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勇
【摘 要】隨著多媒體迅猛發(fā)展,傳統(tǒng)媒體受到空前擠壓,特別是廣播評書,從前的“千家萬戶聽評書,萬人空巷聽蘭芳”那種廣播評書鼎盛時期已經(jīng)成為歷史。廣播評書的現(xiàn)狀是說書的少,學書的少,而且理論研究不足,專業(yè)的評書創(chuàng)作人員寥寥無幾,現(xiàn)如今的全國評書廣播,幾乎成了單田芳重播專場,評書新人新作幾乎為零。面對新媒體的巨大沖擊,營口廣播電視臺不等不靠,自己培養(yǎng)評書演播人才,自己研討創(chuàng)作新評書,幾年來創(chuàng)作的評書多個獲遼寧文藝曲藝類一等獎,并在全國二十多家電臺播出。
【關鍵詞】廣播評書困境 研究創(chuàng)作新評書 傳承民族文化 服務評書聽眾
一、廣播評書輝煌歷史及現(xiàn)狀
評書是我國傳統(tǒng)的民間曲藝種類,最初采用“撂地”的形式露天演出,后來才逐漸進入茶館、書館表演。廣播評書則是指無線電廣播興起以后,通過電臺播出的評書。
新中國成立后,廣播評書也進入一個新的發(fā)展時期,那個階段評書有《紅軍萬里長征渡烏江天險》《呂梁英雄傳》《三國演義》《水滸》《三里灣》《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智取婁山關》等。1979年劉蘭芳改編播講的長篇評書《岳飛傳》,產(chǎn)生了意想不到的轟動效應,相繼被全國17 個省63 家電臺播放,1984 年單田芳改編播講的近代歷史評書《百年風云》,是繼《岳飛傳》后再次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的廣播評書,這一時期評書達到了鼎盛。
到了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隨著電視、網(wǎng)絡的逐漸興起,廣播傳播優(yōu)勢開始下降,以廣播為主要載體的評書也開始走下坡路,老一輩評書演員逐漸退出了演播舞臺,而新一代評書演員又后繼乏人。傳統(tǒng)的100多部書目在新中國成立后幾十年拼得也差不多了,創(chuàng)作新評書自然落到下一代人來完成。一部經(jīng)典評書必然要經(jīng)過大量的改編,工作量不亞于將原著重寫一遍,還要在實踐中不斷地檢驗效果。創(chuàng)作現(xiàn)代評書,難就難在創(chuàng)作改編花費力氣大、回報率低,稿酬回報率不足一部電視劇創(chuàng)作回報率的百分之一,甚至是千分之一。沒有了創(chuàng)作人員,評書演員們通常只能是拿過一部作品,簡單看看就開始照本宣科,這樣的評書,什么生動形象、起伏跌宕、峰回路轉(zhuǎn)、刀光劍影等等完全沒了評書的味道。
二、歌頌真善美,廣播評書走自我創(chuàng)新發(fā)展之路
1. 評書藝術要想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始終離不開人們生活的時代,離不開精彩紛呈的社會,其內(nèi)容必然是緊緊貼近群眾反映現(xiàn)實生活。幾十年來評書一直是營口廣播電視臺拳頭欄目,是電臺收聽大戶和創(chuàng)收大戶。近些年來面對評書創(chuàng)作市場低迷、演播人員匱乏等現(xiàn)狀,營口臺不等不靠走自我創(chuàng)新發(fā)展道路,2010年創(chuàng)作錄制了現(xiàn)代評書《褐色美人蕉》。當今中國,環(huán)境污染、霧霾嚴重已經(jīng)是不爭的事實,現(xiàn)代評書《褐色美人蕉》正是一部與破壞環(huán)境作斗爭、保護生存環(huán)境、歌頌真善美的現(xiàn)實題材作品。評書《褐色美人蕉》一播出,即得到社會各界廣泛好評,當年獲遼寧文藝一等獎,并在全國二十多家電臺播出。評書《褐色美人蕉》片段:“劉若雪走近一看明白了,攪拌機攪拌的是什么呢?高溫下的瀝青,整個車間是煙霧濃烈,機器轟鳴,又嗆嗓子又震耳朵,她躲在暗處,用微型攝像機悄悄拍攝,鏡頭里,先是一股股黃煙、紫煙、黑煙,再往下是工人的衣服、褲子、口罩,那衣服褲子口罩被熏得又黑又臟,拍完瀝青車間,后面是涂料車間,剛一靠近,一股股又酸又臭的味道撲鼻而來,她一陣陣惡心強忍著,用微型攝像機開始掃描。咱們前文書說過,劉若雪今天晚上自打保安部里邊出來開始行動,有一個主兒在暗處緊緊跟隨,劉若雪翻墻進入了生化研究所,這個主兒進入生化研究所,劉若雪拍攝操作工、拍攝化學罐這些污染證據(jù),跟隨劉若雪這個主兒就把劉若雪拍攝的整個過程用微型攝像機給全錄下來了,你看劉若雪那么機警、那么聰明,愣沒發(fā)現(xiàn)有人跟蹤。劉若雪拍攝完了剛想離開,噌,由打化學罐旁邊躥過來一個人,啊!劉若雪嚇得就是一愣!”
2.當今社會,雖然越來越多的人注重公民素質(zhì)和道德品質(zhì),但卻也有一部分人缺少愛心,無視公德,更談不上為人民服務,碰瓷兒的、老人跌倒不敢?guī)头龅牡鹊葘乙姴货r,我們抓住人們呼喚愛心、渴求正義、弘揚社會正能量的心理,創(chuàng)作了一部反映道德高尚、敬業(yè)奉獻的評書《雷鋒》。評書《雷鋒》當年獲遼寧文藝一等獎。評書《雷鋒》片段:“簡家塘地主惡霸譚七少,得知解放軍馬上就要解放望城縣簡家塘這一帶,嚇得這天天一擦黑兒拉馬套車,什么金銀細軟綾羅綢緞裝了好幾大車,譚七少的兒子喜寶舉著個馬燈在院里給照亮。前文書咱不是交代過嗎?游擊隊長彭茂林和地下交通員老房頭兒交代給庚伢子一個特殊任務,監(jiān)視譚七少家一舉一動,絕不能讓這壞蛋跑了。這庚伢子就是雷鋒小時候的名字。譚七少想趁著天黑倒騰東西逃跑,他哪知道庚伢子跟好伙伴向秋生騎在譚家大院北墻外大樹上把老譚家看得清清楚楚的。秋生哥,看見沒,他們要逃跑,我在這盯著,你趕緊去房爺爺那報告。秋生走了,庚伢子在樹上著急,秋生能不能找著房爺爺,別沒等房爺爺來譚七少要跑了呢,這個小腦瓜兒可不白給。他靈機一動從樹上出溜下來了,他先跑到前門兒,拿棒子把門環(huán)兒穿一塊兒、用繩子綁上,又回到后門兒,把后門兒也別上綁上。就在這時候,啪啪啪,遠處槍響了。槍響了庚伢子聽見了,院兒里老譚家一家人也都聽見了。譚七少聽到槍響特別害怕,拔出手槍直奔大門,沖到大門拉開門閂一拽,嗯?怎么開不開呀,哎呀、不好,大門被反鎖上了,看來解放軍已經(jīng)把我們家給包圍了。其實他哪知道,這不是剛才庚伢子把門給捆綁上了嗎?譚七少見大門兒出不去了,他調(diào)頭就奔后院兒跑。到了后院后門兒也開不開,他瞅著高墻直嘆氣:我他媽要會輕功,腳尖兒一點地,扭腰提氣,噌,我就躥上去了,哎呀、我這也不會輕功啊,現(xiàn)學也不趕趟啊,哎,他一眼瞧見墻根兒戳著一架梯子,順梯子上了墻頭,提氣閉眼往下跳,這腳剛一落地,砰!有人把腿給抱住了:狗漢奸,你往哪兒跑。譚七少做夢也沒想到墻外有人哪,我、我、我不跑,你不跑、你不跑你翻墻干什么,譚七少一聽這聲音,哎,這不是個小孩兒嗎?他低頭仔細一看,噎,庚伢子,小兔崽子,咣咣就是兩拳?!?/p>
3.當前創(chuàng)作評書困難很多,如何讓評書藝術走出低谷,讓評書創(chuàng)作重新繁榮?營口廣播電視臺不等不靠與時俱進,2016年創(chuàng)作了20集反映社會正能量系列評書《遼寧好人》。
系列評書《遼寧好人》毛豐美片段:上任那天,啪啪啪,毛豐美把桌子拍得叮當山響:“各位,開弓沒有回頭箭,全村4000多老少爺們把咱們幾個推上來了,咱就不能讓大家伙心涼,過去這些年鄉(xiāng)親們的日子苦透了,家家戶戶窮得一個個臉比兜都干凈,今兒個我決定往后咱們幾個村干部工資不再向老百姓攤派了!”其他幾位村干部一聽有的發(fā)愣有的皺眉:“主任,村干部工資歷來都是村民出,上面又不給,不向下面要,咱幾家喝西北風啊。是啊,豐美,我老媽就你大娘歲數(shù)大了身子骨不好,藥得常年盯著。老毛,不掙錢我們家你侄兒拿什么娶媳婦?!泵S美見大家伙發(fā)急,忙把手一擺:“咱不向老百姓伸手,不等于村干部不開工資,你們幾個的錢我來想辦法?!遍_完會毛豐美回家戴上皮帽子穿上老棉襖跑城里四處轉(zhuǎn)悠,一連觀察了好幾天,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發(fā)現(xiàn)有一伙人倒騰小米跟土豆,賣的小米黃澄澄均勻飽滿,土豆個大皮兒薄沙瓤,買的人仨一群倆一伙從不斷流。毛豐美心說這買賣不錯。摸到了小米土豆發(fā)貨地點,回村東挪西借籌了4萬塊錢帶4個人坐火車就去黑龍江了。就這樣忙活了一冬,凈掙一萬多塊,上個世紀80年代初一萬多塊,可不是個小數(shù)目,大家伙心氣兒一下子提起來了。
《遼寧好人》王桂蘭片段:村里修路開工這一天,拖拉機轟隆隆直奔村西邊兒王桂蘭四叔家,村民們聽說今兒個要推倒王老四家房子,撂下家里的活都來看熱鬧,拖拉機還沒等停住,王老四一個高兒從院里蹦出來了:“開拖拉機的,你算干嗎吃的,推我房子你試試”。村干部忙過來解釋,修路是村兒里計劃好的,王書記親自拍板的?!巴鯐?,不就是吃里扒外的王桂蘭嗎?鄉(xiāng)親們都在我說說,王大書記這些年,凈拿親戚開涮、拿家里人開刀,別人不說就說國貴,國貴大家都認識吧,王大書記的親弟弟,我親侄兒,之前村里有片荒地對外承包,地質(zhì)不好連水都上不去,叫誰承包誰不承包,王桂蘭死說活說非要讓她弟弟國貴承包那片荒地,18畝荒地接過手不長時間,國貴就聽說一畝50元了,不是70元,找村里要差價,王桂蘭一口回絕了,說承包合同簽了不能改,村支書的親戚就得吃點虧。嘿,大伙聽聽,這叫什么道理。”王老四越說越來勁兒,這時有人喊:“王書記來了”。幾百雙眼睛頓時都瞧著王桂蘭。她蹭蹭幾步?jīng)_進人群:“修路是全村子的大事,不能因為你一戶影響了大局?!薄肮鹛m哪,不是四嬸我挑理,全村兒846戶,憑啥推我家的房子?!薄巴豕鹛m,你當你的書記,我過我的日子,你眼里沒你這個四叔,四叔也沒有你這個侄女!”
創(chuàng)作新評書,不單單是傳承弘揚民族藝術,豐富廣播節(jié)目內(nèi)容,更主要的是用身邊的人和事,反映現(xiàn)實生活,歌頌真善美,弘揚社會正能量,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從火熱的生活中尋找提煉更多的好人好事,創(chuàng)作出一部部生動形象精彩紛呈的好評書。
(作者單位:營口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