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園區(qū)中心小學
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有效教學策略
江蘇省鹽城市濱?,F(xiàn)代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園區(qū)中心小學朱大洋
閱讀是讀者個性化的行為,它必須依靠閱讀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動,才能對書面符號產(chǎn)生感知和理解,把握其反映的客觀事物及其意義,達到閱讀的目的,這是有很強的個性化行為。個性化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必然趨勢,本文在分析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內(nèi)涵和目前語文教學現(xiàn)狀的基礎上,探索個性化閱讀教學實現(xiàn)的有效途徑。
小學語文 個性化閱讀 教學策略
個性化閱讀是指在閱讀教學中學生受文本以及自身基礎、注意力、興趣、以往經(jīng)驗和教師的指導等多方面的影響,而產(chǎn)生獨特的體驗與見解的閱讀方式。個性化的閱讀教學是個性化閱讀與教學方式的統(tǒng)一,指在閱讀教學中,在教師、學生和文本平等的基礎上,教師根據(jù)學生已有的認知框架和學生的個體差異,啟發(fā)學生對文本意義進行自主的思考,從而張揚教師和學生個性化的一種教學活動。個個性化閱讀是《語文課程標準》(簡稱新課標)中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理念。新課標修改稿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該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痹诮虒W實踐中,由于不能正確理解和辯證把握個性化閱讀的內(nèi)涵,以致出現(xiàn)了一些偏差,如,由于強調(diào)個性化閱讀的人文性傾向,在教學中過分演繹“獨立選擇學習內(nèi)容”“獨立選擇學習方法”“想學什么就學什么,想怎么學就怎么學”;在新課改的理念指導下,理解和辯證把握個性化閱讀的內(nèi)涵,如何進行個性化閱讀的指導,讓學生自主的參與到閱讀教學中,成為教師的重要責任。結(jié)合在實際的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我淺談對個性閱讀的教學的一些看法,以便于在今后長期閱讀教學中更好的對待個性閱讀,提高閱讀質(zhì)量。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無疑,對話將成為閱讀教學中的一道亮麗景觀。它意味著學生從各種束縛、禁錮、定勢和依附中超越出來,挑戰(zhàn)書本、挑戰(zhàn)教師、挑戰(zhàn)權威;也意味對話過程中的每一個場景,都將成為涌動的生命流程中的快樂驛站。在這個流程中,師生共同沐浴著人性的光輝,盡情享受著閱讀的樂趣。
閱讀對話是多層次的。閱讀對話作為一種學習行為策略,其過程是復雜的,閱讀對話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在教師、學生、文本彼此之間不斷循環(huán)往復的對話中螺旋式遞進的。閱讀對話過程中的多層性;第一層次,師生帶著問題走近文本,解讀的是文本的表層之意,進行的是淺層次閱讀感悟;第二層次,師生走進文本,品評詞句,自讀自悟,進行的是個性化閱讀感悟;第三層次,師生走出文本,互動交流,傾聽訴說,進行的是深層次閱讀感悟;第四層次,師生置身文本之中,以聲傳情,誦讀文本,進行的是立體化閱讀感悟。
閱讀教學的關鍵是讓學生潛心閱讀,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保證學生有足夠的閱讀時間,引導學生充分閱讀。同時還要引導學生用心體會文本,讓學生進入角色,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使其積極地參加到閱讀活動中,品味文本韻味。.教師通過自身感情的滲透,引導學生能夠感情投入,創(chuàng)設師生互動的教學氣氛,引領學生領會文章的寓意。如教學《草船借箭》一文,學生通過自讀自悟,抓住主要內(nèi)容,理清條理后,教師引導學生概括出文中人物的個性特點:諸葛亮足智多謀、顧全大局,周瑜心胸狹窄、忌妒心強,魯肅忠厚老實,曹操生性多疑。由于學生已經(jīng)和文本作了充分的對話,在交流時,有的就提出:“魯肅并不忠厚,也不老實。因為他不但對自己的頂頭上司周瑜撒謊,不把諸葛亮借船的事說出來,而且明明知道周瑜在設計陷害諸葛亮,卻沒有將實情告訴諸葛亮。這算是一個忠厚老實的人嗎?要不是諸葛亮神機妙算,那么歷史可能就要改寫了!”學生如果沒有對文本的充分感悟,怎能提出這么一個有理有據(jù)的獨特看法呢?
讓小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的一個重要任務是讓他們的思維從固定的模式中解放出來,將他們的思維引向更開放、更自由的空間,擺脫“標準答案”的束縛,這樣,學生才會大膽地想象、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而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的一個有效方法就是精心設計課堂提問,給學生創(chuàng)設足夠的“問題空間”,讓他們在廣闊的空間內(nèi)張揚個性,獲得更好的發(fā)展。在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遵循語文學習的基本規(guī)律,重視學生的誦讀和感悟,具體來說,就是要以以感知為基礎,以獨立思考,富有個性的創(chuàng)造性閱讀為特性,以感性、具象、知覺思維、頓悟思維為主,促使學生利用對語言的直感能力沉潛到語言文字的深處,獲取豐富的文本意義、生活經(jīng)驗、人生情感、人格精神以及一定的意象建構。在學生初步閱讀文本時,教師可以設置一個“自讀自悟”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說一說通過閱讀文本有什么體會,對文章有哪些了解。不管是針對某個方面的,還是縱觀全文的感受,不管是淺層次的認知,還是深入的了解,教師都要鼓勵學生大膽說出來,而且不怕說錯,這樣就能活躍學生的思維。在精讀文本階段,教師應當把繁瑣的分析課文的時間節(jié)省下來,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和閱讀時間,讓學生去感去悟。在問題的設計上,我們常??梢詥枺耗闶窃趺蠢斫獾??你有什么體會或感受?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有什么看法?找出令你感動的地方,寫上你的閱讀批注,談談你的閱讀體會等。在這種極具個性的問題中,學生閱讀文本的自由度比較大,感悟的空間比較廣,可以促使學生對原有的知識結(jié)構進行重組利用,體現(xiàn)出個性特征的自主求知過程,同時也堅定了學生主動探究事物的信心和思維的獨立性。
總之,閱讀教學作為小學閱讀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如何更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至關重要,而個性化閱讀作為閱讀多層化的內(nèi)涵,正確理解新課標 “個性化閱讀”的精神,辯證處理與教師指導的關系,對個性化閱讀進行有效指導,在指導中及時的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新課程閱讀教學取得預期效果,為學生更好的解讀文本、體驗、鑒賞文本,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為學生獨特的情感認識打好基礎。從而讓個性化閱讀綻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