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軍輝
(江蘇省江陰市教師發(fā)展中心,江蘇江陰 214411)
筆者從教信息技術十年有余,縱觀現今的信息技術課堂,筆者發(fā)現,“故事教學”在信息技術課堂已蔚然成風?!肮适陆虒W”何以占得一席之地,這與孩子喜歡聽故事的特性是分不開的。幾乎所有的孩子是聽著故事長大的,故事可以說是兒童認識世界的窗口。怪不得列寧說:兒童的本性是愛聽美妙的童話故事,任何童話故事中都有它現實的成份。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也曾經感言:“對于幼兒,沒有再比故事更為重要的了,因為孩子是這個世界的生客,這個世界對他是個無所知的世界?!毙畔⒓夹g本身就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學生在機械的反復練習中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而信息技術與故事的美麗相約,就如無邊沙漠里的一片綠洲,一眼清泉,讓我們領略到了信息技術與故事結合的迷人魅力,原來信息技術課堂也可以如此精彩。本文就自己的切身教學實踐,談一談筆者對信息技術課堂中故事教學的一點理解。
對于“故事教學”的定義,網上歸納為:是教師在課堂上根據所講授的內容穿插些相關的簡明、短小故事、以說明注解強調所講內容,或者干脆就用故事內容代替講課內容,吸引學生注意、激發(fā)學生聽課興趣、啟發(fā)學生思考、直接從故事中悟到蘊涵的道理、掌握其中的知識技術等的一種深入淺出、化繁為簡、寓教于樂、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在信息技術課堂中進行故事教學,筆者覺得可以理解為:將富有兒童情趣的生活、童話、神話等故事情境與信息技術操作技能有機結合,讓學生在聽故事,講故事的過程中學會信息技術操作技能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
信息技術課堂中進行 “故事教學”的意義顯而易見:它能使枯燥乏味的機械、重復練習轉變?yōu)閷W生的喜學、樂學,學生在愉悅、生動的故事氛圍中,主動地完成教師一路設置的“糖衣炮彈”,信息技術操作技能在華麗的任務包裝下,隨著故事的一路展開,被學生照單全收,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正是因為“故事教學”在信息技術課堂能起到這樣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我們很容易在信息技術課堂找到它的身影。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信息技術課都適合故事教學,任何故事情節(jié)都適合信息技術課呢?筆者覺得并非如此。如果把“故事”比作“千里馬”的話,那么信息技術教師如何才能做個真正的“伯樂”呢?怎么樣的故事才適合學生呢?為了讓故事能更好地為信息技術課服務,可以從下面幾點進行考慮。
要根據課堂實際的需要來定奪是否采用故事性教學,不要盲目地為了講故事而講故事。有的教學內容比較適合故事教學,如windows的《畫圖》;而有的則不是很適合故事教學,如《初識PowerPoint》。作為教師,如果懷揣著:“故事教學”是信息技術課堂的唯一法寶。那么,法寶也會變成糞土。曾經聽過這樣一節(jié)課,教師精心準備了一個故事情節(jié),學生很感興趣,但是整節(jié)課上下來與課堂的知識點沒有一點關系,純屬自娛自樂。這樣的故事教學不要也罷。故事情節(jié)是為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內容服務的,脫離了信息技術教學內容、知識點的故事情節(jié),是完全沒有意義的。
絕對不是這樣。我們選擇的故事首先是要具有教育價值的,兼具趣味性當然更好,其次在選擇故事或創(chuàng)編故事的時候一定要將信息技術課的知識點巧妙地融入到故事中來,當這個故事的情節(jié)發(fā)展與信息技術知識點能找到一個交融點時,這樣的故事教學才是最完美的,也是最有效的。故事的種類很多,童話故事、寓言故事、神話故事、自編故事、動畫片……縱觀這些故事,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愛好,在這里筆者覺得如果沒有很好的編導能力,原創(chuàng)故事要慎用。雖然原創(chuàng)故事能給學生帶來新鮮感,但很多時候在創(chuàng)編故事時,我們往往會忽略故事的科學性與連貫性,往往會因為要與信息技術技能串聯在一起,而使故事情節(jié)顯得牽強、整個教學過程不如人意。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故事、動畫片就可以很好的避免這樣的情況,由于它眾人皆知,學生很容易進入故事,進入課堂,我們不需要擔心這個故事在過程上是否會牽強,情節(jié)上是否會唐突,是不是有一些科學性、常識性的錯誤。即使我們在原有的故事基礎上根據教學內容作了些許修改,上述的問題也不會非常突顯。所以課堂設計中我們經常會發(fā)現經典故事《西游記》中的孫悟空會出現在畫圖《翻轉與旋轉》的環(huán)節(jié)、海寶會帶著大家游覽上海世博會、喜聞樂見的《喜洋洋與灰太狼》……
就是因為故事的種類很多,五花八門,而我們的學生是多變的,不同的年齡段有著不同的興趣與愛好。因此我們在選擇故事時也要根據實際情況,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選擇適合他們的故事或是生活中喜愛的事物。在低年級學生的課堂,我們應該選擇簡短易懂的故事,利用他們喜歡的故事或身邊的事和物巧妙的與信息技術知識聯系在一起,小孩子耐心有限,故事太長會使他們覺得沉悶乏味,因此故事適宜短小而精悍。中高年級的學生具備了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故事太簡單會使他們覺得沒有挑戰(zhàn)性,故事太短也不適宜教師進行梯度、深度教學,因此故事的內容可以考慮豐富曲折些,故事的發(fā)展與信息技術知識點要設計得渾然一體,讓學生有“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將學生牢牢的吸引,這樣的課不精彩也難。在教學畫圖部分《復制與粘貼》時,筆者是這樣設計的:三只小豬蓋房子,原來的草房子和木房子都被大灰狼破壞了,大家想,要是每個人都蓋一個磚房的話,那有多好??!老師出示一個磚房。小朋友們,你們能利用老師給你的磚房,再蓋出兩個一模一樣的房子嗎?在操作中低年級的小朋友很快就掌握了“復制與粘貼”的使用。之后老師又增加了難度,讓學生把一個磚房(有屋頂與屋體兩部分組成),改造成一座樓房。讓學生明白復制的內容可以是整體,也可以是部分。只需將屋體選中連續(xù)復制粘貼出幾個,之后排列在一起就出現了樓房。在這樣的故事教學中,學生對于知識點的學習輕松、扎實、靈活。
既然故事教學益處多多,那么是否一節(jié)課都要故事教學貫穿始終呢?未必如此??v然一個故事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整節(jié)課會給人過渡自然,鏈接巧妙,一脈相承的印象,如果將故事穿插在教學的任意環(huán)節(jié),同時輔以其它教學方法,多種教學方法相輔相成,課堂也同樣精彩。
大家都知道,一節(jié)好課,不能缺少精彩的導入。因此,筆者經常會借用一些動畫片或故事來進入課堂。如在教學《遨游因特網》時,筆者是這樣設計的:同學們,你們聽過《龜兔賽跑》的故事嗎?學生爭先恐后地來介紹這個故事。今天老師要帶著大家去因特網好好地欣賞一下當時的比賽賽況。通過這樣的導入,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迫切想要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收到了“課伊始,趣亦生”的良好效果。
在教學PPT幻燈片《設置動畫效果》中“動畫效果順序調整”這個知識點時,筆者這樣設計:接下來老師要講一個故事,請大家根據故事為《小馬過河》中的人物及文字語言調整自定義動畫的順序。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根據故事的情節(jié),在欣賞故事的同時,適當地將原先錯誤的順序按照要求調整過來了,很好地學會了自定義動畫順序的調整這一知識點,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學Word部分《輸入文字》時,在學生學習完所有的知識點后,怎樣進行綜合練習呢?機械性地照著書上輸入一些符號與古詩,學生根本提不起勁,他們非常厭倦這種枯燥的指法練習。這時筆者又想起了故事:同學們,你們喜歡看《喜洋洋與灰太狼》嗎?你記憶深刻的是其中哪一個故事呢?能不能用今天學習到的本領,在Word中描述一下大概的情節(jié)?此時,教室里面早已開始沸騰起來了,教室里面出奇的安靜,只聽到熟練的鍵盤敲擊聲。雖然下課鈴聲已經響起,但很多同學仍不愿走出課堂,因為他的故事還沒有輸入完成,他們期待著下一節(jié)信息技術課的到來。
在故事教學中,教師還應注意講故事的語言要有渲染力,要鉆研教材,站在教學的高度處理教材,設計活動,根據教學內容改編難度恰當、生動有趣的故事。信息技術與故事的美麗相約,使原本枯燥的信息技術課堂靈動了、豐滿了、鮮活了。我們期待信息技術與故事的美麗相約。
[1]劉笑君.淺議新課程理念下的信息技術教學[J].教育現代化,2017(6):70.
[2]王立山.淺談信息技術課的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5(35):165.
[3]龔麗萍.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的不足及改進建議[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5):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