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教育學科,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良好綜合素質與品格的形成,具有積極的作用。語文學習不僅有益于學生的發(fā)展,同時對于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與發(fā)揚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小學語文教學的開展,對于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具有直接的影響,但縱觀現階段的教學,諸多問題制約著小學語文教學的進行和發(fā)展,本文結合相關研究開展,提出了改進措施,希望能夠為小學語文教學的發(fā)展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問題;改進措施
一、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語文教學知識的缺失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知識的缺失表現在諸多方面:教學方法的單一化和固定化,使得小學語文教學知識面日益減??;教學觀念的落后使得片面追求教學形式,而忽略了實際性與實效性;教材內容的單調與相對匱乏,使得知識性難以擴展;部分教師素質較低使得語文知識性在教學中缺乏表現力等等。
小學語文教學在教育層面上來說,是使學生學習相關的知識,體會語言語境,注重文本的感情色彩與文學色彩,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與素質。在更深層面上而言,語文教學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樹立良好的思想品德,建立健全人格,提高自我綜合能力與素質。因此語文教學知識的缺失,是我們必須要重視的問題。
(二)語文教學特色的喪失
語文教學特色的喪失,也是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在實際的教學中表現為:學生主體地位的忽視,學生沒有參與感與切身感受;枯燥的學習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低下,學習主動性降低;教學目標的模糊,教學過程的僵化嚴重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很少,甚至沒有,使得語文教學喪失了特色,教學效率低下等等。
例如許多教師在進行公開課時,雖然在形式上準備充分,在課程的教學和特色展現上,也進行了一定的工作,但我們在教學過程的深度研討中,可以發(fā)現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幾乎所有的知識都由教師傳授給學生,學生近似被動的學習,這就使得語文教學失去了本來的意義,學生也不能真正的學好語文。
二、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進措施
(一)強調學生為主體
在教育教學中,尤其是小學語文的教學,應當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是引導學生學習,調動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在這過程中,由于小學生的思想未成熟,認知能力不足,因此教師也要實時掌握學生動態(tài),把握學生正確的發(fā)展方向。在具體的教學中,要讓學生“聽、說、讀、寫”相結合,學會發(fā)現、解決問題,化被動為主動。
(二)改變教學觀念與方式方法
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優(yōu)化教學過程中的方式方法,尤其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不要采取“一言堂”和“灌輸式”的教學方式,要讓學生合理的參與到課堂中,有了切身感受,學生才會更好的理解和學習語文知識,同時也有利于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摒棄固定答案,鼓勵學生從多方面思考、進行全角度的探索,培養(yǎng)思維能力,完善綜合素質。
例如在《張衡》這一篇文章的學習中,教師就可以根據文本內容,進行多媒體教學。首先教師可以提供一些地震的圖片視頻等資料,使得學生對于地震產生興趣,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中;然后結合課文,在多媒體技術的支持下,展現地震儀的構造和原理,層層深入,讓學生在學習文本內容的同時,理清文章的發(fā)展脈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當然,也要把握合理的程度,切忌流于形式。
(三)完善教學的內容
對于教學,尤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思想觀念還未發(fā)育成熟,因此語文教學不應該局限于固定的內容、固定的方法、固定的課堂,應該完善教學內容,延伸課堂教學。一方面我們可以優(yōu)化語文教材,保持內容的時代性和優(yōu)秀性;另一方面我們可以拓展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課余時間相結合,打破傳統(tǒng)課堂的限制。
例如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我們通常采用“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方式。要做好學生閱讀的整體規(guī)劃,引導學生在課堂閱讀之外,閱讀一些與年齡段相符的課外閱讀材料,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拓展知識面,激發(fā)學習興趣。
(四)重視綜合實踐活動
教育不僅僅是理論知識的學習,也是能力與技能的發(fā)展。即使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我們也不應該過分的強調理論知識與成績分數,還要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發(fā)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在開展實踐活動時,要結合實際,保證活動的合理性、價值性,切忌流于形式。
在S版的小學語文教材中,在進行《亡羊補牢》、《坐井觀天》的教學中,我們就可以組織學生改編課本劇,進行“情景劇表演大賽”,在這過程中學生主動去學習課文,理解課文,繼而有了切身感受,能夠更好地學習語文。在一些重大節(jié)日或者地方特色活動舉辦時,我們可以舉行主題閱讀、朗誦、展覽等活動;也可以開展參觀、采訪等實踐活動,在活動結束后指導學生書寫相關材料,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
三、結語
我們可以發(fā)現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這對于其發(fā)展產生阻礙作用。本文結合相關研究和實例,提出了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進措施,希望為其改革和發(fā)展,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作者簡介:范媛媛(1969-,女(漢族)湖南衡陽衡南,衡陽市衡南縣雞籠鎮(zhèn)中心小學,大專,小學高級教師,從事小學語文教學三十年。
參考文獻:
[1]程瑞雪.提高小學語文單元教學目標上下位聯系有效性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
[2]陳海云.小學作文教學與評價策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
[3]楊舟.新課程背景下小語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導”[D].華中師范大學2015
[4]高秀玲.小學語文教師教學評價導向性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5
[5]任敏.優(yōu)化小學語文作業(yè)設計的研究與實施[D].南京師范大學2015
[6]任小平.多元智能理論觀照下的小學閱讀教學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5
[7]章德明.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中教案問題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