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琴
摘要:語文是一門主觀性較強的學科。語文教學課堂就是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總會存在著很多的偶然事件的發(fā)生,所以對語文教師的各方面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從精心預設事課堂精彩生成的前提,巧妙生成是課堂最精彩的關鍵兩個方面進行了說明。
關鍵詞:初中語文;巧預設;妙生成;精彩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135-02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特別是高考制度的改革,伴隨著中考制度的相關變化,給初中語文學科的教學帶來了機遇與挑戰(zhàn),值得關注的是語文學科增加了較多傳統(tǒng)文化的內容。初中語文教學知識面涉及廣,知識點又較為零散,中考的考查方式又靈活多變,學生的層次參差不齊等這些都給語文教師的教學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困難。語文是開放的,課堂是活潑的。過去的那種傳統(tǒng)教學方式已經不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于是"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教學便成為一種時髦的追求,而傳統(tǒng)課堂中的預設好像被大家淡忘了,甚至有人認為預設太束縛教學。與此同時,眾多一線教師也產生了困惑:追求"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是否就不必進行教學預設或淡化教學預設呢?本文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實際就"初中語文的巧預設、妙生成的課堂最精彩"粗談幾點認識與大家分享。
1.精心預設——課堂精彩生成的前提
精心預設是初中語文課堂生成的前提,也是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先決條件。
課前預設不是封閉的、死板的,而應是機動的、靈活的、開放的具有多維的目標,設計時要全方位考慮。
1.1 掌握學情,提前備課。語文教學的宗旨是圍繞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而展開的。因此,初中語文教學的起點應是在掌握學生學情的基礎上進行的。而作為初中的語文教師,也只有在掌握了學生的基本學情后,才能做好備課的相關工作。要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要做到提前備課。按照學期初制訂的教學計劃,有章有序地進行不同形式的備課,這更有利于課堂精彩生成。這一點,在文言文教學時尤其突出和重要。
1.2 拓展備課空間,形成高質量的預設。教師首先要拓寬自己的信息渠道,一堂好的語文課,得益于語文老師課前大量的準備、組織工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除了做到傳統(tǒng)的三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教師還要預設更多的可能,沒有高質量的預設,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預設高質量的備課,既是教師經驗的積累、同時又是教師教學機智的體現。只有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在出現不同的預想時,你才能應付自如。
1.3 精心地預設生成要做到三個方面。一是從教師方面講,要鉆研教材,讀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難點,把教材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具有走進去的深度和跳出來的勇氣。二是從教材方面講,要強調教材的基礎地位和主導作用,對教材有全面準確的理解,弄清教材的本義,尊重教材的價值取向。三是從教學方面講,要強調精心的預設,課前盡可能預計和考慮學生學習活動的各種可能性,激發(fā)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教師有備而來,順勢而導,才能有真正的"生成"。這種"預設"生成的效果就越好。
2.巧妙生成——課堂最精彩的關鍵
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還取決于課堂上的巧妙生成。同時,它也是精心預設的延伸和提高。教師教學的對象是思維活躍的學生,這就注定了語文課堂教學必定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它不可能按著語文教師預設的軌跡來運行。相反,還總是會有很多意料之外的問題出現。因此就要求教師要善于抓住這些契機,并結合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將之前的精心預設和當前的意外生成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使語文課更具靈活性,從而打造精彩且高效的語文課堂。
2.1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的生成氛圍。合理、完整的預設是成功教學的基礎,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不但是真實的課堂,還是平等的、和諧的、豐富多彩的。作為教師,要給學生質疑問難的時間與機會,給學生拓展思維的時空。讓學生多思考的機會,多活動的空間,多表現的機會,多創(chuàng)造的信心,多成功的體驗。這樣才能營造寬松的生成氛圍。
2.2 寬容地接納生成。課堂教學中事件的發(fā)生往往具有偶然性和突發(fā)性,教師既無法估計它的發(fā)生時間,也無法預料它的形式,因此在備課時不可能作出準備以應付突如其來的變故,這就要求教師具備比較高的應變能力,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教師應及時調整好自己的思路去繼續(xù)進行教學,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轉變思維方式換個角度去思考,也許就能"柳暗花明"了。在課堂上,教師應保持一種大將風度,做到處亂不驚,從容不迫,只有自己保持情緒穩(wěn)定,才能以自己的情緒來感染學生,從而化解意外險情。教師遇到意外情況時,更改或增加教學內容是培養(yǎng)學生興趣、引發(fā)好奇心,引出問題、引發(fā)思考的生動有效的途徑。
2.3 把握好課堂教學"生長點",碰撞"生成"課堂的火花。教案是教師主觀預設的,不可能與在課堂教學中偶發(fā)生事件相一致,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注重教學環(huán)節(jié),更應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探索空間,把精力放在對學生思維的關注上,教師必須根據教學中的生成因素,隨時對學生作出回應或反擊。讓學生在與教學環(huán)境、教學文本、教師以及同學的思維碰撞中產生火花,課堂教學才能不斷"生成"。首先在學生的需求中"生成"。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語文課堂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學定教"、"順學而導"。課堂上要讓學生的學習需求得到反映,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評估和篩選,決不能置學生的問題于不顧。其次在嘗試和探究活動中生成。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嘗試和探究活動中生成,成功和失敗的可能性并存,但不要怕學生在嘗試中出錯誤,出現錯誤和失敗是正常的。學生在嘗試和探究中出現的錯誤,是極有價值的教育資源。有經驗的教師善于抓住這些錯誤,引導學生分析原因,改變思路,重新探究,最后走向成功。
總之,語文是一門主觀性較強的學科,教師應多與學生溝通交流,多聽聽不同學生的聲音,認真反思自己課堂教學中的亮點和不足之處。只有精心地預設,才能在預設中留有生成的空間。課堂中把舞臺留給學生,捕捉生成的資源,才能"生成"精彩而高效的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