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大石橋市高坎中學 藺海生
聽課實施過程中要注意的幾個環(huán)節(jié)
遼寧省大石橋市金橋小學 沈麗紅
遼寧省大石橋市高坎中學 藺海生
當聽課主題確認之后,又做了聽課的充分準備,那么在聽課實施過程中還有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要引起我們的特別注意。
在課堂上,構筑自由對話的平臺,可以使學生進入積極、活躍、自由的狀態(tài),使師生關系進入一種開放的、多元的、奇妙的動態(tài)生成。課堂教學中,學生帶著自己對教材的解讀,帶著對學生的認識,帶著精心準備的教案,走進課堂。但是,就在師生共同譜寫快樂樂章時,因種種原因,時不時地跳出一些不和諧音符。這樣便出現(xiàn)了可遇而不可求的生成性教育資源。這些非預期性因素的出現(xiàn),使教學過程感性化和充滿生命力,也給執(zhí)教者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課題,即如果捕捉新教學資源的超鏈接,培養(yǎng)民樂的捕捉教學法資源的意識和能力,不僅課堂教學的動態(tài)生成。
然而,一些教師又常把教學研討課看作是表演,把新課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絕對化、僵硬化,看成是在課堂上絕對自由的學習,看成是必須有若干小組的討論,必須有多媒體電教手段使用。對學生一味地鼓勵,不敢指出學生的錯誤,用軟件演示代替教師講授,走入了一種誤區(qū),偏離了新課程所提倡的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忽略了以學生為本、師生互動,使課堂呈現(xiàn)動態(tài)生成。
這是聽課實施過程中需要關注的兩個側面。
在課程改革的今天,怎樣處理在新的教學環(huán)境之下的過程性教學評價,令許多執(zhí)教者感到十分棘手。
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改變傳統(tǒng)教育中靜態(tài)的、功力性的評價觀,樹立動態(tài)的、發(fā)展性的評價觀,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但是,新課程理念對評價的重視刺激了一些教師過分重視評價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1)評價時間過多。(2)評價專用語言過多。(3)評價過露過淡。
新課程關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日常評價中注重激勵性評價,但激勵并不是表揚,表揚只是一種方式。恰當?shù)呐u也是一種激勵,同時在評價時要把握尺度、把握方式。評價要恰如其分,不過露過淡。這樣既可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又有助于教者更好地調控教學狀態(tài)。
執(zhí)教者運用評價的方式和尺度,需要引起聽課者的注意。
新課程下的教師的角色是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教師在啟發(fā)時用什么語言,鼓勵時用什么語言,小結時用什么語言……這是非常值得大家關注的。因為任何教法的實施,都離不開教師的常用語。教師課堂上的每一句話,都會對教學活動的組織及學生的發(fā)展產(chǎn)生作用。在新課程理念的課堂教學上,教師要使用符合這一理念的常用語,要抓住時機去啟發(fā)、去引導、去賞識、去激勵、去反思。這一點有必要納入聽課者的視野。
課堂教學是人的教學,人是活潑的、開放的、差異的。師生的一個念頭、一個舉動、一個誤會、一個忘形,都可能產(chǎn)生教學上的突發(fā)事件,這些即興創(chuàng)造的隨機事件會不同程度低影響教學進程。處理得當與否,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中指出“課堂教學不應當是一個封閉系統(tǒng),不應拘泥于預先設定固定不變的程式,預設的目標在實施過程中需要開放地納入直接經(jīng)驗,彈性靈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體驗,要鼓勵師生互動中的即興創(chuàng)造,超越目標預定的要求”。教學中出現(xiàn)的突發(fā)事件五花八門,有的是學生學習受阻,有的教師板書筆誤,有的是由于天氣原因引發(fā)的問題……這些隨即事件打亂了教師的設想,打亂了教學程序。面對這種局面,執(zhí)教者應表現(xiàn)怎樣的教學機智,變不和諧為和諧,使未預料到變成水到渠成,使教學真正成為一門藝術,是每一個參與者應認真考慮的。
計算機科學的發(fā)展,特別是多媒體和網(wǎng)絡技術的出現(xiàn),深刻地影響了課堂教學。
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小黑板、掛圖、幻燈等教學手段長期占有主要地位。但今天,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fā)展、它們的作用是越來越小了,而多媒體教學、電化教學法正方興未艾。這就使課堂教學出現(xiàn)了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是否每一節(jié)課都要有這種手段?是否這種先進技術手段在課堂上的使用真正做到恰如其分?是否更有助于教學目標的實施?在使用信息技術手段時是否考慮到學生情感的交流?是否運用先進的理論做指導?是否出現(xiàn)過載現(xiàn)象?
不可否認,新教材要求大理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huán)境和有利的教育工具,但上面所提到的問題,在聽課時要引起足夠關注的。
新課程始終貫穿一個理念,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是主導,在一切為了學生的指引下,要課堂教學實施中無論是教學目標的設計,還是它的貫徹,都要面向全體學生。這樣在課堂教學中藥注意教者的導語或播放的畫面、錄音是否能感染每一個學生,調動每一個學生,讓學生入境。在課堂整體設計上,是否為全體學生服務,每一個環(huán)境是否都很到位,每一個組織活動都讓學生感到自己被尊重。在探究討論時,是不是不搞形式,走過場。有的教師一提到面向全體就是齊讀,一提到面向每一個學生,就是討論,而不是真正理解其內涵。這又是聽課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一個問題。
本次課改的重點之一,就是要讓學生學習產(chǎn)生實質性變化,提倡自主、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逐步改變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書本為中心的局面,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發(fā)展。因此在課堂教學上,要注意教者是否正確使用這種方式,讓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讓人人都有參與意識、合作意識,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解決。
誠然,聽課實施過程應引起我們注意的地方遠不止這些,但如果我們能在這幾個方面給予特別關注,那么也就說明我們基本上選準了聽課的切入點。請注意,有這個心理準備和無這個心理準備,是否以此為切入點聽課,其效果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