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學研究院)
水利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計方案分析
□熊平珍(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學研究院)
對于水利建設項目而言,其不僅是城市重要建設項目之一,而且在水利發(fā)電和節(jié)水灌溉等方面,同樣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但是,伴隨中國逐漸加大水利建設項目的投資力度,促使水土流失等問題頻繁發(fā)生,其中水土流失所造成的影響主要包括:減少土壤肥力、加大洪澇災害、影響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等?;诖耍恼聦λㄔO項目水土保持設計方案進行分析,意在提升河川等水資源的使用率,推動社會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戰(zhàn)略目標。
水利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計方案
近年來,隨著中國水土保持工作的開展,促使人民生活水平與群眾生產得到明顯提升,同時實現了社會生態(tài)環(huán)境穩(wěn)定發(fā)展的目標,但是,通過相關研究發(fā)現,我國水土保持設計方案還存在許多漏洞,嚴重影響了水土保持的順利開展。因此,需要根據水利建設項目實際特征,并在項目自然優(yōu)勢的基礎上,采取相關有效措施,對水土保持設計方案進行優(yōu)化,確保設計方案真正滿足水土保持工作的具體需求,真正發(fā)揮水利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的作用。
1.1 工程概況
在農業(yè)生產園區(qū),土質鹽堿性較大,是抑制農業(yè)發(fā)展的主要因素,而水土保持工作屬于改善這一現狀的首要措施,而在該水利建設項目中,其水土流失主要表現為:輕度水力、中度風力的侵蝕,其水土流失侵蝕模數1 200 t/(km2·a)。
1.2 項目擴展導致水土流失
在對渠道進行修建或者相關建筑物的建立,通過土方開挖的形式完成回填工作,剩余土方則需要將其應用在農田的道路建設中,盡可能降低土地沙化的發(fā)生,禁止對土淤泥進行長期堆放,放棄土淤泥的使用,均會導致地表植被受到嚴重破壞。在對農田進行耕種時,選擇科學方法進行耕田,堅持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對耕種方式進行優(yōu)化,同時依據耕地的實際情況,采取作物輪作的方式,保證土壤肥力的充足。結合該工程實際計劃方案,將水土流失具體劃分為建設期、生產運行兩個時期。
1.3 建筑期
在水利建設項目施工中,需要進行排水溝的開挖以及機械等相關作業(yè),其涉及范圍和占地面積相對較大,因此,該項目會對原地貌造成不同程度破壞。在建筑期,施工現場的臨時道路和臨時住房、庫房以及停車場等設施,均會對原地表和地表植被造成一定破壞,從而造成水土流失,具體包括以下幾點:首先,對土地面積、原地貌和植被造成的破壞。其次,結合工程實際計劃方案,建設項目實際擾動面積如下表1所示。最后,因為建筑物的施工位置處于渠道上方,而其占地面積屬于空間管理的范疇,所以,建筑物實際擾動占地無需單獨計算。
表1 建設項目實際擾動面積表
1.4 棄土和棄渣量
按照工程實際方案,建設項目中排水溝和輸水渠的開挖土方,可以依據“就近原則”降低回填至溝邊,并進行碾壓推平,將其改造成道路或伴行路。在相關建筑物的施工中,出現棄土和棄渣量會相對較少。
1.5 損壞面積和數量
依據水利建設項目的實際勘探結果,對其進行分析,因為在此工程中,灌溉和排水工程等項目,均屬于興建且改建工程,對水土保持造成的損壞不可估量。在水利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水土流失主要分為直接流失與間接流失兩種。
在水利建設項目中,其水土保持設計方案的編制,主要是依據水土流失預測所決定,其預測范圍詳細包括:第一,對植被、土地和原地貌造成的擾動破壞面積;第二,在工程中棄土和棄渣、棄石的實際量;第三,在水土保持工作中,設施損壞的具體面積和數量;第四,水利項目可能會發(fā)生的水土流失總量、面積;第五,項目會造成水土流失的危害。在對水土流失進行預測時,需要結合工程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預測方法,條件允許的建設項目,可以選擇實驗觀測的方式,對項目數據進行實測,從而進行預測分析;實際條件不滿足時,可以選擇類比預測的方法、定性和半定量方法結合的方式進行,例如:水利工程采取類比預測的方法,進行基礎開挖工程時,極易造成水土流失,出現堆渣場與開挖面,按照類比法進行預算時,侵蝕模數主要是選擇8 000 t/(km2·a)進行計算;而對施工場地和填筑等進行水土流失的預測,同樣采用此測算方法,侵蝕模數則是選擇20 000 t/(km2·a)進行計算;在對堆渣場水土流失進行預測時,按照棄渣量和地形情況,將侵蝕模數為30 000 t/(km2·a)作為堆渣場,通過相關考慮和計算后,對施工工序進行合理規(guī)劃。
水利項目中,對水土保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時,由于工程量屬于場地平整,一旦項目是改建工程,需要對其耕地進行相關平整工作,在此期間,水土保持設備所占面積可忽略不計,詳細工程量如下表2所示。
表2 工程量表
2.1 防治措施
在水土流失的防治中,其防治范圍具體包括:工程建設、直接影響兩種區(qū)域。其中前者是指:該水利建設項目征地范圍、建設者的借地范圍、土地管轄,例如:工程臨時棄渣場和取料場以及占地等;后者是指:工程項目周邊建筑可能導致水土流失的區(qū)域。
按照水土流失的不同防治措施,將水土流失劃分成以下幾點:棄渣防治和取料場、主體防治以及臨時設施等防治區(qū)。對于水利建設項目而言,應在開展水土保持工作前期,重點對其進行防治,而在項目后期,則應將土地整治、生物措施等作為重點,通過分期防治措施,對水土流失進行有效控制。
2.2 防治分區(qū)
基礎開挖:在此防治區(qū)內,其工程需要按照地形、建筑物情況、水文特點等,在項目施工過程中,對施工場地合理進行相關排水工作,科學設置排水溝,并將基礎開挖這一防治區(qū)納入防治內容,并將其作為水土流失的重要防治工程。
岸墻工程:所謂岸墻工程主要是進行開挖、填筑等工作,與水面相對的一側為水,與水面向背的一側為建筑物,基于此,將草坡植被添加于岸墻工程水面相對處,并在坡腳位置進行相應處理,避免水土流失,在岸墻周邊區(qū)域種植草木,使其形成綠色保護帶(如圖1所示)。
圖1 岸墻工程綠色保護帶圖
堆渣場:結合項目地形和施工特征,對周邊區(qū)域的廢棄土坑進行選取,從中選擇適合的堆渣場,并采取堆砌沙包、設截水溝等方式進行攔沙。在水利建設項目竣工后,對堆渣場給予綠化工作,如:平整土地,施肥和速生樹種等措施。
施工場地:在建設項目實際施工過程,其施工場地開展排水等工作,通過排水溝的建設,對水土流失問題進行有效解決。在建設項目竣工后,在空閑場地給予綠化工作。該保護區(qū)應歸入水土保持設計方案中。
道路:在道路工程中,對該防治區(qū)進行防治,其措施主要包括:對公路兩側排水溝內淤積物進行處理,確保排水溝的通暢;補種路邊的樹木,保證整體形成綠色保護帶,從而有效解決道路的水土流失問題。
臨時施工:該項目施工過程,經常會出現臨時施工項目,其所占區(qū)域均應進行綠化工作,避免水土流失的出現,進而減少房屋結構所造成破壞。
綜上所述,在水利建設項目中,其設計工作屬于項目的重要工作內容,同時也是工程投資和進度控制關鍵,因此,對水利建設項目進行相關研究至關重要。因為水利建設項目規(guī)模相對較大,且涉及范圍相對較廣、施工條件比較惡劣、工作環(huán)境過于復雜等,一旦設計環(huán)節(jié)出現差錯,極易影響水土保持工作的開展。所以,在對水利建設項目水土保持進行設計時,應保證設計方案的合理性、科學性,并嚴格按照“因地制宜、綜合治理”等原則,對設計方案進行優(yōu)化,從而滿足水土保持工作需求,為土地資源的保護奠定良好基礎。
[1]周慶華.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編制的基本原則和關鍵技術[J].河北水利,2014(4):14-15.
[2]劉文勇.開發(fā)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編制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科技致富向導,2015(6):33-33.
[3]郭曉亮,周全,李杰.公路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編制技術探討[J].水利水電技術,2016,47(8):66-68.
[4]王小杰.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設計與編制的思考[J].農業(yè)與技術,2014(12):41-41.
[5]黃劍東,段東亮.廣東省海堤達標加固工程水土保持設計初探[J].亞熱帶水土保持,2014(2):57-59.
[6]龔良軍.水利工程建設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分析[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4(4):215-216.
(編輯:劉青)
S157
A
1673-8853(2017)01-0068-02
2016-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