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楊林
教育懲戒,指的是懲罰與警戒,即在教育過程中,對犯錯誤的學生實施懲罰并使其引以為戒的一種手段。古今中外教育史中,無不存在著教師對學生的懲戒行為?,F(xiàn)階段,隨著一些校園霸凌事件的曝光,在教育過程中,對學生實行必要的懲戒的呼聲也與日俱增。
一、安全感的缺失
安全感的缺失是這個時代的特點之一。首先,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很多教師面臨職業(yè)的挑戰(zhàn),壓力越來越大,越來越缺乏職業(yè)安全感。其次,近30年來實行的獨生子女政策,使得很多家長對子女過于嬌慣,對子女成長的環(huán)境缺乏安全感,容不得教師對子女進行動作甚至語言的懲戒。第三,學生個體意識的逐步形成,使其常常檢視教師對自己甚或對同學的懲戒行為是否構成心靈的傷害,并在這種檢視中失去安全感。第四,隨著國人人權意識的逐漸喚醒,人們常有意無意地將教師的懲戒行為與學生個體的生命或者權利尊嚴受到侵害混為一談,這制約了教師在教育活動中實施必要的懲戒。正是這幾種不同的安全感缺失現(xiàn)象,使得現(xiàn)階段教師在教育活動中實施教育懲戒時顯得迷惑心悸、手足無措。
教師沒有職業(yè)安全感,便不敢對學生實施懲戒教育;家長沒有對兒女成長的安全感,便不準教師對孩子實施懲戒;學生沒有對教師的敬畏感,便不可能接受教師的懲戒教育;社會中充滿了對他人的恐懼感,便不可能理解及包容教師對學生的懲戒教育。
二、教化過程的焦躁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教育亦如此。對學生道德的培育與規(guī)范是需要持之以恒的,而教師在教化過程中的焦躁行為是教育懲戒失效、失位、失敗的原因之一。
將正確的人生觀植入學生的大腦乃至融入其血液,使其最終形成優(yōu)良的人格,是教化的目的,需要時間與耐心。要想達到這一目的,教化的內容不能多,教化的速度不能快,教化的過程不能省。對于在道德規(guī)范過程中存在偏差的學生,更是如此。這要求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處理好責任與規(guī)則、耐心與速成、生成與戒成的關系。
實施教育懲戒,教師須擔責任依規(guī)則。學生的行為發(fā)生偏差,學生有問題,教師亦是有責任的。教師的責任主要表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問題的實情,是責任一;了解問題的過程,是責任二;找出教化的缺陷,是責任三;承擔教化的責任,是責任四。對學生實施教化,對有偏差的學生進行糾正,須依據問題的性質、程度、緩急及學生的個性特點、心理素質等,運用相應的規(guī)則,以期達到其心自省、其行規(guī)矩的效果?,F(xiàn)今的教育懲戒靶向不準,效果不佳,從而造成校園缺少教育懲戒的假象。
實施教育懲戒,多生成少戒成。懲戒,在于懲其偏差了的心念,在犯錯誤學生的內心豎起防偏差的警戒,而非懲罰其心,摧毀其理智的警戒。網傳某地一學生因故上課遲到,被班主任批評、罰寫檢討,并要求當著同學們的面宣讀檢討。該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強烈刺激,羞恥感導致她從學校教學樓四樓縱身跳下。該班主任不是以喚醒學生內心自覺意識的方式引導學生生成良好行為,而企望以羞辱學生自尊的嚴厲戒行達到懲戒效果,結果適得其反。
實施教育懲戒,須耐心戒速成。速成,絕不是教育的真諦。教育是百年樹人,不是十年樹木。教授方法如是,發(fā)展思維如是,教化人格道德更是如此。在這個夢幻般快速發(fā)展的社會中,一切都追求快,追求速成,所以,一切都焦躁了,包括教化。因而就有了懲戒方式的非耐心,懲戒策略的非耐心,懲戒過程的非耐心,懲戒反應的非耐心,懲戒效應的非耐心,結果導致某些懲戒行為演變?yōu)閼徒涫录?/p>
教育,需要慢一點,需要從焦躁中找回來時的路,只有這樣,教育懲戒才會走到該走的路上去。
三、教育視界的固化
教育,應該以什么名義進行,決定了教育懲戒的出發(fā)與歸宿。
教育是一項愛的事業(yè),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但對教育中的愛的理解,卻因人因時代的不同而不同。有的人理解為熱愛,有的人理解為關愛,有的人理解為愛護,不一而足。教育中的愛,真正指向的應是尊重。因為,尊重,才是公平,才是根本,才是教育,才是愛,才是把學生當做一個活生生的人看待。
教師都是愛學生的,也都是以愛的名義對犯錯的學生實施教育懲戒的,但在實施教育懲戒的過程中,之所以會遇到重重的困難甚至產生糾紛,實際上就是在尊重這點上出了問題。在這個人權意識逐步喚醒的時代,但凡人權覺醒的人,都把尊重視為最直觀的權利,視為真實的愛,視為愛的直接表現(xiàn)??梢哉f,沒有了尊重,便沒有了愛。在以往的教育中,面對犯錯的學生,我們常常在指正、教育的同時,不自覺地在潛意識中降低了他們的人格,使得他們在尊嚴上失去了維護。我們眾多的教師還沒有意識到這點,教育的視界還沒有拓展到這個領域,沒有在此進行冷靜、理性、深刻的思考,依然以那種固化在我們思維中的所謂“熱愛”“關愛”“愛護”等作為教育中愛的核心,并據此施展教育懲戒,結果以失效為多,以失敗為多。
四、需要怎樣的懲戒
世事變更,懲戒也須有所變化。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源于理解的懲戒。教師理解學生會犯錯;學生也明了犯錯之后必須接受相應的懲戒,懲戒的目的是規(guī)范自身的行為,讓自己更加完善的同時,不損害他人的利益。
出于尊重的懲戒。在真誠與尊重中實施懲戒,這才是愛的表現(xiàn)。在接受懲戒的過程中,只有依然擁有人格的平等與尊嚴,學生才能理性地接受“懲”,較好地形成“戒”。
喚醒自省的懲戒。讓學生抑制內心雜念,喚醒內心深處的向善力,使之不斷生長,獲得生命的自由,這才是懲戒的意義。
尊重規(guī)則的懲戒。教育需要建立懲戒規(guī)則,有規(guī)則才有秩序,才成方圓。幼時,接受過先生的“打手心”,看到過同學被“罰洗黑板”,當時不知覺,現(xiàn)在知道,這是規(guī)則。懲戒的無規(guī)則性是現(xiàn)今教師、學生、家長、社會對教育懲戒失去安全感的根源之一。建立懲戒規(guī)則,在尊重規(guī)則的前提下實施與接受懲戒,是當今教育懲戒亟須解決的首要議題。
(作者單位:福建省永安市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