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曉聰
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積極倡導的有效學習方式之一,也是當前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途徑。如果要讓學生在合作中獲取新知,就要在40分鐘里,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從而提高信息技術課堂實效,提高學生信息素養(yǎng),使學生認識和掌握操作現(xiàn)代化的教學工具。
關鍵詞:信息技術 小組合作 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3-0125-02
在信息技術課上,由于學生的基礎、接受和掌握新知識的能力等方面存在著差異,有的同學能很快掌握操作技能,而有的同學動手能力不強,感到非常的吃力,教師卻往往很難兼顧到每一位同學。在這種現(xiàn)狀中,筆者就嘗試使用合作學習這一學習方式,對如何使小組合作學習確確實實落到實處,獲得良好的效果,談談幾點做法。
1 科學分組,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我國教育學者王坦認為:“合作學習是一種旨在促進學生在異質(zhì)小組中互助合作,達成共同的學習目標,并以小組的總體成績?yōu)楠剟钜罁?jù)的教學策略體系?!?/p>
因此,在信息技術合作學習時,分組要優(yōu)化組合。為保證每一個組員的參與機會,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動口動手,一般一個小組以4—6人為宜。分組應遵循“組間同質(zhì),組內(nèi)異質(zhì),優(yōu)勢互補”的原則。教師應按照學生的知識水平、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的差異進行分組。這樣分組不但有利于學生間的優(yōu)勢互補,相互促進,而且為全班各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打下基礎。
每個小組選出一位同學做小組長,小組長必須具有帶頭的作用,責任心強,樂于幫助他人。組員要聽從小組長的指揮與安排。如XX同學學習認真,做事很負責,平時也愿意幫助同學。大家推選她做小組長。在她的帶領下小組通過討論協(xié)商,制定組名,口號。這樣可以確保小組成員積極參與活動,使小組合作順利進行。
2 培養(yǎng)團隊精神,加強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在老師的指引下,以小組長為核心,組織同學們?yōu)橥瓿梢豁椌唧w的學習任務而展開的集體學習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之間協(xié)同工作的團隊精神,使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充分發(fā)揮集體的智慧。
在信息技術課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不但能夠提升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還能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在開展小組學習時,小組長能夠快速組織本小組的同學,圍繞學習任務有效地開展合作學習。在學習《演示文稿的制作》時,老師布置作業(yè):每個小組制作一個演示文稿。給學生提出明確要求:所完成的作業(yè)必須包含有動畫,聲音,圖像等,不得抄襲,主題明確,思想內(nèi)容健康,構思新穎,題目自定。各個小組積極參與,先商量確定題目后,小組長根據(jù)每位成員的特長分配工作。例如文字功底強的同學負責編寫,善于制作動畫的負責動畫的制作,其他的同學負責查找資料、圖片等。在各小組長的精心組織下,以優(yōu)帶差,各顯神通,充分發(fā)揮了集體的力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小組合作學習不但取得很好的成績,而且加強了小組成員之間的凝聚力,有利于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每完成一次作品,他們都感到非常自豪,興奮,獲得成就感。同學間的感情越來越深,不但在學習上互相幫助,在日常生活中也互相照應。
3 發(fā)揮“小老師”的作用,促進小組合作學習
在課堂上有限的40分鐘里,一位教師面對四十多位學生,顯然無暇顧全每一位學生。這就要求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小老師”的作用,逐漸形成一種“以兵教兵,兵兵相長”的良性循環(huán)過程。
小老師可以由小組長擔任,或者由操作能力強的同學來擔任。要使“小老師”真正成為教師的好助手、同學們的好伙伴,可以對他們進行培訓和指導:教育“小老師們”盡可能做到不自滿,不專橫,要虛心,要耐心,多學習,講奉獻。小老師要及時發(fā)現(xiàn)學習有困難的同學并幫助他們,使他們能夠快速掌握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主動地組織合作交流,使組員養(yǎng)成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大家都有參與的機會。
課堂上小老師一對一的輔導,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學《用自選圖形制作插圖》時,有一部分學生沒有弄明白文本框的使用方法,在圖形上輸入文字時,總是寫不上文字,心里很著急。只要采用一對一輔導就可以馬上學會。筆者把小老師調(diào)動起來,細心地輔導有需要的同學,很快就解決了這個小問題。充分發(fā)揮小老師的作用,提高小組成員的操作水平,有利于小組合作學習的順利進行。
4 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保證小組合作學習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自評與互評是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因此教師設計評價一定要有鼓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要采用多樣化的評價和獎勵機制。
在教學中,對學生作品評價也是非常重要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不斷提高自我。在點評時,教師應有意識地向?qū)W生展示一些有創(chuàng)新精神,個性鮮明的作品,通過展示這些優(yōu)秀作品,讓設計者感受到一種成就感,體驗成功的喜悅。還可以通過展示交流和自評互評的活動,發(fā)現(xiàn)他人的優(yōu)點,找到自身的不足并進行修改完善。讓同學們懂得欣賞自己和別人的長處,正確的評價自己和他人,揚長避短,共同進步。
如在教學《制作賀卡》這一課,在進行作品展示評價時,可讓學生從以下幾方面考慮:(1)主題思想;(2)總體構思;(3)設計技巧;(4)設計效果。同時對作品的評價不僅僅是看最后的結果完成得如何,還應當關注小組在合作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tài)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等。(附評價表)
“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追求高質(zhì)量、高效益的教學,培養(yǎng)高素質(zhì)的人才是每位信息技術教師的強烈愿望。實踐證明,有實效性的小組合作學習,能把一個有限的課堂變?yōu)槿巳藚⑴c的無限空間,使學生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獲得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同時有利于尊重學生個別差異,使每個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是一種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發(fā)展的教學形式。
參考文獻:
[1] 黃旭明.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法[J].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
[2] 鄔家煒.信息技術教育實用教程.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1.
[3] 李藝,李冬梅.信息技術教學方法:繼承與創(chuàng)新[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