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 麗 杰
(沈陽大學(xué) 文法學(xué)院, 遼寧 沈陽 110044)
滿族文學(xué)藝術(shù)中的柳意象
閻 麗 杰
(沈陽大學(xué) 文法學(xué)院, 遼寧 沈陽 110044)
柳意象是滿族文學(xué)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一個重要原型。滿族對柳的崇拜、喜愛和滿族的漁獵文化有關(guān)。柳成為滿族先民的祭祀神偶、居住地、習(xí)武的工具、彈奏樂器、禁地邊墻、生活器具、審美對象等??傊?,滿族的衣食住行、生產(chǎn)勞動、藝術(shù)表演、騎射訓(xùn)練、出征打仗、祭祀掃墓都離不開柳。
柳;滿族;神偶
滿族長期的生活實踐與柳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滿族素有植物崇拜的習(xí)俗,這是其他民族所沒有的。滿族的衣食住行、生產(chǎn)工具、音樂舞蹈、騎射訓(xùn)練、出征打仗、祭祀掃墓都離不開柳。滿族服飾上有柳,柳可以做柳筐,柳的樂器有柳笛、柳箕,滿族騎射訓(xùn)練要射柳,滿族出兵打仗用柳喂馬,滿族祭祀掃墓也需要用柳,柳和滿族人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
滿族有祭佛多媽媽的習(xí)俗。佛多在滿語中就是“柳葉”“柳枝”之意?!肚逡笆反笥^》中記載:“清俗祀神日于案下設(shè)小案,以糕醑,名曰‘完立媽媽’?!薄稘M洲源流考》中記載:“祭完立媽媽,取袋中鎖綆,由堂門引出,系索摩桿上,及獻(xiàn)牲已,宰割熟薦,與祭飯板同?!?王純信,黃千.滿族民間剪紙[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77.“完立媽媽”就是民間傳說的始祖神佛多媽媽。祭祀佛多媽媽時,要用柳枝沾水,往未婚男女身上灑水,意在祈求子孫興旺,多子多福。滿族薩滿教創(chuàng)世神話《天宮大戰(zhàn)》中第九層天宇中有柳芍銀花女神30位。
滿族之所以拜柳,是因為柳是生命力的象征?!霸谛∩降纳礁蚤L著一棵大柳樹,這棵樹青枝綠葉的。她感到很奇怪,因為洪劫早已把宇宙的一切都沖刷干凈,唯獨在這里還生長著這么一棵樹?!?傅英仁講述,張愛云整理.滿族薩滿神話[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5:14.這里表現(xiàn)了柳的頑強的生命力,滿族先民希望具有柳一樣的頑強的生命力。
滿族“重五則射柳祭天”*宇文懋,崔文印.大金國志校證(全二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6:552.,清明節(jié)兒童戴柳,祭掃墳塋,男女簪柳掃墓。滿族有祭佛陀媽媽的柳樹節(jié),柳樹節(jié)在冬九九后第一天。滿族的佛陀媽媽就是柳枝祖母,她是滿族的始祖母神。由于譯音不同,佛陀(fodo)媽媽也被叫作佛多媽媽,含義是“求福跳神豎立的柳枝”。滿族為祈求家業(yè)興旺,子孫繁多。在滿族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用柳樹枝祈福的儀式。佛柳媽媽寓意家族興旺,子孫繁盛?!昂亲o(hù)兒童似乎是柳樹媽媽神圣的職責(zé),每逢滿族人家有孩子出生,家人都要將小黃米飯揉成團,插在柳枝上,還要在房門后的小三缸里插上柳,將子孫繩引來系在柳枝上。孩子5歲前,母親則要抱著孩子拜柳求福,將孩子脖子上的索線解下來打一個結(jié)兒,這叫換鎖,即還原。”*楊豐陌.御路歌謠——滿族民俗傳說[M].沈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5:144.
在滿族人的觀念中,人類是由柳樹生出來的,柳就是生命的象征。
《薩滿神歌譯注》中有許多關(guān)于柳的崇拜描寫。柳成為滿族祭祀的神偶?!芭c子孫口袋關(guān)系密切的另一神偶,就是柳枝。石姓逢年過節(jié)時,從山林中選一茂盛清潔柳枝,上系7~9條白紙條,掛在過廳東屋的東南角上。舉行跳神儀式時,將子孫口袋中的子孫繩取出,一頭系在祖宗龕北側(cè)的原神位上,另一頭就系在房屋內(nèi)東南角的柳枝上。此時,還需要有較粗大的像小柳樹一樣的柳枝,栽插于庭院的東側(cè)。有的姓氏,在舉行跳神儀式時,將子孫繩的一頭系在庭院的柳枝上,房內(nèi)東南角則無柳枝。這房內(nèi)和庭院中的柳枝叫‘佛多媽媽’?!?宋和平.滿族薩滿神歌譯注[M].北京:社會科學(xué)文獻(xiàn)出版社,1993:15.
滿族先民由于漁獵生產(chǎn)充滿了生命的危險,加上戰(zhàn)事連連,滿族先民人口匱乏,人的壽命短,因此,滿族渴望人丁興旺,壽命綿長。在《女真譜評》中,傳說烏古迺活到53歲,那時候活這么大歲數(shù)的人很少見了。
滿族先民相信人類是由柳生出來的。滿族有許多關(guān)于柳葉生人,柳枝、柳樹與人結(jié)合而生人的神話。滿族認(rèn)為柳創(chuàng)生了人類,滿族創(chuàng)世女神阿布卡赫赫從柳樹枝上摘下的一片片柳葉,每片柳葉都變成一個人。有的文學(xué)藝術(shù)作品記載了人類是柳樹的祖先。“在古老又古老的年月,我們富察哈拉祖先居住的虎爾罕河突然變成了虎爾罕海。白亮亮的大水淹沒了萬物生靈。阿布卡恩都里,用身上搓落的泥做成的人只剩下了一個,他在大水中隨波逐流,眼看就要被淹死了,忽然水面漂來一根柳枝。他一把抓住柳枝,才免于淹沒。后來,柳枝載著他漂進(jìn)了一個半淹在水里的石洞,化成了一個美麗的女人,和他媾和,生下了后代?!?富育光,孟慧英.滿族薩滿教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1:204.柳不僅成為人的救命恩人,還成為人類的祖先。
佛多媽媽是滿族先祖生命的創(chuàng)造者?!胺鸲鄫寢尩男蜗笠彩且豢昧鴺?,腦袋像柳葉,兩頭尖尖,中間寬,臉為綠色。尤其她長著兩個大乳房,多少孩子也吃不完她的乳汁。這一植物圖騰神,后被列入各姓家祭祖先神位,逐漸又被賦予了養(yǎng)育子孫,保人丁平安興旺的專職。此神極為古老,在野女真后裔乃至通古斯語族的別個支脈中,也有此神,可以推論,它是滿族諸部統(tǒng)一之前就存在的古老神祇。”《富察氏薩滿神諭》中記載,宇宙初遍地汪洋,在水中產(chǎn)生了生命,最先產(chǎn)生的生命就是柳葉,柳葉在水上越來越多,長成了柳樹。人類從柳樹的花果中產(chǎn)生的。從這個神諭中可以看出,柳樹生出了人類。
柳可以保護(hù)滿族子孫興旺,身體健康。清代寧古塔的薩滿神話《佛赫媽媽與烏申闊瑪發(fā)》中,人類的始母神佛赫媽媽是長白山上的一棵柳樹所變。在薩滿神歌中,相傳,“最早的時候,奧莫西媽媽住在長白山天池旁的一棵大柳樹上,那是長白山上最高最粗的一棵,幾十個人才能圍抱過來。尤其是她長著兩個大乳房,多少孩子也吃不完她的乳汁。另一位叫烏克伸恩都立的神,每年交給奧莫西媽媽一個石罐。她拿著這石罐,在每一片柳葉上澆一滴水,就在這些柳葉上生長了滿族子孫。子孫們就是吃奧莫西媽媽的奶水長大成人。他們都很強壯,上山能打獵,下河能捕魚。在奧莫西媽媽的后腦勺上長著一個長長地管子,這管子另一頭平時插進(jìn)大柳樹上,若子孫們有病,奧莫西媽媽就把管子拔下來,滴幾滴水給他們,他們就會好。所以滿族人強壯不生病,就是因為有了奧莫西媽媽”*宋和平.滿族薩滿神歌譯注[M].北京:社會科學(xué)文獻(xiàn)出版社,1993:16.。在《紅羅女》中,靺鞨人無論有什么為難遭災(zāi)的事,有求必應(yīng)。特別是哪家孩子有病了,長白圣母把長白山的柳枝插在門旁,就能逢兇化吉。滿族神話《柳樹訥訥》中有個木頭人,“人們說,木頭人是柳樹做的,柳樹是神樹,是不怕火燒的。從這以后,滿族人便崇拜起柳樹來了。稱柳樹為柳樹訥訥……在滿人家里柳樹訥訥便被奉為保佑子孫興旺,家宅平安的神”*張其卓,董明.滿族三老人故事集[M].沈陽:春風(fēng)文藝出版社,1984:106.。吉林省九臺石姓家族祭祀佛朵媽媽時的薩滿神歌唱到:“乞求佛朵媽媽,枝大葉多,繁茂壯大,繁衍無窮。如木之茂盛,如木之繁榮?!?宋和平.薩滿神歌譯注[M].北京:社會科學(xué)文獻(xiàn)出版社,1993:263.
在滿族民間故事中,柳樹還可以強身健體,為人治病。滿族民間故事《下河北村大柳樹的傳說》中,有個寡婦結(jié)婚當(dāng)天,正患病,發(fā)燒、咳嗽,無力行走,但迫于定好的婚期,不得不來,寡婦走啊走,累得渾身是汗,走到柳樹下,“背著行人,面對大柳樹,解開最外層衣服鈕絆,敞開褂子涼快起來。待寡婦汗落以后,便覺全身舒服異常。于是,起步到丈夫家拜堂成親。哪知第二天,寡婦的病好了。原來寡婦著涼得了感冒,由于結(jié)婚來時走得急,出了淋漓大汗,從而治好了寡婦的病。但是,當(dāng)?shù)厝苏f,寡婦的病好了,是因為寡婦到大柳樹下,解開衣服擁抱了大柳樹,這大柳樹能消災(zāi)解禍的緣故”*中共喇叭溝門滿族鄉(xiāng)委員會,喇叭溝門滿族鄉(xiāng)人民政府.喇叭溝門滿族民間故事集[M].2005:12.。
滿族人以柳為美的評判標(biāo)準(zhǔn),在滿族文學(xué)藝術(shù)作品中,一個人的美和柳有關(guān)。常繼剛講述的《佛陀媽媽的故事》中,佛陀媽媽“身子如柳樹般苗條,臉像桃花那樣紅潤,皮膚像羊脂油那樣的細(xì)嫩。咱們納喇氏祖上許多人都見過佛陀媽媽”*谷長春.滿族口頭遺產(chǎn)傳統(tǒng)說部叢書——八旗子弟傳聞錄[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1.。《紅羅女》中,“紅羅女發(fā)若青絲,眉如翠黛,面似芙蓉,身同楊柳,秀美動人,賽過天仙”*王松林,傅英仁.紅羅女[M].北京:時代文藝出版社,1999:69.。在滿族說部《紅羅女三打契丹》中這樣描寫紅羅女:“好一個天姿國色的美佳人,但見紅羅女發(fā)若青絲,眉如翠黛,面似芙蓉,身同楊柳,秀美動人,賽過天仙?!?傅英仁講述,王宏剛,程迅記錄整理.紅羅女三打契丹[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49.柳成為滿族衡量人物形象的審美價值尺度。
滿族服飾以柳為美,為了表現(xiàn)對柳的崇敬之情,滿族喜歡在服飾、器物上裝飾柳的圖案。滿族的服飾美也離不開柳。宇宙三姐妹之一的天母女神阿布卡赫赫穿的是用九片柳林編成的戰(zhàn)裙。滿族在石器上經(jīng)常雕刻柳葉花紋,箭頭、骨針也制成柳葉形狀?!稏|海沉冤錄》中的柳祭儀式中,象征柳神的神女全身赤裸,僅在腰間圍上用柳枝編成的柳圍。柳是一種母性美的集中代表。滿族說部《雪妃娘娘和包魯嘎汗》中,女真人稱柳為“布魯嘎”,由于包魯嘎喜歡身披柳枝編織的柳服,所以起名叫“包魯嘎”。
柳還是滿族民間說唱藝術(shù)的樂器,成為審美娛樂的工具。滿族樂器演奏有“爬柳箕”。柳箕是用柳條編的用來篩選糧食的農(nóng)具,滿族人用木棍刮其面,發(fā)出有節(jié)律的聲音。朝鮮官員申忠一記載了滿族爬柳箕的情景:“宴時,廳外吹打,廳內(nèi)彈琵琶、吹洞,爬柳箕?!?申一忠.建州紀(jì)程圖記[M].“柳”還是清朝滿族時調(diào)小曲的總稱。在《兩世罕王傳》中記述了明末清初一種娛柳活動——“跑柳池”。
滿族的射柳習(xí)俗在作品中都有描寫。滿族先民就有“重五則射柳祭天”*宇文懋,崔文印.大金國志校證(全二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6:552.的習(xí)俗?!按藭r,校場上那位已經(jīng)過五關(guān)斬六將大敗眾英雄的巴圖魯,正在射香火。百米開外的三炷香,‘嗖嗖嗖’,三箭飛過,齊刷刷地被斬去半截。接著,這位英雄又后退百步,射掉柳樹尖上的最后三片隨風(fēng)飄動的柳葉。”*谷長春.滿族口頭遺產(chǎn)傳統(tǒng)說部叢書——薩布素將軍傳[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48.這種射柳習(xí)俗是滿族特有的?!端_布素將軍傳》中介紹了赫哲族魚人的裝束:“身穿魚皮襖,腳蹬魚皮靴,胸前佩戴著一串珍珠?!?谷長春.滿族口頭遺產(chǎn)傳統(tǒng)說部叢書——薩布素將軍傳[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48.
滿族通過射柳提高武藝。射柳條是金代女真人傳下來的?!皩⒘鴹l刮掉一段皮露出白木,參賽者飛馬張弓射之,箭到枝斷,枝落人到,為最佳者。后來,因騎術(shù)逐漸銷跡,民間少兒多以竹、木制成的弓箭作工具,在百步以外插個柳條枝,以橫線為射點,看誰射的準(zhǔn)確,亦稱‘百步穿楊’,或稱‘百步穿柳’?!?孫邦.吉林滿族[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201.
滿族用柳葉飼養(yǎng)戰(zhàn)馬,形成滿族獨特的養(yǎng)馬方式,也導(dǎo)致了滿族獨特的作戰(zhàn)方式。滿族女真養(yǎng)馬四時常放草野。滿族“橫行沖突,莫可與敵者,不過負(fù)戎馬之足也”。金國的馬匹因素是明朝和李朝邊官長期無法理解的。在半個世紀(jì)的軍事沖突中,滿族喜歡在夏季出兵是難以被人理解的。其中的奧妙之一就是和柳有關(guān)。因為“建酋馬喜食夏日河邊柳英,遞料其狂逞,不在秋而在夏也?!薄坝捎谶|東柳英遍地,隨處可見,八旗軍到夏日,不必備草料,且‘一日食三日飽’,提供了更多、更便利的出戰(zhàn)機會,戰(zhàn)斗力極強。這馬性也構(gòu)成金明勝敗的制約因素之一?!?滕紹箴,滕瑤.滿族游牧經(jīng)濟[M].北京:經(jīng)濟管理出版社,2001:84.柳解決了滿族的戰(zhàn)馬草料問題,這也促使?jié)M族人更加喜愛柳、贊美柳。
滿族善于用柳枝編織柳筐、柳簸箕等等,柳編織品成為滿族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用具。
滿族在占卜術(shù)的送祟儀式中,“是用手拿著刀和柳枝,在病人身前做撲打、砍擊狀,從屋里一直做追攆狀,至大門口”*孫金瑛,劉萬安.薩滿遺風(fēng)——遼北蓮花薩滿文化田野調(diào)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3.。大凡上點歲數(shù)的家庭主婦從長輩那里都學(xué)會了送祟,柳成為送祟的用具,這種薩滿教的占卜術(shù)已經(jīng)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滿族建筑以柳為城墻。柳條邊又叫盛京邊墻、柳墻、柳城。清代,曾視東北為龍興寶地,為保持這一神圣之地的威嚴(yán),對東北實行封禁政策 ,置邊墻插柳條為界,不準(zhǔn)漢、蒙民族任意狩獵和放牧,這種設(shè)置稱為“柳條邊”。“柳條邊”由義縣進(jìn)入縣境的大市一帶再向黑山縣的白廠門延伸。邊上由朝廷指派專人長期防守,北鎮(zhèn)至今這里仍有“邊里”與“邊外”之稱。柳條邊的東側(cè)叫“邊里”,西側(cè)叫“邊外”。清順治年間開始修筑,到康熙年間完成。柳條邊成為保護(hù)龍興之地的封禁界限。柳條邊也是盛京、寧古塔、內(nèi)蒙古等行政區(qū)的分界線。柳條邊全長1 500多公里?!傲鴹l邊是一條柳條籬笆??滴醭跄?,楊賓在《柳邊紀(jì)略》中記述道:今遼東皆插柳條為邊,高者三、四尺,低者一、二尺,若中土(中原)之竹籬;而掘壕于其外,人呼為柳條邊,又曰條子邊。”*佟悅,陳峻嶺.遼寧滿族史話[M].沈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1:145-146.“清統(tǒng)一中國后,自順治初年到康熙年間開始把滿族龍興之地盛京用柳條邊環(huán)繞起來,禁止牲畜進(jìn)入,更不許開墾土地耕種。柳條邊以威遠(yuǎn)邊門為中心,分東西兩段。東段——自威遠(yuǎn)堡至鴨綠江口入海處,西段——自威遠(yuǎn)堡至山海關(guān)。這是第一條柳條邊,也叫老邊??滴醢四?1669),又從威遠(yuǎn)堡北去吉林舒蘭法特哈門修了第二條柳條邊,是為新邊?!?孫金瑛,劉萬安.薩滿遺風(fēng)——遼北蓮花薩滿文化田野調(diào)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3.清末柳條邊逐漸廢弛。《紅羅女》中,土屋的周圍就有柳條障子。
滿族文學(xué)藝術(shù)中的植物意象是十分豐富的,無論描寫什么植物,有一點是確定的,植物從來都是正面的積極的,甚至是有神力的形象。
〔責(zé)任編輯:都 媛〕
The willow image in manchu literary art
Yan Lijie
(SchoolofLiteratureandLaw,ShenyangUniversity,Shenyang110044,China)
Willow is an important symbol in Manchu literature and art.Manchus love willow because of fishing and hunting culture. Willow is used as Shaman god,decorations, tools for learning wushu,instrument,walls,utensils,medcine,dirigami,embroidery,literature,paintings, sculptor,drama and aesthetic target.In a word, willow is well-connected with food,clothing,shelter,transportation,productive labour,art, riding,shooting,fighting,sacrifice and medical treatment for Manchus.Willow is a significant symbol in Manchu literature.
willow; manchu; god
10.16216/j.cnki.lsxbwk.201701035
2016-11-08
遼寧省社會科學(xué)規(guī)劃基金項目“滿族文學(xué)中人民性的創(chuàng)作導(dǎo)向研究”(L14DZW016)
閻麗杰(1964-),女,遼寧沈陽人,沈陽大學(xué)教授,主要從事文藝學(xué)研究。
I207.9
A
1000-1751(2017)01-003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