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亦雯
摘要:許鞍華作為女性電影導演,在其電影中也更多的關注女性,關注生活中的平淡細節(jié)。始終堅持小眾文藝電影的創(chuàng)作方向。本文選擇她四部比較有代表性的電影來作為研究對象,探索許鞍華導演的電影多數(shù)關注小人物的普通生活的特點,及電影中對于傳統(tǒng)女性角色的細膩刻畫。
關鍵詞:許鞍華;女性;真誠;生活化
一、從清水百合到嬌艷玫瑰:女性導演創(chuàng)作的優(yōu)勢
當代我們所熟知的大部分女性電影導演,創(chuàng)作的特點大多都集中在表達女性的情感生活,關注當下女性的生存環(huán)境,與她們?nèi)绾螒獙ι畹膲毫?。比如許鞍華的《桃姐》、蔣雯麗的《我們天上見》、馬儷文的《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以及李玉的《觀音山》等。同時這些電影也都是走小眾文藝電影的道路,并不刻意追求商業(yè)價值,而是完全的意在表達導演的情感態(tài)度。
她們的堅守與關注,……頑強地表現(xiàn)自己對生活的感悟[1]。
《我們天上見》就是講述了一個女孩子與姥爺之間的故事。姥爺與外孫女,是再普通不過的人物關系。影片所講述的故事也很簡單質樸。但是在這其中卻展現(xiàn)了動人的親情,充滿誠意。不管是對于老人還是女孩兒的人物塑造都簡單樸實,也并不刻意煽情。充分體現(xiàn)了女性導演在拍攝中擅于把握人物最細膩的真情實感的特點。真實的表達了導演想要傳遞給觀眾的感動。
馬儷文的《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也是選用了最為常見的人物關系,一對母女。也回避了極其劇烈的矛盾重提。只是講述在得了重病的母親和擔憂母親的女兒之間也因為彼此的關心而產(chǎn)生了很多生活中的問題。也透過她們折射出每個普通家庭生活所面臨的問題。即使是在最為親密的親人之間,也面臨很多無法言說的壓力。
這些電影大多都是小成本制作,并沒有太多的票房回報。但在市場和票房的壓力的下,一些改變必然會發(fā)生。
2000年以來,……向市場廣大的內(nèi)地票房展開了猛烈攻勢。[2]
比如新生代女導演徐靜蕾的《杜拉拉升職記》,講述了一個小白領的職場奮斗史,這其中自然穿插著吸引人眼球的愛情線。而且由于這部影片在最初就瞄準了年輕人這一群體,并且選擇了吸引這個年齡段觀眾的奮斗加上愛情的題材。所以這部電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獲得了過億的票房,遠高于她的處女作《我和爸爸》。還有金依萌導演的《非常完美》,這部愛情輕喜劇也同樣收獲了過億票房。而一向擅長溫情路線的馬儷文導演卻在轉型中遇到了問題,她導演的電影《桃花運》,即使是邀請到著名的影星葛優(yōu)的加盟,希望能向高票房發(fā)起沖擊,結果卻是不盡如人意。
其實在這些女性電影電影導演在商業(yè)轉型的過程中,她們對于女性角色的塑造也不再是傳統(tǒng)的形象,而是更果敢辛辣。她們的關注點也更多放在年輕女性面對職場壓力還有愛情選擇,以此來吸引走進電影院的年輕群體。但不管是面對成功轉型的榜樣亦或是失敗的案例,仍有女性導演在商業(yè)片席卷而來的浪潮之下堅持自己的態(tài)度和精神。而香港女導演許鞍華則是這堅守中最明顯而獨特的那一個。
二、溫潤如水柔中帶剛:許鞍華鏡頭下的傳統(tǒng)女性
在許鞍華的鏡頭下,對女性角色的刻畫她一直有著獨特的偏愛。可能因為導演本身的生活經(jīng)歷,閱人無數(shù)。自然對自己鏡頭下所刻畫的形象有著細膩敏銳的視角。在她的鏡頭下我們能看到傳統(tǒng)女性身上的美好特質也能看到那些堅強背后隱藏起的柔軟。
(一)《女人四十》:溫柔的女強人
這部電影中的女主人公阿娥其實是很多現(xiàn)代的職業(yè)女性的縮影,同時兼顧家庭和事業(yè)。面對來自多方的問題和壓力。但是在影片中,阿娥卻并沒有在家庭和事業(yè)的兩面夾擊下產(chǎn)生動搖。她仍然堅持做好自己的工作,即使是在公公患上老年癡呆癥需要人照顧,老公希望她能辭職在家時她也很堅定的說“上班是我人生最大的樂趣”。她很熱愛自己的工作,即使后來出現(xiàn)的一個競爭者影響了自己在公司中的地位,仍然兢兢業(yè)業(yè)做好自己的本分,用自己的認真堅持最終還是贏回了老板的認可;家中患病的公公就只記得她這個兒媳婦了,她也不顧上班的疲憊耐心照顧。這一切都體現(xiàn)著阿娥在家庭和是事業(yè)中的地位,她始終是那個承擔者。她是母親,是妻子,是兒媳婦,還是一個在職場中打拼的女性。所有的角色她都力圖做到最好。
在影片的后半段,她還是為了照顧公公而選擇辭職。只是這一次,她是自愿的回歸家庭。是出于對家庭和老人的關心。因此我并不認為這是一種屈服,而是傳統(tǒng)女性身上那種無法被隱藏的母性光輝和善良。當然她也曾經(jīng)感到巨大的壓力而在天臺痛哭來發(fā)泄,可就是因為這樣才更為真實的展現(xiàn)了一個中年女人面對生活重擔的正常反應。
《女人四十》無論是從敘事上對苦難的柔化稀釋,……從而讓觀眾能夠同導演一起對這樣一種甘于奉獻、堅韌不拔的東方傳統(tǒng)女性美德予以肯定和褒揚。[3]
(二)《桃姐》:亦母亦友的寬厚女仆
許鞍華導演一直擅長拍攝取材于香港并直接描寫港人生活的電影?!短医恪飞踔潦歉木幱谡鎸嵉娜撕凸适?。根據(jù)數(shù)據(jù)表示,《桃姐》是香港電影在內(nèi)地非商業(yè)片電影票房最高的一部電影。所以桃姐這個人物的塑造應該是非常成功的,才會引得內(nèi)地觀眾愿意走入電影院。不同于大部分的親情類電影,桃姐和羅杰是主仆的關系而非母子。在一開始的場景里就能看出這種明確的人物關系,端湯遞水照顧周全。羅杰并不客套,接受桃姐的所有服務都理所當然;同時這個女仆對于自己從小看顧到大的小少爺也早就有了母親一般的疼愛在其中,總是為羅杰亮著一盞燈等他回家。所以,這之后當桃姐生病,羅杰盡心盡力的照顧她。她早已融入了這個家庭。
桃姐十分明白自己的身份和位置,當?shù)弥约荷≈?,堅持一定要去養(yǎng)老院,而且是要用自己的錢,拒絕羅杰為她支付費用。雖然是做了這戶人家大半輩子的仆人,但桃姐自尊自愛,也并不以自己對于羅杰的照顧來強迫羅杰。她對這些關系始終拿捏到位。這位老人即使在進入老人院之后所表現(xiàn)出的也是一種淡定從容的大家風度。愛干凈又努力的自立不麻煩他人。走到最后,面對死亡也是豁達從容。不管是活著的時候還是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刻,桃姐都不給人增添一絲負擔。她的一生就幾乎可以稱之為一個傳統(tǒng)女性的生活范本。許鞍華導演把自己想要說的話全都借由桃姐說了出來,不管是整個故事的講述,還是桃姐這個人物的塑造,都表達了許鞍華對于女性的尊重和對于生命與死亡的敬畏和思考。許鞍華曾在采訪中談到:“因為我也老了,65歲,單身,是即將孤零零老去的女人,桃姐經(jīng)歷了我內(nèi)心所有的恐懼?!?
(三)《天水圍的日與夜》:頑強樂觀的單身母親
這部電影中女主角的貴姐,由于年少喪父,所以必須在十四歲就出來打工供養(yǎng)兩個弟弟讀書。到了青年又失去了丈夫必須獨自撫養(yǎng)兒子,而且貴姐的工作也只是在超市打工,其中艱辛可想而知。這樣的一個女人,這樣的人生經(jīng)歷,觀眾也必然以為導演要描述這女人一生悲苦的命運??墒窃S鞍華卻并沒有選擇這樣的視角。影片中的貴姐生活知足而樂觀。片中有一段對話是貴姐在醫(yī)院看望母親,婆婆說:“做人真的好難啊!”貴姐卻回答說:“有多難呀?”就是這簡短的對話,就能看到這個普通的女人在走過大半輩子的辛苦之后,面對生活的勇氣和樂觀的態(tài)度。
許鞍華所要表達給我們的女性不僅僅是……了她們的承擔力及領導力。[4]
(四)《姨媽的后現(xiàn)代生活》:嘗試改變命運的悲情姨媽
姨媽是一個生活在這個大城市邊緣的人物,她努力的想融入這個絢麗繁華的大都市,但卻一再的受到阻撓。她不同于前三個電影中的女性形象,姨媽是想從那種平淡無味的生活中掙脫出來的典型代表。她不惜打破傳統(tǒng),擺脫家庭的束縛,在這個都市苦苦奮斗掙扎,忍受孤獨和清貧以為終有一天能過上高貴優(yōu)雅的生活。我們在這部電影中能清楚的看到姨媽為此而付出的努力。卻又因為自己的輕信而被一個男人騙走了幾乎一生的積蓄。可在她遭遇這些打擊之后,她還是選擇了回歸家庭。雖然這個回歸有太多的不甘心和無可奈何?;氐桨吧嚼霞业乃呀?jīng)選擇了向生活低頭。可是在許鞍華的鏡頭里,那個在上海風風火火的姨媽仍然是具有很強烈的自主意識,以一種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去追求上進,希望通自己的努力能改變命運,即使最后的結局悲情。
在這四部電影中,許鞍華都塑造了這樣的一種女性形象,她們都已經(jīng)不再是年輕的少女,而是經(jīng)歷了半生的風霜??墒敲媾R各種社會和生活中的困難和壓力,她們表現(xiàn)出了絲毫不亞于男性的承擔和堅強?!杜怂氖分械陌⒍鸩还茉谀囊环矫娑疾惶颖茏约旱呢熑?,反而努力做到讓自己周圍的人都滿意;《天水圍的日與夜》中,貴姐始終用一種豁達的態(tài)度在過生活,并不埋怨生活中的苦難,而是接受命運努力過好自己的日子。當然我們也能看到,除了這些正面的女性形象,許鞍華還塑造了不愿意照顧公公推卸責任的二嫂,還有無法主宰自己命運的孤獨阿婆。各種不同類型的女性形象的存在,更反襯了我們文中所寫到的這類女性的存在,使得她們更加突出。
三、電影之于女性
在許鞍華的電影中我們看到了導演對于女性的關懷與尊重。也許是因為作為女性導演的獨特優(yōu)勢,還有許鞍華個人的生活經(jīng)歷,在她的電影里我們總能看到我們普通人真實的生活,感受到她對于呈現(xiàn)生活的真誠。
通過上面的例子,我們能發(fā)現(xiàn)許鞍華對于中老年女性這一群體的關注?!短医恪肥且粋€最為特殊的例子,因為在那個家庭里即使所有人都已經(jīng)把她當做親人,但桃姐仍然是一個一生都沒有組成家庭的孤單的老人。生病的她雖然堅強豁達,可我們?nèi)匀荒芨杏X到桃姐內(nèi)心也有著對于生命走向死亡的些許迷茫和恐懼??梢舱且驗檫@些問題的沉重,許鞍華才選擇了用更和緩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態(tài)度。
許鞍華反映中老年女性的電影生活感十足,……給人樂觀、積極的觀影體驗。[5]
許鞍華的電影始終堅持著自己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面對商業(yè)電影的沖擊,她并沒有一味的回避,而是選擇了一種平衡。她始終不改變自己對于小人物的普通生活的關心。但又并不選擇痛苦的視角,而是盡量呈現(xiàn)一種溫暖體驗?!杜怂氖防锇⒍鹪诩彝ズ凸ぷ髦信ζ胶?,雖然辛苦,但仍有很多溫馨的情節(jié),讓人感受到其中的溫暖。比如公公送給阿娥的花,和阿娥聊天。都讓人笑中帶淚;《天水圍的日與夜》更是一種生活畫面的緩緩流淌,一日三餐,工作生活。將生活中似乎被我們忽略甚至是遺忘的尋常溫情呈現(xiàn)于熒屏。許鞍華鏡頭下的女性堅強而有擔當,卻有充滿著女性的柔美。
在電影世界中,……娓娓道來。[6]
在現(xiàn)在這樣一個功利的社會中,票房似乎是驗證一個導演是否成功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難得有許鞍華這樣的導演在堅守自己的電影世界。其實她的堅守早就已經(jīng)換來了觀眾的認可,即使沒有太多的過億票房來證明她的成功,但是仍有很多觀眾愿意走進電影院去感受她帶來的樸素而真誠的情感傳遞。讓人感到欣慰的是,有越來越多的導演也開始在電影中去關注生活,關注普通人的生活壓力。香港青年女導演劉韻文的《過界男女》就是這樣一部優(yōu)秀作品。身處上流社會的闊太與司機,其實各有著不同的生活軌跡。從點滴的生活中就能看到導演對于人性的追問甚至能看到不同文化的碰撞。希望能看到越來越多這樣優(yōu)秀的女導演。希望許鞍華的電影一直能帶給觀眾簡單的感動,并且有越來越多的人能從她的電影中感受到柔軟的關懷與溫情。
參考文獻:
[1]張會軍《影像中的感性情感——女性電影導演研究》《北京電影學院學報》北京電影學院學報編輯部,2012:5.
[2]周軒《華語女性電影導演的影壇探索之路》《理論觀察》理論觀察雜志社,2013:63.
[3]姜山《<女人四十>——許鞍華寫實筆觸下中年港女的解惑之旅》《電影評介》電影評介雜志社,2012:48.
[4]翟映華《許鞍華電影作品中女性形象及女性主體意識——<女人四十>及<天水圍的日與夜>為例》《文學教育》長江文藝出版社,2011:26
[5]景銀輝《許鞍華導演“中老年女性”題材電影論》《電影新作》電影新作雜志社,2013:28.
[6]孫琳琳《環(huán)球人物》環(huán)球人物雜志社,201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