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清福++商麗麗++韓俊杰+邱鵬飛++張磊+柳璇+辛國勝
摘要:以煙薯24號為供試品種研究了溫室條件下施用保水劑對土壤含水量、甘薯地上部性狀和地下部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施用保水劑可以增加土壤含水量,用量越大土壤含水量越高;且能顯著提高薯苗成活率,施用22.5 kg/hm2處理薯苗成活率達97.5%;施用保水劑甘薯植株的葉片數、分枝數和蔓長都明顯增加,其中施用22.5 kg/hm2處理增效最明顯,其鮮薯產量和薯干產量較對照分別增加63.7%和80.4%。
關鍵詞:保水劑;溫室;甘薯;產量
中圖分類號:S531.01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7)02-0081-04
保水劑是一種具有超強吸水保水能力的高分子聚合物,能迅速吸收比自身質量大數百倍甚至上千倍的水分,吸水后的水凝膠可緩慢釋放水分供作物利用。它作為一種新型保水抗旱材料,近年來已在農作物栽培、植樹造林、食用菌栽培等領域廣泛應用。目前山區(qū)和丘陵薄地甘薯種植面積有逐年增加趨勢,但生產上缺乏抗旱品種,多年來單產水平低下,產量與平地差距較大。如何通過改善栽培措施來提高降水利用率,成為影響丘陵薄地甘薯產量的關鍵。對此,本試驗于溫室中通過調控水分及施用保水劑研究其對旱地甘薯生長指標、產量、干率的影響,以便為丘陵薄地旱作甘薯種植提供一定的技術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試驗于2015年5-10月在煙臺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玻璃溫室內進行。丙烯酰胺類顆粒型保水劑,MPJB380型,粒徑0.3~0.7 mm,北京金元易生態(tài)工程技術中心提供。供試品種為煙薯24號。
1.2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3個處理,T0:不施保水劑(對照);T1:保水劑施用量15 kg/hm2;T2:保水劑施用量22.5 kg/hm2。每處理重復3次,每小區(qū)50株。
保水劑按1∶200對水并經3~5 h浸泡后配成水凝膠,T1、T2處理每穴澆完清水后再澆水凝膠,然后覆土;T0(對照)只澆清水,然后覆土。溫室中土壤水分蒸發(fā)量較大,分別于栽植25、50、75、100、125 d后各灌溉一次水。
1.3指標測定及方法
1.3.1苗期觀測指標①成活率:在栽后5、10、15、20、25、30 d調查,直到成活率穩(wěn)定5 d后結束。②土壤含水量:采用Trime-TDR土壤水分測定儀測定,于栽后5、15、25、35 d測定,測定土層分別為0~10、10~20、20~40、40~60 cm,測定用PVC管分別埋設在每小區(qū)種植行上相鄰兩株之間。
1.3.2生長指標分別在栽后15、30、45、60、75 d進行田間測定。最長蔓長:尺量法(刻度尺和游標卡尺)。葉片數、分枝數:計數法。
1.3.3鮮薯、薯干產量收獲前每小區(qū)取20株進行測產,計算鮮薯產量,測定薯干率,計算薯干產量。
1.4數據處理
應用Microsoft Excel 2003和SPSS 17.0對試驗所得數據進行統計、方差分析,并繪制圖表。
2結果與分析
2.1保水劑對溫室栽薯土壤水分及薯苗成活率的影響
2.1.1保水劑對溫室栽薯土壤水分的影響由圖1可知,無論是施還是未施保水劑,0~10、10~20、20~40 cm土層含水量的變化規(guī)律相同,即隨著薯苗栽植天數的增加均呈逐漸降低趨勢(至25 d),三個土層在四個時期的土壤含水量均為T2﹥T1﹥T0,但40~60 cm土層含水量變化不顯著。
三個處理的0~10 cm土層含水量在薯苗栽植25 d時均達到最低值,T0為8.2%,T1為11.7%,T2為11.9%;栽后15 d時T0的土壤含水量為11.8%。T0對照10~20、20~40 cm土層栽植15 d時已達到施用保水劑栽植25 d時的土壤含水量,25 d時土壤含水量已顯著低于施用保水劑處理,由此看出施用保水劑可以顯著增加土壤含水量。
圖1各處理不同土層的土壤含水量
2.1.2保水劑對溫室薯苗成活率的影響由表1可知,不施保水劑栽植10 d時薯苗的成活率為84.4%,25 d時成活率趨于穩(wěn)定,為71.0%。T1、T2處理在栽植10 d時薯苗成活率均為100.0%,只到15 d時才有少量死苗現象,T2處理在栽植20 d時薯苗成活率趨于穩(wěn)定,達到97.5%。可見施用保水劑能顯著提高薯苗成活率。
3討論與結論
土壤含水量是影響甘薯生長的一個主要因素,含水量越高越有利于甘薯的生長發(fā)育。保水劑作為水的載體,可將土壤中的水分迅速吸收并保存,干旱時再緩慢釋放供給甘薯利用。本研究得出,施用保水劑處理的土壤含水量大于不施用保水劑處理,且保水劑施用量越大,土壤含水量越高。由此可見,施用保水劑能有效改善土壤水分狀況。
保水劑的施用可顯著提高薯苗的成活率,節(jié)約薯苗成本,保水劑施用量22.5 kg/hm2其薯苗成活率達97.5%。甘薯地上部長勢會直接影響到甘薯地下部產量,而甘薯植株的葉片數、分枝數和蔓長是影響甘薯生長發(fā)育的主要性狀。本試驗結果得出,施用保水劑甘薯植株的葉片數、分枝數和蔓長都明顯增加,其中施用22.5 kg/hm2保水劑處理的效果最明顯,由此為甘薯產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礎。試驗得出22.5 kg/hm2保水劑施用量下甘薯鮮薯和薯干產量分別增加63.7%和80.4%。
綜上,保水劑對提高土壤含水量、促進甘薯生長、增加鮮薯和薯干產量、提高經濟效益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然而保水劑的最佳施用量以及在自然降雨條件下的大田施用及其效果還需要進一步試驗研究。
參考文獻:
[1]王強.土壤保水劑研究進展[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9(4):9-11.
[2]宮麗丹,殷振華.保水劑在農業(yè)生產上的應用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09,25(22):174-177.
[3]陳寶玉,王洪君,滕軼龍?zhí)?,?保水劑對土壤溫度和水分動態(tài)的影響[J].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08,6(6):32-36.
[4]楊英華,郭亞輝. 抗旱保水劑在崗坡旱地甘薯上的應用試驗[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35(29):9250,9310.
[5]李倩,劉景輝,張磊,等.適當保水劑施用和覆蓋促進旱作馬鈴薯生長發(fā)育和產量提高[J].農業(yè)工程學報,2013,29(7):83-90.
[6]盧會文,肖關麗,黃淋華.不同保水劑施用方式對馬鈴薯生理指標及農藝性狀的影響[J].云南農業(yè)大學學報,2012,27(3):334-339.
[7]劉殿紅,黃占斌,蔡連捷,等.保水劑用法和用量對馬鈴薯產量和效益的影響[J].西北農業(yè)學報,2008,17(1):266-270.
[8]楊永輝,武繼承,李宗軍,等.保水劑用量對冬小麥生長及水肥利用的影響[J].干旱地區(qū)農業(yè)研究,2013,31(3):127-132,149.
[9]趙霞,黃瑞冬,李潮海,等.農藝措施和保水劑對土壤蒸發(fā)和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J].干旱地區(qū)農業(yè)研究,2013,31(1):101-106.
[10]林葉春,胡躍高,曾昭海.不同節(jié)水措施對馬鈴薯生長及水分利用的影響[J].干旱地區(qū)農業(yè)研究,2010,28(1):54-60.
[11]劉紀霜,羅興錄,樊吳靜,等. 保水劑對土壤理化性狀和木薯產量影響研究[J]. 中國農學通報,2013,29(33):253-258.山 東 農 業(yè) 科 學2017,49(2):85~88Shan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山 東 農 業(yè) 科 學第49卷第2期尚賞,等:豫東地區(qū)夏玉米籽粒直接機收研究初報DOI:10.14083/j.issn.1001-4942.2017.0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