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麗
【摘要】為了讓學生走出困境,提高學習能力,糾正學生的錯誤認知,讓學生用正確的態(tài)度看待社會現(xiàn)象,以下是經調查分析研究出來的讓學生受困的原因,針對這些原因,我們做出解決的方案,從而讓學生走出困境.
【關鍵詞】困境;數(shù)學課程;體會
《數(shù)學課程標準》所宣講的理念中有很重要的一條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數(shù)學課程,應突出體現(xiàn)基礎性、普及性和發(fā)展性,使數(shù)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xiàn)人人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shù)學,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筆者從中領悟到,它除了強調課程設置的宗旨外,還言及了課程教學方面的總目標,要求施教者努力踐行和落實.更銘心于“人人學、人人獲、人人得”.
實際而論,數(shù)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并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所以,它對數(shù)學學習者的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要求很高,這就當然地使許多學習者面臨一定的“難”度.學生學習一旦出現(xiàn)偏失,便可能陷入困境.
調查發(fā)現(xiàn),在我們農村學校,學生受成長環(huán)境制約,心理脆弱,智力開掘遲緩,心理培護不全,出現(xiàn)大量的“學困生”.有教師把我校學生狀況喻為圖釘,學優(yōu)生相當于尖,學困生則是那個大尾巴.放棄學困生,自然是有悖于《課標》理念.關注學困生,轉化學困生是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根本措施.那么,如何讓學困生走出“困”境,提高學習能力,既成為許多同行的熱門話題,也尤其是農村教師長期潛心研究探討的重要課題.下面談談筆者在此方面探索實踐的一些體會.
一、學困生的成因
首先,得弄清他們“困”的原因,經調查分析,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家庭因素
現(xiàn)在農村留守兒童居多,監(jiān)護人多屬年紀偏大且知識有限的爺爺奶奶,他們沒能力輔導孩子功課,檢查督促只限于宏觀模糊狀態(tài),力度和效度不佳,隔輩教育很是嬌慣,不利于孩子吃苦上進精神的培養(yǎng)和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孩子克難脫困的意志品行嚴重缺乏.
(二)生理及智力因素
受農村經濟文化條件制約,多數(shù)學生啟蒙滯后,程度低下,在鄉(xiāng)土文化與城市文化碰撞接軌的當口上往往顯出心理上的憔悴感,缺乏足夠自信,其接受能力較差,在新知識面前的反應較多遲疑、鈍惑,反應不是那么靈活敏銳.
(三)自身精神因素
許多學生因為學習基礎薄弱,于是思想懈怠,學習上缺乏持之以恒的熱情,不善獨立思考,不善以個性化的方法探索和積累,慣于死記硬背,不善舉一反三,遇到實際問題束手無策,興味索然,難題面前自是服輸.
(四)社會表象因素
2000年大學擴招以來,社會人才劇增,就業(yè)形勢愈加嚴峻.導致許多本來現(xiàn)實觀念就很嚴重的農村人淡化了文化價值,使學生大大減弱學習動力,甚至公然懷疑數(shù)學對于自己人生的意義.
二、學困生的轉化方法
找準上述諸多原因,我們對癥下藥.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探索歸納以下良方.
(一)配制家庭“金鑰匙”,開啟學生靈魂
通過家長座談會、電話導航、微信等形式,倡導每位家長創(chuàng)造出適合自己孩子家庭教育的妙招.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尊重孩子個性差異,適合不同孩子個性特征的各種奇藥妙方經常在家長座談會上亮寶,促成了家庭會抓會管的好機制.教師深入每個家庭,面對具體學生,親自參與家庭教育方法的研究、輔導.
(二)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深入輔導學困生
學困生底子薄,家長又沒能力輔導,不妨為其“開小灶”.我采用教師→優(yōu)等生→中等生→學困生→教師的層層環(huán)接形式,在補教知識的過程中,尤其注重以下兩個方面的輔導:一方面,有意識培養(yǎng)提高學生正確的學習觀念,另一方面,加強學法指導和學習心理輔導.具體策略是轉換他們的思維方式,讓學困生開口講述知識要點和解題思路,從中發(fā)現(xiàn)他們知識思路的誤區(qū),便于對癥下藥.
(三)分層講解,分層布置作業(yè),分層評估
要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獲得成功的喜悅,并將其轉化成學習的動力,改進課程設計、切實“因材施教”就尤為重要了.(1)教師備課時要多為學困生著想.(2)上課時,多給他們創(chuàng)造展示的機會.(3)布置作業(yè)時,適合他們知識背景和實際能力,讓他們“力所能及、心能所愿”.(4)評價他們的作業(yè)錯處,一律不出現(xiàn)“×”,只畫“?”,待其訂正后,再給予評分,讓他們覺得教師是在用期待的目光盼著自己上進,從而爆發(fā)動力.(5)考測時,編制適合他們的考卷.讓他們體會教師給自己當梯手的良苦用心,從而咬緊牙關答好每一道題,慎重負責地走好上進每一步.
(四)賞識學困生的“閃光點”,激發(fā)自信,激勵不斷上進
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不是“好孩子”需要賞識,而是賞識讓“好孩子”愈來愈好;也不是“壞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讓“壞孩子”愈來愈壞.人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學困生也不例外.“贊揚學生極其微小的進步,比嘲笑其顯著的劣跡高明.”因此,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發(fā)展他們的積極因素.用賞識架起師生之間的一座橋梁,在這座橋上,教師只有把“師愛”灑向班級的每一名學生,當愛流入學生心田時,便會轉化為對知識的渴求和對教師的尊敬,對學生的友愛.這種愛必然會得到美麗的回報.這種愛是轉化學困生的靈丹妙藥.
(五)驗證正確觀念,樹立正確思想
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態(tài)度看待社會現(xiàn)象,用社會實踐來推翻錯誤認識,讓他們體會到社會實踐與理論是相結合的,缺一不可,讓他們了解到,無論在哪一個社會里,只有先學到知識才是最重要的.
熱愛鮮花者,自然心地陽光,我們不僅要向學生撒播陽光,更要善于用雨露細心地去滋潤他們.“循循善誘”不僅是個口號,更要落到實處,誘導學生要誘之以味、導之以細、導之以法.但愿在這方面與同行多多探討,懇望得到大方之家的多方點示.以便把“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做得更好,更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