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fā),是劉少奇一生的準則,也是他家風中最鮮明的特點。他總是要求家人多從人民的角度考慮問題,把自身的選擇同人民的需求結合起來。
劉允斌是劉少奇的長子,1951年,他被莫斯科大學錄取為化學系研究生,并在4年后獲得了副博士學位。作為長子,劉允斌時刻不忘家風,在面臨人生抉擇時,總是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擺在第一位。劉允斌先是舍棄多年的研究積累,從化學研究轉為國家急需的原子能研究。后來,他又收到父親的家書:“祖國和人民等待著你的歸來。在個人利益和黨的利益發(fā)生沖突的時候,我相信你一定能無條件地犧牲個人的利益而服從黨和國家利益。”在父親的鼓勵下,他背著簡單的行裝,在妻兒的哭聲中毅然踏上了返回中國的列車。
這樣的家風也影響著劉家的第三代人。劉維孔是劉少奇的侄孫女,從解放初期一直到1957年高中畢業(yè),都在劉少奇身邊上學讀書。劉維孔當時一心想要考取大學繼續(xù)深造,可是成績不夠偏偏沒能考上。
劉少奇知道此事后非常關心,他專門找到劉維孔談心,“你是革命者的后代,應該到人家不想去的地方去,到最困難的地方去。你回家參加農業(yè)生產,好不好?”但是劉維孔想上大學的想法非常堅定,根本沒有務農的思想準備,對叔祖父的建議默不作聲。
劉少奇看出劉維孔思想不通,便諄諄教導她:“現(xiàn)在,農村要建設社會主義,需要一批有文化的農民。你有文化,應當回家去,立志改變家鄉(xiāng)的面貌,做第一代有文化的農民,這是光榮的?!?/p>
劉少奇專門囑咐夫人王光美找了一些有關農業(yè)勞動方面的書送給劉維孔。在她即將離開北京時,劉少奇又千叮嚀萬囑咐,一遍遍告訴她應該注意什么問題、可能遇到什么困難,提醒她“要當一名好社員”,“不要過早當干部,要盡力幫助老百姓”。
劉少奇是一家之主,是子女的慈父,更是他們的嚴師;他不僅嚴于律己,也嚴格約束家人的思想和行為,嚴明家風,為全黨樹立了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