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慶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教師應鼓勵學生自由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寫出具有個性化的生活經(jīng)歷。然而,在小學中老師怕教作文、學生怕寫作文的現(xiàn)象仍然存在。面對這一現(xiàn)象,筆者本著改進傳統(tǒng)作文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在體驗式習作教學的相關(guān)理論指導下,對三井實驗小學任教期間所進行的習作教學實踐進行了嘗試和探索,希望能夠提高教師的作文教學水平,最終使學生能夠樂于動筆、易于習作,獲得身心全面發(fā)展。
一、實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實踐體驗是指主體在實踐中親身經(jīng)歷某件事并獲得相應的認識和情感。那么,實踐體驗式習作教學就是在真實的氛圍中讓學生獲得對人、事、物的真實感受,學生自己全神貫注、親力親為,因而能夠“樂于表達,易于動筆”。全國范圍小學內(nèi)反響較大的“護蛋行動”于今年三月份如火如荼開展起來,筆者簡要介紹此次活動的主要目的和活動流程,安排每個學生要準備層層保護好的雞蛋,安排活動相關(guān)事宜,學生興致勃勃、認認真真地參與此次有趣的活動,最終活動取得了較為圓滿的成果。
1.活動開始前
師:同學們,能不能展示一下你的蛋寶寶呢?(期待地看著學生)
學生嘩啦啦全都拿出自己精心包裝的雞蛋,都舉向老師希望引起注意。
師:給你們的蛋寶寶取名字了嗎?沒有來得及取名的同學現(xiàn)在可以想想。
師走向每個同學,詢問蛋寶寶的名字,并稍作評價。
師:每個名字都很特別,今天它們就要在我們身上待一整天了,你有什么話想要交代呢?
生1:親愛的寶貝呀,你可一定要爭氣呀!
生2:我一定會好好保護你的,放心吧!
……
師:看來你們都非常愛護自己的蛋寶寶,誰來說說你接下來會將蛋寶寶放在身上的哪個地方才是最安全的呢?(請生上臺演示)
學生活躍生動、熱情高漲地介紹自己的金點子。
由此可見,在活動開始前通過一番真摯“告白”,讓學生重視本次活動的目的已經(jīng)達到了,在這種溫馨的氛圍中學生已在無形中和雞蛋建立了相互依賴的情感,都想要在接下來的一天中好好表現(xiàn),保護象征著自己孩子的“蛋寶寶”,這就為接下來的活動中學生所體驗到的最直觀深刻的感受與情感埋下伏筆。
2.活動結(jié)束后
師:今天是光榮的一天,因為我們除了正常上課外,還要承擔起保護蛋寶寶的責任,我想這短暫的一天雖然結(jié)束了,和蛋寶寶相處一天的你一定會有很多話想要和我們大家分享。無論護蛋成功還是失敗,這一天中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呢?
生1:我當時在擦黑板,感覺蛋寶寶好像磕到黑板邊緣了,真是心驚膽戰(zhàn)呀!
生2:我看到其他人隨意丟了雞蛋,我想蛋寶寶該有多孤單?。?/p>
生3:蛋寶寶陪我上廁所的時候,從我兜里滑落下來。我以為它碎了便把它扔在旁邊的垃圾桶里,心里很難過??墒钱斘业诙温愤^廁所的時候發(fā)現(xiàn)它還完好無損地躺在那里,便開心地把它撿起來,心里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
師:看來呀,想保護雞蛋是很困難的。有同學就因為一些意外失去了自己的蛋寶寶,現(xiàn)在我就來采訪一下蛋寶寶已經(jīng)碎了的主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慘案”的發(fā)生呢?
生1:手上很滑,失手掉了雞蛋。
生2:在來的公交車上因為人多被擠破了。
……
師:這些都是教訓呀,看來護蛋成功的同學不僅能夠避免以上問題,而且還有自己精致細心的保護工作,誰來和我們交流一下呢?
護蛋成功的學生很興奮很自豪地介紹自己的護蛋經(jīng)驗,其他學生都凝神傾聽,忽而恍然大悟,忽而唉聲嘆氣,忽而信心滿滿……經(jīng)過一整天辛苦的“護蛋”行動,學生大致經(jīng)歷了期待—緊張—開心/難過這幾種心情變化,并且每一種細微的情感變化都印在學生的腦海中,記憶猶新、歷歷在目。所以筆者在讓學生進行經(jīng)驗交流總結(jié)時,學生都迫不及待地舉手發(fā)言,敘述各種一波三折的趣事和無可奈何的意外。
最后師生討論一致認同:父母真的很不容易!通過學生自己體悟并表達出父母養(yǎng)育自己的艱辛,讓學生的感情和思想得到升華。經(jīng)過熱烈的交流,學生帶著未散去的護蛋熱情信心滿滿地去寫本次以護蛋為主題的作文,學生一個個“下筆如有神”,不多時便有很多作品應運而生。筆者親自批閱了本次作文,無論是護蛋失敗還是成功的學生,都寫出了相當精彩、富有個性的文章,做到了像葉圣陶老先生說的:“寫出誠實的、自己的話”。
不需要傳統(tǒng)的說教,不需要太多的指導,而靈動的語言、深刻的道理卻都在那一次活動的親自參與中悄然萌芽,這都是因為“體驗”!確切地說,是實踐體驗!
二、情境——“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相對于實踐體驗而言,情境體驗是指主體從心理上對他人或自己以前的“親身經(jīng)歷”重新進行體驗。在習作教學中的體現(xiàn)就是教師創(chuàng)設(shè)一個具體的情境,將不同時間、不同地點、所見所聞所感融合在同一個時空,組織并引導學生感同身受,真正能體驗活動,認識大自然并感悟自我、人生、社會等。心理學持有這樣一種觀點,特定情境下能夠激發(fā)人的某種情感。因此,設(shè)置特定的情境可引起學生的興奮感和新鮮感,從而提供想象和思維的空間,使學生在特定的情緒下學習和思考。
以下面教學實錄為例:
筆者在關(guān)于幼兒園喂藥事件思考的習作教學時,一方面為了滲透學講計劃,一方面為了實施體驗式習作教學,改變了以往讓好學生站起來發(fā)言而其他人“洗耳恭聽”的形式,利用座位優(yōu)勢展開四人對話討論。當然這個討論并不是天馬行空、七嘴八舌地聊天,教師在小組討論活動開始前會安排討論內(nèi)容以及相應要求。作為教學參與者,筆者進行了細致的觀察和詳細的記錄。
生1(組長):近日新聞上曝光了某幼兒園給幼兒違規(guī)服用藥物ABOB,對此你們怎么看呢?
生2(疑惑):咦?什么是ABOB呢?
生3(科學小博士):這都不知道,ABOB又稱病毒靈,是一種抗病毒藥,對流感病毒等多種病毒增殖期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有作用,簡單來說就是讓那些小孩子不生病感冒。
生2(更加疑惑):???那不是能讓小孩子抵抗病毒嗎?
生1(法律小能人):這就孤陋寡聞了吧?病毒靈是處方藥,必須由醫(yī)生開了證明才能使用,不然會對人體造成很大傷害。
生2(好奇):有哪些危害呢?
生3:我看過報紙,上面說有很多孩子在服用ABOB后出現(xiàn)了頭暈、腿疼、肚子疼的癥狀,嚴重的還有厭食、身上出紅疹等不良反應。
生2(驚嚇):太恐怖啦,我全身上下都在起雞皮疙瘩!那些人為什么要這么做呀?
生4(點頭):嗯,據(jù)新聞報道,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校的出勤率,從而能增加幼兒園的收入。
生1(總結(jié)):我相信法律會給予他們應有的處罰,我們要用自己的汗水和頭腦掙錢。我們要做一個光明磊落的人!
……
師(總結(jié)):通過交流,看來大家都對幼兒園喂藥事件有了自己的了解和觀點。雖然這件事并沒有發(fā)生在我們身上,但是我注意到好多同學說著說著就情不自禁地舉起自己的小拳頭,就像我們成了受害者一樣(全體同學不好意思地輕笑),我相信大家還有很多話想要說,無論你是對那些可憐的小朋友說,還是對喂藥的幼兒園負責人說,或者對孩子的爸爸媽媽們說,你都可以結(jié)合本次的討論和我們剛學的提示語寫一篇帶有你自己感情的新聞報道。
這一段交流的內(nèi)容作為教師進行體驗式習作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之一,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diào)動了學生自主思考的積極性,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為接下來的習作指導做了一層堅固的鋪墊。交流會接近尾聲的時候,考慮到此次活動畢竟不是真實發(fā)生在學生自己身邊的事情,筆者就討論主題簡單進行總結(jié),針對學生的交流情況作謀篇布局的技術(shù)指導并形成以下板書:
作文要求:
1.對話形式多樣:提示語使用順序,人物表現(xiàn)突出
2.對話銜接過渡
3.有自己的想法(結(jié)尾)
4.試著引用俗語、成語、名言或者口號等
傳統(tǒng)課堂的“填鴨式”教學在這堂習作課上不再出現(xiàn),換之以學生的獨立性和主體性。在批閱作文的過程中,筆者明顯感覺到主動參與討論的學生能針對這一社會事件提出自己獨到而深刻的見解,表達自己的真實感情,甚至提出了建設(shè)性建議,這與教師的情境體驗式教學策略是密不可分的。
三、融合——“刪繁就簡三秋樹,領(lǐng)異標新二月花”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創(chuàng)造是寫作的生命,因而創(chuàng)造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通過這兩種類型的有機融合,學生不僅能在體驗過程中獲得最真實感受,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教師將此思想融合在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習作二的作文教學中,下面是筆者實踐觀察后梳理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第一部分: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上次咱們學校舉行了熱鬧的“雛鷹爭章”活動,通過定章、爭章、考章、頒章、護章,我們班六位小能人在活動中脫穎而出,但是還需要你們?yōu)檫@六位同學的其中一位向省教育廳寫一封推薦信。所以,咱們現(xiàn)在請這些同學上臺進行事跡介紹,臺下的同學也可以以記者的身份向他們提問。
第二部分:事跡介紹
上臺的同學按順序分別介紹了自己在才藝、勞動、科技、閱讀、愛心、責任方面的優(yōu)秀事例,并與其他同學進行了熱情互動。
第三部分:回憶總結(jié)
老師對以上活動進行總結(jié),為了讓學生印象更深刻,指名回憶剛剛六位同學的發(fā)言,并進行語言修飾與補充。
第四部分:情境再創(chuàng)造
師:同學們,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是需要再創(chuàng)造的。比如,你們都熟悉的《魯濱遜漂流記》,作者笛福從一個蘇格蘭水手海上遇險的經(jīng)歷中受到啟發(fā),對這段屬于別人的回憶進行了精細加工和精彩創(chuàng)造,從而寫成這樣一部廣為流傳、影響深遠的文學名著。而今天我們也來進行一次大膽合理的構(gòu)思,你看他們剛剛敘述的事情對于他們來說是真實體驗過的,但對于其他人來說是比較陌生的,那么我們就可虛構(gòu)情境,就像魯迅先生所說的:“不必是曾有的實事,但可能是發(fā)生的實情?!北热鐒倓偼瑢W敘述自己在新華書店撿到錢包找尋失主歸還的過程,就可以想象自己在現(xiàn)場目睹這一切,通過細節(jié)的刻畫和情感的表達讓你的作品更加真實自然。懂了嗎?
葉圣陶先生說:“文章必須從真實生活中產(chǎn)生出來。把生活中不曾經(jīng)過的事例勉強拉到筆底下來,那是必然失敗的勾當。”因而通過合理虛構(gòu),于真事中融入真情,這樣學生就獲得了這種建立在現(xiàn)實中的心理熏陶,創(chuàng)造力由此凸顯。筆者觀察到,所有學生都若有所悟,習作靈感像火花一樣迸發(fā),筆在紙尖寫個不停,每個人臉上不再是完全不知道寫什么的表情。在這樣一場實踐與情境交融的體驗式習作教學活動中,學生能夠設(shè)身處地地感受和領(lǐng)悟,發(fā)揮了無窮的想象與創(chuàng)造,并獲得了像大文豪一般創(chuàng)作的無窮樂趣,從而樹立了習作信心,增強了習作興趣,開發(fā)了習作思維,從而在潛移默化中逐步提高習作水平。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探索體驗式習作教學的道路上,筆者始終不忘初衷,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
參考文獻:
[1][美]杜威著.道德教育原理[M].王承旭,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葉圣陶.作文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2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