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紅
【摘 要】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只有充分尊重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的作用,學生才能高效學習。本文對新課標下主體教育思想的概念及其意義進行了簡要分析,探討了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如何有效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 新課標 主體作用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198
隨著素質化教育的不斷改革與深入,在實際教學實踐中,對教育實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現(xiàn)代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性地位已越來越突出,教師不僅要加強對學生知識學習的指導,還要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努力向上,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全面發(fā)展,而這也是現(xiàn)代化教學的主要目標。當前,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如何充分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則成為廣大教師亟需解決的一大難題。下面主要對“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一問題進行了一定的分析與探討。
一、主體教育思想的概念與意義
在現(xiàn)代化的教學領域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已成為一種主體教育思想,其主要要求在教學實踐中要將學生視為教育學習的主體,在學習中,學生不僅具有豐富的個性,也具備自身的認知、思想,是有主觀能動性的。因此教師需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不能只是將教學當成一項任務來完成,其需秉持著教育目標開展有效教學活動,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學習、從而高效掌握語文知識。在新課標的理念下,學生才是學習教育中認識和發(fā)展的主體,因此教師應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學習空間與學習機會。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時,學生的主觀認識在其中也具有著一定的影響。對于學習來說,本就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如若教師一味地強求學生進行知識的學習,反而會適得其反。因此在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地位的時候,教師還需講究一定的方式,以使學生在根本上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從而有效地進行學習。在此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作用即是作為學生的引導者而非僅僅傳授者,而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也可積極地去探索相關知識,培養(yǎng)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
當前,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大都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因此教師應首先使學生意識到主動性學習的重要性,以便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一方面,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其不僅可以改變學生被動式學習的狀況,還可以使學生融入到課堂學習中去,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提升教學質量。另一方面,在教學實踐中,當教師對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認知,則可以提升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更好地適應教學課堂,并將更多的課堂時間交給學生,以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性作用。
二、有效發(fā)揮學生主體性作用的策略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實踐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落實學生主體性作用的時候教師應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一定的興趣,使學生體會到主動學習的樂趣。首先,教師在講解課文的時候,應對課文內容制定一定的規(guī)劃,如為了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以采用創(chuàng)新型的引導語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到學習中去。例如,在講解《桂林山水》一文時,教師可首先對桂林山水的位置、景觀、山水等各種景色進行語言的描述,從而在學生腦海里構造出一幅優(yōu)美的山水畫。接下來,在學生充滿興趣和求知欲的時候,則可以引入課文的內容,如此也可以使學生很快地進入到課堂學習中去。其次,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其可以應用相關技術將原本枯燥乏味的書本內容轉化為生動形象的直觀畫面。例如,在《桂林山水》一文中,學生只能從文中感受其別致的景象,而通過運用多媒體技術,動態(tài)、靈活的山水景象則形象地展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如此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桂林山水的印象,且還可以大大地調動學生的主動學習性。此外,課堂氛圍的構造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如講故事、演講、背誦、默寫等多種教學方式的應用都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
2.加強小組合作意識。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積極運用各類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地完成教學過程,而小組合作方式的采用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具有一定的意義。在小組合作中,學生之間可以加強溝通、交流,學生可以各抒己見,這對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教師也應該發(fā)揮指導性作用,以幫助學生可以朝著正確的方向思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例如,在學習《只有一個地球》一文中,學生可以了解到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如若地球破壞了,我們便別無去處。但是對于地球來說,又很容易被破壞,而如何保護地球則成為我們人類亟需面對的一個問題。在此前提下,教師可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然后針對“如何保護地球”這一問題進行小組討論,并列舉我們在實際生活中可以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此實踐中,小組合作討論的形式不僅可以提升教學質量,使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的宗旨,且還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3.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在小學語文學習中,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特點,每一位學生都是獨特的、與眾不同的,而在新課標的標準下,為了落實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應充分發(fā)揮每一位學生的鮮明個性,并通過認識學生的特長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例如,在學習《夢想的力量》一文中,學生可以通過了解“瑞恩的井”這一夢想理解到夢想力量的偉大,實際上夢想正是我們?yōu)橹Φ哪繕恕T谕瓿稍撜n文的基本語文教學任務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自由的時間,讓學生講述自己的夢想是什么,通過口頭講述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口語能力,而且學生之間的互相分享可以擴寬學生的視野。此外,為了加強學生對“夢想”的認識,教師可以讓學生寫篇讀后感,而教師可以通過批閱文章了解學生內心深處的真實感受。如此,不僅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意識,還可以使學生各展所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有效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對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水平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因此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充分認識到發(fā)揮學生主體性重要性,并通過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學質量,尊重并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為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素養(yǎng)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