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中
摘 要:在西方管弦樂器中,長笛是具有極強表現(xiàn)力的木管樂器之一,在我國乃至整個世界范圍里都有廣泛的影響。筆者站在以長笛作為獨奏樂器的角度,談談對長笛演奏技巧上的一些見解。
關鍵詞:長笛;演奏技巧;吐音;雙音
中圖分類號:J632.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05-0092-01
一、吐音
筆者認為吐音不僅是每一個長笛演奏者的必備的技巧,同時也是一生受益的一門的技巧,為長笛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中隨處可見需要吐音炫技演奏的地方。吐音分三種:單吐、雙吐、三吐。單吐的發(fā)音清晰有力,類似于提琴的分弓,這是吐音的基礎,單吐的均勻及速度直接影響到后面雙吐及三吐的練習及質(zhì)量。一般常規(guī)采用“T”發(fā)“吐”“嘟”“得”的音來尋找舌頭的位子、嘴形及氣流的強度,原因是為后面的雙吐做鋪墊。雙吐是單吐的加強加快版,這時候演奏者一定要注意“雙吐”要均勻。簡單說就是“雙吐”在演奏時就像“單吐”的加速版一樣均勻有力,許多初學者在吹“雙吐”時都會有不均勻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一般都是第一個“T”和第二個“K”的差別太明顯,這樣的“雙吐”聽起來一瘸一拐的,讓人很不舒服。因此在開始練習“雙吐”的時候可以把后一個發(fā)音“K”拿出來單獨練習。練習方法一:在某一個音上用一口氣連續(xù)吹奏若干次“T”,然后再連續(xù)吹奏若干次“K”,讓“K”在發(fā)音靈敏度、音色、強弱、清晰度等方面極力模仿“T”,使“T”“K”聽起來一樣。方法二:首先氣息,由于吹奏者太過于注重舌頭的動作,而完全忽略了氣息的重要性,演奏任何管樂器,氣息都是根本所在,可謂是“重中之重”,因此演奏吐音時,不能只注重舌頭的動作而忽略了氣息的重要性,如果光靠舌頭動作斷開的音,聽起來感覺太僵硬,音色也不干凈。所以這時候我們需要把吐音理解為斷音就好了,從字面上來看斷音就是在氣保持不變的情況下用舌頭把氣切斷,這時候舌頭動作要越小越好,舌尖盡量靠前,第一個音“T”發(fā)“嘟”的音,如果發(fā)“吐”的音,氣流在口腔中形成比較急,容易使聲音過猛過短,同時也造成嘴部肌肉緊張,這時候雙吐的第二個音“K”發(fā)“咕”就很難做到跟第一個音一樣的長度及音色。而使用“嘟”音氣流在口腔形成較緩慢,氣流從風口吹出沖擊在發(fā)音棱上更加柔和,這樣第二個“咕”音則可以更好的模仿第一個音“嘟”,從而使雙吐聽起來均勻,如果兩種方法結(jié)合起來練習效果更佳。三吐一般運用較少,最常見的有幾種:“TKT” “TTK” “KTK”幾種,筆者通常采用前兩種,因為一般作品中需要運用三吐時都是需要兩個重音的效果,就好像馬蹄聲一樣。根據(jù)作品的需要來調(diào)整自己舌頭的力度,這個時候“T”可以發(fā)“吐”“特”“嘟”,“K”可以發(fā)“克”“庫”“咕”,根據(jù)作品需要來調(diào)整即可。
二、雙音
眾所周知,長笛是一件單聲部樂器,一支長笛的情況下幾乎無法演奏出音程或者和弦。 “雙音”又可以稱為和音,是指在一支長笛上使用特殊的指法或者其它方法演奏音程或者和弦的一種技法。目前筆者所知,現(xiàn)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是采用泛音式的雙音演奏,這一演奏技巧就是練習使用一套指法同時發(fā)出小字一組的E音,小字二組的升D,小字三組的C的一種組合。通常我采用左手1.2.3.4,右手2.3.4.5的指法,實際就是使用長笛小字一組C的指法演奏出上面音程組合的效果。這一技巧筆者是這樣練習的,它的主要難點在風口及發(fā)音角度上,要求風口松弛而且狹小,這樣吹出的氣流集中但又輕柔。吹奏的角度也是需要一種感覺,給氣角度介于低音到中音之間的角度,使用吹奏小字一組的C音指法的基礎上使用兩種嘴勁來演奏,腹部給氣也不能過多。練習時需要心平氣和,慢慢體會,切不可以猛吹,亂吹,要像用口哨吹小曲那種輕松愉悅的感覺,越是急于求成越不能體會到那種巧妙的感覺。
第二種則是使用“喉音”,類似蒙古民歌“呼麥”的演奏效果。筆者演奏時就需要運用“喉音”這個技巧在進行“雙音”演奏。這種方法相對第一種方法來說簡單一些,簡單的說就是喉腔中唱一個音符,吹出的氣流震動樂器演奏出另一個音符來達到“雙音”音程的效果,它的難點在于唱出聲音的同時又能保持嘴形不變又有足夠的氣量來震動樂器發(fā)音。并且它對演奏者的音樂素養(yǎng)要求很高,對喉嚨唱出的音準要求及氣息的控制要求更加嚴格了。練習好這一技巧則需要分幾個步驟來練習,首先是練習需要唱的音高,它的練習方法是閉合嘴唇,在口腔中哼唱一組音階,通常是C大調(diào),要求把音唱準,音高轉(zhuǎn)換自如,具備一個八度以上的音域就可以把這一技巧運用的更加出色。但是練習時注意一點,一定要采用“嗚”這個音來練習,不能用“呵”或者“哼”的音,因為“呵”“哼”發(fā)音共鳴在鼻腔里,它使氣息向上,沒有向吹孔沖擊的力量,這樣在唱的同時就不能把長笛吹響,然而采用“嗚”音吹奏時,因為共鳴腔在喉腔里,會自然而然在口腔中產(chǎn)生一股氣流,正是借著這股氣流吹響長笛,與唱聲共同發(fā)出,融為一體,更加悅耳動聽。其次是吹唱同步練習,第一步練習同音吹唱,即吹唱同一音高,注意喉部發(fā)音的感覺及嘴的力度感覺,喉部需要擴張但是又不能過緊,以免造成喉嚨不能發(fā)聲,還有嘴部力度不能過緊以免造成喉音大過樂器發(fā)出的聲音,這需要一段時間的練習來達到這個平衡,適應后再練習八度、四度五度、進而解決其它音的組合。
參考文獻:
[1]嚴琦.科勒長笛初級教程[M].廣州:廣東省出版集團花城出版社,2007.
[2]胡結(jié)續(xù).從“喉音”到“自聲伴唱”[J].中國音樂,19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