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
摘 要:教師在教學中處于主體地位,是承接知識轉化的必要載體,教師的教學素質和實踐能力的高低往往決定了教學效果的好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任務只是按照要求完成教學內容,但在學科發(fā)展上,則要看教師的配合程度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教師團隊建設與學科發(fā)展完全是正相關的關系,英語教師團隊整體素養(yǎng)的強弱,也影響甚至決定了學科的發(fā)展程度。通過分析英語教師團隊建設與學科發(fā)展的關系,嘗試探究如何構建科學合理的英語教師團隊。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師;團隊建設;學科發(fā)展
當今社會,不再是個人單打獨斗的時代,任何工作都需要團隊協(xié)作,靠一己之力根本無法完成。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作為溝通交流的媒介,許多場合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從管理學上講,團隊是個體為實現共同的奮斗目標而結成的相互協(xié)作的群體,它能夠合理地利用每個人的知識和技能,挖掘每一個人的內在潛能,能夠實現個體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更能有效地解決問題,從而實現團隊的目標。團隊建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良好的團隊建設是事業(yè)成功的基石,是產生推動力的源泉,對事業(yè)的發(fā)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在英語教師團隊構建上,要選好“學科帶頭人”
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欲治兵者,必先選將”。這兩句話說明了團隊中帶頭人的重大作用。在具體實踐中,有的學校在選擇學科帶頭人時唯“學歷”論,認為通過更高層次的教育必然有更深的知識積淀,誰的文憑高誰就應當是學科帶頭人;有的學校唯“資歷”論,認為誰的年齡大,誰教課的時間長,誰就更有經驗,資歷深的就是想當然的學科帶頭人;有的學校唯“成績”論,往往是誰教的成績好,就讓誰當學科帶頭人。這些學科帶頭人的評選方法,一定程度上都是片面的、不科學的,也往往經不起實踐的檢驗。誠然,學科帶頭人要有深厚的理論功底、豐富的教學經驗、優(yōu)異的教學成績,但往往能夠把握學科發(fā)展方向、能有效地促進學科中每一位教師之間的溝通與交流、能夠有效地調動和激勵團隊中每一位教師為實現既定的目標團結協(xié)作的人,才是“學科帶頭人”的最佳人選。
二、在英語教師團隊構建上,要注重“結構”的優(yōu)化
團隊結構是制約團隊成長發(fā)展的“瓶頸”。雜亂無章、混亂無序的結構往往導致團隊難以維系,更難以得到發(fā)展和提高。而科學合理、優(yōu)質互補的團隊往往能夠實現長足的發(fā)展和進步。因此,教師的團隊結構應當具有良好的協(xié)作互補性。在年齡結構上,要實現老、中、青三代的合理梯次搭配,年齡較大的教師經驗豐富,對歷年來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問題掌握非常全面,中年教師有一定的閱歷且心態(tài)沉穩(wěn),在教育方法的運用上往往有著自己獨特的經驗,青年往往敢拼敢闖沖勁兒十足,對時尚英語和新潮詞匯的用法更多一些;在性別結構上,最好也要有男性英語教師與女性英語教師的合理搭配,女性教師更耐心、細心,男性教師思維活躍、精力飽滿,“男女搭配,干活兒不累”一定程度上說得也是這個道理;在知識結構上,“你通天文、我知地理、他通人情”的結構是比較理想的。英語教師團隊中,有對美式英語比較了解的,有對英式英語研究比較深的,既有專心教學的,又有專注科研的,還有全能型的,這樣在英語教學及科研中可以實現優(yōu)勢互補。當然,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聘請外教,實現中外教師的有機結合。
三、在英語教師團隊構建上,要提升共同的“愿景”
大家常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但實際生活中,三個“諸葛亮”的效果等于一個臭皮匠。整體是由個體組成的,但整體的能力并不是每個個體能力的簡單相加,通常情況下,整體的能力是小于個體能力之和。原因就在于,在整體中往往難以通過有效的組織,讓個體能力得到最大的發(fā)揮,甚至個體之間存在互相消磨的問題。借鑒這一管理常識,在英語教師團隊的組建上,筆者認為,一方面,應當有共同的“愿景”,也就是清晰的發(fā)展目標,在目標的引導和推動下,教師能夠積極主動地促進更高效的教學和推動學科的發(fā)展。另一方面,要有良好的信任和合作的意識。團隊中每個個體之間的信任非常重要,這是相互之間進行溝通交流、切磋合作的基礎,假如團隊中的每一位教師都愿意分享自身的心得體會和經驗教訓,每個人都愿意為集體的利益犧牲自己,把自己全部的智慧、能力和力量運用到團隊目標實現的過程中,這樣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簡而言之,高效的英語教師團隊構建,應當有清晰的目標、有相互的信任、有良好的溝通合作、有行之有效的激勵、有合格的帶頭人,這樣才能實現英語學科的長足發(fā)展和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龔昭新.談英語教師團隊建設與學科發(fā)展[J].中學生英語,2013(13).
[2]劉麗娟.基于教學能力發(fā)展的英語教師合作團隊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