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春季養(yǎng)殖技術(shù)
當春季水溫逐漸回升,做好河蟹生產(chǎn)工作是奪取全年河蟹高產(chǎn)的第一步。
清塘消毒:池塘經(jīng)過一年的養(yǎng)殖,池底積累一定的淤泥,會成為各種病菌和寄生蟲繁衍的場所,因此在蟹種放養(yǎng)前,利用冬春閑塘期間對池塘進行徹底的清塘消毒:將池水徹底排干,讓底泥充分冰凍并接受曝曬。再用生石灰(60~75公斤/畝)化水趁熱全池均勻潑灑,次日用長柄耙將池底淤泥和石灰漿充分攪拌,以徹底殺死病原體。同時加高、加固堤埂,以防夏季汛期時大水漫池造成逃逸。
適時放養(yǎng):蟹種投放工作應在3月底前結(jié)束。選擇規(guī)格200只/公斤的蟹種,畝放約800只。
控制水位:為了促使河蟹早攝食、早生長,晴朗的天氣應將池水降至約30厘米,在陽光的照射下,水溫較快升高,以利于河蟹攝食生長;若遇連續(xù)陰雨天氣,要適當增加池水深度,防止池中水溫變化幅度過大。
適時投餌:進入3月中、下旬,有些地區(qū)水溫可達10℃以上,河蟹攝食量隨水溫升高而逐漸增加,投餌應掌握由少到多的原則。春季一般以精飼料為主,輔以15%~20%的粗飼料。
適時投放螺螄和移栽水草:在清明節(jié)前要投放螺螄,投放量為50公斤/畝。在3月要移栽或種植部分水草,水草面積以覆蓋池塘面積的20%~30%為宜。水草以輪葉黑藻為佳,伊樂藻、苦草次之。
及時清除青苔:(1)青苔少量出現(xiàn)時,可采取人工撈除或抬高水位,并使池水肥起來的辦法,讓青苔繁殖不起來;(2)大量出現(xiàn)時,可使用青苔凈等藥物進行殺滅,但要避開河蟹的脫殼高峰。
4月開始最易發(fā)生爛肢、甲殼潰瘍、纖毛蟲等疾病,可采取以下方法預防:
1.每15天左右全池潑灑一次消毒藥物,防止病菌大量滋生。藥物可用溴氯海因、二溴海因等。
2.每月用一次殺蟲藥物。藥物可用蟹安、纖蟲克、纖蟲凈等。
3.使用一個療程的內(nèi)服藥物拌飼投喂,5月最好每半個月使用一次。藥物可用腸炎暴殺、諾氟沙星等。 (謝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