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qū)漢王鎮(zhèn)北望小學 李 會
淺談德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qū)漢王鎮(zhèn)北望小學 李 會
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應(yīng)該是隨時隨處、潛移默化的,它滲透在各門學科中,滲透在教師的一言一行中。作為語文教師,應(yīng)該運用好語文教學的獨特優(yōu)勢,充分挖掘德育素材,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有效地開展德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激發(fā)愛國情感,培養(yǎng)樂觀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在享受語文學習的同時,得到思想的熏陶和價值引導(dǎo),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人文性。
語文教材中有精選的描寫人物的課文,這些文章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事例彰顯人物形象,引領(lǐng)學生以這些人物為榜樣,學習他們高尚品格。如教學《徐悲鴻勵志學畫》這一課時,我首先從文題入手,讓學生齊讀課題后說一說什么是“勵志”,通過討論:勵志就是激發(fā)志氣并有所作為?!皠钪尽币辉~在文中是“文眼”,蘊含著徐悲鴻的一腔愛國之情和刻苦的精神,圍繞文題,理清文脈:抓住一個關(guān)鍵性問題“徐悲鴻是怎樣勵志學畫的”,讓學生找一找、畫一畫,并簡單地寫下自己的感受,深入到文本中抓關(guān)鍵詞句去品悟人物形象。當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之后,再進行交流匯報。
學生的回答也很有想法:我喜歡這句“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日夜奔騰,勇往直前”,因為這句話中把徐悲鴻比作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讓我體會到他面對外國人的嘲笑沒有去爭辯,而是勇往直前。在這位學生的回答中我順勢引導(dǎo)學生們意識到:當受到別人的嘲諷時不要氣餒,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這才是最好最有力的反擊。
還有的學生說:我欣賞描寫徐悲鴻練畫的句子“每逢節(jié)假日,徐悲鴻進館去臨摹。他畫呀畫呀,常常一畫就是一整天”,從這句話中,我仿佛看到徐悲鴻為了成功一直不停地努力畫畫的場面。我順勢反問學生:同學們,你在學習一項技能或本領(lǐng)時,遇到困難你是怎么做的?學生們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和學習狀況意識到:大多時候自己是無法堅持把一件事情做到最好的。我便教育學生:當我們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難時想一想徐悲鴻,不畏懼、不退縮,勇往直前,堅持不懈,你必定會見到雨后彩虹!
學生通過與文中人物的深度接觸后,偉大的形象已然刻在學生的心中,勤學苦練的精神鼓舞著激勵著他們,從小立志愛國,刻苦學習,長大后為國爭光。從描寫人物的文章中發(fā)掘德育的亮點,讓陽光充滿學生的心間。
小學生對于國家民族的歷史知道的很少,在語文教學中,抓住帶有歷史事件的課文,適當?shù)耐卣箽v史背景、人物背景,讓學生結(jié)合課文描述體會這段歷史厚重的意義,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契機。
如教學《虎門銷煙》,課文用形象生動的語言描述了1839年6月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的經(jīng)過,揭示了虎門銷煙的偉大歷史意義,謳歌了中國人民熱愛祖國,反對外來侵略的斗爭精神。這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好素材。在學習這篇課文前,我提前布置學生搜集相關(guān)資料,了解鴉片對中國人民的殘害,讓學生有拒絕毒品的意識,同時有助于學生深入文本,體會被欺侮的屈辱。在學習課文時引領(lǐng)學生到文本中讀文討論:為什么來到海灘的人這么多?文武官員到場說明什么?為什么邀請外國商人到現(xiàn)場觀看?通過思考交流讓學生感受場面的壯觀,認識到虎門銷煙的歷史意義,也是在向全世界宣告:中國人民是不可欺侮的。當講到第二部分“虎門銷煙的經(jīng)過”時,我播放搜集到的相關(guān)視頻,讓學生在具體的畫面、聲音、形象中感受,再通過對具體詞句的讀悟,感受虎門銷煙沉重地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
語文教材里既有精美的故事、動人的詩文,也有展現(xiàn)祖國壯麗山河的美景佳作。學生在學習這些描寫祖國山河、名勝古跡時,加深了對祖國疆土的認識。如教學《泉城》,讓學生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物,體會泉城的泉多、水美的特點,學生在交流介紹自己喜歡的泉時,大多介紹了珍珠泉和趵突泉,在優(yōu)美的文字朗讀中,體會比喻句的形象寫法,也感受到濟南的特色美景。學習了《九寨溝》,學生了解到九寨溝美麗的自然景色,同時,結(jié)合九寨溝地震后的場面進行對比,激發(fā)對美好事物的熱愛和珍惜之情。學習《天安門廣場》,學生了解到天安門廣場的壯觀輝煌,并知道了天安門是新中國的象征。學生在感受了天安門廣場升旗和節(jié)日場面后,內(nèi)心充滿了對首都北京的向往之情,也增強了民族自豪感。
語文教材中很多文章都蘊含著特有的人文特色,教師要深入文本,尋找素材,抓住進行德育的契機,潤物細無聲地讓學生從中悟理、明文、得道,有意義有情趣地學語文,學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