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金環(huán)
【摘要】如今社會環(huán)境日趨復雜,給人們的心靈帶來極大的沖擊,也波及了學生。加之獨生子女在家中得到溺愛,心理問題日漸增多。作為與孩子們關系密切的班主任,其角色已不僅僅是一名教師,同時必須是一名懂得教育藝術的心理工作者,這樣才能勝任管理班級的重任,了解學生的心理,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
【關鍵詞】小學生 班主任 心理健康教育
我國小學生的整體心理健康水平較低,隨著其生理、心理的發(fā)育和發(fā)展,面對著學習、社會競爭的壓力,獨生子女人際交往的困惑,耐挫能力的缺失等,小學生的心理顯得較脆弱。因此,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時代的需要,更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在專職心理教師缺失的今天,班主任就成為與孩子接觸最多的教師,最能發(fā)現(xiàn)孩子的心理變化。因此,班主任要掌握好心理學的知識,充當學生的首席健康心理守護者。
一、全面了解小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這是心理健康教育成功的前提
在十幾年的班主任工作中長期觀察和不斷積累,筆者發(fā)現(xiàn)小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緊張心理
在家長“望子成龍”、教師“盼生成鋼”的高期望值下,學生被高強度的學習任務壓得喘不過氣來,心理負擔日益加重,學習競爭日益激烈。學習內容與實踐活動的增多,造成學生精神緊張,心情壓抑,因此而產生心理壓力和心理障礙。
(二)懶惰心理
懶惰的人常有“我生待明日”、依賴他人的思想。依賴性強,缺少上進心是產生懶惰心理的主要原因;而家長的溺愛、包攬一切的行為,也是造成學生懶惰心理的重要因素。
(三)逆反心理
小學生從低年級進入中高年級,不再把教師的話當“圣旨”,不再對家長的話唯命是從。這是因為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處于兒童期向少年期過渡,是身心發(fā)展和個性逐步形成的關鍵時期,活潑好動,精力旺盛。從心理上來看,他們求知欲和好奇心強,興趣廣泛,富于幻想,喜歡參與。在這個階段,他們認為自己長大了,討厭成人仍把他們當作不懂事的小孩看待。然而,他們畢竟尚未成熟,缺乏自我克制和分辨是非的能力;他們求知欲雖強,但不持久且易轉移興趣;他們雖然對周圍事物常持批判態(tài)度,但其批判的行為又常是盲目的。這種反差正是導致“逆反”心理滋生的主觀因素。
(四)學困生的自卑心理
研究表明,學困生中有許多人都患有多動癥,表現(xiàn)為精力分散、多動、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過度的緊張也會引發(fā)多動癥的不良癥狀。這些學生除了多動外,還會有心理障礙。另外,這些學生在學習方面也存在問題,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的注意時間非常短,很難集中精力聽講,他們會覺得自己不如人,從而失去自尊、自信,產生自卑的心理。
上述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盡管十分復雜,但由于學生的心理具有可變性與可塑性、過渡性與動蕩性等特點,因此,只要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加以正確的引導、扶持、幫助和教育,這些心理問題是能夠得到很好解決的。
二、進一步開拓班主任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這是心理健康教育成功的關鍵
班主任開展班會心理課,要注重每次活動的實效性,使每次活動都能讓學生得到一次思想和靈魂的洗禮,留下深刻印象,并能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指導自己以后的言行。其主題可以根據(jù)社會影響、學生思想動向以及偶發(fā)事件來擬定。例如,針對學生在家長“望子成龍”、教師“盼生成鋼”的高期望值下產生的精神緊張、心情壓抑的心理,開展以“學習的苦與樂”為話題的班會心理課,讓學生盡情傾訴學習的“苦”,在交流中體驗學習的“樂”,從而以樂觀的心態(tài)正確面對學習與生活;針對依賴性強,缺乏恒心、毅力,產生懶惰心理的學生,開展以“動手又動腦”“我是‘小醫(yī)生”等為主題的班會心理課,引導學生動手動腦,自覺糾正不良習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針對一部分學生以自我為中心、冷漠、自私、逆反的心理特點,可開展以“‘兩面人”“我是誰”等為主題的班會心理課,對學生進行人格輔導。
三、建立師生間亦師亦友的關系,這是心理健康教育成功的助化劑
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與學生相處時間較多這一條件,在教育教學的自然情境中展開心理健康教育?!半S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是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所追求的境界。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常常遇到管理者角色與心理輔導員角色相沖突的問題。例如,有些班主任如果遇到班里某位學生違反校規(guī),通常對該學生進行嚴厲的批評,而忽視了對學生心理的疏導。其實,角色沖突的矛盾隱含著角色互補的統(tǒng)一,我們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認真分析出現(xiàn)的問題,傾聽學生的解釋,心平氣和地與學生交流,這樣才能讓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這樣的教育才會有效,師生的心靈才會相通。班主任必須轉變教育觀念,轉換角色,從權威型的班主任轉換為朋友式的心理輔導員角色,與學生之間建立一種亦師亦友的關系,這是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功的助化劑。
班主任不僅僅是人類文化的傳承者,還應當是學生心理的塑造者、守護者。能否把握學生心理,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將對教育工作的成敗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學校所培養(yǎng)的人才應該是具備積極的心態(tài)、穩(wěn)定的情緒、頑強的毅力、勇于挑戰(zhàn)的個性,并具有承受壓力和挫折、合群與合作、終身學習、選擇與判斷等綜合能力的人才。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緩,時代呼喚著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