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寧
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有三種常見方式:保護色、擬態(tài)和警戒色。保護色是指動物所具有的與環(huán)境色彩相似的體色;擬態(tài)是指某些生物的外表形狀與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相似的狀態(tài);警戒色指具有報復攻擊能力的動物,長著刺眼的體色,對天敵有警戒作用。對于小學中年級段的學生,并不需要對這三種常見適應方式全部掌握,但可以通過實踐活動,加深對保護色的成因、在生物進化中的意義及其如何發(fā)揮作用的理解,形成對于生物適應的感性認識,而不只是對生物知識的機械記憶。
一、課程重點
通過設想并創(chuàng)設適合某一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使學生深刻感受自然界的神奇之處,并學習制作生物習性研究報告,初步體驗科學研究報告的撰寫過程。
【涉及領(lǐng)域】科學、生物、藝術(shù)、語文
【建議年級】小學中年級
【建議時間】90分鐘
【材料】畫圖工具如畫筆等;毛根;繪圖紙;棉花球;手工棒;膠水;剪刀;鞋盒;小石子;細棍或樹枝;膠帶
二、課程任務
教師向?qū)W生介紹生物在大自然中自我保護的手段,及人類從中汲取的靈感;讓學生通過“尋找隱藏的動物”與“迷彩服連線”活動,加深對“保護色”概念的理解;讓學生分小組完成任務:利用給定的材料,為一種動物設計并創(chuàng)建一個適合其生存的環(huán)境,最后展示作品與報告。
三、課程步驟
1.神奇動物在哪里(10分鐘)
教師出示類似圖1的一組圖片,請學生找出隱藏的動物。
【指導語】許多自然界中的動物都會通過各種手段來使自己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比如保護色。這些圖中藏著什么動物?請你們找出來。
此后,組織學生討論以下內(nèi)容。
(1)列舉其他有保護色的動物。
(2)除了躲避危險,保護色還有什么作用?
(3)除了保護色,動物還有哪些生存絕招?
(4)想象并描述生存技巧是怎么形成的。
2.迷彩服連連看(10分鐘)
教師總結(jié)學生的討論并做必要補充和解釋。
【指導語】保護色是動物用來隱藏或保護自己的一種手段。它不僅可以使弱小的動物躲避天敵,強大的捕食動物也會用它來隱藏自身從而接近獵物。人類根據(jù)保護色的這一特性,研制出了迷彩服。
教師出示兩組彩色照片,請學生找出不同的迷彩服所適用的環(huán)境(見圖2)。學生通過連線會發(fā)現(xiàn)保護色的兩個特點:一是顏色,二是花紋,都與環(huán)境類似,正是這些特點使具有保護色的動物可以很好地隱藏自己。
3.宣布任務及評價量規(guī)(5分鐘)
先將學生分組,再宣布任務,展示評價量規(guī)。
【指導語】各組將會分到一種動物,這種動物可能是現(xiàn)實世界中存在的,也可能是想象出來的。各小組需要分析這種動物的特點,然后建造一個適合它生存的環(huán)境。你們的作品將會按照這個標準(見表1)來評分。(教師允許學生針對評價量規(guī)提問并作出適當解釋。)
4.分析動物特點及設計環(huán)境制作方案(15分鐘)
向?qū)W生出示可以使用的材料,給各小組分配動物形象(可給年齡較小的學生分配常見動物,給年齡較大的學生分配想象出來的動物)。要求各小組發(fā)揮想象力,就動物的形態(tài)、特點、生活習性和可能生存的環(huán)境進行討論,形成組內(nèi)一致的設計方案。教師巡視,并使用以下問題對學生進行啟發(fā)。
(1)這是什么類型的動物?(如昆蟲、鳥類)
(2)這種動物身體的各部分有什么特點?
(3)這種動物體型如何?
(4)這種動物是白天行動,還是夜間行動?
(5)這種動物以什么為食?
(6)這種動物的天敵會是什么樣子?
接下來,各小組將制作方案、要使用的材料和分工畫在設計圖上并標注,將完成的設計圖交給教師確認后,領(lǐng)取材料,開始制作。
5.創(chuàng)建環(huán)境及撰寫報告(30分鐘)
各小組合作完成任務(其中有人負責撰寫報告)。教師巡視,用以下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
(1)描述一種生物,除了前面提到過的,你還能想到哪些?
(2)如何描述這種生物的生存環(huán)境?
(3)它的生存環(huán)境包括了哪些因素?
(4)除了環(huán)境,其他生物會對它產(chǎn)生什么影響?
【撰寫報告】每小組提交一份報告,只需要對生物本身、環(huán)境因素、其他影響因素這三個方面進行簡單描述即可。對于其合理性,不做苛求。
6.展示(20分鐘)
給每個小組至少5分鐘的時間,展示本組作品和報告。具體形式不限,學生可以將情節(jié)和故事帶入作品展示。此后,教師和其他學生針對撰寫報告時所提出的要求進行提問,小組成員回答。展示結(jié)束后,要求小組對報告進行完善。
(責任編輯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