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漢族“春節(jié)”與回族“古爾邦節(jié)”中祭祀儀式的文化解讀

      2017-03-12 03:00:58李耀麗
      文化學刊 2017年11期
      關鍵詞:春節(jié)神靈回族

      李耀麗

      (山西大同大學文學院,山西 大同 037009)

      漢族“春節(jié)”與回族“古爾邦節(jié)”中祭祀儀式的文化解讀

      李耀麗

      (山西大同大學文學院,山西 大同 037009)

      祭祀儀式是群體借由祭祀活動表現(xiàn)對主宰自己命運的神靈或祖先的尊重、崇敬,并表達內心需求、期許生活美好等意義,但不同的行為表現(xiàn)隱喻著不同的文化內涵,本文以漢族“春節(jié)”與回族“古爾邦節(jié)”中祭祀儀式作比較,具體分析其民族文化內涵及普同性功能。

      春節(jié);古爾邦節(jié);祭祀儀式;文化解讀

      一、漢族“春節(jié)”與回族“古爾邦節(jié)”中祭祀儀式之比較

      “春節(jié)”“古爾邦節(jié)”[1]分別為漢族和回族最具代表性的節(jié)日——年節(jié),其節(jié)日內容豐富多彩,反映了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特征,如飲食文化、生產民俗、娛樂文化等。其中,祭祀儀式活動作為文化特征的窗口可以讓我們更多認識和了解其背后的深層文化意蘊。

      “祭祀儀式”中國古代稱作“祭禮”“吉禮”“祭祀”或簡稱“祭”。就其一般特征來說,祭祀儀式是采用特定手段和神靈打交道,即與神靈溝通并取悅神靈、祈求神靈賜福的一種儀式活動。在這樣的儀式活動中,“神靈”是儀式的主要對象,包括人們想象中的各種超自然物及其象征形式,如天地四方神祇、祖先、古靈精怪等,“祭祀”是儀式的主要手段,各民族在相同的需求上進行著不同的祭祀活動。

      古爾邦節(jié)在伊斯蘭教歷太陰歷的十二月十日,即開齋節(jié)后的70天,這個節(jié)日起源于被稱為“眾圣之父”的易卜拉欣大圣人的故事。易卜拉欣就是猶太—基督教傳說中的亞伯拉罕?!跋戎币撞防酪雇韷粢姲怖钏讱⒆约旱膬鹤臃瞰I,當他遵命執(zhí)行時,安拉念其虔誠,令以羊代替,自那時起阿拉伯人每年在舉行一年一度的朝覲儀式時,都要遵循他的傳統(tǒng),舉行宰牲儀式。穆罕默德圣人于公元六世紀在麥加圣城開始宣傳伊斯蘭教時,認為自己是在步“眾圣之父”易卜拉欣的后塵,重建“開天古教”的道統(tǒng),所以他也命令圣門弟子在朝覲期間按易卜拉欣大圣人的傳統(tǒng)舉行宰牲儀式。這樣,有機會參加一年一度朝覲的穆斯林就要在麥加城舉行“古爾巴尼”儀式,而那些沒有能力去麥加參加朝覲大典的人們就要在自己的家鄉(xiāng),并于回歷12月10日宰牲獻祭,舉行“古爾巴尼”儀式。節(jié)日清晨,穆斯林都沐浴后換上節(jié)日盛裝,齊集清真寺中,穆斯林們都互相握手擁抱,祝賀節(jié)日幸福,然后由阿訇帶領進入禮拜大廳,先向圣地麥加叩拜后,舉行隆重的宰牲儀式,宰牲時有很多講究,不能宰殺不滿兩歲的小羊羔及不滿三歲的小牛犢、駱駝,用來獻牲的羊、牛、駱駝必須頭角端正、體健壯美、無殘疾、無疾病,黑頭白身者更佳。宰牛羊開始時,購買牛羊的家庭主人必須在場,并幫助阿訇捆綁好牛羊,同時用潔凈的毛巾罩在宰物的臉上,阿訇念“真主至大”,然后舉意,憑真主的尊名宰羊或牛。宰后的牛皮或羊皮要送給清真寺,所宰的牛羊肉一般分成三份:一份送親友,一份留下來過節(jié)用,一份施舍濟貧。吃完肉后的骨頭及牛羊的血液、糞便等不能亂扔,都要埋入地下,這也是一種講究。

      春節(jié)從小范圍來說,是指除夕和正月初一,這是按農歷定的。與回族古爾邦節(jié)不同,中原漢族的春節(jié)祭祀源于原始農業(yè)社會的“臘祭”?!芭D祭”是在年終時節(jié)舉行的一種慶祝農業(yè)豐收的盛大的祭禮。這種“臘祭”儀式在古代非常隆重,“臘祭”所祭的對象有天地四方神祗:山林川澤神、莊稼神、昆蟲神,還有吃掉糟踏莊稼的野豬與老鼠的虎神與貓神等。臘祭對象的廣泛反映了漢族先民的原始泛神論觀念和“萬物有靈”的原始信仰。在原始“臘祭”中天具有相當突出的地位,“臘祭”的主要目的是因為農事豐收而報謝上蒼,這正反映了遠古民眾對“天”的崇拜與敬仰。在中國人的觀念中,天不僅主宰天時、主宰農業(yè)收成的好壞,還主宰人間的一切禍福得失。到了典型的封建社會,在儒家倫理本位、孝道為先的道德規(guī)范下,報本返始、感念先人成為民眾生活的重要內涵,“臘祭”在社會發(fā)展過程中,也逐漸成為春節(jié)節(jié)日習俗中的祭祀天神和祖先的儀式內容。臘月三十傍晚,全家老幼皆須沐浴凈身,然后衣相整潔,齊集祠堂,舉行隆重儀式,迎接列祖列宗、三代宗親,享受春節(jié)祭祀:敞開祖先神龕,展開祖先圖卷(俗名“神祗”)或擺上祖宗牌位,上寫“天地君親師”,有的還敬財神、灶神,這正顯示了臘祭的遺痕。擺上供品,如有的地方是“高兒饃”一盤,一迭五個,依次由大到小,大者如茶盤,小者如茶蓋,最上端放一個石榴形的饃,兩側放油炸食品。祖先桌前,焚香、家長跪拜叩頭,旁立子、孫、婆、媳、兄弟妯娌等人,依次準備行禮,以表示對祖先的懷念和家族的香火不斷,同時祈求祖先降吉賜福,保佑子孫平安和富裕。

      同是祭祀活動,同是表現(xiàn)對主宰自己命運的神靈或祖先的尊重、崇敬,卻因不同的民族文化而在時間選擇、空間定位、行為表現(xiàn)等方面呈現(xiàn)各自獨特的民族風情,其對應的意義象征符可以表示為以“神祗”為核心的專屬性,如“真主”“天地神靈及祖先”;以場域為范圍距離的空間性,如“清真寺”“家族祠堂”;以儀式行為為表現(xiàn)形態(tài)的指意性,如“沐浴、會禮、宰牲……”“迎神、上供、跪拜……”。

      二、對漢族“春節(jié)”和回族“古爾邦節(jié)”中祭祀儀式的文化解讀

      祭祀儀式因其有意義才行為,不同的行為表現(xiàn)隱喻著不同的文化內涵。首先,春節(jié)祭祀儀式追根溯源是中原農耕文化的反映,農業(yè)與自然界的關系尤為密切,在原始社會初期,人們對自然界無法認知的情況下,便對天地間的自然現(xiàn)象產生神秘和敬畏,幻想存在主宰一切的神靈。作為一個農業(yè)大國,在幾千年的歷史文化中,先民們積累了以農耕文化為主的民俗形態(tài),“臘祭”便是對主宰農業(yè)豐收的天地神靈的敬仰表示,即感謝神靈對農業(yè)豐收的幫助,祈求來年的福佑?,F(xiàn)在祭天儀式雖有所淡化,但是天的崇高在春節(jié)祭祀中仍得到反映,正如“天地君親師”,天的地位至高無上。在祭祀中所獻供品也正是農業(yè)文明的體現(xiàn),實物表示對神靈賜予農業(yè)豐收的感謝和祈求來年的風調雨順。其次,中國儒家學說對中國社會的深遠影響,以父系血緣世系為主體的社會觀、家族觀及家天下的社會背景下,祖先的位置高高在上,成為統(tǒng)治的權威勢力,它必然向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也向民間的節(jié)日習俗進行滲透。春節(jié)的祭祀儀式、對祖先的追祭,以及家人之間的分長幼尊卑、提倡倫常孝悌、行禮如儀等,就是對儒家思想的核心——“禮”的顯著體現(xiàn)。[2]

      回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多來源于伊斯蘭教,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其傳統(tǒng)節(jié)日古爾邦節(jié)的祭祀儀式活動也有著獨特的宗教文化特色。[3]節(jié)日中穆斯林齊集清真寺、舉行會禮,對宰牲的一些禁忌規(guī)定大都是從伊斯蘭教規(guī)、教律上演變過來的。祭祀儀式便是在伊斯蘭信仰基礎上的象征性行為,表達對神圣者“真主”尊重、崇敬的感情。

      三、祭祀儀式的普同性文化功能

      祭祀儀式,尤其是作為節(jié)日習俗活動之一,它的存在往往起著各種不同的作用,如贖罪、祈福、許愿等目的可以在祭祀儀式中得到滿足。諸如此類的現(xiàn)象,不過是儀式功能的表面現(xiàn)象而已,儀式的真正功能是它的普同性作用。[4]雖然這種作用無論何時何地都是一樣的,卻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條件以不同的形式出現(xiàn)。“古爾邦節(jié)”和“春節(jié)”中的祭祀儀式便是以不同的形式出現(xiàn),卻有著普同性作用的儀式。

      一是滿足人們的信仰和精神需求。祭祀儀式源于人們的信仰,在此不能簡單地斷言儀式起源于信仰,但至少可以說,人類早期的儀式大都是與信仰相聯(lián)系的祭祀儀式。如漢族的“臘祭”儀式就是從原始神靈信仰體系中生發(fā)出來的。古爾邦節(jié)祭祀儀式來源于伊斯蘭教傳說,與伊斯蘭信仰有關,因為對其信仰對象的相信與崇敬,通過儀式達到與神靈的溝通并求得其保佑。

      二是文化的傳承和民族精神的凝聚,以及道德的實踐和維護社會秩序。文化傳承幾乎是所有民俗活動的首要功能,祭祀儀式作為民族文化的窗口,其中滲透著民族的主流文化特點。同時,對這種特殊儀式的認同和參與也塑造著人們的群體意識和民族認同,凝聚了群體的民族精神。此外,參加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祭祀儀式在滿足精神需求的心理慰藉時,也是對道德的實踐。對于平時已不嚴格按教規(guī)履行宗教儀式的回族來說,參加古爾邦節(jié)儀式本身就是尊重生命和敬畏真主的道德理念的實踐,是對回族生活習俗的承認、對道德價值的認同。漢族祭祀儀式也是儒家倫理道德觀的教化,儒家思想的核心是“禮”,其功能提倡“合父子之親,明長幼之序,以敬四海之內”,由此達到社會和諧,這就是禮樂的成功。祭祀儀式同時也是傳統(tǒng)倫理觀對民眾“教化”的過程,其使文化得到傳承,社會得以有序。

      無論是漢族“春節(jié)”的祭祀儀式,還是回族“古爾邦節(jié)”的祭祀儀式,其都是被文化傳統(tǒng)模塑成他們“可接受模式”的表現(xiàn)形式。他們以神圣的信仰主題來組織儀式,用儀式過程的象征符號來表現(xiàn)主題,從而在儀式過程中得到心靈的慰藉,并在儀式過程中傳承民族文化、完善道德體系,這就是祭祀儀式的符號意義和功能實質。

      [1]劉寶民.絢麗多姿的傳統(tǒng)節(jié)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1.220.

      [2]趙東玉.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慶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

      [3]馬啟成,丁宏.中國伊斯蘭文化類型與民族特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8.50

      [4]薛藝兵.神圣的娛樂——中國民間祭祀儀式及其音樂的人類學研究[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30.

      【責任編輯:王崇】

      B933

      A

      1673-7725(2017)11-0049-03

      2017-09-06

      李耀麗(1982-),女,山西臨汾人,主要從事民俗文化、方言民俗研究。

      猜你喜歡
      春節(jié)神靈回族
      “神靈溝通”的秘語——科爾沁蒙古博神歌藝術
      草原歌聲(2020年3期)2021-01-18 06:52:06
      神靈也是要喝酒的
      文學港(2018年1期)2018-01-25 12:48:58
      我在國外過“春節(jié)”
      華人時刊(2017年1期)2017-02-16 17:36:34
      諧音現(xiàn)象與年味的營造
      中國年味,世界好味
      人民論壇(2016年6期)2016-03-18 11:50:08
      神靈迷宮
      央視“春晚”對新年俗文化的呈現(xiàn)
      今傳媒(2016年1期)2016-01-20 00:39:32
      回族文獻目錄工作述評
      回族族稱起源新辨
      神靈冰龍呈現(xiàn)物魔雙免神跡
      電子競技(2015年15期)2015-09-10 07:22:44
      北碚区| 台南县| 潼南县| 阜平县| 行唐县| 临海市| 蚌埠市| 榕江县| 武强县| 南安市| 仁寿县| 汽车| 时尚| 宁夏| 东方市| 汝阳县| 洪湖市| 武穴市| 焦作市| 大余县| 板桥市| 阿荣旗| 和顺县| 泸西县| 太保市| 同德县| 屏东县| 大新县| 宝鸡市| 襄城县| 长治县| 枣庄市| 登封市| 五大连池市| 和田县| 神池县| 汕尾市| 泾源县| 宁陵县| 黔东| 商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