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春苗
【摘要】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等方式領會文中小朋友畫風的方法,遵循著以文帶詩為主要形式,在課堂中強調(diào)學生的親身感悟和思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聽風”“找風”“畫風”等一系列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
【關鍵詞】以文帶詩;親身感悟;動手動腦;朗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等方式領會文中小朋友畫風的方法,并且觀察他們的畫,說一說從哪里看到了有風;鍛煉提高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善于動腦筋想辦法,動手畫畫風,邊畫邊寫一首有關風的小詩《我們知道》。
二、教學重點
領會文中小朋友畫風的方法。
三、教學難點
善于動腦筋想辦法,動手畫畫風。
四、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我手繪我心》。
五、學情分析
風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怎么才能畫出來呢?對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這也是本篇課文吸引孩子的地方。就在孩子們邊思考邊讀書的時候,他們慢慢懂得了大自然的神奇。
課文中的三個孩子,宋濤,陳丹,趙小藝,就是班中孩子們的真實寫照。怎么畫風?有的孩子就如聰明的宋濤,腦筋一轉(zhuǎn)就想出了畫風的好方法,而有的孩子就如陳丹,有的孩子就如趙小藝。就在他們思考畫畫的過程當中,學會了觀察,學會了動腦,學會了合作,學會了相互學習和啟發(fā)。
我們在上這節(jié)課的時候,孩子們是快樂的,是收獲的。它基于孩子們的現(xiàn)有的學習基礎和思考階段,孩子們學起來趣味無窮!
六、過程設計
(一)聽風聲,寫課題
通過多媒體出示風聲,老師問:孩子們,你們剛才聽到了什么聲音?學生答:風。
老師問:生活中的風,又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導入新課。指導啟發(fā)學生加深對風這一自然事物的感知和認識。另外,要指導孩子們的語言表達的完整性。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風相關的文章。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思考:讀了課題,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出示中心問題:文中小朋友,怎樣動腦筋把風畫出來的?
(二)初讀課文,檢查生字
1.帶著問題讀課文,并出示自讀提示。
a.出聲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b.邊讀邊找,把文中小朋友畫風的方法,用“ ”標出來,并反復多讀幾遍。
2.檢查生字詞,重點教讀多音字:轉(zhuǎn)、桿。
a.我轉(zhuǎn)過身,看到他手里的風車,正在呼呼地轉(zhuǎn)著;
b.解放軍叔叔手中握著一桿槍,筆直地站在旗桿下。
3.看圖認讀文中三個小朋友以及他們的名字。
圖文結(jié)合,認識生字。本課需要認識的生字,就是集中在文中的三個小朋友的名字上。
訓練難點:圖中的兩個小女孩,到底誰是陳丹,誰是趙小藝?
(三)細讀課文,看圖說話
1.出示文中三個小朋友的三幅圖。并讓孩子們練習說話。
a.喜歡誰的畫?
b.他的畫上畫了什么?
c.從哪里看到了風?
2.讀文中陳丹畫風的相關段落,完成小詩:風來了, 。
3.讀文中趙小藝畫風的相關段落,完成小詩:風來了, 。
4.讀文中宋濤畫風的相關段落,完成小詩:風來了, 。
5.(配樂朗誦)齊讀三人畫風方法
朗誦文中生成小詩:《風來了》
(四)我動腦我創(chuàng)作
1.文中三個小朋友,是畫了景物在風中的變化,來畫出風來的。如果讓大家也動動腦筋,畫一畫風,相信大家會有更多的金點子。
2.出示風聲,情景帶入。
3.老師配樂朗誦《我們知道》
4.學生思考:還有什么好辦法可以畫風?
5.《我手繪我心·畫風》
我們知道
誰也沒有看見過風,
不用說我和你了。
但是-----------,
我們知道風-----------。
(五)展示畫風朗誦詩歌
指生上臺,大屏幕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朗誦《我們知道》。
(六)回味提升動腦探索
1.齊讀《我們知道》
2.自讀自創(chuàng)小詩《我知道》
(七)作業(yè)提升
動腦筋想一想:大自然中的聲音和空氣,該如何畫出來呢?(注重孩子們的潛移默化的知識架構(gòu)和拓展,大自然中除了風是看不見摸不著的,還有很多很多的事物同樣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又該怎樣動腦筋動動雙手,把他畫出來呢?)
七、課后反思
在這節(jié)課中,我遵循著以文帶詩為主要開展形式,在課堂中強調(diào)學生的親身感悟和思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聽風”“找風”“畫風”等一系列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教學內(nèi)容,發(fā)揮孩子們的讀、思、說、畫、寫等一系列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本節(jié)課上也凸顯了許多問題:在小組合作中有的孩子沒能很好地參與進去。對學生的評價語言還需提高,有時停留在肯定學生的想法,沒有引起他們更深入的思考。
教學是門遺憾的藝術(shù)。需要不斷打磨才能散發(fā)出耀眼的光彩。相信在老師的幫助下,在自己的不斷努力下,我的課堂一定會更加成熟!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