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蕊 劉嬋媛 呂 路 王 昉
(武漢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湖北 武漢 430060)
老年阿爾茨海默病與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行為癥狀和認知功能差異
梅 蕊 劉嬋媛1呂 路 王 昉
(武漢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湖北 武漢 430060)
目的 探討老年阿爾茨海默病(AD)與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行為癥狀和認知功能差異。方法 選擇老年AD與精神分裂癥患者各60例,認知功能評價采用簡明精神狀態(tài)檢查量表(MMSE)、WHO-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聽覺詞語學習測試(WHO-UCLA AVLT)量表進行,精神行為癥狀采用AD病理行為評分量表(BEHAVE-AD)進行,對比分析兩組患者認知功能評分和精神行為發(fā)生情況。結(jié)果 AD組言語功能、計算和注意力、記憶力方面及總體MMSE評分比較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瞬時記憶、延時記憶和長時記憶得分比較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妄想與偏執(zhí),焦慮與恐懼,聽幻覺、視幻覺和情感障礙發(fā)生率比較差顯著(P<0.05)。結(jié)論 老年AD認知功能損害較精神分裂癥患者嚴重,特別是言語和記憶力損害明顯,行為癥狀以聽幻覺為主;精神分裂癥行為癥狀發(fā)生率較為明顯,妄想與偏執(zhí),焦慮與恐懼,幻覺和情感障礙較多見,幻覺以聽幻覺為主。
阿爾茨海默??;精神分裂癥;行為癥狀;認知功能
阿爾茨海默病(AD)是一種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變性疾病,起病隱襲,病程呈慢性進行性,是老年期癡呆最常見的一種類型〔1〕,主要表現(xiàn)為漸進性記憶障礙、認知功能障礙、人格改變及語言障礙等神經(jīng)精神癥狀,嚴重影響社交、職業(yè)與生活功能。老年精神分裂癥是以基本個性改變,思維、情感、行為的分裂,精神活動與環(huán)境的不協(xié)調(diào)為主要特征的一類最常見的精神病,主要表現(xiàn)為思維聯(lián)想過程缺乏連貫性和邏輯性〔2〕。AD除認知功能損害外,也可出現(xiàn)精神行為癥狀,精神分裂癥患者除精神行為癥狀外也可出現(xiàn)認知功能損害。本文擬對比分析兩種疾病在認知功能和行為癥狀上的差異。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因老年AD/精神分裂癥住院的患者各60例,診斷標準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3〕,老年精神分裂癥組男21例,女39例,年齡60~79歲,平均(68.5±9.6)歲,病程5個月~31年,平均(17.5±8.9)年。老年AD組男23例,女37例,年齡60~81歲,平均(69.7±11.5)歲,病程1~13年,平均(5.5±8.4)年。兩組性別構(gòu)成、年齡等基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納入和排除標準:年齡60歲及以上,入院前2 w未服用過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具有小學以上文化程度,均完成相關(guān)量表測驗,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重要臟器的嚴重疾病,排除視聽障礙無法完成量表患者,排除共患其他精神疾病。
1.2 研究方法 觀察記錄研究對象的簡明精神狀態(tài)檢查量表(MMSE)評分、WHO-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聽覺詞語學習測試(WHO-UCLA AVLT)評分和精神行為癥狀發(fā)生情況。認知功能檢查〔4〕:采用MMSE進行總體認知功能評價,主要包括:定向能力、言語功能、計算和注意力、回憶力(即刻、延時回憶)、記憶力,得分0~30分,總分30分,得分越低提示認知功能障礙越嚴重。小學學歷≥20分,中學及以上學歷≥24分均為認知功能正常。測試均單人單間進行,由神經(jīng)心理??漆t(yī)師進行測評,1個工作日內(nèi)完成。采用WHO-UCLA AVLT〔5〕進行學習及記憶能力評估,包括瞬時記憶、延時記憶和長時記憶。瞬時記憶為患者看完15個常用詞語然后復(fù)述,反復(fù)進行3次,計算總分,<18分為異常;延時記憶為瞬間記憶完成5 min后,患者回憶看到的15個詞語,<6分為異常;長時記憶為瞬時記憶1 h后將患者看過的15個詞語與另外15個詞語混合,識別看過的詞語,<6分為異常。精神行為癥狀評價:采用AD病理行為評分量表(BEHAVE-AD)〔6〕,包括妄想與偏執(zhí),焦慮與恐懼,攻擊行為,行為紊亂,幻覺,情感障礙和日夜節(jié)律紊亂7個分量表,共25個癥狀項目,由患者護理人負責記錄收集患者近1個月內(nèi)的精髓行為信息,若患者出現(xiàn)任何一個項目的癥狀即表示具有癡呆的精神行為癥狀。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
2.1 兩組患者認知功能MMSE評分情況 精神分裂癥組言語功能、計算和注意力、記憶力方面及總體MMSE評分顯著高于老年AD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MMSE認知功能評分情況,分)
2.2 兩組患者認知功能WHO-UCLA AVLT評分情況 老年AD組瞬時記憶、延時記憶和長時記憶得分〔(9.4±4.6)分、(1.5±0.9)分、(2.8±1.9)分〕均顯著低于精神分裂組〔(31.2±8.7)分、(8.9±4.3)分、(9.5±4.7)分,t=14.437、18.564、9.872;均P=0.000〕。
2.3 兩組精神行為癥狀發(fā)生情況 兩組妄想與偏執(zhí),焦慮與恐懼,幻覺和情感障礙方面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精神行為癥狀發(fā)生情況〔n(%),n=60〕
精神分裂癥的表現(xiàn)涉及多個方面,但每一位患者的表現(xiàn)僅是其中的個別癥狀,并不是要具備所有的癥狀〔7〕。認知功能障礙是判斷AD患者病情嚴重狀況的評價指標,也是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常見癥狀,研究發(fā)現(xiàn)〔8〕,精神行為癥狀與認知功能障礙存在一定的關(guān)系,老年AD病與精神分裂癥患者可能存在相同的臨床癥狀表現(xiàn),在臨床診斷中可產(chǎn)生一定的干擾。
本研究結(jié)果提示精神分裂癥患者雖然存在一定的認知功能障礙,但其發(fā)生程度低于老年AD患者,精神分裂癥患者與AD患者的認知功能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言語功能、計算和注意力、記憶力3個方面,老年AD患者在這3個方面的得分顯著低于精神分裂癥患者,說明認知功能障礙里面的言語功能障礙、計算和注意力障礙及記憶力障礙是老年AD特征性癥狀。有研究發(fā)現(xiàn)〔9〕,老年AD患者的認知功能障礙進展速度明顯快于精神分裂癥患者,與AD為神經(jīng)細胞變性病的病理基礎(chǔ)存在一定的相關(guān)性。對兩組患者記憶力進行WHO-UCLA AVLT量表測評,提示老年AD患者的記憶力減退更為嚴重,與其病變特性存在直接相關(guān)關(guān)系,也說明精神分裂癥對腦損害是有選擇性的、非進行性的〔10〕。
本研究提示妄想與偏執(zhí),焦慮與恐懼,幻覺和情感障礙是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特征性行為癥狀。另外,老年AD患者出現(xiàn)的幻覺癥狀以視幻覺為主,而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出現(xiàn)的幻覺癥狀以聽幻覺為主。綜上,認知障礙是AD的特征性表現(xiàn),以語言功能障礙、計算和注意力障礙和記憶力障礙為主,異常行為癥狀改變是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主要表現(xiàn),以妄想與偏執(zhí),焦慮與恐懼,幻覺和情感障礙為高發(fā)癥狀。
1 孫藝寧.阿爾茨海默病和輕度認知障礙患者的神經(jīng)心理學檢查和頭MRI對照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5.
2 王傳躍.精神分裂癥研究的進展〔J〕.上海精神醫(yī)學,2011;23(4):196-9.
3 中國精神科學會編.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1:32-3,75-7.
4 張明圓.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湖南:湖南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98:184-8.
5 Huang X,Du X,Song H,etal.Cognitive impairments associated with corpus callosum infarction:a ten cases study〔J〕.Int J Clin Exp Med,2015;8(11):21991-8.
6 Nakatsuka M,Meguro K,Tsuboi H,etal.Content of delusional thoughts in Alzheimer's disease and assessment of content-specific brain dysfunctions with BEHAVE-AD-FW and SPECT〔J〕.Int Psychogeriatr,2013;25(6):939-48.
7 Rossenu S,Cleton A,Hough D,etal.Pharmacokinetic profile after multiple deltoid or gluteal intramuscular injections of paliperidone palmitate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J〕.Clin Pharmacol Drug Dev,2015;4(4):270-8.
8 Hubbard EA,Motl RW.Sedentary behavior is associated with disability status and walking performance,but not cognitive function,in multiple sclerosis〔J〕.Appl Physiol Nutr Metab,2015;40(2):203-6.
9 張靜爽,王 蓉.阿爾茨海默病發(fā)生機制的研究進展〔J〕.首都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35(6):721-4.
10 黃存良,劉 暢,薛志敏,等.精神分裂癥及其健康同胞腦灰質(zhì)體積異常的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6;24(2):207-12.
〔2016-06-15修回〕
(編輯 滕欣航)
劉嬋媛(1980-),女,碩士,住院醫(yī)師,主要從事精神疾病研究。
梅 蕊(1983-),女,主要從事阿爾茨海默病等精神疾病的研究。
R749
A
1005-9202(2017)04-0871-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7.04.039
1 武漢市武昌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