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秀紅
【摘要】據(jù)調查發(fā)現(xiàn)小學生作文普遍存在的情況是:學生畏作,覺得無話可寫,作文內容貧乏。而且缺乏真情實感、童心童趣,假話、套話不少。我認為這些情況的出現(xiàn)是由于教學方式沒有及時更新、創(chuàng)新所導致的。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呢?我在這方面做了一些開放式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 作文 開放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3-0134-01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達的過程。調查發(fā)現(xiàn)小學生作文普遍存在的情況是:學生畏作,覺得無話可寫,作文內容貧乏。而且缺乏真情實感、童心童趣,假話、套話不少。這些情況的出現(xiàn)是由于教學方式沒有及時更新所導致的。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呢?我認為教師轉變觀念,解決思想,進行“開放式”作文教學是一條必經之路,但絕非放任自流,東扯西拉,而是讓學生在作文這個領域中高高興興地學習,快快樂樂地落筆,輕輕松松地作文。
一、 教師思想、觀念的開放
兒童心理學家指出: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歡樂,即使是一個小小的成就,也會激起繼續(xù)奮斗的志趣。我認為當一個孩子寫成一篇習作,盡管有這樣那樣的錯誤、不足,但是這本身就是一種創(chuàng)造,一個成就。作為教師應本著寬容之心,站在欣賞的角度,多多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采取多元手段,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從而讓學生大膽的,愉快地邁出各自“牙牙學語”“蹣跚學步”的第一步。只要讓他們對寫作產生興趣,就不怕學不好。
如一位老師在執(zhí)教《坐井觀天》這篇課文后,要求學生以《青蛙跳出井口后》為題說話、寫話。經過思考、交流后,老師指名說,剛開始說的都好。老師聽得春風得意,笑容滿面。正在這時,一位學生站起來說:“青蛙看了看,又跳回了丼里”。同學們聽了哄堂大笑,老師的笑容僵住了,紅著臉打斷了他的話問大家“是井里好,還是井外好?”并示意學生坐下又隨口說道“我們不能像課文中的青蛙那樣——坐井觀天?!毖由焱卣箷r,這位老師讓學生續(xù)寫故事,還是這位學生說,青蛙跳出井口,來到一條小河邊。他渴了,想要喝口水,突然,它聽到一聲大吼:“不要喝,水里有毒!”它抬頭一看,果然,水上漂著不少死魚。在不遠處有一只老青蛙在對它說話。它剛想道謝,就聽到一聲慘叫。它想: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了還是井里好,井里安全?。∮谑怯痔鼐??;蛟S學生的這番想象與課文的本意不符,與人們的傳統(tǒng)觀念相悖,然而老師卻未給予肯定。我認為,學生抱著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對這個家喻戶曉的故事提出新注釋,難道不比故事的本身寓意更深刻嗎,更發(fā)人深思,更閃現(xiàn)出哲理的光芒嗎?因此,孩子的心靈就像井外那樣多彩的世界,需要跳出來的,恰恰是我們教師自己。為何不站在欣賞者的角度繼續(xù)欣賞下去,而是做了冷處理呢?這不正是保守思想,傳統(tǒng)觀念在作怪?
二、教材內容、訓練的開放
在作文教學中,要有凌駕于教材之上的能力,倡導多元化和彈性化學習,要靈活的選擇,處理教材中作文訓練的內容。一般來說我們每學期基本上只有七篇作文,其實,這遠遠不夠。正如:“操千曲而知音,觀萬劍后識器。”適當?shù)脑黾咏滩闹獾淖魑挠柧毩?,采用具有?chuàng)造性的訓練方式和尋求兒童世界的訓練內容。只要擁有一顆童心,著眼學生精神世界,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作文教學,學生一定有話可說、有情要表。如:教材上要求學生寫想象類作文,于是我以“理想”的話題暢談理想。然后讓小作者以《爸爸(或媽媽)的理想》為話題,回家以小記者的身份采訪他們并用錄音機錄下來,然后拿到班上交流。結果出乎我的意料,他們積極主動、興趣盎然,非常出色的完成了采訪任務。而且采訪的內容很具體:如您的理想是什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理想?您努力了嗎?怎樣努力的?結果理想實現(xiàn)了嗎?現(xiàn)在您的心里有些什么想法?等等,收到了非常棒的的教學效果。他們愉快的、興奮的、認真的,欣賞著各自父母親的真心道白,共享著他們的得意與失望,靜靜地默讀著他們的成敗得失的經驗,深深地體會著“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的真諦,暗暗的指引著自己的奮斗前程,可謂一舉多得啊!隨后寫文就 “下筆如有神”一揮而就了。
三、學生心理,個性的開放
教育家贊可夫說:只有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特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那些豐富多彩的思想、感悟和詞語。可見,作文教學必須從學生興趣出發(fā),涉及孩子的情感領域,才能激發(fā)寫作內驅力,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作文。前不久,學生之間掀起了集卡片的高潮,我隨便看了看卡片真是豐富多彩啊!三國英雄、梁山好漢、影視明星、體壇冠軍……他們傳閱爭論,比較欣賞,好不熱鬧!于是,我組織召開了一次別開生面的談紙卡論英雄討論會。在課上,他們積極主動,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有人說我最喜歡的就是這張“臥龍先生”不僅由于這張卡片是我大哥送給我的。在我心中大哥是最了不起的人,他好像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現(xiàn)在他去北京上大學了。我看到這張卡就會想起他……多么富有個性的語言?。?/p>
四、課堂形式、結構的開放
小學生作文要從內容入手解決“寫什么”的問題,必須豐富生活或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因此我在平時盡可能的采用多種手段調動學校、家庭、社會等方面的力量,組織各種各樣的語文學習活動,綜合實踐活動,開放學生的生活,開放學生的學習空間,豐富他們的生活和語言積累,有時甚至將課堂移到課堂外。老師經常帶學生來到閱覽室,還帶他們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教師有意識的帶學生聽一聽、瞧一瞧、游一游……讓學生在大千世界、山青水秀中感知并體會到的豐富多彩和大自然的無限美好。正因為學生廣泛的接觸生活,接觸大自然,自主的感觸,積極地醞釀,一篇篇佳作必將異彩紛呈,必將與假話、空話、套話絕緣了。
在評改中,我像朋友間娓娓傾訴,傾心交流,根據(jù)不同的學生寫上不同的評語,學生也可自薦評:,學生間欣賞評,甚至家長及其他知情人評價等,讓學生在一次次的作文實踐中學會了自我認識,自我評價。
總之,在作文教學中,我從突破老師、教材、學生、課堂的固定方陣做了小小的努力,大膽地進行了“開放”。學生寫作熱情很濃,積極性很高,打開了思路,開開心心地放飛個性。當然“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