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市鹿城鎮(zhèn)中心小學 萬炳芬
正氣就是正義之氣。所謂非正氣就是以正氣相對而言的邪氣。
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少部分人經(jīng)不起金錢的誘惑,陷入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以至于見利忘義。在實際生活中,我們不難看到或聽到一些這樣的事例。如某學生在路上撿到一包人民幣交還了失主,回到家母親知道后,罵她“憨包,錢都不要”。又如,某少年見義勇為,被父親責罵:“你不要逞能”。再如,老大爺不慎摔倒了,小張剛要去攙扶,母親制止說:“不要多管閑事”。娟娟積極響應學校倡議為貧困學生捐款,回家向媽媽要錢捐款,媽媽則說:“我家都顧不上,還管他人,誰又要來捐給我點用用”。在校園里某老師看到學生違紀,認出不是自己班上的學生就視而不見等等。諸如此類,這些在實際生活和學習中極少數(shù)父母或教師不經(jīng)意地給學生灌輸了非正義的因素,在青少年純潔的心田中播下了不健康的種子。換句話說,就是縱容和培養(yǎng)了學生歪風邪氣。
那么,非正義因素會給青少年成長帶來哪些危害呢?青少年由于年齡的特征,可塑性大,辨別真、善、美的能力差。像上述所舉的例子中,父母一句“憨包”的責備,扼殺了孩子拾金不昧的品質;一句“不要逞能”,揉碎了孩子見義勇為精神;一句“不要多管閑事”,泯滅了孩子助人為樂的善舉;一句“自己都管不上,還管他人”斬掉了孩子純真的愛心;老師視而不見的行為縱容了學生違紀的氣焰。久而久之象這樣家庭的青少年自覺不自覺地形成了自私、孤僻、狹隘、無正義感等不良習性。有害于他們成長,乃至影響未來的人生。
怎樣避免和防止非正氣因素對青少年的侵害?筆者認為從應做到以下三方面。
胡錦濤同志指出:“一個國家沒有正氣,就可能亡國;一個民族沒有正氣,就可能滅族?!闭龤獾臉淞ⅲP系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興衰榮辱??倳泴φ龤獾木僬撌?,說明了對青少年正氣教育的重要性。對青少年進行正氣教育是一個不斷循環(huán)反復的發(fā)展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遵循青少年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做好培養(yǎng)工作。
一是從青少年身邊的小事出發(fā),提高青少年的正確認識。要多引導青少年對身邊的小事進行觀察、分析、對比,有意識地啟發(fā)青少年進行思考,對身邊的一些現(xiàn)象做出正確地判斷。如在學校有的同學發(fā)言很積極,有的不能獨立完成作業(yè),有的上課不專心、有的熱愛勞動、有的亂丟紙屑等等一些常見的現(xiàn)象,我們要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正確地評判。提高學生分辯是非、善惡、榮辱、美丑的能力,逐步形成正確的認識。知道哪些事情是對的能做,哪些事情是錯的不能做。
二是引導青少年向有浩然正氣的先進人物和事跡學習,激發(fā)良好的情感。常言道: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作為父母要對孩子從小進行樹正氣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任老師,在家庭生活中父母要多給孩子講一些弘揚正氣的故事。如岳飛刺字精忠報國、文天祥正義凜然寫下正氣歌、徐洪剛見義勇為的英雄事跡、雷鋒叔叔做好事不留名、以及助人為樂奉獻愛心等故事。教師結合思想品德課穿插一些自古以來具有浩然正氣的高尚之士的例子。如古有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今有雷鋒“好事做了一火車”;戰(zhàn)爭年代有劉胡蘭、董存瑞、江姐等無數(shù)的革命先烈“舍身取義”,和平年代有焦裕祿、孔繁森等清廉之士“為人民的幸福鞠躬盡瘁”。這些高尚的人,為國家的發(fā)展、為人民的幸福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們的精神,必然永遠綻放出歷史的光芒,激勵我們后輩踏著正義之路前行。同時結合學習、生活實例進行揚正氣抵制不良風氣的教育。如在學校里帶頭遵守紀律、勤奮學習,不起哄、不偏聽個別調皮學生的不良鼓動,敢于同不良風氣和行為作斗爭。從小培養(yǎng)青少年敢說真話,有正義感和愛心,激發(fā)他們做好事的愿望,使孩童純潔的心空中充滿著正氣的光芒。
鼓勵和表揚是最廉價的賞賜。父母和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青少年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給予鼓勵,使其閃光的東西發(fā)揚光大。如在電視廣告中有這樣一個小片段:三位孩子一同去拿放在柜上的食品吃,不小心推翻放在柜上的花瓶,掉到地上打碎了。媽媽回家看到打碎的花瓶,問三位孩子是誰干的?三位孩子都說是自己打碎的花瓶。媽媽沒有責備而是高興地說:“孩子們都長大了,懂事了,敢于承認錯誤是好孩子”。媽媽高興的是孩子敢于承認錯誤的精神,呵護的是一顆誠實的童心。孩子放學回家興高采烈地告訴媽媽,今天撿到了10元錢交給了老師,受到老師的表揚。媽媽聽到后對孩子說:你做得對,撿到東西應該歸還失主或交公等。因此,無論是父母或教師只要發(fā)現(xiàn)孩子哪怕是一個小小的善舉都要給予鼓勵,使孩子幼小的心靈中充滿著愛心、善良和純樸。這種愛心、善良和淳樸就是正氣之源。
青少年正氣品質的培養(yǎng)是要靠學校、社會、家庭三方面的合力進行經(jīng)常性的教育來逐進形成。一是要鼓勵青少年樹正氣的表現(xiàn)。如講真話、正直、見義勇為、扶貧濟困獻愛心、助人為樂等行為。二是提供自我體驗的平臺。通過組織學生參加校外社會實踐活動和校內各種有益活動。如觀看科技展覽、校園科技活動、家里父母生病細心照料、乘坐公交車給老人讓座、積極參與學校獻愛心等活動。像有這樣一位孩子和母親賭氣,獨自出走,身無分文流浪街頭,遇到一位好心的老板買給他飯吃,吃完飯后,這孩子跪在老板的面前流著淚說:“您比我的父母還親”。老板說:“孩子,你不應該對一個素不相識的人這樣做,我只是買給你一碗飯,而你的父母把你養(yǎng)育了這樣大,吃多少苦,受了多少累,真不容易呀!快開回家吧?!焙⒆臃饺换谖蚧氐搅思?,看到母親病兮兮地躺在床上流著淚,分明是為自己淘氣所致。后來,孩子知道自己出走后,父母到處尋找,寢食不安,悔恨自己的任性,給父母帶來的傷害。通過從青少年經(jīng)歷感悟、實踐活動中體驗和感受做一個正直的人、有責任感的人的快樂,從而使青少年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正氣品質。
總之,樹正氣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一個社會不斷發(fā)展前進的動力。樹立正氣,弘揚正氣,就是要在全社會樹立正確高尚的人生觀、價值觀,這是一個長期的系統(tǒng)工程。作為父母和教師共同擔負著對青少年品德教育的重任,在教育中多重視正氣教育,避免對青少年非正氣因素的不經(jīng)意的滲透,讓青少年幼稚的心空中充滿著善良、純真、正氣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