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魁
摘 要:團場初中的生源質量越來越差,而數學學科的表現(xiàn)尤為明顯,因此如何促進團場初中學困生學數學,提高團場中學的數學教育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
關鍵詞:團場 學困生 數學
為進一步加強師市中小學校的管理和師資隊伍建設,推動師市教育均衡發(fā)展,石河子市區(qū)學校與團場學校開展了支教、學習培訓工作,以努力改善團場學校的辦學條件,促進團場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團場中小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我被分到一四二團中學,在這一年團場支教的時間里我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
由于團場職工大批量遷入石河子市區(qū),導致團場初中生源銳減(尤其是較優(yōu)秀學生),家庭條件差、父母均在外地打工的(留守少年)或者隨著父母到這邊打工的隨遷學生占了較大的比例。由于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方法,跟不上教師的思路,形成不想學習的傾向,時間一長,對學習數學存在越來越多的困難甚至厭惡。到了初中階段時,除了開始學習新課時帶來的一絲新奇外,一經進入實質性的學習,就慢慢跟不上步伐了。
在近幾年中考數學成績的統(tǒng)計中,團場學校低分人數、不合格人數所占的比例不斷增大,反映出團場中學的數學學困生越來越多。他們主要表現(xiàn)為基礎差、知識面窄、反應能力慢、沒有學習意愿、上課講話、睡覺、自制力差、不聽老師教導、甚至頂撞老師。做好這些學生的轉變工作,是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和提高整體教學效果的一項艱巨的任務。根據這一年實踐研究和經驗總結,下面談談對轉變數學學困生較有效的一些策略。
一、以情導學
學困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成因極其復雜,有內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團場中學的學生里有越來越多的留守兒童,甚至是單親或離異家庭的孩子。他們所遇到的困難比其他學生更多,心理負擔更重,而且缺少關愛,缺乏引導,這部分學生往往易成為學困生。他們的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往往比較強,教師稍有不慎,學生就會對學科和學科老師產生抵觸情緒,產生厭學。特別是對數學這種思考性強的學科,他們更不感興趣,甚至完全放棄學習。這樣的他們更需要老師真摯的情感投入,以“情”導學尤為重要,否則他們可能不理睬老師,更別說學習。利用課外時間與學困生一個個真誠交流,拉近師生關系,想方設法找突破口,導出他們的學習動力。課堂上“偏愛學困生”,精選一些簡單問題給學困生,多給他們表現(xiàn)的機會,使他們增強自信。正面評價為主,多表揚鼓勵,充分應用“肢體”語言,對他們多一些親切的目光,和藹的微笑,努力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恰如其分的表揚,使更有信心,把老師當成良師益友,產生“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
二、加強策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學科有了學習的興趣,就會轉變學習態(tài)度。在思想上,學習變成了一種需求;在行動上,學習變得積極主動。因此,我們要在學困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上狠下功夫,加強策略研究。
1.通俗易懂
如果學生聽不懂數學課,就不會對數學產生興趣的。所以教師要重視教學策略,想方設法使你的學生特別是學困生能夠聽懂你的課,關注你的課,喜歡你的課,樂意聽你講課。
2.接近生活
數學源于生活又指導生活,將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引入課堂,既能體現(xiàn)數學的社會意義,又能最大限度的喚起學困生的求知欲望。在教學過程中,我從學困生已有的經驗出發(fā),大力收集與數學有關的現(xiàn)實背景,選編具有趣味性、探索性和應用性的內容,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讓他們親身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和發(fā)展過程,激發(fā)學困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多提供學困生表現(xiàn)的機會
成就感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克服自卑心,增強自信,從而處于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輕松、愉悅、積極、主動。在這種狀態(tài)下,人的大腦皮層的神經元容易形成興奮中心,使神經細胞間傳遞信息的通道暢通無阻,思維變得非?;钴S,學習效果會顯著提高。備課過程中,設計一些學困生感興趣或較易理解的問題情景或題目,使學困生能積極參與:參與學習,參與思考,參與解答,獲得成功體驗。
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有意識的多為學困生創(chuàng)設成功的機遇:適當降低要求,做到低起點、小步子、多鼓勵、少批評和“少吃多餐”。讓他們隨時感受到自己能解決問題,能獲得成功,消除他們的自卑感,增加他們的自信心。把這些思想長期貫徹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能增強學困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學習,促進學生能力提高,減少學困生。
4.精心設疑
“學啟于思,思源于疑”,有疑問才能啟發(fā)學生去探索。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具有挖掘并把握教材特點,及善于捕捉學生思維活動的動向并加以引導的能力,充分運用“疑問”來發(fā)展學生智力。所謂設疑,是老師有意識地將“疑”設在學生學習新知識時與所認識的舊知識的矛盾沖突之中,使學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比如在負數的大小比較的教學中,先復習比較正數的大?。?.1___100,15___3,那么如果在正數的前面加個負號,大小關系又如何?-0.1___-100,-15___-3。
5.故事吸引
例如:在講《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關系》一課時,給學生編了個小故事:一天,小強去小李家,當時小李正在做有關“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習題”,小強一看馬上說小李那道題做錯了。小李非常驚訝,問小強為什么那么快斷定結果?
同學們“大家想不想知道為什么?”。
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想!”,結果學生們饒有興趣地上完了這節(jié)課。
三、目標分層
由于學困生的基礎普遍較差,在轉變學困生時,對他們的要求應該根據學困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實施,過高或過低都是不利于教育轉化的,在設計練習、作業(yè)時,以分層布置的方法,設計不同的題組,給不同層次學生練習,不搞一刀切。如果作業(yè)統(tǒng)一要求,會造成學困生不會做,只能應付了事,也就必然出現(xiàn)大面積的抄作業(yè)的現(xiàn)象,達不到課后鞏固知識的效果。所以布置作業(yè)采取不同的要求,分層布置,學困生完成A組題,中等生完成A組及B組題,優(yōu)秀生完成B組及C組題,避免產生學生“吃不了”和“吃不飽”的現(xiàn)象。在批改學困生的作業(yè)時,做得好的要特別提出表揚,差的給予鼓勵并幫其糾正錯誤,以評語的形式寫在學生的作業(yè)本上或與學生個別交談,發(fā)現(xiàn)學生問題,我會在作業(yè)上寫上“找老師”,與學生面談、當面輔導,鼓勵鞭策,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無處不在的關愛,促進學習。
四、導之以恒
數學學困生不是一朝一夕變成的,學困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等都有待糾正、學習方法有待指導,教師要時時刻刻、日復一日的隨時隨地關注學困生,導之以恒。通過培養(yǎng)好習慣做起,培養(yǎng)他們學會利用已有的知識去思考、判斷、推理,掌握類比、歸納、總結等一些基本的數學方法。重個別輔導,指導他們學習方法和認知策略,逐步養(yǎng)成自我反思、自我監(jiān)督、自我評價、自我欣賞,逐步培養(yǎng)數學學困生克服自身心理障礙和外部困難的能力,培養(yǎng)堅強意志品質,促進數學學習。
總之,團場學困生的現(xiàn)象是客觀存在的,也是我們教師不可回避的問題。因此我們要在情感、目標、方法、策略等方面多下功夫,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有效促進團場初中數學學困生學習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