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捷
提到法國葡萄酒,人們頭腦里總會想到波爾多(Bordeaux)和勃艮第(Burgundy)這兩個代表產(chǎn)區(qū),其中波爾多作為全世界最知名的產(chǎn)區(qū)更為人熟知。波爾多葡萄酒的強壯(尤其是左岸)、耐久而易于陳年總被無數(shù)人形容為一位強壯的男子,而與之相對應(yīng)的勃艮第的細膩優(yōu)雅、果香濃郁總會被人們形容為一位溫婉的女子。
波爾多的葡萄酒從幾百年前以英國市場為主要販賣區(qū),到現(xiàn)在的暢銷全世界,可謂葡萄酒世界的意味頂級成功男士。成功男人的背后想必都有著默默支持他的女人,而這位法國中世紀浪漫的成功男士,背后則有著三位風格迥異的女人,使他更具深遠不凡的魅力。
第一個女人
阿基坦公國公主埃莉諾(AlienordAquitaine,1122-1204)
埃莉諾被稱為歐洲歷史上最有權(quán)勢的女人之一,她對波爾多葡萄酒的影響尤為深遠。
波爾多位于法國西南部,臨近大西洋,是法國不可多得的天然良港。這里是曾經(jīng)的阿基坦公國首府,阿基坦公國在10世紀強盛一時,甚至控制了法國南部的盧瓦爾河流域。在1137年,時任的阿基坦公爵死后,16歲的埃莉諾成為了阿基坦公國繼承人。此時的埃莉諾,膚白貌美,正是談婚論嫁的年齡。當時的歐洲皇室貴族,不僅垂涎于她的美色,更多的是想占有阿基坦公國這塊肥地。最終,法國王儲路易七世在眾多追求者中抱得美人歸,阿基坦公國也順理成章地屬于法國。此時的波爾多還未馳名于世界,更別提將葡萄酒擺上英國人的餐桌。
而真正讓波爾多進入英國市場的契機,是埃莉諾與路易七世的離婚案。其實埃莉諾與路易七世的聯(lián)姻,更多是出于政治目的。等他們真正生活在一起的時候,觀念思想的碰撞使他們?nèi)找媸柽h。埃莉諾成長于文化開放且氛圍熱情的海港城市波爾多,而路易七世自小在宗教觀念濃厚的修道院長大,埃莉諾的熱情奔放與路易七世的寡言傳統(tǒng)在婚姻和生活中產(chǎn)生了強烈的碰撞。最讓路易七世耿耿于懷的是,婚后10年,埃莉諾一直沒有生育兒子,路易七世時刻處于自己死后王權(quán)旁落的憂慮中。而真正激發(fā)矛盾的導火索,是在兩人去圣地耶路撒冷參加十字軍東征后,埃莉諾在耶路撒冷傳出與他人有染的緋聞,這件傳聞使得夫妻二人形同陌路。1152年,埃莉諾與路易七世還是正式離婚了。
離婚后,埃莉諾立即改嫁給了英國王儲亨利二世,從此以后,波爾多正式投入了英國的懷抱且長達300年,波爾多的優(yōu)質(zhì)葡萄酒開始慢慢被英國民眾熟知和喜愛,英國人對葡萄酒的味覺與感知正是舌頭在波爾多酒的浸潤下形成的。英國至今仍是波爾多葡萄酒的主要出口國家之一,波爾多葡萄酒也隨著“日不落”帝國的殖民擴張被推廣到世界各地。
除了埃莉諾的改嫁間接地為波爾多葡萄酒進入英國和全世界貢獻了一份力量,她的兒子們也對波爾多酒的興盛起了重大作用。在改嫁亨利二世后,埃莉諾接連生下了5男3女(其中長子夭折),兒子們大都掌管了歐洲的皇室,女兒們也嫁給了歐洲各個君主,埃莉諾甚至得到了“歐洲皇家祖母”的稱號。埃莉諾的兒子中,“獅心王”理查和“無地王”之稱的約翰通過稅收、土地的優(yōu)惠政策使波爾多葡萄酒飛速發(fā)展,并讓當時的波爾多一舉成為葡萄酒貿(mào)易的中心。
第二個女人
圣女貞德(JeannedArc,1412-1431)
英國人接管了波爾多以后,葡萄酒得到了極大的推廣和發(fā)展,但當代成型的波爾多風格和被稱為波爾多歷史高潮的1855梅多克分級(“五大名莊”的說法由此產(chǎn)生)卻是在法國的影響下形成的。不僅如此,在法國波爾多風格的影響下,其他國家也爭相模仿當代的波爾多風格,如美國、智利就有許多波爾多風格的葡萄酒。
促使波爾多回歸法國的是另一個女人,她的名字耳熟能詳,正是圣女貞德。貞德出生的時代,正逢英法百年戰(zhàn)爭中法國節(jié)節(jié)敗退的窘境,大半領(lǐng)土歸于英國,甚至連巴黎都丟掉了。貞德原是一位法國農(nóng)村少女,她自稱在16歲時遇見天使從而得到“上帝的啟示”,上帝命令她必須帶兵去收復被英國人占領(lǐng)的失地。帶著這種神圣的使命感,貞德在已是千瘡百孔的法國領(lǐng)地上組織軍民反擊英軍。貞德體現(xiàn)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與毫不畏懼的精神,在抗擊中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但之后她被勃艮第公國的好人菲利普出賣,于1430年在貢比涅被俘,1431年在法國魯昂被燒死,火刑執(zhí)行了兩次,以免留下骨灰被愛戴她的民眾撿去。
貞德的死無疑給法國帶來巨大的悲痛,同時也催生了法國高漲的民族主義運動,從此戰(zhàn)勢開始出現(xiàn)轉(zhuǎn)折,法國軍民帶著悲痛不斷取得勝利,終于在貞德死后第22年(1453)年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百年戰(zhàn)爭的勝利,使得波爾多重新回歸法國的懷抱。此時的波爾多已經(jīng)被英國人統(tǒng)治了300多年,直到今天波爾多的葡萄酒仍是英國民眾生活的重要組成。在波爾多回歸法國后,波爾多不再純粹是英國人的“酒廠”,而是與法國其他地方優(yōu)質(zhì)產(chǎn)區(qū)不斷交流,風格愈加復雜,品質(zhì)愈加卓越。在18世紀時,更是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貿(mào)易體系,即酒莊通過經(jīng)紀人(酒莊和酒商之間的中間人)將葡萄酒出售給酒商的商業(yè)模式。這種獨特而完善的貿(mào)易體系,至今仍然是波爾多地區(qū)最成功的葡萄酒銷售商業(yè)模式。在這種商業(yè)模式下,更是衍生出了“期酒”這種帶有金融屬性且十分超前的商品,這讓波爾多的商業(yè)競爭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最重要的是,1855年在拿破侖三世主導下成功地對波爾多酒莊進行了分級,才有了現(xiàn)在廣為傳頌的“五大名莊”概念。1855年的巴黎世博會,拿破侖三世想借機向全世界推廣波爾多的優(yōu)質(zhì)葡萄酒,于是他委托波爾多葡萄酒商會對波爾多酒莊進行分級。分級制度中共有61家酒莊,唯一的一次變動在1973年,木桐酒莊由二級酒莊升級為一級酒莊,從而有了現(xiàn)在世所共知的“五大名莊”。1855梅多克分級奠定了波爾多葡萄酒在現(xiàn)代的地位,提高了波爾多的知名度,促進了貿(mào)易發(fā)展。
第三個女人
土地
我為什么把土地稱作“第三個女人”?這源自于波爾多當?shù)鼐妻r(nóng)的一個笑話:波爾多每年的氣候就像前來留宿的不同男人,波爾多的土地就像是一個女主人,所以女主人每年生的孩子也不盡相同。
葡萄酒世界所謂“風土”,是對一個地方特有的自然環(huán)境(土地、山川、氣候、物產(chǎn)等)的總稱。語出《國語·周語上》:“是日也,瞽帥、音官以風土。廩于籍東南,鐘而藏之,而時布之于農(nóng)?!辈柖嗾且燥L土氣候多變而聞名于世。
波爾多西鄰大西洋,墨西哥暖流可能會給當?shù)貛頊嘏@使得葡萄樹免于春凍,更易于成熟。但大西洋也可能帶來更多的降雨和濕度,或許明天的一次暴雨就把葡萄樹的花朵給打落下來,影響一年的收成,濕度高也使得葡萄樹更易受到霉菌的侵蝕。
正因氣候多變,波爾多的某年可能會格外風調(diào)雨順,在葡萄的成熟期有足夠熱量讓其生長,收獲期不頻繁的降雨讓葡萄樹順利結(jié)出理想的果實,如著名的1982年就是一個完美年份。當然,也有不充分的熱量和過多的雨水、霉菌把整年的收獲毀于一旦的年份的情況,比如2013年。
正是波爾多氣候的多變,讓下一個波爾多年份總是讓人著迷。此時靜待醞釀的我們,心情如同約會中等候戀人般的期待。
三個女人一臺戲,她們共同造就了今天的波爾多。波爾多作為世界最知名的產(chǎn)區(qū),深厚的歷史和醇美的佳釀值得所有人投身于此,沉浸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