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詩經(jīng)》中的“思”字有虛詞、實(shí)詞之分,對詩義、詩韻起了重要作用。在語法層面上對應(yīng)著三種此類功能:動(dòng)詞、名詞、助詞。通過描寫“思”在《詩經(jīng)》中的句法分布,結(jié)合《詩經(jīng)》中“思”字出現(xiàn)的語境、詩句的意義、詩的特點(diǎn)及韻腳等,分析“思”字的詞性及意義,并分別例舉說明以幫助對《詩經(jīng)》本義的理解。
關(guān)鍵詞:《詩經(jīng)》 思 詞性 意義
“思”字于《詩經(jīng)》原文中出現(xiàn)107次[1]。就詞性看,“思”字有虛實(shí)之分,作實(shí)詞有動(dòng)詞、名詞之分;作虛詞,有語氣助詞和音節(jié)助詞之分。就其在詩句中所處位置看,“思”字所處位置多變,前后有倚助詞、名詞、形容詞、動(dòng)詞者。
若“思”字處句末,則又有入韻不入韻之分?!墩x曰》:“……之、兮、矣、也之類,本取以為辭,雖在句中,不以為義,故處末者,皆字上為韻?!嘤屑磳⒅渲?,以當(dāng)聲韻之體者,則‘彼人是哉,子曰何其,‘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是究是圖,亶其然乎,‘其虛其徐,既亟只且之類是也。”依孔氏言,若“思”處句末,且韻腳在“思”上一字,則“思”為虛辭。但也有以助詞為聲韻者。觀其例舉,句末兩字皆虛詞,組成復(fù)語助詞,如“是哉”“何其”之類,則處末之虛詞也有可能是韻腳。
“古代詩樂合一,《詩經(jīng)》本是一部樂歌總集”[2](P22)?,F(xiàn)在的民歌中的還保留了很多襯詞,探之源頭,當(dāng)是上古樂歌中助詞的遺留。樂歌重章復(fù)沓之特性也在《詩經(jīng)》中體現(xiàn),使上句此位置字之詞性經(jīng)常與下句同位置字之詞性相同。古人解《詩》,多“以史證詩”或附會(huì)經(jīng)學(xué),而曲解助詞。
以上,均可作為討論“思”的依據(jù)。下面以“思”字分布情況分別進(jìn)行考辨。
一、“思”作動(dòng)詞
1.“思”位于名詞前,則“思”作動(dòng)詞,充當(dāng)謂語,構(gòu)成動(dòng)詞謂語句。
a.有以“我”或“子”作主語的主謂句,例如:
(1)我思古人,俾無訧兮。(《邶風(fēng)·綠衣》)
(2)莫往莫來,悠悠我思[15]。(《邶風(fēng)·終風(fēng)》)
(3)思須與漕,我心悠悠?!囤L(fēng)·泉水》
(4)我思肥泉,茲之永嘆?!囤L(fēng)·泉水》
(5)子惠思我,蹇裳涉溱。子不我思,豈無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多嶏L(fēng)·蹇裳》
以上5例,以“思”為“思念”之意。
例(1)、(3)、(4)、(5)“思”后跟名詞、名詞性詞組或代詞作賓語?!白踊菟嘉遥可焉驿?。子不我思,豈無他人?狂童之狂也且”,意為“如果你愛而思我,則揭衣渡溱水來看我;如果你不思念我,會(huì)有別人來的,你不要太狂妄了!”上有“子惠思我”之陳述,下有“子不我思”之反問,若上“思”為助詞,則上句言“子愛我”,下句言“子不思我”,詩意不連貫。
例(2)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詩?!八肌焙箅m無賓語,實(shí)為“我悠悠然思念他”之意。例(5)“子不我思”句,“我”作“思”之賓語且前置。
b.省略主語的有17例
其中9例,“思”后跟名詞性詞組或代詞作賓語,例如:
(6)靜言思之[16],寤辟有摽。(《邶風(fēng)·柏舟》)
(7)愿言思子,中心養(yǎng)養(yǎng)。(《邶風(fēng)·二子乘舟》)
(8)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ā缎l(wèi)風(fēng)·氓》)
(9)愿言思伯,甘心首疾。(《衛(wèi)風(fēng)·伯兮》)
(10)無思遠(yuǎn)人,勞心忉忉。(《齊風(fēng)·甫田》)
(11)無已大康,職思其居。(《唐風(fēng)·蟋蟀》)
(12)不思舊姻,求爾新特。(《小雅·我行其野》)
(13)忘我大德,思我小怨。(《小雅·谷風(fēng)》)
(14)無思百憂,只自疷兮。(《小雅·無將大車》)
例(11)、(13)、(14)“思”作“思考”意,其余6例,作“思念”意。
例(6)、(7)、(9)句法相類?!办o”“愿”作狀語修飾動(dòng)詞“思”“子”“伯”“之”均名詞作賓語,“言”作句中助詞。例(8)、(10)、(12)、(14),“不”“無”為否定復(fù)辭,“思”作動(dòng)詞,“其反”“舊姻”“遠(yuǎn)人”“百憂”為名詞性詞組作賓語。
例(11),“職思”之“職”,若依《傳》,以“職”作“主”,首章“職思其居”猶可謂“主思于所居之事”,訓(xùn)“職思其外”“職思其憂”則于意未協(xié)?!稜栄拧め屧b》“職”有二訓(xùn),一曰常也[3](P8),一曰主也[3](P10)。此處當(dāng)取“?!币?,作狀語修飾動(dòng)詞“思”,猶曰“常思其居”“常思其外”“常思其憂”。
例(14),“忘我大德,思我小怨”為對文,“忘”與“思”在此為反義詞,均動(dòng)詞作謂語,“大德”與“小怨”為名詞作賓語。
有7例,動(dòng)詞“思”所依存的賓語在句中省略,據(jù)詩意析出,指“衛(wèi)國”“你”“我”或某件事。
(9)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ā缎l(wèi)風(fēng)·氓》)
(15)云誰之思[17]?西方美人。(《邶風(fēng)·簡兮》)
(16)有懷為衛(wèi),靡日不思。(《邶風(fēng)·泉水》)
(17)百爾所思,不如我所之。(《墉風(fēng)·載馳》)
(18)豈不爾思[18]?莫遠(yuǎn)致之。(《衛(wèi)風(fēng)·竹竿》)
(19)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風(fēng)·君子于役》)
(20)其誰知之,蓋亦勿思?。ā段猴L(fēng)·園有桃》)
例(17)作“思考”,其余作“思念”。
例(9)“反是不思”句和例(19)(20),均有否定副詞“不”或“勿”修飾動(dòng)詞“思”。分別意為“反反復(fù)復(fù)不思過去之事”;“怎么能不想念你?”;“大概都沒有想念我啊”。
例(15)(18)為自問自答句,意為“思誰?”“豈不思爾?”“思”依存的賓語前置?!懊胰詹凰肌币鉃椤皼]有一天不思念衛(wèi)國”。例(17)用所字結(jié)構(gòu),“所”與動(dòng)詞“思”組成名詞性詞組,意為“你們千百次地思考這件事,不如我想得周全”。
(二)還有2例,“思”位于同義動(dòng)詞前后,形成復(fù)語[4](P110)動(dòng)詞作謂語,表雙重強(qiáng)調(diào)。
(21)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周南·關(guān)雎》
(22)鼠思泣血,無言不疾?!缎⊙拧び隉o正》
例(21),毛以“服,思之也”。鄭以“服”作“事”,為比附后妃樂得淑女之事,失詩之本義。《正義》曰“王肅云‘服膺思念之”,是以“思”“服”二字均作動(dòng)詞,“服”亦“思”也。如《尚書·康誥》“王有言曰‘要囚,服念五六日,至于旬時(shí)”,孔安國《傳》曰:“……服膺思念五六日……”[5](P203)??装矅浴胺睢睘椤胺咚寄睢?。“思服”類于“服念”,兩字都當(dāng)作“思念”意?!板幻隆笔莿?dòng)詞性短語作狀語修飾“思服”二字。
例(22)歷來多從鄭玄,以“鼠思泣血”為“憂思泣血”。但“思”字何意,終不明了?!渡袝けP庚》“汝不謀長,以思乃災(zāi),汝誕勸憂”[5](P131),其“思”作“憂”,憂災(zāi)患之事也。《禮記·樂記》曰“亡國之音哀以思”[6](P663),猶云哀以憂也?!笆蟆薄八肌倍滞皳?dān)憂”意,表示“憂思過甚”?!捌笔莿?dòng)賓短語作補(bǔ)語修飾“鼠思”。
二、“思”作名詞
“思”作名詞時(shí),有“思緒”“理念”兩意,多有形容詞或名詞修飾,組成定中短語,“思”作中心語。
1.“思”字定中短語作主語,后跟動(dòng)詞性成分作謂語。
(23)先君之思,以勖寡人?。ā囤L(fēng)·燕燕》)
(24)視爾不臧,我思不遠(yuǎn)。
視爾不臧,我思不閟。(《墉風(fēng)·載馳》)
(25)永言孝思,孝思維則。(《大雅·下武》)
例(23)意為“先君的理念,勉勵(lì)著我啊!”例(24)《正義》曰:“我視汝許大夫不施善道以救衛(wèi),由此故我思不遠(yuǎn)于衛(wèi)”。“視爾不臧,我思不閟”,意為“我思不能閉矣”??贾娨猓且浴八肌睘樗季w之思。例(25),“孝思”作“維則”之主語,又作“永言”之賓語。
2.“思”字定中短語作賓語
(26)雖則如云,匪我思存。(《鄭風(fēng)·出其東門》)
(27)雖則如荼,匪我思且。(《鄭風(fēng)·出其東門》)
《出其東門》是一首愛情詩,男子表達(dá)對所愛女子的不二之心?!兑住で贰翱膳c存義也”,孔穎達(dá)《正義》曰“可與保存其意”[7](P14),“存”為留存之意?!独献印返诹隆敖裆岽惹矣拢醿€且廣,舍后且先,死矣”,王弼注“且,猶取也”[8](P170)?!按妗薄扒摇苯詣?dòng)詞作謂語,“匪”相當(dāng)于“不”為否定復(fù)辭,“我思”為定中短語作賓語且前置。兩句意為“不能留存我的思緒”“不能取走我的思緒”。
三、“思”作虛詞
1.“思”作語氣助詞,一般在句首或者句末。
A.“思”在句首,句中已有非“思”意動(dòng)詞作謂語,有非“思”意的名詞作主語或賓語,則“思”作語氣助詞,表感嘆、稱頌意。此部分詩都出自《雅》《頌》古代學(xué)者多以這部分“思”字為動(dòng)詞,作“思念”或“愿”,未重視這部分詩頌贊樂歌多感嘆、感情色彩濃厚的性質(zhì),失《詩》之本義。
“思”在名詞性成分前有6例。
(31)間關(guān)車之舝兮,思孌季女逝兮。(《小雅·車舝》)
(32)思皇多士,生此王國。(《大雅·文王》)
(33)思齊大任,文王之母。
思媚莊姜,京室之婦。(《大雅·思齊》)
(34)思文后稷,克彼配天。(《周頌·思文》)
(35)永言保之,思皇多祜。(《周頌·載見》)
(36)思無疆,思馬斯臧。(《魯頌·駉》)
例(31)—(35)“思”字句以“思+形容詞+名詞”形式的定中短語在句中作主語或賓語。除例(33)為名詞謂語句,余下4例為動(dòng)詞謂語句。
例(33),《傳》曰“齊,莊也。媚,愛也”,兩字為形容詞,修飾作主語的專有名詞“大任”“莊姜”“文王之母”“京室之婦”為定中短語作賓語。意為“莊敬的大任是文王的母親,仁愛的莊姜是京室的宗婦”。首章言大任、大姜、大姒,皆為論文王之德淵源有自,是頌文王的鋪墊。若如箋首章直言常思念大任、周姜、大姒,;或如姚舜牧于《詩經(jīng)疑問》所言,“思齊母道,思媚婦道,便自有徽音之播,而大姒一一以效之,一一以嗣之……周家女德于斯為盛”[9](P811),首章美大姒之能承先人之美譽(yù),偏離詩之主旨。故從項(xiàng)安世“思,語辭也”[10](P41)之說。
歷來解《車舝》,多據(jù)小序,以“思孿季女”為“思得美好之少女以代褒姒”“思”作動(dòng)詞。今觀其詩意,首章言“間關(guān)車之舝兮,思孌季女逝兮”,五章又言“鮮我覯爾,我心寫兮”,六章言“覯爾新婚,以慰我心”,當(dāng)是一位送嫁之人抒寫對出嫁女的祝福。則知“間關(guān)車之舝兮,思孌季女逝兮”意為“在車軸轉(zhuǎn)動(dòng)的聲音中,美好的少女乘車而去啦”。若以“思”為實(shí)詞,于句意有礙。
《小雅·采芑》與《小雅·斯干》都有“朱芾斯皇”一句?!八埂薄八肌弊髦~時(shí)通用,如《毛詩正義·小雅·我行其野》“爾不我蓄,言歸斯復(fù)”,唐石經(jīng)中作“言歸思復(fù)”。此“朱芾斯皇”一句,即“斯皇朱芾”,與“思皇多士”“思皇多祜”句法相類。句首冠虛詞“斯”“思”“皇”“多”“朱”形容詞,“芾”“士”“祜”為名詞?!八蓟识嗍浚送鯂币鉃椤鞍。?jì)濟(jì)多士美矣,降生王國啊”?!坝姥员V敝写~“之”即指代“思皇多祜”,意為“?。∮侄嘤置篮玫母?,永遠(yuǎn)地保留它”。例(34)意為“啊,有文德的后稷能夠與天相配!”
例(36),《箋》云“臧,善也。僖公之思遵伯禽之法,反復(fù)思之,無有竟己,乃至于思馬斯善,多其所及廣博”,是以《駉》為美僖公之作。從詩意直解,此詩為頌馬之作,應(yīng)以“思”為句首語辭?!八捡R斯臧”意為“馬很好啊”,名詞“馬”,形容詞“臧”,構(gòu)成形容詞謂語句。“思無疆,思馬斯臧”,以“無疆”為“臧”之狀語前置,則可解為“馬好得沒有邊界啊”?!恶o》中的“思無期,思馬斯才”“思無期,思馬斯作”“思無邪,思馬斯徂”都當(dāng)如是。
“思”在動(dòng)詞性成分前有3例。
(28)乃裹糇糧,于橐于囊,思輯用光。(《大雅·公劉》)
(29)思樂泮水,薄采其芹。(《魯頌·泮水》)
(30)思媚其婦,有倚其士。(《周頌·載芟》)
例(28),《傳》曰“思輯用光,言民相與和睦,以顯于時(shí)也”,是以“思”為虛詞。而鄭《箋》言“思在和其民人,用光大其道”,是以“思”作愿想之義。但《大雅·公劉》敘述公劉遷豳之事?!八驾嬘霉狻本?,是對前半章有條不紊的出發(fā)準(zhǔn)備工作的總結(jié),感嘆人民和睦齊心能顯于時(shí)。若作“思在和其民人,用光其大道”,則此句表目的,此與公劉為避戰(zhàn)禍而遷居的歷史不符。
“思樂泮水”“薄采其芹”對偶?!皹贰薄安伞本鶆?dòng)詞,“泮水”“其芹”均名詞性成分,“薄”“思”均作句首語氣詞。且《禮記·禮器篇》引此詩作“斯樂泮水”[6](P468),“斯”亦辭也。
例(30)“思”“有”均句首助詞;“媚”作喜愛之意,“依”作倚靠之意,均動(dòng)詞作謂語;“其婦”“其士”作賓語,言“丈夫愛妻子,妻子倚靠丈夫”,是田間勞作時(shí),兩相慰勞也。
b.“思”在句末作語氣助詞。
“思”字在動(dòng)詞后有7例,所在句多為“(名詞性成分)+動(dòng)詞+思”結(jié)構(gòu)的主謂句。
(37)南有喬木,不可休息。漢有游女,不可求思。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周南·漢廣》)
(38)今我來思[19],雨雪霏霏。(《小雅·采薇》)
(39)翩翩者鵻,烝然來思。(《小雅·南有嘉魚》)
(40)皎皎白駒,賁然來思。(《小雅·白駒》)
(41)慎爾優(yōu)游,勉爾遁思。(《小雅·白駒》)
(42)爾羊來思,其角濈濈。(《小雅·無羊》)
(43)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大雅·抑》)
例(37)主語省略,直解為“不可以追求啊”“不能游泳過去啊”“不能劃船過去啊”。
例(38)—(40)及例(42)句法相類,主語俱在,“來”作動(dòng)詞,“思”作句末語氣詞,意為“來啦”?!盁A然”“賁然”作狀語修飾動(dòng)詞“來”。“烝然來思”意為“翩翩的鵻一群群地來啦”;“賁然來思”意為“潔白的馬光彩地來啦”。
例(41),“勉,抑止之辭”[11](P197),類于否定副詞,否定動(dòng)詞“遁”,意為“你不要離開啊”。例(43),“格”“度”“射”均動(dòng)詞?!吧裰袼?,不可度思,矧可射思”之意,可引孔穎達(dá)說,“神之來至去止,不可度知啊,況可于祭末而有厭倦乎!”
“思”在形容詞或副詞后有4例。
(44)君子有酒,嘉賓式燕又思。(《小雅·南有嘉魚》)
(45)敬之敬之,天維顯思,命不易哉?。ā吨茼灐ぞ粗罚?/p>
(46)敷時(shí)繹思,我徂維求定。(《周頌·賁》)
(47)時(shí)周之命,于繹思。(《周頌·賁》)
例(44),頻率副詞“又”作“式燕”的狀語,意為“又燕飲嘉賓啦”。
例(45)例(46)(47)均是以“思”作韻腳,壓之部韻,韻腳為“之”“思”“哉”“茲”“止”[12](P397),均為句末語氣助詞。例(45)意為“天是光明的啊”。例(46),“繹”作“敷”之狀語后置,意為“不斷地頒布這政令啊”。例(47)“時(shí)周之命”作主語,“于”作句中音節(jié)助詞,形容詞“繹”作謂語,“思”作句末語氣詞,構(gòu)成形容詞謂語句,意為“這周國的政令連續(xù)不斷啊”。
2.“思”位于句中,無實(shí)義,作語音節(jié)助詞,補(bǔ)足音節(jié)。
a.“思”在名詞性成分后,有3例。
(48)湯孫奏假,綏我思成。(《商頌·那》)
(49)既載清酤,賚我思成。(《商頌·烈祖》)
(50)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小雅·桑扈》《周頌·絲衣》)
《釋言·釋言語》“成,盛也”[13](P195)?!敖棥薄百l”為動(dòng)詞,“我”做指人賓語,“成”作指物賓語,主語省略,構(gòu)成特殊的動(dòng)詞謂語句?!敖椢宜汲伞币鉃椤鞍参乙允⑹婪睒s也”“賚我思成”意為“賜我以盛世繁榮”。
“兕觥其觩,旨酒思柔”,朱熹《詩集傳》“觩,角上曲貌”[14](P631)?!坝p”“柔”,均形容詞修飾主語,“兕觥”與“旨酒”為名詞作主語,“其”與“思”相對,均為語辭,作補(bǔ)足音節(jié)用,構(gòu)成形容詞謂語句。
b.“思”在動(dòng)詞后,有3例。
(51)訊予不顧,顛倒思予。(《陳風(fēng)·墓門》)
(52)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大雅·文王有聲》)
(53)于乎皇王,繼序思不忘。(《周頌·閔予小子》)
例((51),鄭玄箋云“予,我也。歌以告之,汝不顧念我言,至于破滅。顛倒之急,乃思我之言。言其晚也”,后人多從鄭箋之說,以“思”為想,增加了過多字句外的內(nèi)容,不符合詩本義。《墓門》“知而不已,誰昔然矣”句,“已”,動(dòng)詞;“矣”,句末語氣詞,壓之部韻;“訓(xùn)予不顧,顛倒思予”句,“顧”,動(dòng)詞,“顧”與“予”壓魚韻。[12](P235)此“予”當(dāng)作句末語氣詞。句末語氣詞“予”入韻,則韻上一字“思”也是助詞,類于“焉哉”“何其”,構(gòu)成復(fù)語語氣助詞。此句意為“訓(xùn)誡你,你卻不顧及,你太顛倒了!”。
例(52),“無”表“沒有”意,作動(dòng)詞,“不服”意“不服者”作賓語,意為“天下沒有不信服之人”。
例(53)后人多從鄭孔,以“思”為思念之思,詩意拖沓?!吨茼灐ち椅摹贰坝诤跸韧醪煌保馀c此句同,均是不忘先王之意。是以“不忘”為補(bǔ)語,修飾“繼序”“思”作語辭也。
通過以上討論,“思”在《詩經(jīng)》中的使用情況可以歸納為七個(gè)義項(xiàng):A.動(dòng)詞,思念;B.動(dòng)詞,思考、想;C.動(dòng)詞,擔(dān)憂;D.名詞,思緒、想法;E.語氣助詞,表示感嘆;F.音節(jié)助詞,無意義。義項(xiàng)A、義項(xiàng)B和義項(xiàng)C用作謂語。義項(xiàng)D主要句法功能為作主語和賓語。義項(xiàng)E出現(xiàn)在句首或句末,作語氣詞。義項(xiàng)F出現(xiàn)在句中,起襯足音節(jié)的作用。
注釋:
[1]本文“思”字統(tǒng)計(jì)數(shù)字,依據(jù)嘉慶二十年刊本《毛詩正義》計(jì)算。參見毛亨傳,鄭玄箋,陸德明音義,孔穎達(dá)疏,阮元??蹋骸睹娬x》(卷十六)之一,影印清嘉慶二十年(1815)江西書局刊本,臺(tái)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版。以下引《詩經(jīng)》中詩句若據(jù)此本,則不再出注,下引毛亨《毛詩故訓(xùn)傳》、鄭玄《毛詩箋》、孔穎達(dá)《毛詩正義》也均從此本,不再出注。
[2]洪湛侯著:《詩經(jīng)學(xué)史》,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版。
[3][晉]郭璞注,[宋]刑昺疏:《爾雅注疏》,臺(tái)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版,影印清嘉慶二十年(1815)江西書局刊本。
[4][清]王引之:《經(jīng)義述聞》《續(xù)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5][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dá)疏:《尚書正義》,臺(tái)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版,影印清嘉慶二十年(1815)江西書局刊本。
[6][漢]鄭玄注,[唐]孔穎達(dá)疏:《禮記注疏》,臺(tái)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版,影印清嘉慶二十年(1815)江西書局刊本。
[7][魏]王弼等注,[唐]孔穎達(dá)疏:《周易正義》,臺(tái)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版,影印清嘉慶二十年(1815)江西書局刊本。
[8][魏]王弼注,樓宇烈校釋:《老子道德經(jīng)注校釋》,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版。
[9][明]姚舜牧撰:《重訂詩經(jīng)疑問》,臺(tái)北:臺(tái)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年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10][宋]項(xiàng)安世撰:《項(xiàng)氏家書》,《叢書集成初編》,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36年版。
[11]余冠英撰:《詩經(jīng)選讀》,北京: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79年版。
[12]王力撰:《詩經(jīng)韻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13][漢]劉熙著,任繼昉纂:《釋名匯?!罚瑵?jì)南:齊魯書社,2006年版。
[14][宋]朱熹撰,朱杰人、嚴(yán)佐之、劉永翔主編:《朱子全集》(第一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2002年版。
[15]“悠悠我思”句,在《邶風(fēng)·雄雉》《鄭風(fēng)·子矜》《秦風(fēng)·渭陽》都有出現(xiàn),分別為“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青青子矜,悠悠我思”“我送舅氏,悠悠我思”。
[16]“靜言思之”句,在《衛(wèi)風(fēng)·氓》也有出現(xiàn),為“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17]“云誰之思”句,在《邶風(fēng)·桑中》也有出現(xiàn),為“云誰之思?美孟姜矣”“云誰之思?美孟弋矣”“云誰之思?美孟庸矣”。
[18]“豈不爾思”句,在《王風(fēng)·大車》《鄭風(fēng)·東門之墠》《檜風(fēng)·羔裘》都有出現(xiàn),在此不贅述。
[19]“今我來思”句,在《小雅·出車》中也有出現(xiàn),為“今我來思,雨雪載涂”。
參考文獻(xiàn):
[1][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dá)疏.毛詩正義[M].臺(tái)北:藝文印書館,1965影印清嘉慶二十年(1815)江西書局刊本.
(顏敏 廣西南寧 廣西大學(xué)文學(xué)院 530004)
現(xiàn)代語文(學(xué)術(shù)綜合)2017年2期