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喜鸞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357-01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一種神圣的情感,教師對學生的愛是無私的,是全身心的付出和給予,它不同于母愛,卻勝于母愛。
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蹣珊學步時,卻找不到父母攙扶的肩膀,他們開始上學時卻只能靠一根長長的電話線聯(lián)系,當別的孩子享受花樣年華的時候,他們卻像荒草一樣孤獨生長。人們給這些孩子起了一個酸楚的名字: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雖然有一定的監(jiān)護人,但由于年齡、經(jīng)濟、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無法對孩子進行有效的監(jiān)管和教育。而且他們往往認為只要讓孩子吃飽穿暖就算盡到了監(jiān)護責任了,至于其他的事情則是孩子學校的事了;二是由于留守孩子缺乏與父母溝通交流的機會,存在嚴重的"親情饑渴",而其他監(jiān)護人替代不了父母應該要履行的完整的監(jiān)護職責。所以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敗、進步、憂郁、悲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時,沒有自己信賴的長輩可以傾訴和指導,往往只能自己處理。尤其當他們遭遇挫折時,他們不愿意與監(jiān)護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極端,多出現(xiàn)以下方面的問題:(1)自卑封閉、自暴自棄、缺乏自信,上進心不強。不愿意與人交流、性格內(nèi)向,不開朗。老師找其談話容易掉眼淚。(2)自尊心過強內(nèi)心較敏感對老師親友等的管教和批評容易產(chǎn)生較強的逆反心理??偢杏X有人在欺負他,斤斤計較,不合群。(3)對父母產(chǎn)生怨恨情緒認為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對他們關(guān)心不夠,對父母的外出不理解,父母回家了甚至故意疏遠他們。三是那些由祖父母隔代撫養(yǎng)的孩子,由于爺爺奶奶的文化水平較低,無法在學習上得到幫助和指導。而雙親有一方在家的孩子同樣很難得到父母在學習上的輔導。孩子長期缺少父母關(guān)愛及有效的教育、引導和管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這種不健康的心理問題正日趨嚴重,已經(jīng)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
2014年秋學期,我擔任14-1班主任,我班學生陳福友是班上留守兒童當中最典型的一員。該生父母均外出務(wù)工,該生至小學二年級起就一直隨爺爺奶奶生活,其父母也只是每年春節(jié)回家住一個多星期而已。2014年10月學生課間操集隊時,我校年級主任指出該生儀容儀表不合格,但其情緒表現(xiàn)敏感、沖動,并當面沖撞年級主任,至今我還記得該生當時的表情:嘴角抽搐、面目獰掙,雙眼含淚,握緊拳頭,似有許多話許多委屈諸多憤怒都被他強壓在心中,但卻表達不出來。見此情形,我當即向領(lǐng)導提出此事由我解決。我先讓學生獨自一人靜坐了將近一節(jié)課,回到辦公室,我把這位學生從頭到尾在心里細細打量了一番。陳福友在繪畫方面有特長,每次學校舉行黑板報比賽他都積極主動為班里出力,此外,他還積極參加學校團委舉辦的各種書畫比賽,相處一個月,課堂上的他總是靜靜地坐在位置上,回到宿舍也是一個人獨自躺在床上,他給老師、同學們的印象是靦腆、乖巧。這讓我很難將當時獰掙的他與老師們印象中的他放在一起。我該如何教育他呢?狠狠的批評他嗎?通知家長來學校嗎?或者再次把他推給領(lǐng)導?經(jīng)過反復的思想斗爭,我決定以自己的方式跟這位孩子好好談?wù)?。一開始,我并沒有單刀直入的與他談?wù)撽P(guān)于儀容儀表的話題,而是先從他感興趣的繪畫著手,作為一名班主任,我首先很誠摯的感謝他在板報方面為班級里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正是這一舉動,孩子對我的防備一下就減輕了許多,甚至于這個話題拉近了我與孩子的距離。接下來,我還是沒有提儀容儀表的問題,我關(guān)切的詢問孩子父母是干什么的,在哪里,平時他與誰生活在一起,出乎我的意料,孩子對于這些問題并不抗拒,他就像跟一位朋友聊天一樣一一解答我的提問,原來,他是一名留守兒童,平時只是跟老人生活在一起,當我問他想不想父母時,他沉默了很久,沒有回答我的問題,一雙小手只是不停的玩弄指甲,盡管他低著頭,但我分明看到他的眼睛紅了。我心想,多么脆弱的孩子,老師只是輕輕一句有關(guān)親情的話語,他便哭了。此時于我而言,坐在我面前的不是儀容儀表不合格的學生,而是一個親情缺失相當嚴重的孩子。"爺爺奶奶年紀大了,他們可能一下子沒有注意到你的頭發(fā)長了,需要理發(fā)了。是嗎?" 該生沉默的點點頭。看到儀容儀表已水到渠成般引出,我順勢一句"那現(xiàn)在老師替你爺爺奶奶帶你去理發(fā),好嗎?"該生很爽快的接受了。這次談話,從頭到尾沒有一句責備,更沒有一句批評,但受到的效果卻是我已經(jīng)開始走進他的心靈。理發(fā)回來之后,該生甚至提出要去辦公室向主任道歉,我的心里暖暖的?;蛟S是我的關(guān)切,我的理解,我的愛融化了學生內(nèi)心最冰冷的東西吧。事后,我通過電話聯(lián)系該生祖母,老人家反映該生在小學時曾因被批評了幾句便離家出走三次,且一出走就是六七天,平時在家跟兩個老人基本上沒什么交流。掛了電話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今天我解決的只是我班一個留守兒童的一個小插曲,那我們班還有5個留守兒童,我應該如何親近他們,走進他們的心里呢?
英國哲學家羅素說過:"愛是一縷金色的陽光,凡缺乏愛的地方,無論是學生的智慧還是品格都得不到充分或自由的發(fā)展。"因此,我決定換一種教育方式——愛的教育。作為班主任,我在實踐工作中開展如下工作:
1.關(guān)愛留守兒童,建立愛心檔案
將班上5位留守孩子的家庭地址、父母的打工地點和電話、間接監(jiān)護人姓名和電話等登記在留守兒童愛心檔案上。充分利用校訊通平臺并加強家校聯(lián)系,以便及時和他們的父母或間接監(jiān)護人聯(lián)系,讓他們了解孩子 的心理、身體等方面的情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guān)愛,在關(guān)愛中尋求前進的力量。
2.溫暖愛心,開啟心扉
留守孩子大多孤獨,與同學缺少交往,他們把自己封閉起來,對學習生活缺少激情。于是我在班上開展手拉手活動,開展興趣活動,輔導他們學習,督促他們完成作業(yè),關(guān)心他們的生活,發(fā)現(xiàn)困難及時向老師反映,同時也有意識地讓他們?yōu)榘嗉壸鲆恍┝λ芗暗氖拢热鐜椭蠋熓兆鳂I(yè),拾到東西交老師,在關(guān)愛中汲取精神的營養(yǎng)。
3.關(guān)愛互助,感受親情
留守兒童缺少的是親情,內(nèi)心空虛,有的對家長有埋怨情緒。為了營造良好的家庭氣氛,老師建立家訪制度,鼓勵他們經(jīng)常給在外地的父母寫信、打電話,在教學中通過書信、日記來抒發(fā)或宣泄內(nèi)心的感受。我還通過召開留守兒童家長及監(jiān)護人會,專題講座,與家長交流,讓家長了解學生,共同商討教育的策略與辦法,做到掙錢與關(guān)心子女教育兩不誤,使孩子從小就能在良好心理環(huán)境中健康成長。
4.實施真情關(guān)愛
留守兒童由于缺少父母的關(guān)愛,他們更迫切需要學校用愛開啟那孤獨的心扉。我們與留守兒童建立起在生活上是父母,在學習上是老師,在心靈上是朋友的關(guān)系,讓親情無限延伸。一是在生活上,幫助學生融入到集體之中去,在集體中快樂生活。二是在學習上,加強對留守學生的輔導,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三是在心理上,加強對留守學生的心理疏導,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
5.突出主題教育
留守兒童的教育由于缺乏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學校的主渠道教育顯得更加重要。在日常教育中我校突出以下三種教育。
5.1 榜樣教育。其實,在留守兒童的群體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習自覺性強,自立能力突出,在道德品質(zhì)和學業(yè)上出類拔萃。我們發(fā)現(xiàn)了這些苗子,就樹為標兵,以榜樣帶動全體,以個體促進整體,讓留守學生學習身邊的榜樣。
5.2 感恩教育。留守學生因為學校特別重視,比一般學生備受老師關(guān)愛。但在這眾多的留守孩子中普遍存在不良傾向: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獻;只知攀比,不知回報;只知被愛,不知責任。為此,我們采取多種方式對學生實施感恩教育,在學生心中栽下一棵"感恩樹",讓學生感知父母養(yǎng)育之恩,感知教師教誨之恩,感知同伴幫助之恩,感知社會關(guān)愛之恩。
5.3 自主管理教育。學校充分發(fā)揮留守學生自主管理作用,讓他們從單一被管理者成為管理者。一是自主規(guī)劃,引導學生描繪人生理想。二是簽訂承諾書,鼓勵學生找出自身不足,向大家承諾限期有計劃地改正。
總之,留守兒童的教育是一項長期、艱苦、細致的工作。我們將不斷拓展工作思路,延伸工作手臂,為留守兒童創(chuàng)造健康成長環(huán)境和空間,讓他們成為幸福的擁有者,進而使外出務(wù)工人員更好地服務(wù)于我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sh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我想,教育應該是愛心的教育,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別人的愛,只要捧著一顆真誠的愛心去澆灌留守兒童,就一定能走進留守兒童的心靈并使自己的工作更出色。作為教育工作者,對待留守學生,要有一些特殊的方法,既要做他們的老師,又要象他們的父母,要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引導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