5頁。:(1)在您所在地區(qū),如果被告人犯了可能被判十年有期徒刑的罪行,因為經濟困難尚未委托辯護人,他獲得法律援助的可能性有多大?(2)在您所在地區(qū),律師到看守所會見犯罪嫌疑人是否會遇到不合法或無理的障礙?(3)在您所在地區(qū),律師去檢察院閱卷是否會遇到不合法或無理的障礙?(4)在您所在的地區(qū),律師為民事訴訟當事人調查取證是否會遇到困難?(5)在您所在地區(qū),是否有因違反《刑法》第306條律師偽證罪規(guī)定而被追訴的案件?
本次調研過程中,大家普遍對法律援助持樂觀態(tài)度。當調查到“如果被告人犯了可能被判十年有期徒刑的罪行,因為經濟困難尚未委托辯護人,他獲得法律援助的可能性有多大”時,有高達87.9%的受訪者給出了肯定答案(“非常可能”或“有可能”)。其中,認為“非??赡堋钡谋壤^四成(40.6%)。
附表1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現(xiàn)行律師辯護制度也存在一些不足與問題,其根源還是在于控辯雙方不平等的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F(xiàn)行的偵查模式仍然缺失中立司法機關即裁判一方的參與,正當程序意義上的“控辯裁”三角訴訟結構自然無法成立。從司法現(xiàn)實上看,當前律師辯護制度仍然存在以下主要矛盾與障礙:
(一)律師會見權尚未得到徹底保障
相比較于1996年《刑事訴訟法》中偵查階段會見需要批準并有偵查人員在場的程序限制,2012年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最大的亮點就在于律師會見權得到更充分的保障。調查顯示,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的程序更為方便,公安機關也積極提供場地和程序上的方便。但是,這并不是說律師會見權現(xiàn)在已經得到了暢通無阻的貫徹和落實。北京市尚權律師事務所《新刑訴法實施狀況2013年度調研報告》顯示,在有關偵查期間會見阻力的318份問卷調查中, 80人認為辦案機關阻攔,給看守所打招呼設置障礙,占25.2%;89人認為阻力來源于“辦案機關將普通刑事案件界定為需要審批方能會見的三類案件”,占27.9%;156人認為阻力來源于“看守所單方面附加其他會見條件,如出示委托人與犯罪嫌疑人關系證明”,占49.1%;27人認為“看守所曲解法律,對參與律師會見的人數(shù)、性別作出限制”,占8.5%;208人認為“看守所硬件設施不足,律師會見需要排長隊,會見效率低”,占65.4%;18人認為“看守所對外地律師無理刁難”,占5.7%;21人經歷“看守所無正當理由就是不讓會見”,占6.6%;而另有34人(10.7%)認為“尚存在其他阻力”。對于職務犯罪,更有律師坦言2012年《刑事訴訟法》實施后,律師幾乎很難有機會能見到犯罪嫌疑人。按照最高法院的規(guī)則,涉案金額到50萬以上才能算為特別重大賄賂案件,律師會見才要經過偵查機關許可。但是在實踐當中,涉案金額幾萬的職務犯罪案件都不讓律師見。司法部門給律師的解釋是說,當時他們查辦的金額是50萬,后來經查沒這么多。所以說職務犯罪的律師會見權問題現(xiàn)在在全國都是一個問題了⑧參見北京市尚權律師事務所:“第二單元:刑事辯護‘老三難’的變化”,http://www.sqxb.cn/content/details16_1649.html, 2014年8月18日訪問。 由于該所只有2013年的數(shù)據(jù),所以筆者無法提供2014年以后的數(shù)據(jù),深表歉意。。
調研數(shù)據(jù)顯示:接受調查的全國9省市中,超過六成(61.7%)的受訪者表示律師到看守所會見犯罪嫌疑人可能遇到障礙。其中,表示非常可能遇到的比例超過四分之一。
附表2
附表3
(二)律師在閱卷權中的知悉權得不到充分保障
1996年《刑事訴訟法》試圖強化庭審控辯式改革而設計了卷宗移送主義,規(guī)定人民檢察院提供給人民法院的起訴書中只“附有證據(jù)目錄、證人名單和主要證據(jù)復印件或者照片”,在理論上說這有利于貫徹直接言詞原則、增強庭審控辯的實質效果,也符合當今國際社會審判方式改革的發(fā)展趨勢。但是,實踐證明這種激進式的庭審方式改革存在許多問題,其中就包括律師的閱卷權受到很大限制。由于開庭前法院獲得的只是部分案卷,所以律師在審判前也只能看到部分案卷,這在客觀上限制了律師的閱卷范圍,律師全面了解案情和有效辯護無法實現(xiàn)。為解決以上矛盾,2012年新修訂的《刑事訴訟法》第38條和第172條為律師盡可能充分閱卷創(chuàng)造了條件。具體體現(xiàn)為:在審查起訴階段,所有的與指控犯罪事實有關的證據(jù),律師有權查看;在庭審前,檢察院將全部案卷移送法院,律師可以查看全部證據(jù)材料,有學者將其概括為“雙重閱卷權”⑨田文昌、陳瑞華:《刑事辯護的中國經驗(增訂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409頁。。
2012年《刑事訴訟法》實施以來,律師閱卷權是否已經完全解決了呢?現(xiàn)實情況告訴我們不容樂觀。以律師去檢察院閱卷為例,本次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全國9省市中仍有高達72.9%的受訪者表示律師到檢察院閱卷可能遇到障礙,其中認為“非??赡堋被颉坝锌赡堋钡母髡?9.5% 和33.4%。如表3:
我國目前尚未規(guī)定控辯雙方充分的證據(jù)開示義務,2012年《刑事訴訟法》第182條僅就非法證據(jù)排除等問題在庭前會議中作出了“了解情況、聽取意見”的規(guī)定。在司法實踐中,為了保證控訴的質量和準確性,檢察官很有可能在偵查起訴卷宗中只提供那些對被告人不利的證據(jù),卻將那些被告人否認有罪或者翻供的供述,證人證言中對于被告人有利的證言、證物等證據(jù)隱匿,如果這樣的話,辯護律師如何有效知悉這些信息,確保犯罪嫌疑人和辯護人的知情權顯得更為重要。
(三)律師調查取證權保障進步不大
2012年《刑事訴訟法》對于律師調查取證權的規(guī)定與1996年《刑事訴訟法》相比在文字上幾乎沒有任何變化。唯一值得欣慰的是,由于2012年《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偵查階段律師開始以辯護人身份介入,因此2013年1月1日起辯護律師在偵查階段開始擁有了理論上的調查取證權。
2012年《刑事訴訟法》和1996年《刑事訴訟法》都規(guī)定,辯護律師調查取證有以下四種情形:其一是征得證人或者其他有關單位和個人的同意;其二是經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許可,并且經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被害人提供的證人同意;其三是申請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調取證據(jù);其四是申請人民法院通知證人出庭作證。刑訴法過于強調律師調查取證應該“征得證人或者其他有關單位和個人的同意”,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51條和第52條、《六部委關于刑事訴訟法實施中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9條都規(guī)定辯護律師申請人民法院收集調取證據(jù),或者申請通知證人出庭作證時只有在“確有必要的”“需要調查取證”的前提下才能允許,這樣比較模糊的表述和極為粗疏的解釋,導致人民法院的自由裁量權過大,缺乏可操作性。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公檢法三機關向有關單位和個人收集調取證據(jù)的時候,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如實提供證據(jù),卻缺乏“征得他人同意”的規(guī)定。這種取證資格和能力先天就不平衡的設置,更加惡化了因取證不利而導致的辯護力量萎縮。正是因為律師調查取證權規(guī)定的不完善,加上《刑法》第306條“辯護人毀滅、偽造證據(jù)罪”讓很多律師不敢輕易調查取證。
調查顯示,接受調查的9個省市中有超過3成(31.8%)的受訪者認為其所在地區(qū)存在因違反《刑法》第306條律師偽證罪規(guī)定而被追訴的案件。
附表4
辯護律師調查取證難問題已經成為2012年《刑事訴訟法》實施的困難之一,成為眾多學者和實務工作者關注的焦點。2014年3月2日,北京市尚權律師事務所在北京召開“新刑訴法實施一周年研討會暨尚權刑辯律師培訓項目啟動儀式”,研討會上有律師代表明確提出:“實踐中調查取證是律師的紅線,一不小心就會落入刑網(wǎng)。調查取證權從目前來講,一點進步都沒有,就是不能去觸碰的高壓線。⑩田文昌、陳瑞華:《刑事辯護的中國經驗(增訂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409頁?!敝袊ù髮W樊崇義教授認為,2012年《刑事訴訟法》實施后律師辯護出現(xiàn)了“新三難”問題,其中就包括“調查取證難”。新《刑事訴訟法》第39條規(guī)定,辯護人認為在偵查、審查起訴期間公安機關、檢察院收集的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或者罪輕的證據(jù)材料未提交的,有權申請檢察院、法院調取。但調研發(fā)現(xiàn),司法實踐中對辯護律師申請調取證據(jù)設卡較多,存在著證據(jù)目錄列明的證據(jù)不提供給律師的情況?紀欣:《律師辯護現(xiàn)“新三難”》,《法制晚報》,2014年5月14日。。
充分保障律師辯護權是完善刑事訴訟結構、保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權益、維護司法公平正義的最低要求。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為律師充分行使辯護權尤其是庭審階段與控訴機關的平等對抗帶來了新的契機。在這個新形勢下,我們需要更充分地認識到辯護律師的主體地位和作用,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2015年8月20日在全國律師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神為指引,以2015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聯(lián)合出臺的《關于依法保障律師執(zhí)業(yè)權利的規(guī)定》(以下簡稱“兩高三部《規(guī)定》”)、2016年7月20日發(fā)布實施的《關于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的意見》(法發(fā)〔2016〕18號)以及《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依法保障律師執(zhí)業(yè)權利的規(guī)定》(高檢發(fā)〔2014〕21號)、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依法切實保障律師訴訟權利的規(guī)定》(法發(fā)〔2015〕16號)、最高人民法院2017年2月17日發(fā)布實施的《關于全面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法發(fā)〔2017〕5號)為主要藍本,以前文所述調研數(shù)據(jù)為參考依據(jù),切實保障律師的會見權、閱卷權和調查取證權等基本權利的完整實現(xiàn)。
(一)突出辯護律師的主體地位和作用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完善律師執(zhí)業(yè)權利保障機制和違法違規(guī)執(zhí)業(yè)懲戒制度,發(fā)揮律師在依法維護公民和法人合法權益方面的重要作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2015年8月20日在全國律師工作會議上指出:各地區(qū)各有關部門要深刻認識新形勢下律師事業(yè)改革發(fā)展的重要性,高度重視、大力支持律師隊伍在全面依法治國中發(fā)揮積極作用,積極構建司法人員和律師的新型關系,共同促進社會主義法治文明進步?周斌、劉子陽:《依法保障執(zhí)業(yè)權利切實規(guī)范執(zhí)業(yè)行為充分發(fā)揮律師隊伍在全面依法治國中的重要作用》 ,《法制日報》,2015年8月21日。。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依法保障律師執(zhí)業(yè)權利的規(guī)定》(高檢發(fā)〔2014〕21號)也要求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全體檢察人員應當依法為當事人委托律師和律師履職提供相關協(xié)助和便利,切實保障律師依法行使執(zhí)業(yè)權利?!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辦理死刑復核案件聽取辯護律師意見的辦法》(法〔2014〕346號)也特別就死刑復核案件如何聽取辯護律師意見作出了說明?!皟筛呷俊兑?guī)定》”第二條要求:“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尊重律師,健全律師執(zhí)業(yè)權利保障制度,依照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及律師法的規(guī)定,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依法保障律師知情權、申請權、申訴權,以及會見、閱卷、收集證據(jù)和發(fā)問、質證、辯論等方面的執(zhí)業(yè)權利,不得阻礙律師依法履行辯護、代理職責,不得侵害律師合法權利?!弊罡呷嗣穹ㄔ?、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2016年7月20日發(fā)布實施的《關于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的意見》(法發(fā)〔2016〕18號)規(guī)定:“依法保障辯護人會見、閱卷、收集證據(jù)和發(fā)問、質證、辯論辯護等權利,完善便利辯護人參與訴訟的工作機制?!薄敖⒎稍蛋嗦蓭熤贫?,法律援助機構在看守所、人民法院派駐值班律師,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幫助。”最高人民法院2017年2月17日發(fā)布實施的《關于全面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法發(fā)〔2017〕5號)規(guī)定:“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履行指定辯護和通知辯護職責,確保被告人依法獲得法律援助。配合有關部門逐步擴大法律援助范圍,健全法律援助值班律師制度,為派駐人民法院的值班律師提供辦公場所及必要的工作條件?!?/p>
“以審判為中心”是對過去“偵查中心主義”的徹底糾偏,更需要增強“控辯審”三角訴訟結構中辯護一方的防御力量,以實現(xiàn)控辯雙方在庭審階段充分、完整的博弈與對抗。在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過程中,律師的作用和地位必將越來越顯示出重要性。按照中國政法大學樊崇義教授的說法,“以審判為中心”視角下辯護律師要實現(xiàn)有所作為,需要實現(xiàn)三個轉型,一是從傳統(tǒng)的無罪辯護轉向良性辯護,即辯護的目的不是僅限于無罪辯護,還應該包括罪輕的辯護、程序性的辯護、疑罪從無的辯護等;二是從無效辯護轉向有效辯護,要重視辯護的效果和質量,在庭審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三是從實體性辯護轉向實體辯護與程序辯護并重,突出程序性制裁在辯護中的份量和重要作用?殷泓、王逸吟:《如何驅散“霧霾”迎來“辯護藍”?——聚焦以審判為中心視角下的律師辯護地位與作用》,《光明日報》,2015年8月24日。。這些轉型思路為“以審判為中心”視角下律師辯護制度的發(fā)展與完善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二)充分保障辯護律師的會見權
根據(jù)全國9省市的調查數(shù)據(jù),有超過六成(61.7%)的受訪者表示律師到看守所會見犯罪嫌疑人遇到過障礙,職務犯罪的情況更加糟糕。8個省份的受訪者數(shù)據(jù)也支持這一結論。這些數(shù)據(jù)標明,繼續(xù)落實辯護律師的會見權仍有現(xiàn)實必要性和重要意義。2012年《刑事訴訟法》在簡化律師會見程序和手續(xù),保障律師會見權等方面具有諸多突破和意義。但是,律師會見權在現(xiàn)實司法實踐中仍遭遇諸如“看守所會見場地不足”“看守所單方面解釋法律”“偵查機關任意擴大‘三類案件’(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特別重大賄賂犯罪)解釋”“偵查機關、看守所沒有正當理由拒絕會見或變相限制會見”以及“看守所對外地律師實行歧視政策”等眾多障礙因素。
要充分保障辯護律師的會見權,在根本上還是要求偵查機關和偵查人員提高對律師辯護作用的認識,在內心深處尊重犯罪嫌疑人的訴訟主體地位,認識到辯護律師偵查階段介入案件對于保障犯罪嫌疑人權利、防范冤假錯案、發(fā)現(xiàn)案件真相的重要意義。正如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在全國律師工作會議上指出的那樣:律師依法在訴訟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上較真、在案件每一個細節(jié)上挑毛病,有利于司法人員的認識更加符合實情的本來面目,從而少犯錯誤,提高司法公信力。司法實踐也表明,如果不發(fā)揮好律師的作用,無視律師的合理意見,錯案發(fā)生幾率就會上升?馬世鵬、邢丙銀:《孟建柱:奚曉明同司法掮客勾結收受巨額賄賂,是司法界恥辱》,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 forward_1366403,2015年8月20日訪問。。這種思想高度的認識,應該銘刻在每一個辦案人員的意識當中并嚴格執(zhí)行。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依法保障律師執(zhí)業(yè)權利的規(guī)定》(高檢發(fā)〔2014〕21號)第5條規(guī)定,人民檢察院應當依法保障律師在刑事訴訟中的會見權。人民檢察院辦理直接受理立案偵查案件,除特別重大賄賂犯罪案件外,其他案件依法不需要經許可會見。律師在偵查階段提出會見特別重大賄賂案件犯罪嫌疑人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嚴格按照法律和相關規(guī)定及時審查決定是否許可,并在三日以內答復;有礙偵查的情形消失后,應當通知律師,可以不經許可會見犯罪嫌疑人;偵查終結前,應當許可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人民檢察院在會見時不得派員在場,不得通過任何方式監(jiān)聽律師會見的談話內容。2015年8月4日發(fā)布實施的《最高人民檢察院職務犯罪偵查工作八項禁令》還特地就職務犯罪的律師會見權問題作出了特別規(guī)定:檢察機關職務犯罪偵查階段對于法律規(guī)定無需會見許可的案件,不得人為設置障礙,干擾、影響律師會見。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在2015年8月20日的全國律師工作會議上也作出了上述表態(tài)?!栋隧椊睢愤€強調,對違反規(guī)定限制、干擾、影響律師會見的,根據(jù)情節(jié)和后果,給予警告或記過處分。2015年9月“兩高三部《規(guī)定》”要求:“看守所安排會見不得附加其他條件或者變相要求辯護律師提交法律規(guī)定以外的其他文件、材料,不得以未收到辦案機關通知為由拒絕安排辯護律師會見。”“看守所應當設立會見預約平臺,采取網(wǎng)上預約、電話預約等方式為辯護律師會見提供便利,但不得以未預約會見為由拒絕安排辯護律師會見?!边@些高層意見和司法解釋都是對職務犯罪律師會見難的積極回應,反映了刑事司法難點重點問題不斷繼續(xù)向深水處推進的勇氣和智慧。
(三)完善辯護律師的閱卷權
根據(jù)本次調查數(shù)據(jù),全國9省市中有72.9%的受訪者表示律師到檢察院閱卷有可能遇到障礙,超過6成的省市表示律師閱卷有可能遇到障礙,從業(yè)20年以上的受訪專業(yè)人士中有86.1%的比例認為律師閱卷存在障礙。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依法保障律師執(zhí)業(yè)權利的規(guī)定》(高檢發(fā)〔2014〕21號)已經對新刑訴法第38條作出了補充規(guī)定,強調人民檢察院應當及時受理并安排辯護律師的閱卷要求,無法及時安排的,應當向律師說明并安排其在三個工作日以內閱卷。人民檢察院應當依照檢務公開的相關規(guī)定,完善互聯(lián)網(wǎng)等律師服務平臺,并配備必要的速拍、復印、刻錄等設施,為律師閱卷提供盡可能的便利。律師查閱、摘抄、復制案卷材料應當在人民檢察院設置的專門場所進行。必要時,人民檢察院可以派員在場協(xié)助。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在2015年8月20日的全國律師工作會議上還指出,要完善訴訟服務中心、立案大廳和律師會見室、閱卷室、休息室、專門通道等接待服務設施,建立網(wǎng)絡信息系統(tǒng)和律師服務平臺,探索推行律師網(wǎng)上立案、辦案,方便律師參與訴訟事務。2015年9月“兩高三部《規(guī)定》”要求:“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為辯護律師查閱、摘抄、復制案卷材料提供便利,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推行電子化閱卷,允許刻錄、下載材料?!薄稗q護律師可以采用復印、拍照、掃描、電子數(shù)據(jù)拷貝等方式復制案卷材料?!薄稗q護律師提出閱卷要求的,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當時安排辯護律師閱卷,無法當時安排的,應當向辯護律師說明并安排其在三個工作日以內閱卷,不得限制辯護律師閱卷的次數(shù)和時間。有條件的地方可以設立閱卷預約平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依法切實保障律師訴訟權利的規(guī)定》(法發(fā)〔2015〕16號)明確:“對律師申請閱卷的,應當在合理時間內安排。案卷材料被其他訴訟主體查閱的,應當協(xié)調安排各方閱卷時間。律師依法查閱、摘抄、復制有關卷宗材料或者查看庭審錄音錄像的,應當提供場所和設施。有條件的法院,可提供網(wǎng)上卷宗查閱服務。”這些要求都為律師閱卷權、會見權的落實創(chuàng)造了很好的條件。
(四)完善辯護律師的調查取證權
辯護律師的調查取證是增強辯方防御力量,實現(xiàn)控辯雙方有效對抗、有效發(fā)現(xiàn)訴訟爭點、明晰事實真相的重要途徑。在英美國家,根據(jù)證據(jù)開示制度的規(guī)定,控訴方必須向辯護方展示一些對己有利或不利的證據(jù)。在美國,法律規(guī)定,檢察機關必須與辯護律師一起享用警察偵查獲得的為被告人開脫罪責的信息材料。另外,大多數(shù)州辯護人可以獲得任何將被傳喚作證反對被告人的證人供述?[美]愛倫·豪切斯特勒著,陳衛(wèi)東譯:《美國刑事法院訴訟程序》,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156頁。。
根據(jù)我國現(xiàn)行《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我國的律師調查取證權分為“自行調查取證權”和“申請調查取證權”兩種。由于“自行調查取證權”需要經得相關單位和個人的同意,在司法實踐中很難適用,因此,完善律師調查取證權的重點應該在“申請調查取證權”。根據(jù)《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依法保障律師執(zhí)業(yè)權利的規(guī)定》(高檢發(fā)〔2014〕21號),偵查機關在案件移送審查起訴后,律師依據(jù)刑事訴訟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申請人民檢察院收集、調取證據(jù),人民檢察院認為需要收集、調取證據(jù)的,應當決定收集、調取并制作筆錄附卷;決定不予收集、調取的,應當書面說明理由。人民檢察院根據(jù)律師的申請收集、調取證據(jù)時,律師可以在場?2015年9月“兩高三部《規(guī)定》”明確規(guī)定:辯護律師申請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調取證據(jù)的,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在三日以內作出是否同意的決定,并通知辯護律師。。律師向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被害人提供的證人收集與本案有關的材料,向人民檢察院提出申請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在七日以內作出是否許可的決定。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沒有許可的,應當書面說明理由。我們還認為,律師對于申請調查取證權后的書面答復如果不滿意的,可以向作出答復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依法切實保障律師訴訟權利的規(guī)定》(法發(fā)〔2015〕16號)再次強調:“依法保障律師申請調取證據(jù)的權利。律師因客觀原因無法自行收集證據(jù)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書面申請調取證據(jù)。律師申請調取證據(jù)符合法定條件的,法官應當準許?!?/p>
(責任編輯 張文靜)
中國法學會2016年度部級法學研究課題《“智慧警務”時代警察執(zhí)法創(chuàng)新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