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炤
摘 要:對于一名教育工作者來講,具有愛心是基本條件。這里所謂的愛并不單單指的是教師對學生的愛,還包括教師對自身崗位、所從事的職業(yè)的愛。只有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傾注愛心,才能真正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引導學生健康發(fā)展。結(jié)合教育的特點及要求,闡述了“以愛育人”的基本思路。
關鍵詞:愛;教育;思路
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并不局限于學習方面,還體現(xiàn)在價值取向等方面。所以,教師必須正視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給予其充分的愛與呵護,幫助學生實現(xiàn)健康發(fā)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秉持以愛育人的理念,用自己的言行為學生做出表率。
一、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
學生首先是人,在受教育的過程中,他們也希望得到尊重。所以,教育的基本要求就是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用心去愛護他們,使其心靈不受傷害。這就要求教師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公平對待學生。每個學生都有受教育權(quán),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應該受到歧視或者冷嘲熱諷,教師必須時刻牢記這一點。對于學生表現(xiàn)出的與其他人的不同,教師不僅自己要保持一顆寬容之心,還要教導其他學生尊重別人,不能因為某個學生與大家不一樣就認為其是“不正常的”。其次,為學生保密。教師有很多機會和渠道獲取學生的隱私,也有很多學生出于信任會主動告訴老師一些秘密。秘密其實就是一個人不愿意公開的某些事情,一旦被公之于眾,可能會使得人的自尊心受挫,甚至產(chǎn)生心理陰影。所以,在教育學生的時候,教師應對學生的秘密守口如瓶,不經(jīng)學生同意,絕對不能告知第三個人。這樣做一方面有助于獲得學生信任、創(chuàng)建和諧師生關系;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學生心理的健康發(fā)展,防止其在生活和學習中背負沉重負擔。最后,因材施教。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特點,不可能與其他學生一模一樣,同時,每個人也都有優(yōu)點和缺點。這種情況使得學生在課堂和生活中有著各不相同的表現(xiàn),學習成績也會因此存在差異。對此,教師應正確看待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個性的正常發(fā)展。但是,尊重并不等于遷就,對于學生身上不好的小毛病,教師必須及時指出,并幫助其糾正。
二、對學生表現(xiàn)出一定的信任
學生的心靈十分脆弱,但同時又蘊含著極大的力量。在師生關系當中,教師適當表現(xiàn)出信任,可以起到增強學生信心、鼓勵其奮發(fā)向上的作用。以愛育人并不是每天將愛掛在嘴邊,而是要將愛滲透到行為當中,借助與學生互動的機會,為其帶去“正能量”,使其成長為更加優(yōu)秀的人。教師的信任對學生的心理有著巨大的影響,能夠激發(fā)學生潛力,甚至可以使其整個人的面貌都煥然一新。舉例來講,如果教師對成績一般的學生說:老師相信你下次一定可以比這次考得更好!學生心中就會有一種“被理解”“被寬容”“被期待”的感覺,在下次考試之前,其學習的動力將有很大一部分源于“不想辜負老師的信任”。為了這個目標,其在學習中必然會更加用心,但其最終目的其實并不是為了得到夸獎,而是想要證明自己對得起老師的信任。這是一種溫和的力量,但其帶給學生的卻是難以磨滅的影響。反之,如果教師對一個平時成績很差但偶然得了高分的學生說:“你這次怎么考的這么好?不會作弊了吧?”學生將會因為教師的“看不起”而產(chǎn)生一種“被羞辱”“憤怒”的感覺,在后期的學習中其很有可能自暴自棄,甚至產(chǎn)生心理陰影。這樣的例子在教學中十分常見,是對學生心靈傷害最大的行為之一,盡管教師可能是無心之言,但學生卻普遍聽者有意,所以,最終造成的影響往往極為深遠。
三、學會賞識學生的亮點
每個人的個性中都有閃光點,在閃光點被人賞識和肯定的時候,人的潛能就會被激發(fā)出來。所以,在教育學生的時候,教師應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亮點,并給予肯定和鼓勵。比如,班上成績很差的學生可能歌聲十分優(yōu)美,教師課下與其交流的過程中就可以說:“你歌唱得那么好,將來說不定會成為大明星呢!”同理,對于口才好的學生,教師也可以說:“你將來不做律師有點可惜呀!”通過這樣輕松的對話,教師既表現(xiàn)了自己對學生的賞識,也拉近了與學生心理的距離,可以逐漸與學生建立起亦師亦友的關系。但是,賞識并不是盲目的鼓勵,而是一種有意識的引導,教師在肯定學生優(yōu)勢的同時,也要注意鼓勵其好好學習。比如,對于口才好的學生,教師在表現(xiàn)對其的賞識的時候,也要使其明白司法考試不是人人都能過的,要想做律師,還得繼續(xù)努力。師生關系一直被比作花朵與園丁的關系,花朵的盛放需要園丁辛勤勞作,為其澆水施肥,所以,要想幫助學生成才,教師就必須要有費心費力的覺悟,對于學生身上表現(xiàn)出的問題,不僅不應厭煩,還要為自己參與了一個生命的成長過程而感到高興。批評固然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手段,但與此相比,以愛育人更加符合人性化教育的要求,也更能體現(xiàn)生本理念。所以,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教師應盡量采用溫和的方式,并注重對其進行鼓勵,將學生引到正常的成長軌道上。這既是教師的本職工作,也是達到育人目的的基本途徑。
四、以負責任的心態(tài)對待學生
教師肩負著教育學生的責任,影響著學生的發(fā)展方向。所以,無論是教學過程中,還是生活中,教師都要多關心學生,以負責任的心態(tài)來對待學生。責任是愛的體現(xiàn),只有教師真正熱愛自己的職業(yè),才會給予學生愛與關懷。教師不僅僅是一個職業(yè),其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發(fā)展,看似其影響的只是當下,但其卻決定著很多人的未來。所以,教師必須要正視自身的功能,科學認識自身言行的影響力,并善于將其合理利用起來。比如,部分學生存在這樣的一種心理:學不學是我的事,受影響的是我自己,不需要你來管我。對于這樣的學生,有的教師選擇了放棄,但這實際上是一種對學生不負責任的行為。學生正處于成長時期,看待問題很不成熟,教師要做的是通過引導使其健康成長,而非因為學生不配合就不管不問??紤]到師生交流中存在一定的障礙,教師還應積極主動地融入學生當中,減小彼此之間的代溝與隔閡,使得交流更加順暢。為此,教師就要注重以下兩點:首先,應保持童心,體驗學生的感受,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學生。比如,教師在課下的時候,可以參與學生組織的某些活動,趁機了解學生。教師能夠?qū)W生產(chǎn)生多大的影響,與其和學生的關系好壞有一定的聯(lián)系。如果師生比較親近,那么,教師在潛移默化中為其帶去的改變就會比較大。但若二者關系疏遠,即使教師舌燦蓮花,學生能聽進去的建議也寥寥無幾。所以,融入學生實際上是放大教師影響力的重要途徑。其次,教師要注重提升自己的修養(yǎng)。教師的言行舉止都會影響到學生,所以,為了給學生做出表率,教師還要主動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修養(yǎng),使學生心服口服,進而帶動學生學習。
總而言之,愛在教書育人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點,也是教師必須要始終堅持的理念,尤其是在強調(diào)素質(zhì)教育的當今。為了達到以愛育人的目的,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就要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適當展示信任、學會賞識學生的亮點、以負責任的心態(tài)去對待學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xiàn)教育的目的,起到育人的作用,也唯有愛,才能撐起教育的藍天。
參考文獻:
[1]肖玉紅.愛是真正的教育[J].讀寫算(教師版),2016(34):74.
[2]周丹.愛在教育中[J].讀寫算(教師版),2016(26):85.
[3]張萬玲.用愛包裹與愛同行[J].教育現(xiàn)代化(電子版),2016(17):51.
[4]江毓宏.喚醒生命意識強化育人責任[J].現(xiàn)代交際(學術(shù)版),2016(8):187.
[5]祁順成.定準懲罰這把尺子,讓教育更趨理性[J].教書育人(校長參考),2016(7):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