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有智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在利用教材進行滲透時,既要深刻挖掘教材的德育內容,又要設計好巧妙的滲透方法,使學生在接受課文知識的同時,不自覺地接受品德教育。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德育滲透
教師肩負“教書”和“育人”這兩大重任,因此,我們要在語文教學中把握好教育度,找準德育點,選好滲透法,充分發(fā)揮語文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的作用,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的同時,又受到生動而自然的思想品德教育,收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本人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談三點體會。
一、確定每篇課文的重點滲透內容
德育滲透的內容很廣泛,它包括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品質教育等幾個方面的內容。小學語文課的幾百篇課文所涉及的德育滲透內容,方方面面無所不有,但每篇都有側重面。教師要找準每篇課文的滲透重點。如政治教育包括:熱愛黨、熱愛領袖、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熱愛人民,擁護社會主義制度等,教材中,側重這方面的課文有《彩色的翅膀》《八角樓上》《祟米》等等。思想滲透包括: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方法,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教育等。教材中側重這方面滲透的有《幸福是什么》、《落花生》等等,道德滲透包括:熱愛集體、關心集體、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助人為樂等。教材中,側重這方面滲透的有《窮人》等等,心理品質滲透包括:培養(yǎng)良好的興趣、愛好、意志、情操等,教材中,側重這方面滲透的有《養(yǎng)花》、《魯班學藝》等等。有了重點,就能在備課、講課、作業(yè)布置等一系列教學環(huán)節(jié) 中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就能避免盲目性和隨意性,就能提高德育滲透的效率。
二、追求有機滲透,避免牽強附會
小學語文教材明顯不同于品德教材,品德教材的德育滲透意圖幾乎是直述給學生的。單從課文標題上看,就十分明顯。比如《為祖國而學習》《要關心國內外大事》等等。而小學語文教材的德育滲透意圖卻深深地潛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間,都不采取直接表達的方式。因此,小學語文教學在利用教材進行滲透時,既要深刻挖掘教材的德育內容,又要設計好巧妙的滲透方法,使學生在接受課文知識的同時,不自覺地接受品德教育。
比如小學語文第十冊《馬》這篇課文,全文記敘了小兄弟二人雨夜趕馬車送貨的事情。文中作者著力地寫了“馬”,并以“馬”為標題,開頭從“馬”寫起,結尾以“馬”收常因此,不少教學參考資料的提示均認為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寫了馬的勤勞,表現(xiàn)了馬的忠實、有感情”。但是,深鉆教材,潛入文章的深層去挖掘,就會得出另外的結論:兩個貧苦的農家子弟,弟弟僅十一歲,哥哥也只有十四歲,若不是生活重壓,他們一定會在父母的撫愛下過著天真、活潑、無憂無慮的生活,何以在雨夜趕馬車,到五十里以外的鎮(zhèn)子送魚呢?馬當然是勤勞的,但同馬一樣跋涉五十余里,既要關心愛護弟弟和馬,又要照管車輛、貨物的“我”,不是更加勤勞樸實、純潔善良、頑強不屈嗎?所以表現(xiàn)馬意在表現(xiàn)人、表現(xiàn)人的精神,同時也從另一側面暴露了資本主義社會對人的摧殘,這才是文章的中心所在。
三、常用的幾種滲透方法
(一)“設身處地”的方法
通過采用心理換位的方式,使學生在心理上改變角色,這樣可使其與作者、主人公之間產生情感共鳴。容易把對文章中的思想內容學習變成自己的體驗與感受。如《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等課文部可用這種方式。
(二)“身臨其境”的方法
通過再造想象的心理活動過程,把抽象文字符號描述的事物還原,形成相應的新形象,可以增強學生置身其中的感覺,激發(fā)他們潛在的情感。如《桂林山水》《草原》《林?!返任恼驴捎眠@種方法。
(三)“直觀演示”的方法
有一些課文內容比較抽象,學生難以接收、理解。這就需要準備充足的掛圖、教具,使教材內容變?yōu)橹庇^的東西,以此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加強印象。只有學懂課文,德育滲透才有效果。如《詹天佑》、《記金華雙龍洞》等文章,在進行德育滲透時可用這一方法。
(四)課外延伸,德育延續(xù)。
切實開展語文課外活動,推動學生德育行動。語文課外活動不但能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而且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課外活動的設計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要有層次性和針對性,還要堅持選擇正面良好的榜樣,以培養(yǎng)優(yōu)良道德品質、積極進取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感。通過開展排演小話劇《負荊請罪》、“紅領巾小記者”調查身邊的環(huán)境污染、名人成功故事會、“我選我”演講、制作“我的成長冊”等活動,我把語文能力訓練與品德培養(yǎng)有機地結合起來,真正做到寓德育于語文課外活動中。
總之,語文教師只有善于捕捉和創(chuàng)造各種時機,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研究和積累,讓德育教育與語文教學融為一體,將寓德于教落到實處,才不會使德育成為空泛的口頭說教,從而真正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