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熱·索南才讓
一
桑熱嘉措先生于1896年出生在安多丹斗山附近石大倉嘎牙日麥察家族(今青海省化隆縣巴燕鎮(zhèn)石大倉),是一戶藏族農民家庭,也是一個信仰藏傳佛教寧瑪派的家庭。祖上在石大倉靠山建家立業(yè),稱牙日倉。據史書記載,嘎牙日家族在吐蕃歷代法王時期,曾繁衍生息在衛(wèi)藏凈土的藏茸(今西藏札什倫布寺附近)地區(qū),并成為法王執(zhí)掌國政的棟梁。桑熱嘉措先生年幼時父母取名丹巴雅佩,意即佛教昌盛。父親班瑪扎西對自幼聰穎好學,喜歡讀書的桑熱嘉措寄予厚望,希望桑熱嘉措長大后成為一名通達藏族文化和藏傳佛教顯密經論的博學的有文化修養(yǎng)的人。1903年,桑熱嘉措7歲時,父母將他送往化隆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巴燕乙什扎寺出家為僧,拜藏族著名學者晉美丹曲嘉措為師,學習藏語文基礎知識,修習佛教顯密經典,鉆研佛學基礎理論,誦讀佛教經文頌辭,特別是對藏傳佛教經典《中觀論》《般若波羅蜜多》《律經》《俱舍論》《菩提道次第廣論》等核心內容熟記在心,融會貫通,有著獨到的研究。在寺院學習氛圍很濃的環(huán)境中,受到良好的藏文化基礎教育和藏傳佛教文化的熏陶。在胞兄晉美的關懷支持下,藏語文基礎知識和佛教顯宗理論的學習進步很快,受到寺院僧侶們的好評。8歲時在以辯經聞名的著名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夏瓊寺僧人習經法會上,能背誦許多佛教頌詞。年輕的桑熱嘉措先生十分向往藏傳佛教格魯派僧侶們嚴謹而刻苦的修習精神,更是向往格魯派高僧賢哲們博大精深的佛學知識,他懷著無比仰慕、欽敬之情和渴求知識的心愿,來到朝思暮想的支扎寺。支扎寺地處青?;?、貴德、湟中三縣交界處。這里山清水秀,林木蔥郁,環(huán)境優(yōu)雅,是僧人修行習經的理想圣地。支扎寺向來以辯經、習經、論經而聞名遐邇,尤擅長藏傳因明學的修習和研究。1914年,24歲的桑熱嘉措來到著名藏族學者、高僧活佛夏瑪爾班智達更登丹增嘉措于1903年創(chuàng)建住持的藏傳佛教寺院支扎寺,繼續(xù)研修佛教顯密經典理論,并注重學習藏族傳統(tǒng)文化大小五明學。在聲明、修辭、詩歌、韻律、因明、哲學、語法、邏輯及書法等方面造詣頗深,有著獨到的研究。成為博學廣聞、德行嚴謹、博愛寬容、尚文厚德的智者,被恩師卡崗格西赤列嘉措賜名桑熱嘉措,在夏瑪爾班智達膝下聆聽佛教顯密經典教言講解,善結法緣,從而名揚藏區(qū)。桑熱嘉措先生在青海化隆支扎寺與其他老僧和完德哇一樣,過著獨善慎守,清貧靜雅的苦行僧生活。桑熱嘉措先生最大的心愿就是勤奮苦讀,通曉領會大藏經《甘珠爾》和《丹珠爾》所包含的全部奧義,以及藏族文化經典之所有奧義。程列嘉措大師把桑熱嘉措看作是最有希望的佛教經典和藏族文化的傳承者。因此,孜孜不倦,諄諄教誨,向桑熱嘉措先生講授藏傳佛教深奧教義和藏族傳統(tǒng)“十明”文化。這使桑熱嘉措先生在支扎寺一切隨緣,如魚得水,他手不釋卷,如饑似渴地閱讀佛教經典和藏文化典籍,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桑熱嘉措先生精深的佛學知識和超凡的辯經才能,使全寺僧侶心悅誠服。桑熱嘉措先生所寫詩詞更是寓義深刻,結構嚴謹,詞藻優(yōu)美,令人折服。1938年,桑熱嘉措先生在融會貫通、精深鉆研、熟練掌握藏傳佛教核心經典五部大論的基礎上向寺院提出參加“格西”學位考試的請求。參加寺院“格西”考試,談何容易,這是對一個佛教僧侶智力、能力、毅力和學識的檢驗。參加寺院“格西”考試的佛教僧侶,必須具備豐富的佛學知識,精通藏傳佛教因明學和五部大論,并要精通許多詮釋五部大論的名著名篇,要具有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流暢的論辯口才。應考時不可答非所問,更不可詭辯。根據桑熱嘉措先生的請求,支扎寺批準他在支扎寺舉辦的七月法會上,按照藏傳佛教寺院慣例進行最高一級的立宗答辯,以測試桑熱嘉措先生的佛學造詣和文化理論功底是否達到“格西”水平。桑熱嘉措先生接到“格西”學位答辯的通知后,認真準備,沉著應戰(zhàn),終于在全寺高僧中通過數次立宗答辯而獲勝,被授予“然堅巴格西”學位。桑熱嘉措先生創(chuàng)作的《十三世達賴喇嘛圖丹嘉措贊》的詩歌作品敬獻給九世班禪羅桑確吉尼瑪,受到九世班禪曲吉尼瑪、十世班禪經師俄曲活佛、十三世達賴喇嘛圖丹嘉措經師瑪哈班智達及六世嘉木樣經師關確珠等著名高僧和學者的稱贊。九世班禪曲吉尼瑪大師當時想讓桑熱嘉措先生擔任自己的秘書,但未獲得時任青海省主席馬步芳的準許。
二
1939年桑熱嘉措先生擔任青海省政府藏文秘書,并對政府的重要文件進行翻譯和審定。1940年,桑熱嘉措先生應邀在西寧蒙藏學校擔任藏文教師,從此開始了桑熱嘉措先生為之畢生奮斗的民族教育之路。桑熱嘉措先生在蒙藏學校主要講授藏語文和藏文文法課程。桑熱嘉措先生用雄宏的聲音誦讀課文,逐句講解、釋惑解難、孜孜不倦、百問不厭的教學風格,深得學生們的喜歡。同時還給不懂藏語的蒙漢民族學員講授藏語和藏文。1949年9月5日,青海解放的這一天,桑熱嘉措先生隨同化隆支扎寺活佛、僧眾赴西寧歡迎中國人民解放軍,并于同年9月11日,按照王震將軍的命令,擔任青海省人民政府翻譯科副科長,并開始翻譯國家法律、政策、公文等方面的文件。桑熱嘉措先生一生致力于民族教育、翻譯、出版、電影譯制、廣播播音及創(chuàng)辦藏文報刊等民族文化事業(yè),他工作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在維護民族團結,祖國統(tǒng)一,建立新的人民政權,積極宣傳黨的民族宗教政策,開拓和發(fā)展少數民族文化教育及出版翻譯事業(yè)方面做出了貢獻,為青海民族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傾其所能,成為青海民族教育事業(yè)的奠基人之一。當時在這里學習的許多藏族學生不懂漢語、漢文,為攻克這一難關,桑熱嘉措先生與時任校長的田恩玉一道,組織翻譯力量,將八部漢文課本翻譯成藏文,解決了沒有藏文課本這一長期困擾藏區(qū)學生學習知識的難題。同時著手編寫青海藏文語法、歷史、醫(yī)藥、美術、語文、數學、地理、自然等藏文教材,開創(chuàng)了青海民族教育史上藏文教材編譯和編寫之先河。當時蒙藏學校的教材是由學校自己刻版???。桑熱嘉措大師的母寺青?;≈г?,不但是一所講學辯經的場所,而且是刻版??辈匚慕浀涞牡胤?。寺院印經院既有書法工整的繕寫師,又有技法精湛的制版師。本寺高僧智者撰寫的經典著作都在這里勘刻印制,傳播到全國藏區(qū),頗受好評。桑熱嘉措先生就從支扎寺聘請刻版僧人來為蒙藏學校專門刻印課本,將藏文傳統(tǒng)長條木刻版形式改造成現代課本形式,刻印發(fā)行全藏區(qū)。為青海廣大民族師生,特別是藏區(qū)的教師和各班級學生提供了易教、易學、易懂的藏文教材,極大地促進了蒙藏學校的教材建設,奠定了青海藏文教材刻版??钡幕A。
解放前,由于長期的戰(zhàn)亂及軍閥統(tǒng)治,青海及全國蒙藏地區(qū)經濟文化十分落后,許多學齡兒童沒有接受教育的機會。新中國成立后,為了盡快改變這種貧窮落后的面貌,使廣大蒙藏農牧區(qū)盡早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經濟文化飛速發(fā)展的需要,桑熱嘉措先生急民族之所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在閱讀霍康譯師阿旺曲吉嘉措所著《語法明燈》司都班欽所著《司都文法》,俄曲卻桑所著《司都教言》、央堅珠貝多吉所著《語法善說》、《語法疑難明鑒》和《貢唐文集》等為理論依據的基礎上,先后于1950年至1952年編譯出版了內容新穎,時代感強,知識豐富的藏文教科書《藏文正字法》《文法要義》《字性組織法》等,并根據青海民族教育的現狀和實際,先后編譯完成了小學語文(1-2冊)、數學(1-6冊)、歷史(1-4冊)、地理(1-4冊)、自然(1-4冊)。這些藏文教材和教輔讀物經青海民族出版社出版發(fā)行后,深受社會各界讀者的歡迎,尤其是中小學青少年朋友的歡迎。同時負責編譯出版了藏漢對照《小學語文課本》《冬季文化課教程》,這些都作為全國藏文教材和農牧民掃盲讀物,發(fā)行到青海、西藏、四川、甘肅、云南等全國藏區(qū)和蒙古族、土族等地區(qū),為推動這些地區(qū)藏語文教學和藏文基礎教育產生了積極的影響。1955年3月,桑熱嘉措先生編寫的《藏文文法簡編》一書由青海民族出版社出版發(fā)行后,在甘、青、川、滇、藏等?。▍^(qū))頗有影響。書中的舉例和注釋運用馬克思唯物主義觀點,熱情歌頌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祖國,被公認為學習藏文語法基礎知識和通俗優(yōu)秀讀物,曾先后重印多次,仍暢銷不衰。桑熱嘉措先生撰寫了《漢藏蒙簡史》,給讀者介紹漢族、藏族和蒙古族歷史,使閱讀者擴大了視野,增長了知識。桑熱嘉措先生的授課或者說是他所編寫的藏文教材,有一個鮮明的特征,那就是給學生講授各種知識時,把藏文文法作為重點加以講解,他認為學好藏文語法是學習掌握藏語文知識的關鍵。所以他用更多的筆墨撰寫藏文語法教材,用更加通俗的語言講解藏文語法之奧義。除了藏文語法方面的論著外,還創(chuàng)作了《青海湖禮贊》《寄自長春的一封信》等詩歌。桑熱嘉措先生留給后世的詩歌作品并不多,但他的詩通俗易懂,膾炙人口,邏輯嚴謹,富含哲理。在《青海湖禮贊》中,先生用優(yōu)美通俗的語言,把青海湖的無窮魅力,美麗品質,夢幻般的湖水,以及周圍四季不同的景色,牧人甜蜜的微笑,盤花嬉戲的蜜蜂,群馬奔騰的雄姿,雪山環(huán)抱中像翡翠鑲嵌在草原上的青海湖的景色描繪的淋漓盡致。受先生《青海湖禮贊》的影響,人們相繼創(chuàng)作了許多贊美青海湖的詩歌,如藏族學者角巴東主先生創(chuàng)作的《青海湖贊歌》,扎西彭措先生的《獻給青海湖的歌》、端智嘉先生的歌詞《青海湖》、恰嘎旦正先生的《青海湖贊歌》等,都是在模仿桑熱嘉措先生《青海湖禮贊》的基礎上創(chuàng)作完成的,而且都成為不朽的傳世之作。1953年,針對青海蒙藏地區(qū)牧戶居住分散,相距遙遠,且隨季節(jié)游牧,居無定所,難于集中辦學的這一現實,也是當時阻礙青海民族教育發(fā)展的瓶頸問題,桑熱嘉措先生倡議并創(chuàng)辦了青海多個蒙藏學校。為少數民族學生創(chuàng)造了學習文化知識的條件,為青海民族教育的發(fā)展開創(chuàng)了新的辦學模式。這種辦學模式經實踐檢驗是符合當時青海蒙藏地區(qū)的現實情況,深受青海各族人民的贊賞。與此同時,他還參與創(chuàng)辦了青海民族學院、青海民族師范學校和青海民族專科學校,培養(yǎng)了一大批少數民族教師隊伍。桑熱嘉措先生經常寫一些激勵青年人奮發(fā)向上的詩歌,勉勵青年人努力學習文化知識,將來更好地報效祖國,報效社會。按照伊爾扎百戶貢列多杰的請求,桑熱嘉措先生把那里畢業(yè)的20多名學生全部招錄到青海蒙藏學校,這些學生畢業(yè)后成為青海省行政、民族、宗教、教育、翻譯、新聞、出版、廣播、學術研究等行業(yè)的骨干力量。1958年桑熱嘉措先生參與創(chuàng)辦了青海省工業(yè)學校、青海省農業(yè)學校、畜牧獸醫(yī)學校、青海省財政學校、青海省醫(yī)學院和青海大學。為培養(yǎng)少數民族文化知識人才和社會管理人才做出了重大貢獻。同年年底,他按照青海省委和省人民政府的指示精神,在青海都蘭、同德、同仁、剛察等縣,指導和協(xié)助當地政府創(chuàng)辦了20多所帳房小學。為解決師資困難的問題,舉辦少數民族師資培訓班,有效地推動了牧區(qū)教育的發(fā)展。桑熱嘉措先生終生關心民族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他在去世前一年86歲高齡時仍堅持用青海藏語廣播給全藏區(qū)中小學生講授《藏文文法》。在他的帶領下,青海藏族教育無論是學校建設、師資培訓、教材編寫等都走在其他省份前面,為青海藏族現代教育的持續(xù)穩(wěn)步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三
青海省人民政府成立不久,政府派桑熱嘉措先生到西寧市軍事委員會工作,并任青海省政府翻譯室副主任。在此期間桑熱嘉措先生主持翻譯了大量黨的民族平等團結、宗教信仰自由、祖國和平統(tǒng)一等方面的文獻資料和政策法規(guī),從此開始了桑熱嘉措先生漫長而艱苦的從政翻譯生涯。桑熱嘉措先生認真翻譯黨中央和人民政府有關民族平等團結,宗教統(tǒng)戰(zhàn)政策,以及政府法令法規(guī)等方面的文件和學習材料,翻譯出版后發(fā)往青海農牧區(qū),乃至全國藏區(qū)。他負責翻譯出版的有《約法八章》《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共同綱領》《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系統(tǒng)表》等。1954年10月,桑熱嘉措先生赴北京參加全國人大第一屆第一次代表大會的藏文翻譯工作,同著名藏族學者才旦夏茸等一道參加翻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法院組織法》《檢察院組織法》等,其后還參與指導翻譯和編輯出版《毛澤東選集》(1~4卷)等重要文獻的工作。他的譯文既忠實原文,始終堅持“信、達、雅”的翻譯原則,又有自己獨特的翻譯風格,語言通俗流暢,譯文頗似原創(chuàng)。在一次總結大會上,時任國家民委主任的薩空了先生用熱情洋溢的言辭高度贊揚了桑熱嘉措先生忘我工作,積極奉獻的主人翁精神,充分肯定了桑熱嘉措先生為我國翻譯事業(yè)所做的突出貢獻,并頒發(fā)了最高榮譽獎——金質獎章。當時中央領導得知這些圖書譯文質量高,要求重印出版發(fā)往全國蒙藏等少數民族地區(qū),為使廣大農牧區(qū)蒙藏群眾及時了解黨的路線方針,宣傳國家法律法規(guī),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促進社會安定團結,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發(fā)展民族經濟和文化,以及我黨在少數民族地區(qū)順利開展各項工作,起到了積極作用。桑熱嘉措先生是厘訂規(guī)范藏語詞匯的楷模,他曾多次組織青海、西藏、甘肅、四川、云南及北京等地的藏文翻譯專家,進行藏漢對照詞匯的收集厘訂和規(guī)范。桑熱嘉措先生在收集翻譯2000多條藏漢對照詞匯的基礎上,又翻譯增補了2000多條藏文詞匯,這些詞匯經桑熱嘉措先生最后審定編纂成《藏漢名詞匯集》(共4冊),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發(fā)行。這是一位藏族學者奉獻給漢藏文化交流事業(yè)的一份珍貴禮物,是打開藏漢文化交流之門的金鑰匙,它為促進我國新時期漢藏文翻譯工作創(chuàng)造了條件,奠定了基礎。桑熱嘉措先生的翻譯風格和翻譯精神,為學校師生、寺院格西、翻譯人員和學術研究者積極吸收和借鑒其他民族先進文化,樹立了榜樣,成為楷模。通過桑熱嘉措先生等老一輩藏族文化人的不懈努力,通過向國內外宣傳博大精深的藏文化,擴大藏文化在海內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加深人們對藏族文化的認同感和更進一步加強漢藏文化交流,使藏族文化的豐富內涵和悠久歷史毫無保留地展現在世人面前,使藏族文化固有的價值觀被世人所認同。尤其是通過交流、翻譯、宣傳和闡釋,使含真藏古的藏族文化,走出深居幽靜的佛教寺院,服務社會,服務廣大民眾,廣泛應用于教育教學、文化交流、語言翻譯、文學藝術、學術研究,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等民族文化的傳承、積累、弘揚和普及的實踐活動中。桑熱嘉措先生還是學習和踐行漢藏雙語的典范,他不僅向周圍的漢族同志虛心學習漢語文,還給侯生禎、黎丹、沈桐青、陳顯榮等漢族同志講授藏語藏文,并用通俗的語言講解藏文語法、修辭、歷史、文學、哲學和藏傳佛教杰出人物傳記,如《瑪爾巴傳》《米拉日巴傳》等,奠定了漢藏雙語教學的基礎。
1953年,桑熱嘉措先生帶領精通漢藏雙語的電影譯制小組,赴東北完成了《母子平安》《解放西藏》《金銀灘》《虎穴追蹤》《美麗的華西麗莎》《董存瑞》《上甘嶺》《智取華山》,以及反映內蒙古草原生活的影片《草原人民》和大型紀錄片《1953年國慶》等16部影片的譯制和藏語配音,使藏族群眾第一次看到了藏語影片,這在當時全國少數民族電影譯制事業(yè)中處于領先地位。由于這是一項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從初創(chuàng)到成熟,再到成功,桑熱嘉措先生付出了艱辛的勞動。為此,桑熱嘉措先生曾五次榮獲文化部和西北文教委員會的表彰和獎勵;1956年文化部又授予他金質獎章,長春電影制片廠熱情地贊揚他的工作態(tài)度,為藏族人民服務的高尚品德和藏語電影譯制事業(yè)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并贈送了齊白石的名畫和一批精制的文具。桑熱嘉措先生開創(chuàng)了我國歷史上用少數民族語言文字譯制電影,特別是用藏語譯制電影之先河,同時也為青海電影譯制事業(yè)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1950年1月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成立,桑熱嘉措先生當選青海省人民政府委員會文化教育委員。同年4月任西北軍事委員會文化教育委員,一直為青海的民族教育,特別是藏文化教育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桑熱嘉措先生曾參加青海參觀團,赴北京等地觀看和感受祖國日新月異的發(fā)展變化。桑熱嘉措先生在北京中南海受到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的接見,毛澤東主席緊握桑熱嘉措的雙手,無比動情地說:“桑熱先生,您的名字如雷貫耳,早有所聞。彭老總和王震同志經常提起您的名字。您是藏族人民的優(yōu)秀代表,忠誠的愛國人士,您為我黨做了許多工作,今天我要感謝您。愿您回去后繼續(xù)為人民服務,為青海各族人民努力工作”。這是人民領袖毛澤東對桑熱嘉措先生的殷切期望,是最高褒獎,也是桑熱嘉措先生一生的真實寫照。
從北京回來后,為了把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及時地傳達給藏族干部群眾,1951年1月16日,在桑熱嘉措先生的精心組織和領導下,創(chuàng)辦了我國歷史上第一份藏文報《青海藏文報》,面向全國藏區(qū)發(fā)行。成為黨和國家在全國藏區(qū)宣傳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規(guī)、科技文化和溝通信息的主要新聞傳媒?!肚嗪2匚膱蟆返膭?chuàng)辦在藏區(qū)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發(fā)行面不斷擴大,發(fā)行量不斷增加。桑熱嘉措先生對報紙刊登文章進行翻譯,加工潤色外,還親自撰寫評論、散文、詩歌以及宣講政策、輔導課文等,使報紙的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加活潑。1952年,按照青海省人民政府的部署,桑熱嘉措先生開始著手籌建青海藏語廣播電臺。在初創(chuàng)階段,他不辭勞累,自己任編導、翻譯和播音員,最初15分鐘的藏語節(jié)目播放后在青海藏區(qū)聽眾中產生廣泛影響。后來在藏語廣播的基礎上籌建了青海人民廣播電臺,桑熱嘉措先生的藏語播音,聲音渾厚蒼勁,深沉穩(wěn)重,吐字清晰,他的聲音時?;厥幵谶|闊草原、雪山、牧場、城鎮(zhèn)和農村上空,給千百萬藏族聽眾傳播著黨和國家的聲音。人們聽著他的播音,心中吹拂著溫曖的春風,猶如品嘗甜蜜的玉液瓊漿。并于同年,桑熱嘉措先生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曾多次隨同愛國老人、文化泰斗喜饒嘉措大師去青海各地佛教寺院進行抗美援朝的宣傳和捐資活動,為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勝利,表達了一位藏族知識分子的崇高情懷和拳拳之心。為愛國主義、民族團結教育做了許多有益的事,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1959年,桑熱嘉措先生參加中國少數民族出版工作者代表團赴原蘇聯吉爾吉斯、烏孜別克、哈薩克斯坦等加盟共和國的少數民族出版機構進行訪問,這是一個代表國家的訪問團,有很高的規(guī)格,桑熱嘉措先生是中國少數民族出版代表團成員中唯一的藏族代表。因而,國家民委特意為他制作了一套出國禮服。這套禮服按照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贊的禮服制作,當桑熱嘉措先生從國家民委工作人員手中接過這套由國家領導人親自指示制作的禮服后,激動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貒?,桑熱嘉措先生撰寫了《蘇聯烏孜別克、吉爾吉斯、哈薩克斯坦加盟共和國訪問散記》,由青海民族出版社出版發(fā)行,為國際間少數民族出版工作的交流,繁榮和發(fā)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桑熱嘉措先生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1959年,參加國慶十周年觀禮,并赴上海、江蘇、天津、浙江、湖南等省市參觀時,桑熱嘉措先生深有感觸地說:“祖國美麗的河山,使我更加熱愛祖國,祖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使我更加熱愛社會主義,熱愛中國共產黨?!鄙峒未胂壬仁且晃荒_踏實地的實干家,又是一位誨人不倦的好老師。他經常教育和勉勵青少年朋友,勤奮學習,努力工作,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他在贈給青年朋友們的一首詩中這樣寫道:“親愛的青年朋友們,你們生活在像鮮花盛開一樣的時代,莫將無為耗費寶貴的青春,在未來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的道路上,要勇敢地肩負起自己的工作重任,永不松懈。”
二十世紀60年代初,身兼數職的桑熱嘉措先生,在百忙中抽時間參加少數民族優(yōu)秀古籍和民間文學的收集、整理和出版工作。他向青海省政府領導反映搶救、整理和出版少數民族古籍和民間文化遺產對繼承和發(fā)展祖國民族文化的重要意義,省政府領導采納了他的建議和請求,并撥專款予以扶持,同時還舉辦了民族民間文化挖掘、整理、搶救和出版培訓班,并成立了相應機構。1962年,他與著名藏學家才旦夏茸、古嘉賽、歐旺群佩等收集整理藏族民間英雄史詩《格薩爾》。收集整理的《格薩爾——霍嶺大戰(zhàn)》等在青海藏語臺廣播和由青海民族出版社出版發(fā)行后,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深受藏族讀者的歡迎,為藏區(qū)農牧民群眾學習藏文和發(fā)展藏族民間文學事業(yè)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為繼承和弘揚藏族優(yōu)秀民間文化遺產做了一件有益的事。受此影響和引導,全國涌現出了《格薩爾》搶救、整理和出版熱潮,眾多《格薩爾》民間藝人在《格薩爾》舞臺上粉墨登場,大顯身手。中國社會科學院、西藏大學、西北民族大學、四川省文化廳等先后相繼成立《格薩爾》研究所,整理出版大量《格薩爾》書籍,把《格薩爾》推向世界民間文化之巔峰。十年動亂期間,桑熱嘉措先生遭受迫害,被迫停止工作,被送回原籍青海化隆勞動改造。在這期間,雖然政治壓力極大,生活窮困不堪,身心勞累,但他還是堅持參加勞動,并經常閱讀報刊圖書,鉆研學問,了解和掌握各種信息,關心國家大事。他始終相信黨,相信黨的民族統(tǒng)戰(zhàn)政策,堅信社會主義事業(yè)一定能夠勝利?!拔母铩苯Y束后,黨和政府為他平反,恢復名譽和職務。他老當益壯,振奮精神,決心在有生之年為少數民族文化出版事業(yè)多做貢獻,拿起他那被停十多年的筆,撰寫《藏族史要》等歷史著作,《藏文正字法》等藏族語言學和藏文語法方面的論著,這些文章刊登在《青海藏文報》等報刊。桑熱嘉措先生所撰寫的藏文語法論著通過廣播電臺講授傳向廣袤的農村牧區(qū),他用智慧的甘露惠及無數莘莘學子。重新修訂再版了《藏文文法簡編》等著作,被青海民族出版社特邀為《章恰爾》期刊編委會委員。在《章恰爾》期刊上發(fā)表了長詩《老漢我心里的話》《寄自長春的一封信》《青海湖禮贊》等,熱情歌頌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給少數民族文化出版事業(yè)和翻譯事業(yè)所帶來的繁榮景象和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桑熱嘉措先生所創(chuàng)作的文學作品,所撰寫的學術論著,或是所編寫的中小學教材都有顯著的特點,那就是汲取藏族傳統(tǒng)文化之精華,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深刻領會讀者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感受,依據支扎寺教程,始終保持支扎寺夏瑪爾仁波切的文風。桑熱嘉措先生認為,我們必須重視文化的繼承性、傳承性和延續(xù)性,只有全面繼承人類文明的文化歷史成果,才能有所創(chuàng)新。他所撰寫的論著具有很高的創(chuàng)新價值和實用價值,廣泛應用于教學、翻譯、文學創(chuàng)作等領域,被人們譽為楷模,奉為典范。桑熱嘉措先生開創(chuàng)了漢藏翻譯事業(yè)的先河,為學校教師、寺院僧侶、翻譯工作者,向青海省內外,乃至世界宣傳和交流藏族文化樹立了榜樣。桑熱嘉措先生是中國民族語言學家、教育家、翻譯家和忠誠的藏族愛國學者,亦是民族語文工作者和民族出版工作者的楷模,即是到了暮年仍為國家和民族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一如既往地發(fā)揮著光和熱。
桑熱嘉措先生歷任青海省教育廳廳長,青海省翻譯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民族文化研究會名譽委員、青海省政府秘書處藏文秘書、青海省軍事管制委員會秘書處翻譯科副科長、中蘇友協(xié)青海分會副會長、青海民族師范學校校長、西北文教委員會委員、青海省文教廳廳長、中國電影工作者協(xié)會理事、青海省第一、二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二、四、五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青海省佛教協(xié)會常務理事、青海省第四屆省政協(xié)副主席等職。桑熱嘉措先生在雪域高原享有崇高的聲譽,作為著名藏族學者和民族教育家收入《中國名人大辭典》和《民族教育家大辭典》。
四
1982年6月22日,桑熱嘉措先生走完了人生的最后歷程,在青海省省會西寧逝世,享年87歲。桑熱嘉措先生逝世那天,恰遇十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贊來青海視察工作,班禪大師剛下飛機就傳來噩耗。班禪大師在西藏扎什倫布寺、拉卜楞寺,青海塔爾寺、循化尕楞寺活佛的陪同下,來到桑熱嘉措先生靈堂前,見老人遺體安放在靈床上,覆以黃緞,安詳地仰臥著,床前擺放香案敬香燃燈供奉。班禪大師風塵仆仆,趕來奔喪,悲從心中涌起,從隨從手中接過一條潔白如雪的哈達,雙手高擎,身軀微躬,神情激動地輕聲用藏語說道:“您好啊,我來遲了!”然后恭敬地合掌胸前,慈目微閉。接著班禪大師為桑熱嘉措先生奉誦超度經,眾活佛也隨之奉誦,將近半個小時的誦經在人們悲痛的哀悼中結束。班禪大師率眾活佛躬身退至門口,轉身戀戀不舍地離開了靈堂。隨后,青海省黨政及有關部門的領導先后前來憑吊、慰問家屬。按照桑熱嘉措先生遺囑,遺體送往桑熱嘉措先生生活了30個春秋的家鄉(xiāng)支扎鄉(xiāng),按藏傳佛教儀式火化,骨灰送往佛教圣地五臺山。桑熱嘉措先生生前的積蓄和補發(fā)的工資,按遺囑分別給塔爾寺、拉卜楞寺、乙什扎寺、支扎寺、夏瓊寺、尖扎嘛呢康等各佛教寺院做佛事費用,部分捐獻給青海藏區(qū)貧困學校。
桑熱嘉措先生一生勤于著述,嚴謹治學,生活儉樸,淡薄名利。著名藏族詩人、愛國學者東嘎·羅桑赤列稱贊桑熱嘉措先生是“雪域高原一朵智慧的白蓮花”。桑熱嘉措先生不愧是新中國第一代杰出的藏族愛國學者,是民族教育、新聞廣播和翻譯出版事業(yè)的拓荒者,我們將以桑熱嘉措先生高尚的人格,無私的奉獻精神為楷模,努力做好民族教育和翻譯出版工作,更好地擔當起繁榮和發(fā)展藏族文化的歷史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