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讓學引思』教學主張的閱讀教學『讀寫結合』的研究
江蘇省鹽城市田家炳實驗小學 陳興宇
在進行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時,教師要注重對于“讓學引思”理念的凸顯,教學訓練中要融入更多以學生為主導的自主探究環(huán)節(jié),并且多從鍛煉與引發(fā)學生的思維入手,讓學生吸收閱讀文本中好的寫作方法與經(jīng)驗心得,并且將這些積累慢慢應用到自己的文本中。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
讓學引思 閱讀教學 讀寫結合 研究
讀寫結合教學在語文課堂上的應用已經(jīng)越來越普遍,這不僅在于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本來就存在十分緊密的關聯(lián),這也在于采取這種教學結合的形式更加有助于學生綜合學科素養(yǎng)的訓練,能夠推動學生更高效地將閱讀中學到的語言素材用到寫作中來。在進行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時,教師要注重對于“讓學引思”理念的凸顯,教學訓練中要融入更多以學生為主導的自主探究環(huán)節(jié),并且多從鍛煉與引發(fā)學生的思維入手,讓學生吸收閱讀文本中好的寫作方法與經(jīng)驗心得,并且將這些積累慢慢應用到自己的文本中。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有更多實質的收獲,這也是讀寫結合教學效果的一種體現(xiàn)。
讀寫結合有很多展開形式,訓練的側重點也不同,教師要善于結合具體的教學目標和方向合理組織教學展開環(huán)節(jié)?;谧寣W引思理念下的讀寫結合教學中,要體現(xiàn)出對于學生思維的有效訓練,盡可能給學生創(chuàng)設更多自主學習與探究的空間,讓學生在分析與解答問題的過程中增強學習體驗。首先,對于小學生來說,錘煉他們的語言能力,讓他們對于各種語言形態(tài)更加熟悉,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教學訓練點,也是豐富學生語言感受力的教學過程。教師可以在一些典型文本或者是很有代表性的語句的分析教學中,相應的融入對于學生自身語言感受力的訓練。比如,可以讓學生辨析一組句型的特征,分析句子的構成,還可以將一些很經(jīng)典的語句組織學生進行仿寫練習。這樣的訓練不斷強化后,學生自身的語言感受力會顯著增強,并且自身的語言表述能力和語言積累都會有所豐富。
本文將以《學會合作》一課的教學為例,具體分析如何有效展開讀寫結合的教學。在以這篇文本為范例,訓練學生語言感受力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選取一些典型例句,讓學生自由誦讀這個句子:“你是學生,就要和同學一起學習,一起游戲,共同完成學業(yè);你是工人,就要和同事一起做工,共同完成工廠的生產(chǎn)任務;你是軍人,就要和戰(zhàn)友一起生活,一起訓練,共同保衛(wèi)我們的祖國……”隨后引導學生思考:這個句子是什么句式?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呢?從而讓學生領會:這是一個排比句,運用排比可以更加有力地說明我們離不開與別人的合作。多將這些典型例句找出來,并且有針對性的進行分析,可以顯著增強學生對于這些語言應用模式的認識與感受力,學生在增強了學習印象的同時也能夠慢慢嘗試在自己的寫作中應用這樣的句型,豐富自己的語言表達。
語句分析可以豐富學生自身的語言積累,對于語段和文本構造方式的推敲,則能夠讓學生掌握一些很實用的寫作方法與技巧,可以很大程度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仍然以《學會合作》這篇文章作為范例,作為一篇議論文,這篇文章在全文組織架構的安排上有很多值得學生學習的地方,文本的構造方式也很值得學生品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更深入且更有針對性的閱讀這篇文章,感受這篇文章的架構方式,在充分剖析文本組織形式的同時也吸收其中的一些典型方法技巧,讓學生自己在習作時可以慢慢嘗試將這些方式加以應用。
以一段話為訓練點,學習構段方式,重視寫段的訓練,可以提高學生寫好一段話的能力,為整篇作文的寫作奠定扎實的基礎?!秾W會合作》這篇文章中便有一些很值得學生學習的文本架構的技巧。比如,第二自然段,作者為了說明“大家都離不開與別人的合作”,采用了“總—分—總”的構段方式。在進行讀寫結合的教學時,筆者要求學生仿照這樣的表達方法寫一段話,并用上“總之”收尾。學生經(jīng)過了這種有針對性的習練后,會對于這種構段方式的印象更深,今后在將其應用到自己的獨立寫作時也會更加熟練。
寫作訓練中還有一個重要范疇,那就是鍛煉學生的選材和立意能力,這也是學生在習作時能夠更準確的表達文本的中心思想,能夠有更好的立意的基礎。對于小學生來說,訓練他們的選材立意視角可能還有點早,但是,在閱讀教學中學到好的文本范例時,教師還是可以將這個教學點相應的加以強調,讓學生感受到選材立意的基本方法,以及優(yōu)秀的文本選材和立意可以有的出發(fā)點。這樣做能夠在閱讀教學中鍛煉學生寫作思維的同時,也加深他們對于原文的體會程度。這可以很好的豐富學生自身的寫作認知,幫助學生積累更多好的寫作技能,會慢慢促進學生自身寫作水平的不斷提升。
教學《學會合作》時,為了讓學生對于這篇文章選材立意的方式有更直接的認識,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典型提問,對于學生的思維展開引導。比如,教師可以設問:如何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作者是如何說明這個問題的呢?學生回答:舉例子,舉了兩個事例。筆者接著追問:為什么要舉兩個事例?只舉一個夠不夠?為什么?在交流討論中學生明白:只舉一個事例是不夠的,雖然課文的兩個事例都說明了如何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但側重點不同——前一個事例主要說明協(xié)作的重要;后一個事例說明必須心中想著別人,心中想著集體,有自我犧牲的精神。在以這樣的形式分析這篇文本的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對于整篇文章的結構和安排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學生也能夠感受到議論文的寫作中選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的進行文本立意,這對于學生來說會是極有價值的收獲。
【1】劉界平.讀有所獲 寫有所樂 讀寫結合 雙線并行【J】.語文建設,2014(08)
【2】李云珠.讀寫結合,用好教材【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11(07)
【3】周雁翎.立足課內(nèi) 植根課外 讀寫結合【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9(10)
【4】李純德.“讀寫結合”的教學探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7(11)
【5】張本奎.如何把握讀寫結合的“點”【J】.成才, 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